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校舞蹈教学研究(7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民族民间舞蹈,体现着各民族的民俗民风,凝结着各族人民的智慧,有“民族文化的灵魂”的美称。高校开设民族民间舞蹈课程,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舞蹈技能,还有利于拓宽学生舞蹈文化视野。在中国舞蹈专业教育中,民间舞蹈教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简要分析了民族民间舞蹈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高校民间舞蹈教学;问题;解决措施
对于我国高校舞蹈专业的学生来说,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学是其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传授学生民族民间舞蹈技能,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舞蹈水平,还有利于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民俗民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然而,在一些高校的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其教学功能并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因此,本文针对我国高校民间舞蹈教学存在的问题,简要探讨了民间舞蹈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我国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学存在的问题
1、舞蹈内涵理解不透彻,舞蹈教学缺乏情感投入
民族民间舞蹈,体现着各民族的民俗民风,凝结着各族人民的智慧,与我国各民族的发展历史息息相关。我国各民族的先民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创造了具有民族特色舞蹈,因此,民族民间舞蹈,不仅凝聚了各族人们的情感和智慧,也体现着民族文化的历史积淀,由于民族民间舞蹈是广大群众共同参与与创造,因此,民族民间舞蹈蕴涵着丰富的民族文化。所以,在我国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只有充分的理解和掌握民族民间舞蹈内涵,才能够真正的体现民族民间舞蹈动作,将民族民间舞蹈的神韵充分的表达出来。然而,在高校的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一些教师对于民族民间舞蹈内涵理解不透彻,为学生传递的舞蹈信息不够准确,导致学生在学习民族民间舞蹈时,只看到了浅层次舞蹈技能,不能够深刻透彻理解其内涵,进而影响到了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效果。在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许多教师舞蹈教学缺乏情感投入,只注重学生是否掌握了基本的舞蹈技能,其舞蹈动作是否美观,对于学生在舞蹈中的情感投入重视程度不够,进而影响到了舞蹈教学效果。
2、教学方式传统、单一,评价方式过于偏重结果
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目前,一些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学,教学方式传统、单一,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依然是“言传身教”法,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也影响着舞蹈教学的教学效果。在过去较长的一段时间里,传统的民族民间舞蹈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发挥着作用,对提高学生基础理论知识,夯实学生舞蹈功底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随着人才素质要求的越来越高,传统的“言传身教”法已经很难适应时展要求,因为讲究技能的规范性和标准性,忽视开发和培养创造能力的教学模式,致使学生舞蹈动作缺乏应有的灵动和活泼,难以正确表达民族民间舞蹈所要传达的意义。还有,民族民间舞蹈教学,考核、评价方式过于偏重结果。一般情况下,都是通过学期末的汇报演出来评测学生的学习效果。之所以采用这种方式,是因为这种方式可以一目了然的了解学生的舞蹈动作和技巧是否规范,直观的发现学生学习方面的不足和欠缺,以便于根据学生的缺点和不足,对其进行有效的调整。但是,过于偏重结果,不注重过程,不能够抓住问题的实质,难以了解学生心理困惑导致技能欠缺的根本原因,进而影响到了舞蹈教学效果。
二、解决措施
1、准确把握舞蹈文化内涵,重视教学中的情感投入
民族民间舞蹈文化内涵深刻,体现着各民族的民俗民风,鉴于此,在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民族民间舞蹈教师必须准确把握舞蹈文化内涵,只有教师对于舞蹈内涵有一个深入的了解,才能向学生传达准确的文化内涵,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到了解舞蹈特色,舞蹈动作才会更加规范标准,将舞蹈的思想情感表达出来。为了更好的展示舞蹈动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通过多媒体画面,学生更能够身临其境的感受舞蹈特色。只有让学生了解其文化内涵,感受其文化熏陶,才能够将舞蹈动作表达的更加准确。高校开展民族民间舞蹈教学,是为了培养学生领悟舞蹈的艺术魅力,进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每个民族的民族民间舞蹈,都有自己的情感表达方式,以及本民族特有的舞蹈内涵。所以,在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适当的情感投入是必不可少的。在舞蹈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基本的舞蹈理论知识,还要传授给学生基本的舞蹈技能,并将其中的情感恰当的引入其中,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理解舞蹈的内涵。通过正确的舞蹈动作,将舞蹈独特的灵性展示出来。
2、教学方式多样化,教学评价规范化、科学化
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度关注舞蹈动作和理论知识,强调舞蹈动作的规范性和标准性,在实际教学中,却没有考虑到每个学生的自身特点,不能够按照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致使教学效率难以有效提高。笔者认为,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学,教学方式要多样化,可以采用活动或竞赛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舞蹈的热情,同时,还可以采用带领学生剖析舞蹈动作,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创造性的进行演示,促使学生深入研究舞蹈动作技巧,有效提高学习效率。民族民间舞蹈教学评价,对于激发学生舞蹈热情,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非常关键。因此,在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高校应该正确认识这一点,促使教学评价体系更加规范化、科学化,以顺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所以,对学生的考核和评价,可以分阶段性,学习一课内容之后,就进行一次阶段性考核评价,根据评价结果查找不足。等到期末汇演的时候,可以采用其他几种考核形式,这样,更有利于全面地评价学生的舞蹈学习。
三、结语
民族民间舞蹈是我国宝贵的民族民间文化遗产,这一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是新一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因此,在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领悟民族民间舞蹈的文化内涵,以便于学生提高思想认识,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不断提高自身舞蹈技能,促进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传承发展。
参考文献
[1]苏京.把民族文化渗透在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5:136-137.
