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校舞蹈教学的教学应用探析(4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学前教育是教育学的一个分支,是主要研究托儿所、幼儿园的儿童教育,同时对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具有一定的教育和指导作用。学前教育专业是目前就业率排名最高的专业之一,几乎是供不应求,大部分高校都设立了学前教育专业,来满足人才市场需求,进而推进学前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高校;学前教育;舞蹈教学
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和社会活动。按照教育对象的年龄来分类,可以分为学前教育、普通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等几个教育阶段。学前教育是指从出生到六岁儿童的教育,是专门研究从出生至六岁儿童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学前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事业的初级阶段。当今社会,学前教育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已成为现代社会必不可缺的一个教育阶段。因此高校设置学前教育专业也是当今社会的趋势。从我国学前教育专业发展的现实来看,大部分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分化程度还不高,很多课程还没有能力开设或者不太完善,普遍开设的艺术实践课程有音乐、舞蹈、美术等,其中,舞蹈是艺术实践中重要的一门课程。长治学院教育系自2014年招收首届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笔者担任舞蹈课教师。这个课程名字是《芭蕾基训》,共安排三个学期,笔者个人认为这个课程名称不太精确,芭蕾基训只是舞蹈训练的一个基础课程,如果统称为《舞蹈基础》更为恰当。
一、教学内容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不同于舞蹈专业的学生,大部分学生都没有舞蹈基础,怎样能让学前教育学生不仅能掌握舞蹈基础知识,还能游刃有余的驾驭幼儿舞蹈,在教学过程中笔者不断摸索,也想了很多办法,最后决定把舞蹈课教学内容分成四个阶段来完成。第一阶段是形体训练和舞蹈理论基础知识;第二阶段是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第三阶段是少儿舞蹈;第四阶段是少儿舞蹈编创。
(一)形体训练和舞蹈理论
第一阶段分为形体训练和舞蹈理论两个部分。教师需要合理安排授课时间,可以第一课时形体训练,第二课时讲授舞蹈理论,教师也可以按照教学进度合理安排。形体训练主要是解决学生的身体素质,对于初学者来说,首先要改变学生原有的自然体态,解决身体的软开度,做到开绷直立,解放身体,这是学舞蹈的基础。当然这个过程比较困难,需要教师安排适度的训练,注意强度适中,避免身体受到损伤,与此同时也锻炼了学生坚强的毅力和吃苦耐劳的品质。体态得到解决,做舞蹈动作才会舒展,给人美感。
(二)中国民族民间舞蹈
第二阶段是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俗,不同的文化使每个民族呈现出不一样的舞蹈风格,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可以选择有代表性的民族民间舞蹈进行学习,从动律到动作,从舞句到舞段,从组合到舞蹈循序渐进,解决身体协调性,为以后的少儿舞蹈编创打下坚实的基础,掌握基本的动作元素和舞蹈特点。
(三)少儿舞蹈
第三阶段是少儿舞蹈。上一阶段的民族民间舞蹈基本上解决了学生身体的协调性,接下来可以选择一些少儿舞蹈,刚开始可以选择学习舞蹈考级教材。我国少儿舞蹈考级是从4岁开始的,每个考级机构不同,编创的考级教材也不同,但是都是以幼儿、少儿的生理心理发展为根本目的,因此可以选择比较权威性的考级机构的舞蹈考级教材让学生们学习,这一阶段前期训练学生的协调性,让学生掌握少儿舞蹈动作元素和少儿舞蹈特点。
(四)少儿舞蹈编创
第四阶段是少儿舞蹈编创。这一阶段是前面三阶段的升华和体现,学生们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学习舞蹈的经验,学生在这一阶段要把前面所学做一个总结,分组或者独立编创少儿成品舞蹈。这一阶段要提高学生的编创能力,挖掘学生的最大潜力,把学生培养成教、演、编的应用型人才,迎合社会的发展需求。
二、教学方法
(一)言传身授
这是舞蹈教学最直接、最基本的一个方法,言传是指从舞蹈动作本体出发,教师讲解动作要求、重点、难点、特点以及动作运动路线等等;身授是指教师亲身示范舞蹈动作,把舞蹈动作的体态、外形特征表现出来。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这是必备的教学方法,适用于每个阶段的教学。
(二)启发引导
