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跨文化传播下民间工艺文化词英译探索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跨文化传播下民间工艺文化词英译探索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跨文化传播下民间工艺文化词英译探索

摘要:在齐鲁民间工艺的对外宣传中,工艺文化词翻译的恰当与否是影响其传播效果的重要因素。该文以跨文化传播为视角,针对齐鲁民间工艺文化词,从源语文化风貌、工艺品特色及中西文化差异等方面,结合作品英译实例,着重探讨了直译及直译加注释、意译及意译加注释、音译及音译加注释这几种策略,以期更好地指导规范齐鲁民间工艺文化词的英译实践,提高民间工艺的对外接受度。

关键词:跨文化传播;齐鲁;民间工艺;文化词;英译策略

1齐鲁民间工艺文化词的界定

“‘文化词语’或‘文化词汇’伴随着20世纪60年代后期语言研究的‘文化热’而诞生”,最早出现于美国。20世纪90年代“文化词语”的概念在中国正式提出(赵明,2012:318)。对于文化词语的界定,由于学者研究视角的不同,存在见仁见智的分歧,综合学者们的观点,我们认为文化词语是含有特定文化意义的一类词语,这种文化意义在其他语言中可能并不存在或有所不同,准确理解需要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一般无法与外族语直接简单对译。民间工艺则是指在历史发展中,广大劳动人民为满足自身生活和审美需要,自发创作出的工艺生产及其作品,其范围广泛,涉及人们的衣食住行各个领域。综合两者的界定,我们认为民间工艺文化词是指一类来源于或依附于民间工艺的文化词语,这类词语往往以民间工艺为载体,寄寓着人们的希冀与盼望,反映着某个地域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文化观念乃至处事原则等,一般无法与外族语直接简单对译。本文主要针对依附在齐鲁大地的民间工艺作品上的文化词展开研究,具体以杨家埠木板年画、潍坊风筝为例,探索其在跨文化传播视角下的英译策略。

2文化词英译策略研究概况

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使汉语中积累了大量的文化词,随着近些年不同民族间跨文化交流的日益扩大,如何通过翻译更加准确地传达汉语文化成为人们思考的问题。在探索文化词的英译策略的过程中,涌现了诸多研究成果,如麦红宇,关熔珍(2012)分析和探讨了广西民俗文化词的英译方法,提出民俗文化词应遵循准确传达文化意象、保持民族文化身份,塑造正面文化形象和简洁紧凑四个翻译原则,并提出可采取补偿法、简化法、折中法等方式处理中文化信息。胡鸥盟(2013)提出文化词的翻译要将归化和异化两种策略灵活地结合起来,持有相似观点的李莹(2017)进一步阐释这两种策略,并将其运用到了辽宁民俗文化词的翻译实践中。此外吴乐雅(2019)、马翼梅(2019)等人针对跨文化交际中词汇翻译的困难,提出音译法、直译法、意译法、增译法、减译法等翻译策略,对指导文化词的英译实践有着积极意义。纵观以上研究,我们可以发现目前学者已经提出了比较完善的文化词的英译策略,并积极将其应用于文化词的英译实践,取得了诸多成果。但还尚未有研究者将研究对象转向齐鲁传统民间工艺文化词。接下来,本文将深入探讨跨文化传播视角下齐鲁传统民间工艺文化词的英译策略,以期更好地指导齐鲁民间工艺文化词的英译实践,并对其他工艺文化词英译提供策略借鉴。

3跨文化传播视角下齐鲁民间工艺文化词的英译策略

跨文化是民间工艺外宣的一大特点,也是工艺文化词在翻译过程中需要考虑的一大因素。要想以英文的形式准确传达民间工艺中蕴含的文化意象,塑造正面齐鲁文化形象,实现中西双方文化的有效交流,便有必要结合异化归化两种翻译思路,保留工艺文化词原语特色的同时,通过适当加注补偿、简化意译或中英折中等方法,提高英文观赏者对于该类文化词的接受程度。综合以上及前期学者关于英译策略的研究,本文试图秉持异化归化结合并用的态度,以直译及直译加注补偿、简化意译及意译加注、音译及音译加注这几种策略,探讨齐鲁民间工艺文化词的英译。

