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民族文化与舞蹈教学研究(4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第一篇:民族舞蹈教学的“鱼”“渔”同授分析
[关键词]高校;民族舞蹈;“鱼”“渔”同授
[摘要]高校民族舞蹈教学“鱼”“渔”同授,有利于掌握民族舞蹈知识和技术,形成从事各项民族舞蹈工作的能力与方法,这种教学形式符合当前部分高校转型发展战略的现实需求。“授之以鱼”指传授学生民族舞蹈动作,“授之以渔”指传授学生民族舞蹈教学与研究的方法。“鱼”“渔”同授的民族舞蹈教学,就是不仅传授学生民族舞蹈动作,教学生怎么跳,同时传授学生民族舞蹈教学与研究的方法,从而获得职业能力。高校民族舞蹈教学“鱼”“渔”同授的目的,是转化学生被动接受民族舞蹈知识和技能的形式,提升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创新的意识。
一、民族舞蹈教学“鱼”“渔”同授的意义
民族舞蹈教学要教授学生舞蹈动作,传授相关知识,使其获得相应能力。所以“鱼”“渔”同授既涉及教学内容,也涉及教学方式。随着应用型人才在当前社会人力需求中的凸显,学生对所学技能与知识的把握和运用,发挥创新意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民族舞蹈教学还必须注重学生运用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教学过程中,注重传授学生教学与研究方法的思想理念与技法,即授“渔”,也是民族舞蹈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鱼”“渔”同授的民族舞蹈教学,利于培养民族舞蹈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提高学生就业能力。“鱼”“渔”同授的民族舞蹈教学,符合当前部分高校转型发展战略的现实需求。具体而言,民族舞蹈教学“鱼”“渔”同授,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技能和技巧,帮助学生有效地获取和巩固知识①。当学生从如何开展教学的角度学习民族舞蹈时,学生不仅考虑如何做好,还要考虑如何教好、运用好。这让学生反思学习过程及学习结果,对比同学学习情况,从反思过程和结果中,找到问题,并寻求解决办法,使学生开始从学习的外在动机转化为内在动机。这种内在动机,可能是对某一动作原理的探究,可能是对某种民族舞蹈文化的追溯,可能是对民族舞蹈教学方法的研习,可能是对某一民族舞蹈动作创新发展的尝试。然后根据内在动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一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问题,日积月累,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这将使学生终身受用无穷①。当学生以教师、演员、编导、学者的视角去解决问题时,必然会学习并运用相关知识、技法和技能。这一过程不仅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也通过实践锻炼学生掌握运用这些知识、技法和技能,巩固知识。“温故而知新”,巩固知识的同时,解决问题用联系发展的方法,即可获得创新能力。通过“鱼”“渔”同授,转变学生课堂角色,使学生学习过程变得有学习起点,有学习方法,无学习终点,拓宽学生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最终培养学生不断学习进取,开拓创新的精神。
二、民族舞蹈教学“鱼”“渔”同授的教学内容
民族舞蹈教学,就是“民族舞蹈教学教什么”的问题。这包含两点,一个是民族舞蹈动作的技法和知识,一个是民族舞蹈教学与研究的方法。通过“鱼”“渔”同授的教学,形成民族舞蹈运用能力。按照教学大纲计划,每学期所涉及的民族舞蹈,按教材或教程开展教学。一般以民族舞蹈动作的技法和知识为基点,传授如何开展民族舞蹈教学与研究的方法。二者结合的教学内容大致可分为民族舞蹈教材、民族舞蹈技能、民族舞蹈教学、民族舞蹈文化传承、民族舞蹈创编、民族舞蹈研究等。每一门民族舞蹈课,首先要介绍所学习的民族舞蹈及其所属民族的历史文化,进而讲授所选的教材。让学生对所学民族内容有大致了解,同时也了解民族舞蹈教材的编写方法,为学生今后编写民族舞蹈教材提供研究视角。在某些具体民族舞蹈动作讲解中,需要讲解动作来源和发展。如藏族舞蹈动作中,有左手捂鼻的动作。