对于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本科生来说,他们具有广博的文化知识,同时需要具有一定的舞蹈专业基础,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引导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如何去掌握舞蹈本体,从舞蹈语言学、舞蹈文化学、舞蹈生态学来研究舞蹈本体,同时结合儿童的具体情况和自身特点,编出适合儿童健康成长的舞蹈作品。
(三)教学相长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尝试运用教和学的方法,把学生分成若干组,布置不同的作业在课后完成(主要指跟模动作和写教案,并且在教案中要突出舞蹈组合的重点难点)。在课堂上进行角色互换,学生扮演教师角色,教学完成后笔者对本次教学过程提出需要注意和改善的问题,学生积极性很高,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学生们不但掌握了舞蹈技术,而且有了一定的课堂教学经验,即使站上讲台也不会胆怯,可以轻松愉快的掌控整个课堂。
三、结语
学前教育要以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为根本出发点,同时也是当今社会关注的重点教育活动之一,舞蹈教学是这一活动中重要的一门实践课,笔者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着手分析,提出一些建议,希望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虞永平,王春燕.学前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7.
[2]人民教育出版社体育室.舞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12.
作者:侯晋芳 单位:长治学院
第二篇:高校舞蹈教学及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
摘要:舞蹈艺术教育是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高校开设舞蹈教学课程,能够促进舞蹈教育的发展,增强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伴随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教育工作给予艺术教学高度重视。在舞蹈艺术中,能够对学生艺术修养和素质予以有效地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特别是高等院校舞蹈教学,学生艺术修养和能力直接影响其未来发展。基于此,文章将针对高等院校舞蹈教学和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的相关问题展开讨论,并提出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以加强高校舞蹈课程建设,希望对广大教育者能够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校;舞蹈教学;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一专多能的人才更是高校培养人才的目标,这也对高校的教育模式提出的更高的要求,我国教改中,因为素质教育的新思路和教育观念,被列入重点,也给多种方式教学提供了广阔的视野和革新的可能。艺术教育成为高校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项环节。舞蹈,是经过提炼加工人的行为动作,动态直观的塑造舞蹈形象的一种艺术,是世界上最早产生的艺术形式之一,分为生活舞蹈和艺术舞蹈两中,本文探讨的高校舞蹈教学是指公共或普及舞蹈教学,并不是舞蹈专业学生的教学,这种非高校专业舞蹈教学,意在将专业舞蹈的教学理念引入普通教育领域,作为一种艺术审美,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和对艺术真善美的理解,从而提升大学生整体的艺术素养。
一、高校舞蹈教学对于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的重要作用
舞蹈是艺术形式,能够使学生的身体更加柔韧,为其机体发展提供必要的保证,同样可以陶冶学生情操。尤其是高等院校舞蹈教学,可以全面培养学生的艺术素质。借助舞蹈可以将人的思想表达出来,欣赏舞蹈也能强化审美的能力。在高等院校舞蹈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深入了解舞蹈,切实体会舞蹈艺术魅力,帮助学生形成较高的艺术素养。另外,高等院校舞蹈教学使学生自身审美能力得到培养,在实际演绎方面,向欣赏者传达人文精神力量,突出美学的价值。由此可见,高等院校舞蹈教学的过程中,对于舞蹈的学习与欣赏,可以不断强化学生审美能力,并且形成积极的竞争心态,培养道德修养。舞蹈教学的开展同样为美学教育的进步提供了必要的平台,使学生气质更加高雅,净化其心灵,推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二、推进高校舞蹈教学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一)积极转变舞蹈教学思想