3.1直译法及直译加注

民间工艺中能够在形式和内容上直接对应翻译的文化词相对较少。能采用直译法,首先说明该类文化词的文化含义主要蕴含于名称表层,即使翻译成外语,其文化含义也不会受太大影响。比如杨家埠木板年画中的《财神》,便可直译为“theGodofwealth”,无论汉语中的“财”还是英文中的“wealth”,最终指向都是财富,“财神”与“Godofwealth”表达的意思,也都是掌管财富、能使人发财的神灵。再如年画中的另一部作品——《天女散花》,“天女散花”原为佛教故事,最初讲述的是天女散花以试弟子道行一事,吴光华(2010:1604)曾将该词译作“Theheavenlymaidsscatterblossoms”,采用的翻译策略便是直译,对于这一译法,笔者认为在年画《天女散花》中同样适用。虽源于佛教典籍,但如今的《天女散花》年画,更多地倾向于美人画,其主要营造的是一种美感氛围,佛教的意蕴反而不是这幅年画所侧重的,以其字面意思直译,还是比较妥帖的。另一部分文化词如杨家埠木版年画中的《门神》、潍坊风筝中的《许仙游湖》等,虽然概念意义明确,通过词能大致了解其表达的含义,翻译可以直译,但由于该类词除概念意义之外,还有一层独特的文化含义,仅是字字直译无法体现。文化含义不能有效传达,还容易给欣赏工艺的外国游客带来困惑甚至误解,因此对于这类文化词,有必要在直译的基础上适当补偿注释,从而达成较好的翻译效果。以杨家埠木板年画中的《门神》为例,《门神》可以直译为“door-god”,但如果仅翻译为“door-god”,很难让人感受到这幅年画的真正含义——保卫家宅、祈求平安。与上文提到的年画《财神》(theGodofwealth)不同,《门神》所强调的含义不在于“门”,而在于对大门内人、物的保护。英文中door只是指门,door-god也只是一个名称,如此翻译,容易给人造成“门神”是单纯掌管大门、仅仅与门有关的一位神灵的误解,因此,其包含的意蕴有必要出现于注释。由外研社辞书部(2001:596)编纂的《现代汉英词典》曾将“门神”直译并加注成“door-god(whosepictureswereoftenpastedonthefrontdoorofahouseasatalis⁃man)”,笔者认为该翻译为年画《门神》的英文注释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其中“asatalisman”能够表达出门神辟邪趋吉的特征,“pastedonthefrontdoorofahouse”又巧妙表达出了年画门神的一种用途。再如潍坊风筝中的《许仙游湖》,《许仙游湖》出自民间传说《白蛇传》,与年画中的《门神》不同,风筝《许仙游湖》呈现的不单是一个人物,而是一个场景,一个故事。要想准确理解这个故事,便需要对故事的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许仙这个名字耳熟能详,通过名称《许仙游湖》,很容易想到《白蛇传》中许仙与白素贞游湖借伞的这一桥段,联想到两人感人的爱情传说,进而理解这个风筝中潜藏的文化含义。而对于外国观赏者来说,由于没有相应的文化背景,仅通过《许仙游湖》这个名称,很难想到其背后还寄寓着这样一段故事,从而误认为许仙不过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这个风筝也不过是记录了古代几个人游湖的经历。虽然《许仙游湖》字面意思明确,可以直译成“XuXianwentsightseeingintheWestLake”(故事中湖为西湖),但根据上文分析,我们认为有必要增加有关故事来源的注释。参考五洲传播出版社于2012年出版的《白蛇传》英文译本,风筝《许仙游湖》可译作“XuXianwentsightseeingintheWestLake(anepisodefromLadyWhiteSnake)”。透过简单的出处注释,不仅可以说明许仙这一人物的特殊性,还可以通过风筝讲出一段故事,引出一部作品,对此感兴趣的外国观赏者还能以书名找到这一情节,进一步了解,深入文化的交流。

3.2意译法及意译加注部分工艺文化词(特别是以成语命名的工艺作品)