这是一个藏族舞蹈编导根据藏族人民在天气寒冷时,常用身上穿着的宽大袍子的衣袖捂住鼻和嘴,经过创作以后就形成左手捂鼻的动作。通过讲解,学生既了解动作来源,理解动作文化内涵,也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联想、创新思维,为学生创编民族舞蹈提供学习借鉴。民族舞蹈课堂教学使用的教材,一种以介绍身体训练功能为主,一种以介绍传统民族文化特征为主。前者简称为“身体训练教材”,后者简称为“民族性格教材”。每种教材都有编创者所遵循或依据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的讲解与动作技法、技艺的讲授均是民族舞蹈教学“鱼”“渔”同授的重要内容。
三、民族舞蹈教学“鱼”“渔”同授的形式
“鱼”“渔”同授的民族舞蹈教学重点包括两个基本点,即民族舞蹈动作的技法、知识与民族舞蹈教学研究的方法。此二点必须合二为一,才能达到“鱼”“渔”同授的教学目的。教学过程中强调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以此开展民族舞蹈网络的探究。口传身教,以身示范舞蹈艺术是一种人体有韵律的运动,语言难以作出全面解释,具有“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特性。因此,舞蹈教学自古以来就沿用“身授法”。中外都是如此,包括产生在当代的“现代舞”,也沿用这种教学方法。“身授”就是实践,边做边体会,边做边讲②。舞蹈教学,理论永远要伴着实践。舞蹈专业技能课实践性很强,理论与实践联系紧密。以身示范舞蹈技艺,口传舞蹈动作文化的同时,也可以传授舞蹈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教师在民族舞蹈教学中按备课环节开展口传身教,完成一个单元(1教学时)课程的讲授后。在课堂延伸内容中要求学生不仅要复习所学知识,还要回忆教师这一教学时段中开展哪些教学过程。并要求学生准备好在下一次教学开始时,作为作业回答以上问题。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检查教学成果、学生学习情况,还可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专业技能,并逐步掌握民族舞蹈教学方法。思想渗透,重视教法民族舞蹈教学“鱼”“渔”同授的教学,并非是“鱼”与“渔”分开讲授。而是在授“鱼”的过程中,传授“渔”。即传授学生民族舞蹈动作的同时,也传授学生民族舞蹈教学与研究的方法。进行思想渗透,时刻提示学生如何辨析舞蹈动作的准确与不足,增加学习的实效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目的性,使学生在耳闻目濡中了解民族舞蹈的教学、研究、创作、传承等内容。民族舞蹈教学、研究、创作、传承等问题的提示与灌输,须与正确有效的教学方法结合才有实效。以口传身教的教学方法为主,教学过程中以准确、生动、精练、亲切的语言和示范塑造舞蹈动态形象,让学生有效模仿原型。教法以能力培养为主,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思维的发展与培养。发现教学、问题教学、案例教学和掌握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与情景设置相结合开展民族舞蹈教学。学生实践,教师指导检验“鱼”“渔”同授民族舞蹈教学成果,以及拓展“鱼”“渔”同授民族舞蹈教学的最佳途径,就是让学生以“教师”的角色进行民族舞蹈教学实践。而教师则对学生在民族教学、表演、研究或创编中的目标、内容、重点、方法、过程、延伸等环节,给予评价和指导。根据学生学习进度与深度,在教师引导下,开展教学、创编、调研等实践活动。(1)教学实践。民族舞蹈教学中,学生教学实践的开展,能检验学生是否掌握民族舞蹈动作技能和教学能力。同时,也能帮助学生发现自身不足与差距,在正确方法指导下,获得较大进步。教学实践的开展,主要有三种渠道。第一种贯穿学生民族舞蹈学习的全阶段,主要检查学生对民族舞蹈动作技能与概念内涵掌握程度,帮助学生理解动作内涵、掌握动作要领,培养动作表演与表述能力。第二种,主要用于高年级阶段,主要培养学生民族舞蹈教学的授课能力。第三种,是离开学校到具体教学实践中进行正式教学。第一种教学实践是民族舞蹈教学,需要老师花费较多时间与精力去努力营造的。第二种教学实践是让每个学生在进入社会前的一次对民族舞蹈教学认识有质的提升的过程。在教师要求和指导下,从教材选择、备课、上课及教学延伸,由各学生独立完成。第三种教学实践是学生到实习单位,按实习单位要求,进行阶段性教学实践。