现阶段,部分高等院校内部并未开设舞蹈课程,也并没有引起大部分人的重视。在这种情况下,必须积极转变舞蹈教育工作人员的思想,正确认知艺术教育在学生自身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音乐、舞蹈以及美术教学的基础上,学生自身的艺术品味得以提高,审美标准明显提升。但高等院校学生过于重视专业课程学习,并没有给予艺术学科必要的重视,影响了学生的发展。所以,舞蹈教育工作人员应积极转变舞蹈教学的思想,积极开设舞蹈课程教学,以不断强化学生艺术素质。
(二)增加舞蹈教学资金投入力度
高等院校应对舞蹈教学发展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以保证舞蹈教学队伍素质能力得以全面提高,不断提升教学的地位。与此同时,需高度重视舞蹈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水平,强化教师文化知识水平,以保证学生更好地学习舞蹈。
(三)不断丰富舞蹈课程教学内容
要想从根本上推进舞蹈教学的开展,必须高度重视教学内容的创新,保证内容和形式的有效改善。在实践过程中,将舞蹈文化课程作为重要科目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传授与舞蹈相关的人文知识,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舞蹈内容,不断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与兴趣。与此同时,对舞蹈欣赏课程予以设置。高等院校舞蹈教师应实施有效地引导,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尊重学生的想法。
(四)全面创新舞蹈教学手段
高等院校舞蹈教学始终采用传统教学方式,很难将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出来。所以,必须不断创新教学的方式与形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借助多媒体设备,对教学内容予以有效地丰富,也可以通过组织开展多样化的课外活动,特别是舞蹈讲座或者是舞蹈比赛等,使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不断增强,并提高学生自身的艺术素养水平。与此同时,高等院校舞蹈教师应运用比较教学模式,向学生呈现多种题材作品,对学生加以引导并展开深入地分析和对比。在此基础上,教师公正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分析成果,以实现学生舞蹈欣赏能力以及感悟能力的提升。
三、结语
综上所述,要想从根本上强化高等院校学生的艺术素质水平,就必须正确认知艺术教学的现实意义。针对舞蹈艺术而言,学生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锻炼个人身体机能,实现个人气质的提升,培养自身审美能力以及艺术素养。由此可见,高等院校也必须给予舞蹈教学应有的重视,对舞蹈教学内容予以不断完善,采取多样化的舞蹈教学手段,全面强化学生身体素质并提高其自身的艺术素质,为学生未来的学习以及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基于此,高等院校舞蹈教学也能够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泉泉.探究高校舞蹈教育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推动作用[J].黄河之声,2017,16:35.
[2]于彬.高校舞蹈教学与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4,03:183-184.
[3]杨晓雨.高校舞蹈教学与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探析[J].戏剧之家,2015,23:189.
作者:姜瑜芳 单位: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
第三篇:合作学习模式下高校舞蹈教学应用
摘要: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进步,人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也不断提高,全面发展成为了现在教学过程中的重点,于是,高校的舞蹈教学越来越受到学生家长的欢迎。与此同时,教师对于艺术教学的教学模式也需要不断创新,向合作学习模式的方向不断靠拢,才能使学生受到更好的教育,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舞蹈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艺术感染力。
关键词:高校;舞蹈教学;创新;合作学习