[2]李晓君.浅谈民间舞蹈文化与民间舞蹈教学的有机结合[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4,01:45-46.
作者:王俊丁 单位:四川职业技术学院
第二篇:高校舞蹈教学审美教育的融入
[摘要]舞蹈的本质是体现美,诊释美,带给人一种艺术美的享受。在高校舞蹈教学中融入审美教育,能激发人的潜能,使大学生的审美观真正的提升,提升舞蹈家教学的质量,对培养高校舞蹈教学的审美艺术提供帮助。
[关键词]舞蹈教学;高校;审美教育;价值
在舞蹈美学研究中,舞蹈艺术的申美是最重要的特征。对其内涵,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去把握。一方面,是通过对其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的把握,对其真善美的内涵进行更好的领悟;另一方面,对舞蹈的时代性和民族性进行把握,了解其个性化和标准化的差异。申美意识是舞蹈美感的实质,舞蹈美感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和民族性,作为一门舞蹈艺术实践,在高校舞蹈教学中融入申美教育,能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创造力,挖掘学生的想象力。在塑造优雅形体同时,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申美效应,为培养大学生申美价值观,促进其身心健康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
一、舞蹈教学和审美教育的关系
(一)舞蹈能向学生传达美的意境,彰显艺术的表现力
舞蹈教学是在大学中开展申美教育的不可或缺的途径,它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促进了申美教育的萌芽。而一套成熟的申美教育体系,同时又能促进舞蹈教学的开展。二者是互为依托和促进的关系,申美教育的基础是舞蹈教学,而申美教学动力就是申美教育。
(二)审美教育能有效指导舞蹈教学的顺利开展
学生能深刻和透彻的理解舞蹈,是具备扎实的舞蹈功底的的前提。基于此,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申美能力。将申美教育融入到舞蹈教学中,能帮助学生打好基础,对健康的申美观进行树立,促进学生在艺术道路上健康发展。同时,申美教育使舞蹈更具观赏性,能使舞蹈的申美价值进一步提高,对于普及和推广舞蹈,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将审美教育融人到舞蹈教学中的作用
(一)促进了美学的发展
作为一门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的艺术表现形式,舞蹈的教育能力和传播能力是极强的。在舞蹈教学中融入申美教育,能使学生更好的感受美,进而真正的升华舞蹈中美的价值。舞蹈教学中,能将学生对美的追求激发出来,通过二者之间的互相促进,而使舞蹈教学成为美的代表,促进美学的了良好的发展。
(二)建立正确的审美观
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申美观,是申美教育的目标。好的舞蹈作品是建立在好的申美观的基础上。学生只有在申美教学中具备一定的申美观,才能对舞蹈美的精髓真正的领悟。正确的申美观奠定了舞蹈美学的基础,为舞蹈教学树立了榜样,同时对于发展舞蹈教学的意义,是不可估量的。
(三)促进了的二者的共同进步和提高
对于舞蹈教学和申美教育的关系,应该辨证的看待。二者即有各自的特色、同时又不可分割、相符相成。舞蹈教育促进了美的传播,为开展舞蹈教育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而申美教育又使舞蹈更具感染力,更好的传播了美,为舞蹈教学指明了方向。在舞蹈教学中融入申美教育,能使二者作为一个整体共同提高和进步。
三、在舞蹈教学中融人审美教育的途径
(一)对审美概念进行确定,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首先,在教师在舞蹈教学中,应对申美观念进行明确,使学生能对申美更好的理解。舞蹈的申美能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申美观,同时能更好的指导学生的舞蹈学习活动。将申美教育融入到舞蹈教学中,能帮助学生区分好与坏、美与丑。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教育,不单单能使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同时还能促进学生健康的成长。
(二)培养鉴赏能力,提高舞蹈教学的有效性
培养学生的鉴赏力,是开展申美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只有学生的鉴赏能力提升,才能充分发挥学生在舞蹈教学中的主动性。在舞蹈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是在很对细微之处体现的。学生只有具备一定的鉴赏力,才能真正体会舞蹈本身的精髓。所以,只有提高学生在申美教育中的鉴赏能力,才能使舞蹈教学的有效性进一步提高。
(三)教学与艺术相结合,提升整体教学质量
艺术与申美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加强二者之间的融合,才能改善学生的申美观念,并真正提升学生的素质。为此,教师应努力探索独具魅力的舞蹈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为艺术进步夯实基础,使舞蹈教学质量得到真正的提升。
四、结论
在我国高校中,舞蹈课程备受学生的欢迎,对于强健体魄,更好的感受艺术美,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舞蹈教学中融入申美教育,能帮助师生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培养学生的健康的申美观,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并真正提高整体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杨花.体育舞蹈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影响因素分析与优化措施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6(02)