(2)创编实践与调研实践。民族舞蹈教学中创编实践与调研实践的开展,一是为检验学生学习情况,二是为了让学生用联系发展的方法看待教学与实践,学以致用,培养学生钻研精神和创新意识。这两种实践是提升学生解决民族舞蹈问题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是不可或缺的教学内容。创编实践与调研实践教学开展,一般在掌握每一种民族舞蹈的基本舞蹈动律、动作、舞姿及风格特点后,要求学生个体或集体完成一段所学民族舞蹈的展示。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材料搜索,寻找与所学民族舞蹈相符的舞蹈剧目或舞蹈组合等,根据自身条件和学习情况,创编成一段结构完整的舞蹈,教师帮助其修改和完善。在教学单元结束时,与教师所教民族舞蹈组合在一起汇报,成为评价学习情况的依据。创编实践可以与调研实践结合。每学期放假前,教师以假期作业形式,布置民族舞蹈调研与创编要求,利用假期回家乡的时机调查家乡的民族舞蹈或戏剧。并将调查内容,以舞蹈动作组合或片段形式,于收假后呈现。通过这种调研与创编实践结合的过程,不仅锻炼学生深入社会调查实践的能力,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也调动学生参与社会发展实践的积极性,了解民族舞蹈历史文化,增强学习民族舞蹈的自豪感,培养热爱民族舞蹈的情感。另外一种调研实践是有目的、有针对性的集体实践活动。在学生的民族舞蹈学习过程中,以调查研究某地、某民族或某种舞蹈等为目的,开展系统、有效地学习调研。调研实践开始前,教师要对学生就调研方法等内容进行培训,学生进行相关调研准备。调研实践中,学生按教师要求分组完成既定目标。调研结束后进行总结或汇报,其形式可分为文字整理和创编、表演两种成果形式。这种调研实践,能让学生深入探索研究民族舞蹈动作形态与文化内涵,为学生今后从事民族舞蹈教材与剧目的编创、民族舞蹈科学研究等提供帮助。总之,民族舞蹈教学“鱼”“渔”同授,就是利用民族舞蹈教学过程,通过长期、有效的教学形式和方法,扩充单一的民族舞蹈动作技法传授内容,使民族舞蹈教学不局限于民族舞蹈教材,而是通过“鱼”“渔”同授的民族舞蹈教学,传递历史文化信息,传授民族舞蹈教材编创、民族舞蹈教学、民族舞蹈研究、民族舞蹈动作编创的内容和方法。使学生在学习民族舞蹈动作过程中,感受民族舞蹈文化,热爱民族舞蹈,发扬民族舞蹈文化精神,发挥创新思维。使民族舞蹈的发展后继有人,薪火相传。
作者:额瑜婷 单位:玉溪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第二篇:民族舞蹈文化的传承与民间舞蹈教学研究
摘要:我国在数千年的历史传承过程中形成了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和独特的文明形态,其中民族舞蹈以其独特的魅力和优秀的审美价值在我国传统文化艺术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由于非常贴近人们的生产生活,民族舞蹈在民间有着十分深厚的群众基础。但是世界经济贸易的发展促进了各国文化之间的交流,外来舞蹈文化对我国民族舞蹈文化的传承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本文以民族舞蹈文化为研究对象,先简单介绍了民族舞蹈文化的内涵和特征,探究了民族舞蹈文化的传承方式,最后重点讨论了民间舞蹈教学的改革方向。
关键词:民族舞蹈;文化传承;舞蹈教学
一、民族舞蹈文化的内涵和特征
民族舞蹈常常以歌舞动作的形式伴随着区域习俗文化和节日文化等共同传承,在传承过程中与其他传统文化共同组成了具有区域特色的民族文化,所以民族舞蹈是民族舞蹈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是民族舞蹈文化最重要的传承载体。民族舞蹈十分贴近人们的生产生活,所以带有明显的区域特色,处处显示着人们的生活习惯和审美观念。一般而言,民族舞蹈多用于当地人们的群体性庆祝活动。比如在中秋或者过年的时候,当地人们汇集到一起来进行群体性的舞蹈,以此来庆祝节日,彰显节日气氛。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在特殊场景下家族性的舞蹈,比如在婚庆或者是丰收时,一整个家族的人们都聚在一起通过跳舞的方式进行庆祝,也促进了民族舞蹈的发展。民族舞蹈在形体动作和舞蹈服饰上常常带有明显的地域特色,易于辨识,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民族舞蹈文化的传承