想要使高校教师舞蹈教学过程中,提高课堂效率,增加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需要引入全新的教学理念,即合作学习理念。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对舞蹈教学的认识,从而使学生能够主动享受舞蹈教学带来的视觉体验,这将有利于高校教师提高舞蹈教学的课堂效率,从而为全面培养学生舞蹈文化的素养和有关舞蹈欣赏过程中的审美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合作学习思维的引导性
合作学习不是只单纯的教授学生书本上的知识,这种学习模式,主张学生勇于发散思维,大胆创新,使学生在学习中,敢于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因为在实际的舞蹈学习过程中,不仅仅是学会老师教授的舞蹈动作,而是还要在学习中,学会舞蹈创编。因此,对学生得综合素质要求很高,高校教师在舞蹈教学过程中,引入合作学习模式,其目的就是对学生的思维起到有目的的引导,使学生在合作中,相互交流,从而,吸取别人的优点和创意,为自己今后的学习增加经验,从而在学习中获得满足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使思维得到拓展。比如,在高校教师实际舞蹈教学过程中,对于引导学生进行舞蹈编创时,教师根据以往的经验,可以先让学生对所要创编的具体部分进行选择,并相互交流自己选择该部分的原因,使学生综合自己的能力,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片段。然后,教师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进行讨论,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对于创编过程中,不懂的地方也可以小组讨论,并找出解决方法,这种方式,使学生之间的资源得到了共享。学生结合自己的想法,加上他人的建议,便能对舞蹈的创编拥有一个清晰的思路,使学生的知识面更加的开阔,摆脱了固定思维的束缚,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引导学生敢于大胆想象,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得到提升。
二、合作学习责任的明确性
合作学习模式下,每个小组同学都有自己特定的任务,这种方式,有利于学生及时的融入到小组中,为了保证学生能够在学习中,积极加入小组,成为小组的一部分,合作学习模式对小组成员的责任划分十分明确,这将有利于学生清楚自己的职责范围,合理的对学习进行规划,使小组内部更加的团结。在实际分组过程中,教师利用科学的分组方法,杜绝了小组中因人数过多造成的个别同学浑水摸鱼的现象,也排除了小组中人数过少而造成的任务布置受到影响的现象。于是将舞蹈教学合作小组的成员规定了5人,并且在对小组成员安排任务的时候,根据成员本身的情况进行布置任务,比如小明想法多,点子妙,可以安排他做小组发言代表。在小组分工完成以后,向教师提交详细分工表,舞蹈教师在根据分工表,合理督促小组成员的任务完成情况,从而使每个学生都有自己明确的责任和任务,提高小组成员之间的凝聚力,提高学生相互之间的互动水平。
三、合作学习评价的客观性
高校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至关重要,公平的评价对学生有着很大的鼓励作用,因此,高校教师为舞蹈教学过程中,为了建立客观的评价标准,能够采用科学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于是引入了合作学习模式,合作学习模式在高校舞蹈教学中的引用,使学生改变了以往落后的学习方式,学生开始在学习中,不断创新,逐渐将自己本身的优点和个性发挥出来,使教师在评价的时候,能够有多个遵循依据,而不是单纯的依靠学习成绩来进行评价,这种方式,提高了评价的客观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起到了很大的鼓励作用。例如,教师在舞蹈教学过程中,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可以改变以前只按照学习成绩评价的方式,逐渐引入学生自我评价,以及家长评价和同学评价部分,并将评价的内容,增加为学习成绩评价,小组任务完成质量评价,上课发言积极性评价,以及综合素质评价等,这种方式,使教师对学生做出的评价相对来说比较客观,公平,能够使学生对自己有个全面的了解,并能根据评价内容不断的完善自己,对学生的学习成长起到促进作用。通过高校教师对舞蹈实际教学总结出来的经验,可以明确的知道合作模式教学,在一定的程度上,的确对高校舞蹈教学起到了促进作用,这种创新化的教学方式,符合当下教育学发展的趋势,正是在这种模式下,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得到提高,使学生在合作中便能掌握舞蹈方面的知识和相关技能。随着高校教师对合作学习模式的广泛应用,学生的综合素质也会不断提高,从而在舞蹈方面拥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参考文献]
[1]刘小雷.论合作学习方式在舞蹈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音乐大观.2014,02:105.
[2]胡博.普通高校音乐舞蹈教育新模式探索[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6,04:66.