[2]朱祥菌.体育舞蹈教学中音乐的运用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5(24)
[3]杨辉.创新能力在高校体育舞蹈教学中的培养【J].内蒙古体育科技.2015(03)
[4]张静.多角度解读少儿体育舞蹈教学与成人体育舞蹈教学的差异J[].内蒙古体育科技.2015(03)
作者:姜玲玲1 胡博2 单位:1.沈阳师范大学戏剧艺术学院舞蹈系 2.沈阳师范大学戏剧艺术学院
第三篇:高校体育舞蹈教学中角色扮演模式研究
[摘要]角色扮演法因其独特的价值,对高校体育舞蹈教学来讲,是将心理学、教育学的相关思想整合,提升高校体育舞蹈教学质量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解析了角色扮演的内涵,分析了高校体育舞蹈教学中驾驭角色扮演法的理论依据,并对其价值进行了阐述,最后对高校体育舞蹈教学中如何运用角色扮演模式提出了相关策略,以期推动角色扮演模式在高校体育舞蹈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角色扮演模式;高校体育舞蹈;价值
角色扮演主要起源于角色理论,是由莫雷诺第一个予以创立,此理论中主要强调了角色扮演所具备的自发性和创造性,在他看来角色扮演还具有一定的机动性。假如想为个人的成长提供帮助,就需要通过进行戏剧性的情景扮演使其真正体验生活和学习中该如何解决所遇到的问题。角色扮演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自身的体质,还可以提高运动的技能,促进体育运动意识的有效提高。
一、角色扮演的内涵
在1978版的《简明牛津英文字典》对角色扮演做了如下定义:“和规定功能一致的举动”。在章志光先生的《社会心理学》一书里也提出了角色扮演的定义,指的是让受到影响的一方在一种特定的或者精心设计的情景中去扮演某一个角色,从而认清角色的理性模型,了解社会给予角色的期望以及自己应该尽到何种角色义务,以此去帮助他人控制或者改变对其所产生的态度和行为,从而起到改善人际关系、提高学习或者工作效率的目的。
二、高校体育舞蹈教学中运用角色扮演法的理论依据
角色扮演式教学的主要理论依据是角色的概念。此理论中认为:社会中的每个人都扮演着自己独特的角色,主要将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为责任进行集中表现,是自己和周围人以及事物在产生作用时的一种行为方式。个人所接受的教育、文化背景以及在社会中人际关系等都对个人角色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一个人要想更好地融入社会,就必须在社会中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了解自己的角色定位。
三、高校体育舞蹈教学中驾驭角色扮演法的价值分析
(一)以人为本,充分挖掘学生潜能
将学生作为主体,由教师和学生一起来进行学习,教师要积极地给学生提供恰当的帮助和指导,将学习的主导权交到学生手中,将学生自身所具备的潜力充分地予以激发。
(二)一项参与性很强的互动式活动
互动式活动能够将扮演者与自己和他人的的心理状态予以观察或者比较,并在此基础上对于自身以及周围的人和事物进行更好地理解,从而更好地适应周围的环境。
(三)可以协助教师了解学生
教师在对学生角色表演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提出解决意见的同时,可以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捕捉他们的情绪反应和情感表现。
(四)促进人格的自我完善
体育舞蹈教学可以帮助学生“走进”别人的生活世界,对所扮演的角色进行思想、行为、需要和期望体验,还可将自己的行为意识进行深刻地反思。这种方式可以更好地增加学生人格发展的机会。
(五)有助于渗透团队精神及合作意识
将学生进行分组,每个小组的成员都担负固定的角色和责任,各小组的成员一起制订出该小组的学习目标,进行学习任务的分配,将每个学生的潜能进行深入挖掘。
四、高校体育舞蹈教学中应用角色扮演法的策略
(一)合适的问题情境
合适的问题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还可以让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产生深刻的感受。其特点有:(1)情境中会涉及不同的观点,并且很难达成一致;(2)存在亟需解决的问题,必须找到有效的处理方法予以解决;(3)存在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在此进行比较选择。
(二)良好的课堂氛围
教师应当为学生创造一个安全开放的心理环境,鼓励他们积极地将自己的思想情感进行表达。同学之间也要学会相互尊重,学会倾听他人的想法和意见。每个学生都应该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中。
(三)共同性原则
在进行体育舞蹈教学中让学生共同参与,将教育教学中的公平性原则予以体现。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强烈的表现欲望,都想积极地参与到所开展的活动中去。角色扮演方法可以帮助体育舞蹈教师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积极地改善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关系。进行角色扮演法的研究以及运用的过程中需要利用教师的聪明和才智,以此来展现他们的智慧,从而取得高质量、高效率的教学成果。
参考文献:
[1]宋锁英.角色扮演在教学中的应用[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5(6):159-160.