世界经济贸易的发展促进了各国之间的合作和联系,随着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愈加频繁,大量的外来舞蹈文化进入我国社会,对我国民族舞蹈文化的传承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西方现代舞冲淡了学生对于我国民族舞的兴趣。而且一些高校师资力量较为薄弱,各种配套设施也跟不上时代的节奏,造成了舞蹈教学的落后,而且内容不够个性,形式较为老旧,不够创新。还有一些高校在现代文化席卷而来的情况下,盲目进行模仿套用,忽视了两者文化的融合,没有突出民族舞蹈的意蕴内涵,不能很好地展现传承我国的民族舞蹈。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更要肩负起传承民族舞蹈文化的重任,使得我国民族舞蹈文化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仍能健康发展。首先我们要对传统民族舞蹈文化的内涵进行重新审视,把握好民族舞蹈文化的内涵和特征,坚守民族舞蹈文化的根基不动摇,坚守民族舞蹈文化的民族风格和精神价值。其次,我们要把现代审美观念和时代特色融入民族舞蹈的传承理念中,让民族舞蹈文化的传承更紧时展的步伐,让民族舞蹈文化在我们这一代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为民族舞蹈文化赋予新时代的特征。最重要的是要认识到舞蹈教学对民族舞蹈文化传承的重要作用,让年轻的一代充分汲取到传统民族舞蹈文化的营养,做好民族舞蹈文化的传承任务。
三、民间舞蹈教学的改革方向
1、培养学生对民族舞蹈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最大动力,民族舞蹈的传承和发展在现代社会遇到了困难就是因为不能有效的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民族舞蹈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提升学生的内在美与外在美,学好民族舞蹈对人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性格的培养以及做人处事的方式方法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把自己当做美的创造者和传承者,每个动作都体现着艺术美。学生学习和练习起来就会充满兴趣和动力。有了学习的热情,再难的动作学生也能顺利学会,再苦的训练学生也能坚持下来。
2、课程的设置专业化,现代化
民族舞蹈的教学不仅是让学生学会舞蹈的技巧,更要注重学生创作能力的提升。学校在民族舞的教学中,可以多招揽各名族舞的教师,积极从各高校优秀毕业生和各舞蹈团体中招聘具有较高舞蹈专业素养的教师,开设多种民族舞课程,但同时要注意,多而不粗,课程虽多,但要精细教学,每种舞蹈的教学都不是浮于表面,而要深入其精髓。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也要不断进修,不断到实际中去学习体验。例如蒙古族的《奔腾》,新疆的《塞乃姆》等风格不同的舞蹈,根据学校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主干课程,匹配相应的专业课老师,服装,道具等等。可以在一定的时间聘请高素质的舞蹈专家进行指导,促进学生的学习。
3、民族文化与民族情感的灌输
高校在民族舞蹈的教学中不能只注重肢体语言的表达和舞蹈技巧的教授,它是建立在一定的民族情感上的对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多向学生介绍一些民族风情习俗,必要的时候可以到民族聚集区真正地体验,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对于舞蹈思想的了解,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创作。例如:朝鲜族的《农乐舞》,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农乐舞的由来,给学生展示朝鲜族庆祝播种与秋收载歌载舞的图片,让同学充分了解舞蹈创作的背景,必要时可以带同学到朝鲜族去真正的体验,引起学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四、结语