作者:李绪栋 单位:河南理工大学音乐学院
第四篇:高职院校体育舞蹈教学的理性思考
摘要:体育舞蹈是集艺术、体育、音乐于一体的舞蹈,被誉为“健”与“美”的典范。具有增进健康,陶冶情操,休闲娱乐,交流表演,培养气质,提高身体素质等功能。近些年逐渐在高职院校推广开,并成为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但是,高职体育舞蹈教学还存在着诸多问题。表现为教学内容单一,师资专业能力较弱,不同运动项目发展不均衡,教学场地设施不足,学校重视与否等问题。尤其是学校缺乏完善体育舞蹈课程设置,大部分采用普通高校的教材,采用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缺乏关注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学特点。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高职院校体育舞蹈教学水平的提高。因此要把握体育舞蹈教学指导思想的准确定位,在根据高职院校教学特点的基础上,遵循体育舞蹈教学的内在规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途径等诸多方面进行与时俱进的探索,进行行之有效的改革,以提升高职院校体育舞蹈的教学水平。
关键词:高职院校;体育舞蹈;教学改革
1高职院校发展和体育舞蹈教学特点
1.1高职院校的发展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新类型,至今已经走过了30多年的发展历程。2006年,教育部和财政部联合推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重点支持建设了100所高等职业院校,使之成为发展、改革、管理的模范,引领着全国高等职业院校的改革和发展。随着发展,许多高职院校也进入了注重内涵式发展的道路。高职教育的大发展需要关注人才的培养,许多高职院校越来越清楚抓好学校体育工作对学生成长成才所带来的积极作用,开始关注体育教学的各项改革,这也为体育舞蹈教学的改革提供了物质基础和精神动力。
1.2高职院校体育舞蹈的教学特点
高职教育模式由传统的学院式教育模式向就业导向模式转变。从学校是核心,全日制教学是主体转向学校与企业合作,实施弹性学制,职前与职后相结合。由于高职教育有鲜明的职业属性,其教学是以专业为依据的,而不按学科体系设置课程。因而高职院校的体育舞蹈课程就要在关注高职院校教学特点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高职院校体育课的教学应区别于其他普通高等学院体育课的教学,应抓住高职院校的教学的特点。既达到增强学生的健康体质、培养意志品质,又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做到健体和育人相统一。将体育和舞蹈结合,进行双向的教育模式,在给学生带来健康的同时,还能够增加艺术修养,提高对体育舞蹈的审美能力和认识水平,形成主动自学的能力。
2高职院校体育舞蹈教学的内在要求
2.1体育舞蹈的发展
体育舞蹈也称国际标准舞,简称“国标”,它的前身是交际舞,交际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世纪以前,它从古老的民间舞发展演变而成。1920年开始,英国皇家舞蹈教室协会对当时的交际舞进行了整理,将各种舞的舞步、舞姿、跳法加以系统化、规范化。20世纪80年代初,体育舞蹈开始传入我国沿海城市,随后也进入了高等学校的体育课堂。
2.2体育舞蹈教学的特点
按照体育舞蹈的风格和技术结构进行分类,分为摩登舞和拉丁舞2大类。其中摩登舞包括华尔兹、维也纳华尔兹、探戈、狐步、快步5种舞种;拉丁分为伦巴、桑巴、牛仔、斗牛、恰恰5种舞。体育舞蹈每一个舞种的风格都与发源地的历史条件、地理环境、生产方式、民俗风情、审美观念密切联系。体育舞蹈迎合了当代大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审美标准。体育舞蹈教学在教学指导思想的指导下对实现教育目标有独到的作用,它能激发学生学习蹈的兴趣,主动锻炼身体,发展灵敏性、协调性,使学生乐于在音乐的世界里学习舞步、音乐节奏,并形成自学能力;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增进交往,培养合作和集体主义精神;因体育舞蹈具有运动和艺术的双重性,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有利于身心健康,同时还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社会价值;体育舞蹈的教学相比于健美操较难,起步不易,一个动作有时需要练习1个课时,而健美操主要是以8拍进行1拍1个动作的固定教学;体育舞蹈种类繁多,要求不同,在教学过程中选择适合的舞蹈和音乐,并进行有效的编排是抓好体育舞蹈教学的关键。
3高职院校体育舞蹈的教学要求
3.1作为高职院校的体育舞蹈教学可以享有多元化的教学指导思想