[2]卢元镇.中国体育社会学[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0:195-204.
作者:肖志艳 单位:湖南科技学院
第四篇:高校音乐专业舞蹈教学的开展及优化
摘要:高效的音乐专业的舞蹈教学属于一种具有很强专业性能的学科,在高校的音乐专业课程中舞蹈课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和专业的舞蹈院校和文艺团体等的舞蹈训练来比较,音乐专业的舞蹈教学与其有着很大的不同,它有着独特的自身特点。本文主要针对高校音乐舞蹈专业的现状以及限制其发展的具体因素,将思路进行开展,将思考进行优化,将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提高高校音乐专业舞蹈教学的教学效果,可以为我国培育出更多的优秀的复合型舞蹈人才。
关键词:高校;音乐专业;舞蹈教学
现阶段,高校音乐专业的舞蹈教学受到各种方面因素的影响,其具体的教学的过程中还是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与我国培养复合型音乐人才的教育目标相差甚远。
一、高校音乐专业舞蹈教学的制约因素
(一)覆盖范围不足
音乐舞蹈教学在我国现阶段在我国高校教学过程中不断的发展,主要涉及的就是音乐舞蹈室作品的学习以及校园文化活动的排练两个方面。音乐舞蹈教学对于实践教学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但是却会因为这个原因,受到学生自身的年龄以及身体条件等各个方面的制约和限制,导致越来越多的学生对于学习舞蹈课程缺乏基本的信心,所以音乐舞蹈教学就会在我国高校中发展很慢。舞蹈作品属于一宗观赏型的艺术品,但是目前在高校中却不能吸引学生来参与,受众的数量一直都比较少,所以其重视程度还要逐渐得到提高。
(二)和人文理念的发展产生脱节现象
音乐舞蹈教学需要将技术和艺术进行有效的结合,所以这就需要对音乐舞蹈技巧进行熟练的掌握,还要对音乐舞蹈艺术具有很强的洞察力,音乐舞蹈教学需要和人文理念进行有效的综合,将学科融合的优雅和美态充分的进行展示,比如像美学和社会学以及心理学都要和舞蹈教学有一定的交叉,以训练学生的舞蹈技巧为主要的基础,将学生的联想能力进行启发,将视野不断拓宽,使其自身的艺术修养不断提升,将艺术素质的教育内容不断的进行丰富。
(三)学生自身条件的制约
想要学好音乐舞蹈课程,对学生自身的条件和肢体表现以及肢体协调力等多个方面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高校中学生大多数都来自普通的高中,甚至都没有接触过比较专业的舞蹈训练,所以他们的舞蹈基础都很弱。除此之外,学生因为自身不良的条件会产生自卑的心理,这会对音乐舞蹈教学产生不利的影响,学生有关于舞蹈训练也比较少,畏难心理自然就在学生的心理存在了。音乐舞蹈教学不仅需要学生具有很好的生理条件,最主要的是让学生对舞蹈充满兴趣。在高校的音乐舞蹈教学中,因为学生不良的基础条件使学生的学习充满了不便,降低了教学质量。
二、高校音乐专业舞蹈教学进行优化的具体措施
(一)从生源抓起
虽然高校音乐专业的学生在入学前都曾经受到过一些培训,但是普遍都是以声乐和器乐以及乐理为主,因为这些都是在艺术高考中占据着比较大的比例。而舞蹈课程他们却都很少的涉及。在高校中,学生本身的舞蹈基础就比较薄弱,而且舞蹈训练又十分的辛苦,学生还会因此产生紧张和烦躁的情绪,给教学过程中带来不利的影响。对于社会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不断进行满足,高校音乐专业舞蹈教学在艺术高考就要开始做准备,使舞蹈课程在艺术高考中所占的比例不断增加,使考生在高考前就对其有着高度的重视。此外,对于艺术高考这一关也要把握好,争取把优质的生源引入到高校中来。
(二)将培养目标进行明确