总的来说,要认识到民族舞蹈文化在我国传统民族文化中的重要地位,认识到民族舞蹈中的审美价值,以新的传承理念和传承方法来促进民族舞蹈文化的发展。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要注意民间舞蹈教学对民族舞蹈文化的传承作用,对民间舞蹈教学的内容和方式进行改革,使得民间舞蹈教学更符合时代的发展和文化传承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许漓.浅谈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传承[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07)
[2]黄樱.浅论岭南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与发展[J].神州民俗(学术版),2011(03)
作者:张盈 单位:沈阳大学音乐与传媒学院
第三篇:民族舞蹈文化的传承与民间舞蹈教学
摘要:本篇文章针对民族舞蹈文化的传承与民间舞蹈的教学一题展开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同时结合民族舞蹈的特点与笔者的自身经验总结出了几点可行性较高的教学措施,其中包括树立多元文化观念,在文化意蕴中搜寻舞蹈动律、客观剖析民族民间舞蹈教材以及丰富民间舞蹈的教学方法等等,以期能够对我国民族舞蹈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带来一些具有参考性的意见。
关键词:民族舞蹈;舞蹈文化;民间舞蹈
一、前言
我国的民族文化博大精深且源远流长,其中不仅蕴含着非常多的人生智慧,而且对于现代文明社会的建设也具有着强大的推动性作用。为了能够让将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更好的传承下去,我们需要将其融入到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当中,将它的闪光点充分的发挥出来。基于此,笔者从民间舞蹈教学的创新与改革处着手,探究民族舞蹈文化与民间舞蹈教学的融合方法,以此来达到提高舞蹈表演水平的作用。
二、民族舞蹈概述
(一)民族舞蹈介绍
舞蹈是同人类发展历程息息相关的一门艺术,它来源于人们的生活且高于生活。当人类语言还尚未形成之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就通过各种肢体动作来完成,伴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不同类型的动作姿态开始被赋予了各种思想内涵,从而衍生出了带有强烈情感的形体艺术。我国的地域宽广且幅员辽阔,少数民族在长时间的发展历程中,已经形成了带有浓烈名族风格的舞蹈艺术,在自然条件、文化背景以及宗教信仰等众多因素的影响之下,造就了我国灿烂多姿的民族舞蹈文化。
(二)民族舞蹈的特点
我国有56个民族,不同的民族均拥有着不同的语言文化与艺术表现形式,并且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极具代表性的民族舞蹈。由于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与历史条件的不同,促使了我国的民族舞蹈文化也呈现出了百花齐放的独特形态。如果想要通过舞蹈课程教学来将不同民族的舞蹈文化全方位的传承下去,首先需要完成的一项教学任务即为帮助学生深入的理解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以及思想内涵,从而让他们与不同的民族舞蹈文化之间产生思想上的碰撞。我国的民族舞蹈主要是由歌、舞、乐这三个元素所共同组成的,在舞蹈艺术的表演过程中,舞蹈表演者需要相互学习,在取长补短的同时来将民族文化的思想内涵凸显出来。为此,民间舞蹈教育者需要引导学生在传承民间舞蹈文化的过程中来不断创新,从而赋予民族舞蹈以崭新的生命力,让我国的舞蹈文化得以更好的发展。
三、通过民间舞蹈教学传承民族舞蹈文化的策略
(一)树立多元文化观念,在文化意蕴中搜寻舞蹈动律
民间舞蹈的教学需要重点研究我国的民族审美观念与带有地域特色的民族文化,从民族的乡土特色角度着手来深入的探寻舞蹈中的文化意蕴,采用多元的文化观念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舞蹈动作。首先,将民族文化作为民间舞蹈的教学基础,向学生全面介绍有关于民族舞蹈文化的发展历程、历史环境以及美学形式等,让学生对民族舞蹈文化产生初步的认识;其次,向学生展示有关于民间舞蹈的一手资料,让他们可以直观的看到民间舞蹈在表演过程中所传递出来的心神动态,在这个过程中来深入的探究民族舞蹈文化的形成基因,感受来自于民间舞蹈的旺盛生命力;再次,加强各个学科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在民间舞蹈教学课程中加入社会学、民俗学、语言学、心理学等元素,帮助学生从宏观和微观这两个角度来探究民间舞蹈中的文化现象;最后,积极的探究民间舞蹈的动态形象,对民族文化的发展脉络展开详细的分析,让学生可以准确的掌握民间舞蹈的动律,促进民族舞蹈教育事业的稳步发展。