任何一种教学指导思想的实现,总是对学生何种需要而言的。因此,并非某种教学指导思想有多大价值,就可以说是在学生那里就能收到多大的效果、产生多大的作用。有价值的并不一定就是有影响的,一切还得看学生持有何种需要和参与教学实践的深入程度。因此,要根据实际情况,定位好明确的教学指导思想,通过处理好各种教学因素之间的关系,安排好实际教学,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体育舞蹈中找到乐趣,体会到艺术的美感和审美的愉悦,愿意将整个的身心都投入到学习之中,增强体质和健康,提高情操和审美能力,并由此进行拓展,从而能够在更高层次上文化、历史层面上加深对体育舞蹈理解和认识,建立自信,愿意自学。让学生们乐于参与运动、掌握运动技能、锻炼身体素质、增强心理适应、社会适应能力。要让学生掌握身体重心的移动、升降,将音乐节拍与动作快慢融合在一起,达到娴熟的程度,提高舞伴之间相互配合的默契度。
3.2体育舞蹈教学要根据每个教学阶段,有针对性地安排教学内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程开始阶段,要培养学生培养学习体育舞蹈的兴趣。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让学生走进体育舞蹈的艺术课堂,观看视频,了解体育舞蹈文化,欣赏高水平的体育舞蹈表演,形成美好的、初步的直观印象;在课堂教学中期简单展示每个舞种的舞步、音乐,带着问题学;有的动作需要精准的细化,动作分解要合理,讲解和动作示范要同步进行,反复练习。在这个阶段,可以通过和学生建立的QQ群、微信群给学生提供正在练习的动作视频,解答学生的提问,帮助他们树立练习的信心。同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做些内容调整,提出具体要求,最终让大多数学生在享受音乐的节拍下完成基本的舞步。多安排舞伴搭手练习,培养学生的自学及团队协作的精神和能力;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通过舞蹈教学,丰富学生业余生活,促进男女生正常交往,陶冶学生的情操。
3.3体育舞蹈教学要把握高职学校教学的特点
由于高职院校的办学方法是“校企合作”,教学要求是“顶岗实习”,加上高职院校的体育舞蹈教学一般是3~4个学期的体育选项课,因此在教学内容安排上,要注重教学内容的衔接性;在对待不同专业学生的教学上,要考虑如何合理的调整,按专业进行合理分组实施教学,保证不同专业的学生都能达到同样的要求。
3.4体育舞蹈教学要求教师注重自身专业能力、教学能力的学习和提高
根据调查,大多数高职院校的体育舞蹈教师都是从其他运动专项转过来的,有的教师在地方的培训机构学习过的,但总体来说专业教学能力不高,对体育舞蹈的内在要求和重点把握得还不够到位。因而,高职院校要为广大体育舞蹈教师的专业培训提供良好的机会,同时体育舞蹈教师多学习体育舞蹈的理论知识,也要学会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如幕课网等优质资源,进行学习、借鉴,以提升自己。
4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注重动作和音乐相融合
音乐是舞蹈的灵魂,体育舞蹈则是音乐的形象化、具体化的外在表现形式。学生要掌握所学舞蹈的节奏与音乐融合,可以清楚地数出节拍,准确地表达舞步与音乐的融合。将舞蹈动作与音乐韵律之间协调统一,展现音乐与舞蹈的完美结合。由于学生的音乐素质参差不齐,致使有些学生在体育舞蹈教学中不能正确判断节奏和节拍的特点,对拍子的强弱关系和节奏的表现难以做出正确的反应。因此,在体育舞蹈教学练习中,教师要重点讲解音乐速度变化的基本规律、在体育舞蹈舞步中的重要作用,重点体会舞蹈的音乐速度变化的规律,并使舞蹈动作与音乐变化协调配合。为改善这些问题,可以开设体育舞蹈音乐专题讲座,系统介绍体育舞蹈音乐的组织结构和基本规律,重点是音乐节拍,其次是速度和旋律,讲解音乐的节拍、速度和旋律三者之间的关系,边讲边示范,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弄清音乐的节拍、速度和旋律等要素的表现功能。再结合体育舞蹈教学的动作反复强化练习,学生就能分析较为简单的音乐结构及变化规律,判断出不同音乐的节奏特点及相对应的动作,使音乐与动作融为一体,从而达到教学目的。不同种类的舞蹈,其动作节奏是不一样的。因此,选用音乐时,就要求所选音乐的节奏与舞蹈动作的节奏相协调。在进行体育舞蹈教学时,可以更多地选用贴近本国音乐特色的歌曲,也可以选用一些世界流行的歌曲进行教学,用音乐感染学生,培养他们对舞蹈的学习兴趣;在训练学生节奏感和舞蹈熟练程度方面,可以借助一些现代化教育手段,如“蓝舞者”手机APP软件,该软件功能全面,可以观看最新的体育舞蹈视频。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将舞蹈的音乐进行快慢调节,实用性较强,可以由慢到快地进行多次练习,让学生更好地掌握音乐和舞步的配合;体育舞蹈中,拉丁的音乐节奏较为复杂,如桑巴的节奏有多种,首先可以降低难度,安排学生经常听音乐,熟悉节奏。可以在课堂上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教他们如何去数拍,处理节奏和完成舞蹈动作。多媒体进入体育舞蹈教学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常规体育课中出现的问题,也让课堂变得更加形象生动。