舞蹈教学在高校音乐专业中属于一种基础的学科,也是音乐教学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自身还具有很独特的价值功能。有助于我国培养高校音乐综合型的人才。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舞蹈教学和专业的艺术院校有着很大的区别,专业的舞蹈院校具有很高的技能型和表演性。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主要的目标,高校音乐专业舞蹈教学应该和舞蹈的知识技能以及艺术实践进行有效的结合,使其可以进行高度的统一,其自身具有很高的师范性。学生对于和音乐有关的基本的知识理论要熟练的掌握,使其具有声乐和键盘等基本的技能,对于舞蹈的编排和文化活动的策划等基本技能也要适当的掌握一些,还要具有很强表达能力,对于知识和技能也要可以进行传授。因此,舞蹈教学要以音乐教育专业为具体的目标,为我国培育出更多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三)合理的设置课程,提高教学的质量
1.高校音乐专业舞蹈教学属于一门基础性的学科,它也是一门素质教育课程,基本属性也是教育。但它的目标和专业的舞蹈院校有很大的不同。舞蹈教学应该以舞蹈的而基础知识和技能以及师范能力的培养作为主要的目标,使学生可以全面的发展。将教育取向进行有效的综合,使音乐专业舞蹈教学拥有生理和心理以及师范三维舞蹈观,这样可以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提高师范能力的发展。
2.目前在我国,流行音乐和街舞以及爵士舞等各种类型的舞蹈,其社会办学的力量已经远远在高校的前面。我国各个大城市一时间涌现出各式各样的艺术培训中心,很多地区都开始进行投资办学,希望可以培育出更多的音乐舞蹈人才。所以针对这样的情形,高校音乐专业舞蹈教学要在根本上将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进行有效的提高,将校园课本的内容进行规范,对于学生的要求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而且高校在音乐专业舞蹈教学的过程中也要将市场因素进行充分的考虑,清楚学生的需要和期待,教师自身的优势也要进行掌握。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对于学生的意见给予高度的重视,对于基层教师的建议也要都采取。将教材内容采取因材施教的方式进行传授。例如:高校要安排专门的人,去进行社会调查,每个系部要针对其调查报告,对教学计划进行修订,使高校培养出来的音乐舞蹈人才可以很好的融入到我国的市场中。对于教学计算要做到与时俱进,可以对专业艺术院校的教学计划进行适当的借鉴。
3.针对不同的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高校音乐专业舞蹈教学具有课时少、任务多的特点,课程安排的也不够系统,一堂课往往不会是一个任务,而同一个任务也不会在一种教学方法上得到限制。例如,安排授课内容时,应该将基础训练和学生的身韵以及各种各样的舞蹈进行综合,这样就会有效避免课堂教学出现单一化的情况,学生对于舞蹈教学的兴趣也会不断的提高。
三、结束语
通过以上的论述,主要是对高校音乐专业舞蹈教学的开展思路及优化思考,当前,对于高校音乐专业舞蹈教学还是有很多的因素在制约着其不断发展。高校想培养高素质的音乐舞蹈综合型人才,最主要的就是将教学中的实用性和创造性进行有效的结合,使高校音乐专业舞蹈教学的具体的培养目标更加明确,对于高校舞蹈课程也要进行合理科学的设置,将教学的实践内容和理论知识进行有效的结合,从而推进高校音乐舞蹈教学的不断发展,为我国培养出更多的综合型音乐舞蹈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永惠,任红军.我国西部地区普通高校音乐专业学生舞蹈学习动机研究设计[J].大众文艺(理论),2009,08:198-199.
[2]曾宏华.让桂西北少数民族音乐舞蹈走进高校音乐专业教学课堂——以河池学院为例[J].歌海,2011,04:108-110.
[3]高鸣.浅谈师范类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舞蹈课程中节奏意识的培养[J].大学教育,2014,18:131-132.