(二)客观剖析民族民间舞蹈教材
为了有效提高民间舞蹈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教育者需要针对民间舞蹈教材展开客观且深入的分析,引导学生来巧妙的转换感性艺术与理性艺术之间的关系,更好完成从外在表现到内在联系的过渡,将民间舞蹈作品中所蕴含的问文化内涵与艺术底蕴淋漓尽致的发挥出来。除此之外,通过深入剖析民间舞蹈教材,还可以有效的减少舞蹈实践活动中的教学盲区,大幅度提提高学生的准确率,让他们在舞蹈表演的过程中表现出更多的张力和感染力。在日后的民间舞蹈教学中,教育者需要将教学重点锁定在身姿形态、舞蹈动作、舞蹈风格等方面,根据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来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在民间舞蹈教学中将民族舞蹈文化更好的传承下去。
(三)丰富民间舞蹈的教学方法
首先,教育者要在课堂中创设出真实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可以切实的参与其中,以此来提高他们的模仿能力;其次,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舞蹈基础、性格特点来进行因材施教。例如,针对形体比较高大的学生可以配培养他们学习蒙古舞蹈,对于身材比较纤细的学生则可以重点教授他们傣族舞蹈等;再次,教育者要向学生渗透有关于民族风情、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内容,以此来加深学生对民间舞蹈动作的理解,从而将舞蹈作品的内涵更加准确的展示出来;再次,开展启发式教学。教育者要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处着手来开展启发式教学,让他们在舞蹈创作中加入自己的理解,从而将民间舞蹈作为抒发情感与生活理想的重要渠道;最后,教育者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向学生直观的展示不同民族的劳动生活画卷,让学生可以在劳动者丰富的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中来理解民间舞蹈艺术的创作灵感。
参考文献:
[1]孙磊,杨树林.舞蹈文化对民间舞蹈教学影响的研究[J].华人实刊(中旬刊),2013(10).
[2]马文军.对我国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的发展现状思考[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4(1).
[3]刘胜超,郑华贤.中国民族文化在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的渗透[J].音乐大观,2013(19).
作者:冯雷 单位:景德镇市演艺有限公司
第四篇:幼儿园音乐舞蹈教学中渗透民族艺术文化
[摘要]为加强幼儿对于民族艺术文化的了解,幼儿园将该内容融入了幼儿音乐舞蹈课程中。以民族艺术文化选取介绍为切入点,就民族艺术文化在音乐舞蹈课程中的开展方式展开全面的论述,希望能够对幼儿园音乐舞蹈教学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民族音乐;幼儿园;民族艺术文化;作品结构
人们的情绪与思想会随着音乐与舞蹈的韵律而发生改变,所以音乐与舞蹈对于人类的发展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幼儿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思想与情感的启蒙阶段,在这一阶段对其进行音乐与舞蹈方面的教学,助益极大。为弘扬民族文化,使幼儿园学生对民族文化艺术有更多的了解,幼儿园开始尝试将民族文化艺术加入了音乐舞蹈教学之中。
一、民族艺术文化的选取方式
(一)风格鲜明,适合游戏