5高职院校体育舞蹈教学的对策
5.1抓好教学细节,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
老子说过“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要想搞好体育舞蹈教学,首先要抓好教学细节,教师要了解每个同学的学习专业、文化背景、性格特点、行为习惯、身体素质和音乐素养,掌握第一手资料;要让学生之间通过自我介绍,相互了解,培养学生自信的一面;同时明确要求体育舞蹈教学的礼仪和规范,抓好课堂常规教学要求。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要让学习变为快乐的事情。体育舞蹈前期课程是相对枯燥的,基本功是舞蹈的基础,在上课的过程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新地设计一些体育游戏,给枯燥的舞蹈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在舞蹈动作的编排上,将技术练习、身体素质练习和音乐选用进行很好的融合,将形体练习和力量、柔韧性和协调性等素质练习相结合;建立民主型的学习课堂,与学生进行良好的互动和交流,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中,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任务。
5.2根据高职院校的教学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
高职院校因其教学的职业性、专业性等特点,教学过程呈现出非连续性,因此要注意按专业分组开展教学,构建定位准确的教学指导思想,注重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注重课上和课下相结合,注重现场教学和网上视频教学相结合。在教学内容和音乐选编上下功夫,做好编排。注重在平时生活中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为课堂教学做好充足准备。
5.3创建并发挥校内体育舞蹈社团和运动队的优势,提高课外活动的质量
当代大学生交流能力很强,创建学校体育舞蹈社团有利于感兴趣的学生课下有组织地学习,每周1次体育课时间较少,课后的学习可以巩固所学的知识技能,会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提升学习动力,有利于身心健康发展;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组建体育舞蹈运动队,近些年来,各省、市级体育舞蹈公开赛不断开展,教师对学生运动队进行课外训练辅导,让学生参加一些舞蹈比赛,有利于提升他们的自信心,提升学校的体育舞蹈水平和影响力,以点带面,积极引领和促进体育舞蹈教学水平的提高。
5.4发挥体育部门和教师的主体作用,争取学校的支持
作为负责体育舞蹈教学的主管体育部门和教师,要认识到随着社会发展,体育舞蹈在不断进步,及时学习更新体育舞蹈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水平,对提高体育舞蹈教学质量至关重要。所以,要认真学习不断变化的专业知识,拓展对外交流渠道,开展各层次的交流活动,开拓视野,更多地关注体育舞蹈学习对学生的成长有更积极作用;扩大体育舞蹈的影响力,重视利用校园艺术节等文化活动,利用多种舞台展示体育舞蹈的魅力,积极发挥主体作用,主动争取学校的各方面支持。在学校的支持下改善体育舞蹈学习环境。拓宽教师参加校外专业培训的渠道,积极融入到省市级体育舞蹈协会等组织,甚至更高层级的组织,为教师提供更多发展的可能性,为提高体育舞蹈教学质量做好人才储备。
参考文献:
[1]秦晋.高职体育舞蹈“小群体”教学改革实验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5,23(1):7-8,22.
[2]梁全胜.高职高专学生体育舞蹈学习的动机及意义浅析[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5):218-219.
[3]盛昌繁.体育舞蹈教学中音乐的运用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33(12):104-106.
[4]张册,唐艳平,王合霞,等.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舞蹈课程开展现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32(9):81-85.
作者:周思怡 单位:安徽师范大学体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