作者:朱露露 单位:宿迁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
第五篇:高校舞蹈教学问题及对策
[摘要]舞蹈教学质量的提升,对提高高校学生综合素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基于此,本文通过文献资料参考阅读、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云南大学滇池学院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师师资力量分析、学生学习兴趣爱好及教学场地、硬件设施等方面以及进行现场调查、分析和总结,从而提出相应的措施和建议,以期对我国其它高校在舞蹈课程教学的整体水平提高有所帮助,从而提升广大师生对舞蹈意识的重视。
[关键词]高校;舞蹈教学;调查;问题;措施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对云南大学滇池学院大学生舞蹈课程教学的实际开展情况分别对教师、学生进行调查研究。
(二)研究方法
通过对云南大学滇池学院舞蹈课程教学的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大学生舞蹈课程教学的看法,收集整理他们对大学生舞蹈课程教学的建议。发放学生问卷300份,回300份,回收率为100%,有效问卷300份有效率为100%。
二、云南大学滇池学院大学生舞蹈课程的现状
(一)大学生舞蹈课程教学的学习的态度
学习的态度决定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同时,良好的学习态度,往往能够弥补学生因为自身先天不足的影响,同样,不良的学习态度也能使得优良的条件变成劣势。因此,调查研究学生对舞蹈教学的学习态度是提高舞蹈教学的首要基础。对于舞蹈课程教学的价值来说,云南大学滇池学院大学生对舞蹈课程教学的学习认识程度将是学校舞蹈课程开展的重要前提。调查结果显示如表1,在所调查的300名云南大学滇池学院大学生中76人对舞蹈课程教学的学习态度的重视,占到调查人数的25.3%,另外有103人对舞蹈课程教学的学习认为重视的,97人认为一般,24人不重视,不太重视的没有。由此说明,大多数云南大学滇池学院大学生舞蹈课程教学健身价值的重要性还是认可的,是持肯定态度的。
(二)大学生对舞蹈教学的认识情况
舞蹈教学作为云南大学滇池学院重要的教学课程之一,但是通过调查发现,部分大学生就舞蹈的认识并不深刻,仅仅认为舞蹈就是一项体育课程的学生占到了调查人数的65%,大学生对舞蹈认识不深刻、舞蹈运动的价值认识不足时影响舞蹈在云南大学滇池学院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舞蹈教学场地器材情况
舞蹈场地、器材以及配套设施,是开展舞蹈教学工作最基本的物质条件,是舞蹈教学得以有效开展的重要保障之一,是制约舞蹈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近几年来,云南大学滇池学院办学条件虽然有所改善,}困正舞蹈场地、器材仍不能满足班级上课人数的需求。从云南大学滇池学院大学生对舞蹈场地、设施满意程度的调查(见表3)可以看出,80%的学生对本校的舞蹈场地、设施不满意或感觉一般。要调动大学生学习舞蹈课程的兴趣,提升大家对舞蹈健身价值的重视,就要满足学生学习的基本需求,当前,云南大学滇池学院大多数大学生对本校的舞蹈场地、设施不太满意。
三、云南大学滇池学院大学生舞蹈课程教学质量的措施
(一)改变舞蹈教学的观念,提高对舞蹈的认识
1.首先随着学生安全意识培养要求深人教育体系,高校舞蹈教育改革也势在必行。改革的第一步必须从指导思想着手,通过大胆的转变观念,将“健康第一”作为高校教育发展的方向,努力培养学生终身从事运动活动的能力和习惯。坚持向学生贯彻终身舞蹈运动理念,以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为目标,把大学生舞蹈课程教学的方向从单纯追求外在的舞蹈技能水平的掌握转移到全面追求学生身心协调地发展上来。在大学生舞蹈课程教学中应注意全面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增强学生体质和意志作为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
2.其次提高云南大学滇池学院大学生对舞蹈运动的认识,让他们认识到舞蹈运动对身体锻炼的作用,可以通过舞蹈练习来改变在生活中不良的生活习惯,满足大学生爱美的天性,从而提高云南大学滇池学院大学生对舞蹈运动这项运动的热爱。
(二)改革舞蹈教学的形式,提高舞蹈对大学生安全意识的重视
1.改革舞蹈教学模式,尝试多元化教学形式
在舞蹈教学改革的过程中,高校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积极尝试多元化的舞蹈教学形式,提高大学生由对舞蹈课程教学的兴趣,衍比出参与更多课外舞蹈活动,进而充分提高学生参与舞蹈课程的兴趣。
2.改进教学方法与教学的组织管理
改进教学的方法与组织管理关键是要改变舞蹈教学中重知识传授轻学习能力培养的状况。在舞蹈教学方法方面,可以通过多种灵活的方式,如教学方法上可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如启发式教学、情景式教学方式结合等。舞蹈课程教学除了要教会学生一定的舞蹈基本方式以外,更要提出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加强社会交往,让学生更多、更全面的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满足学生在走出校门后适应社会的需要。
(三)加强舞蹈场地硬件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完善舞蹈教学的条件
没有足够的场地、器材等舞蹈基础设施作保障,就无法使高校大学生舞蹈课程教学达到理想效果。云南大学滇池学院应加大舞蹈经费的投人,加强场地、设施建设,同时划分好男女生的场地,以确保云南大学滇池学院大学生在舞蹈运动时有场地可用。
作者:李雨轩 单位: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
第六篇:高校舞蹈教学创新实践策略