为确保民族艺术文化的使用质量,老师必须站在幼儿的角度对其进行选择。应尽量选择一些风格鲜明,且适合幼儿进行游戏的文化艺术。尤其在选择民歌的过程中,应选择旋律变化较大的音乐作品,进而带动幼儿的参与热情,增加他们对于民歌的喜爱程度,以便对其爱国情感进行培养。
(二)作品结构简明,便于后期编辑
由于一些民族文化艺术,尤其是民乐的作品结构较为复杂,为方便幼儿学习,老师必须要在后期对其进行编辑。因此老师在挑选时,需要注意作品的结构,要选择容易编辑的作品,按照作品自身的特色进行重新的编排。同时要按照作品结构,设计出相应的教学游戏,提高幼儿的参与度。
二、民族艺术文化在幼儿音乐舞蹈教学中的开展方式
(一)添加感受环节,提高幼儿对于民族文化的关注度
在对幼儿开展艺术方面的教学时,老师应为幼儿创造出更好的学习机会以及学习环境,使他们能够通过自身对于艺术的感受,来提高自身的创造力以及想象力,并在老师的带领下,能够真正认识到艺术之美。所以老师在音乐舞蹈教学中对幼儿开展民族艺术文化教学时,不仅要向幼儿讲述民族艺术,同时还应将民族文化以及相关内容一同告知幼儿,使幼儿能够按照这些内容去对民族文化进行感受。例如,在学习集体舞“顶碗舞”的过程中,老师不应直接对学生进行舞蹈动作的教学,而是可以先让学生对蒙古族有一定的了解,让他们大概明确顶碗舞的由来,提高幼儿对于蒙古舞以及蒙古族特点的认识;之后老师要引导幼儿明确,蒙古舞舞蹈动作的特点与技巧,并给他们播放顶碗舞的舞蹈视频,使他们通过观看对顶碗舞有新的感受,以便老师后期对他们进行后续舞蹈动作的教学。
(二)设计游戏环节,增加幼儿学习的主动性
教学游戏是幼儿园教学活动的主要开展方式,因此在对幼儿进行音乐舞蹈教学时,也要设计适当的游戏环节。老师在进行教学游戏设计时,应对《幼儿多元能力探索课程》等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并按照教材内容选择适当的民族艺术形式,设计出相应的教学环节,从而带领幼儿进行相应的学习。在这愉快的游戏过程中,幼儿会十分自然地对民族艺术进行学习,这样的学习效果是传统教学方式所不能比拟的。例如在对学生进行《卖汤圆》这首歌曲的教学时,老师可以让学生分为两组,一组学生模拟卖汤圆,一组学生模拟买汤圆,让幼儿一边唱歌,一边开展模拟卖汤圆的游戏。朗朗上口的音乐不仅极受幼儿喜爱,而且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幼儿亲身的感受,也会使他们对于汤圆、对于元宵节有更深入的了解,这时老师只要适当对幼儿进行引导,就可以提高幼儿对于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程度,使他们更加热爱中国传统文化。
(三)利用欣赏环节,提高幼儿对民族舞蹈的了解度
老师不仅要使幼儿对民族艺术进行感受学习以及表演,同时为了提高幼儿对本土音乐舞蹈的了解程度,老师还应在日常教学中,定期带领幼儿对本土民族舞蹈与音乐进行赏析。在开展鉴赏课之前,老师只需对该民族文化以及音乐舞蹈的相关内容进行简单介绍即可,要给予幼儿足够的空间,使他们能够自己去发现民族音乐舞蹈中的特点,从而使幼儿能够对民族舞蹈音乐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幼儿的心灵极为纯净且可塑性极强,在欣赏本民族音乐以及舞蹈作品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提高幼儿对于本民族文化的认知程度,同时还能通过这种特色化的教学模式,教幼儿心中播下对民族艺术文化热爱的种子,使他们能够更加热爱自然环境,更加热爱民族文化,能够从小立志为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为确保民族文化的教学质量,幼儿教师必须要在平时通过多种渠道,对多样化的民族艺术文化进行全面的了解,并按照幼儿的性格特点选取适当的艺术文化形式,并对其进行编辑,使其能够符合幼儿的思想习惯,进而增加幼儿对于这一内容的学习热情,使民族艺术文化能够得到更好的弘扬。
参考文献:
[1]刘定娥.浅议如何在幼儿园音乐舞蹈教学中渗透民族艺术文化[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10(1):78-80.
[2]黄芳.幼儿园民族舞蹈教学的实施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4(10):67-69.
[3]杨飞飞.浅谈幼儿园小班音乐活动中的民族音乐与舞蹈文化植入[J].中国校外教育,2011(19):146.
作者:杜琳琳 单位:潍坊工程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