由于民族或地域文化含义独特,异化思路下保留原语特色的直译及直译加注法,较难以英文的形式准确表达出原有词语的意思,因此在翻译时,有必要根据词语内涵整体考量,适当对原语文化词进行简化或调整,采用归化思路下的意译,或在意译基础上再适当加注的方法。以潍坊风筝中的《龙凤呈祥》为例,龙与凤在中国均为尊贵美好的象征,“龙凤呈祥”也指的是吉利喜庆的事。不少译者按照“龙”“凤”“吉祥”等关键词对其进行了英译,如吴光华(2010:1058)将“龙凤呈祥”译为“prosperitybroughtbythedragonandthephoenix”,外研社辞书部(2001:562)将其译作“thedragonandthephoenixbringingprosperity——excellentgoodfortune”等,以上两种翻译虽形式不同,但表达意义相同,强调的都是龙凤给人们带来的好运与繁荣。另外一种翻译则不直接出现“龙”“凤”,对“龙凤呈祥”进行意译,如(英)朱丽、于海江(2010:466)将其译作“symbolofharmonyandgoodfortune”,以及吴光华(2010:1058)对于“龙凤呈祥”的另一种译法——“inextremelygoodfortune”等。对于第一种直接译出“龙”“凤”的译法,如果将其应用于风筝《龙凤呈祥》的翻译,笔者不甚赞同,一方面是中西文化下龙与“dragon”,凤与“phoenix”的不对应,在传播交流中容易产生误解,另一方面则是未能明确表达该词语的意思,前文提到,“龙凤呈祥”指的是吉利喜庆的事,其着重表达的是一种美好的祝愿,并非强调龙与凤给人带来的繁荣。而第二种不直接出现“龙”“凤”对其进行意译的译法,是笔者比较认可的策略,以译文“symbolofharmonyandgoodfortune”为例,不直接出现“dragon”“phoenix”,有效避免中西文化思维差异冲突的同时,还能通过“harmony”“fortune”等词准确传递出“龙凤呈祥”的和谐喜庆氛围,与风筝上绘制出的龙凤图案互为呼应,有利于该文化词的理解和接受。再比如杨家埠木板年画中的《三阳开泰》,“三阳”出自《易经》,“三阳开泰”为吉利的象征,通常用来祝福新年的开始,根据释义可见,采用意译的方法较为合理。吴光华(2010:1401)曾将“三阳开泰”译成“thespringcomesinfullform”“theopeningofnatureinspring”“auspiciousbeginningofanewyear”,这三个译文都比较符合“三阳开泰”的“新春”寓意,其中,“auspiciousbeginningofanewyear”中的“auspicious”(意为吉祥吉利)一词,更是符合该词祝福新年开始的意蕴。但对于一幅《三阳开泰》的年画作品,以上的译文又都不甚合适。年画《三阳开泰》的画面上有三只羊,中国人看年画图案,自然可知“羊”谐音“阳”,其采用的是谐音,以求同音吉利。而对于大多数不甚了解汉语的外国友人来说,望着年画,看着释义,未免会产生“为何三只羊就寓意祝福新年”的疑问,因此,对于年画《三阳开泰》,有必要采用意译加注释的翻译策略。以译文“auspiciousbeginningofanewyear”为例,可在该译文后增添“‘阳Yang’hassamepronun⁃ciationwith‘羊sheep’inChinese”的注释,整体译为“auspiciousbeginningofanewyear(“阳Yang”hassamepronunciationwith“羊sheep”inChinese)”,通过注释,简要介绍汉语文化词中存在的谐音文化现象,消除外国观赏者疑惑的同时,引导其体会汉语中这种同音求吉的语言文化。

3.3音译法及音译加注

由于中西文化差异较大,民间工艺中有相当一部分词在英语中缺乏语义或形式上对应的译文,特别是文化词中蕴含的人名(如《许仙游湖》中的“许仙”、《女娲补天》中的“女娲”)、地名或者其他中国文化中特有的一类词(如“麒麟”),像这些在英语中非正式存在但又无法省略减译的词语,便适合选择以译音代意的音译法。虽然音译能有效解决汉英互译中的词汇空缺问题,基本保留原语文化的独特风貌,但音译名作为一种符号化的简单名称,又通常会给外国观赏者带来困惑,难以理解,此时依据词意适当增添注释,结合原语语音与合适的英文释义,不失为助力提高民间工艺传播接受度的一种策略。以杨家埠木板年画《麒麟送子》中的“麒麟”为例,麒麟,源自中国古代传说,是一种象征祥瑞的兽物,为中国文化所特有,其广泛接受的英译名便是音译的“kylin”,但对于年画《麒麟送子》来说,凸显的是麒麟“送子”的祥瑞,因此,有必要在《麒麟送子》的英文释义后,增添有关“麒麟”的简要注释(如“mythicalchimericalcreature”),以进一步表现麒麟奇异而又虚幻的文化含义。再如潍坊的《女娲补天》风筝,《女娲补天》的核心在于女娲,主要讲述的是神话中女神女娲补天救世的功劳,与上文提到的“麒麟”一样,“女娲”也是中国文化的独特产物,其广为接受的译名为拼音“Nuwa”,但要想突出其文化内涵,在音译名后增加对其身份的介绍(如“agoddessinChinesemythology”)同样有必要。

4结束语

作为中国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齐鲁民间工艺独具山东文化特色,又融合中华文化共性,对于其文化词的翻译,既要尽可能地保留源语言的风味、工艺品的特色,又要充分考虑译语文化的语境与背景,提前预设工艺品传播中英文释义的潜在理解困难,针对不同文化词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以期实现双向文化的有效交流。

作者:尹安第 仪春蕾 曹芃 刘明洁 单位:山东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