摘要:民族民间舞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是几千年来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劳动中逐渐发展、形成的一种文化艺术,它呈现了劳动人民的各种情感,表达了大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为了更好的发展、传播民族民间舞,现代教学界开始逐渐采用风格性教学模式,通过对各个民族人文风俗的学习和研究,从其文化理念和背景进行探索、挖掘,让学生在观摩和体验中领舞舞蹈精神,在表演中展示舞蹈的内涵和魅力,从而达到把民族民间舞精髓发扬、传承的目的。
关键词:舞蹈;创新;实践;风格性;教学
一、“风格性”教学的重要性分析
风格是指“事物在整体上呈现出的具有代表性的独特面貌”。风格性教学是指以“风格性”作为民族民间舞教学的基本切入点,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舞蹈中蕴含的民族文化、时代背景,分析其所希望表达的情感和信息,最终达到让学生从本质上熟知民族民间舞是精髓和内涵。那么,风格性舞蹈教学具有哪些优势呢?首先,对民族文化的深入研究,可以使学生在熟悉文化底蕴的依托下,更加准确的把握民族民间舞蹈的特征。例如,蒙古族生活在辽阔的草原地带,以游牧为生,蒙古族舞蹈就具有豪迈、矫健的特点,所以其舞蹈动作大方而粗犷,表现了蒙古族人不拘小节的豪爽性格。如果学生能将这一重要因素理解渗透,对民族民间舞蹈的学习就会达到事半功倍、举一反三之效。其次,对时代背景的了解,有助于学生在明晰故事发展脉络的前提下,更主观能动的体会出舞蹈所要表达的情感。如:大型舞台剧《文成公主》,文成公主作为和亲西藏、为汉藏关系做出杰出贡献的一位伟大女性,舞蹈中不但要表现文成公主的温柔善良,还要体现她心怀大爱、对天下苍生悲悯怜惜的情感。此外,还要考虑到文成公主来自大唐,在藏族特色的民族民间舞蹈中还应该带有一些汉族的特点,才能更好的符合人物刻画。最后,风格性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更快速的理解舞蹈内涵的基础上掌握即兴的创造、表演的能力。作为一名合格的舞者,单纯的复制前人留下来的舞蹈动作已经不能满足舞蹈发展的需要,风格性教学为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感知力和发散性思维能力方面打下了良好基础。在此基础上,学生才能更主观能动的去演绎、创新民族民间舞这一民族文化,使之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源远流长。
二、“风格性”教学方式研究
民族民间舞的培养、传承工作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任务,风格性教学对教学环境、教师素质、学生的领悟能力都有较为严格的要求。
(一)重视人文历史民族文化的学习。学生的内涵与素质是能否表达出舞蹈情感的关键基础。只有对相关知识全面掌握、内心情感丰富的学生才能跳出灵动、美好的舞蹈。所以这就要求我们要重视人文历史、民族文化等的学习,感受民族审美意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自身素质,为舞蹈之路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合理引导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想象力是人类创新和发展的源泉。同样,对于民族民间舞的发展和传播,想象和创造也必不可缺。传统教学模式习惯于单纯传播方式,即教师遵照课本或自身经验对学生进行教授,却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风格性教学中,则要求教师不仅要“言传身教”,还要“积极引导”,诱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在课堂中不止是单纯的“接受”,也要自主的“思考”,这样教学的成效才能事半功倍。
(三)课堂与实践结合注重实践提升作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基础。课堂中能够学习的东西再多,毕竟也是有限的。风格性教学不仅注重课堂中对学生的各种培养和传授,也注重学生在实践中的锻炼提升作用。例如,有的学校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正规比赛活动,或者经常组织举办本校的舞蹈比赛,使学生能够将课堂所学表现、运用,在实践中提升综合素质。
三、“风格性”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在教学中,教师的素质很大程度决定着教学的方式和效果。而在民族民间舞的风格性教学中,对教师的要求和规范尤其严格。
(一)教师要具备各方面综合素质。作为民族民间舞的教师,在风格性教学中,不但要具备专业的舞蹈理论知识和基本的舞蹈表演素养,还要具备人文、历史、民族文化等各方面的修养,才能更好的让学生更好的学习民族民间舞中涉及的文化、背景等知识,使学生准确的把握民族民间舞的特色和风格,掌握民族民间舞蹈的本质特征。例如,可以在日常授课时结合该舞蹈讲解舞蹈动作的创作缘由或当时的社会背景,让学生更全面立体的理解舞蹈的内涵。
(二)要具备丰富的舞台表演经验。民族民间舞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合格的舞蹈演员,并将这一文化发扬传播下去,如果教师没有丰富的舞台经验,面对学生只能教授书本知识和自己闭门研究的所得,不但不能达到好的授课效果,反而可能使课堂氛围枯燥无味,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风格性教学中,结合背景知识使学生理解舞蹈内涵是很重要的一个特点。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必须要结合实际表演中的一些特例进行讲解传授,激发学生的感知和想象能力,从而达到风格性教学的最佳效果。
四、结语
综上所述,风格性教学是高校民族民间舞教学模式发展中逐渐演变摸索出来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在舞蹈基础理论、动作的基础学习上,通过对时代背景、民族文化等的学习了解,使学生对舞蹈精髓和内涵理解更具体,从而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这要求民族民间舞教师在各方面提高自身水平和修养,只有教师具备了渊博和学识和专业的素质,才能培养出合格的高能力学生,这也是我国民族民间舞风格性教学的基本需要。
[参考文献]
[1]裴亚建.论舞蹈教学中民间舞蹈的“风格性”[D].山东师范大学,2008.
[2]张靓靓.浅谈风格性在民族民间舞教学中的本质魅力[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11,03.
作者:吉云霞 单位:山西艺术职业学院附属中等艺术学校
第七篇:高校民间舞蹈教学发展及改革思考
【摘要】本文立足于高校民间舞蹈的发展趋势,探讨了高校民间舞蹈教学改革的措施,力求提高我国高校民间舞蹈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民间舞蹈;课堂教学;发展趋势
在我国舞蹈教育发展的进程中,民间舞蹈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育教学在舞蹈专业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可和重视,而高校民间舞蹈教学课程改革已经成为进一步发展舞蹈教学的必然要求。
一、高校民间舞蹈教学的发展趋势
(一)教学内容趋向完整
一直以来,我国高校民间舞蹈的教学内容忽略舞蹈动作技能,过于偏向理论知识,这就导致了毕业生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中进人了困境。因此,近年来各所高校的民间舞蹈教学开始在重视民间舞蹈相关理论的同时也传授给学生更多的民间舞蹈技能动作,吸收各个民族民间舞蹈的精华,选取其经典动作教授给学生,让学生感受民间舞蹈的丰富,掌握基本的动作技能,平衡好舞蹈理论与舞蹈实践的关系,用理论来指导自身的舞蹈技能得到进一步完善。高校民间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挖掘舞蹈中蕴含的深厚情感和文化内涵,从而有效的拓展学生的舞蹈视野。
(二)课程教材趋于规范
课程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对于舞蹈教学而言,教材是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的主要载体,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的安排都离不开课程教材。可以说,课程教材的质量优劣直接影响到民间舞蹈的教学效果,从而也影响到舞蹈人才整体的质量。在前些年,高校民间舞蹈教学一直没有统一的教材,各所院校都是根据教师的情况自行决定授课内容,这十分不利于民间舞蹈教学的规范化发展。近年来,舞蹈教育工作者深刻认识到课程教材的重要性。所以,高校开始为学生选择更加规范化的民间舞蹈教材,使其能够更好的反映民间舞蹈最新理论进展,同时将学生感兴趣的、渴望了解的舞蹈艺术知识纳人教材中,从而使得学生的学习需要得到更加全面的实现。
(三)教学评价趋于立体
目前,多元教学评价已经成为评价学校教学质量和学生水平的重要策略,开始被广泛地运用于各类各级学校的学科领域。这种整体性评价可以给学生以弹性化、人性化的发展空间。如今,在高校民间舞蹈教学中,多元评价在实践中得到开展,比如观察、访谈、作品集项评价、轶事记录等都被使用在教学评价中。
二、高校民间舞蹈教学的改革路径
(一)丰富教学内容
高校在民间舞蹈的教学内容方面不能再单纯的强调宽口径、厚基础,而应该根据社会需要的情况加以改革。面对就业压力的增加,高校的舞蹈教学思想应该进一步强调行业性和适应性。舞蹈院系应该从实际需要出发,确定教学内容,加强针对性,提高知识的效率,培养兼具舞蹈理论和舞蹈技能甚至舞蹈创编的复合型人才。
(二)完善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在教学中处于核心地位。高校民间舞的课程设置急需改革,在当前的形势下,高校民间舞蹈应该加大课程整合力度,改变传统中理论轻应用的取向,课程内容要向民间舞蹈的技能方面倾斜,融人社会生活和民族文化的精髓,发扬课程特色,同时也实现学生舞蹈能力和舞蹈知识双方面素养的共同提高。所以,教师可以在实现教学目的的前提下,根据学生各自的兴趣和基础,改变课程组合结构,加大组合难度来完善课程设置,提升教学质量,在设置上既实现全面性,又体现针对性,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
(三)优化教学评价
在中国民间舞蹈教学中应该进一步优化多元化的教学评价。尤其是教学评价的内容除了课程教材以外,还注重学生的品德、个性、意志、学习态度等非认知因素。而且民间舞蹈教学评价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重视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也关注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舞蹈活动,是否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等等。同时在评价主体方面,不仅仅由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也应该发展学生和学生之间进行相互评价,因为学生之间接触更加密切,了解也更加深刻,从而提高评价的全面性和深入性。
三、结语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舞蹈在高校中的舞蹈教学中历经了多年的艰难探索。在高校课程改革的大趋势中,民间舞蹈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学评价等各个方面都需要积极进行改革,更好的符合社会和高等教育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潘志涛.中国民族民间舞发展的再思考川.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405:1一4.
[2]农布七林格追.民族民间舞的传统继承与现展—由民间舞教学组合的编排谈起川.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902:82一84.
[3]张久青.学院派民间舞教学对中国民间舞发展的影响川.文学界(理论版)201207:252一253.
[4]李晓君.浅谈民间舞蹈文化与民间舞蹈教学的有机结合川.陕西教育(高教版)201401:45一46.
作者:刘声超 单位:湖南人文科技学院音乐舞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