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传播浅议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提要】人际间语言的交流根植于一定的文化知识背景,文化的差异必然会导致留学生学习汉语过程中的困难。文化传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重视有关中华文化传播的方法和原则对于推进对外汉语教学的进程是十分有意义的。本文从文化视域出发,阐述了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要求,罗列了对外汉语教学的有效策略,探究了对外汉语教学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综述成功的经验和行之有效的方法,帮助对外汉语教师在教学进程中更有效地应对文化传播中的难题。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 文化传播; 策略
回顾汉语教学国际化进程,对外汉语教学的文化传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中国文化逐步走向世界,但也存在一些不足。文化差异阻碍了学习者细致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化,学习者在汉语学习的过程中遭受了很多的挫折,学生不能迅速地转换思维以适应中国社会,由此挫伤了他们学习汉语的积极性。随着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不断攀升,汉语的国际地位越来越突出。近年来,汉语的普及范围越来越广,汉语成为仅次于英语的新型强势语言。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进一步扩大汉语的世界影响力,对外汉语教师应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尊重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帮助学习者在了解中华文化的基础上提升汉语能力。
一、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传播的重要意义
文化教学融汇在对外汉语教学的各个方面,对外汉语教学应以语言教学为核心任务,同时紧密结合相关的文化进行教学。具体而言,在汉语教学过程中重视文化传播的重要意义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激发学生对汉语学习的兴趣
“汉语难学”的问题是我们无法回避又必须面对的对外性课题。①很多学生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会产生畏难心理。优秀的对外汉语教师要做到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将中华文化传递给学生。教师要设置适应学生基础的课程内容,不能过难,否则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也不能过于简单,否则学生注意力会不集中。教师还需要察言观色,观察每位学生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当学生学习热情较高时,适时地穿插进中华文化的内容,不仅能够丰富课程,也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当学生热情较低时,适当放慢节奏,努力挖掘学生的兴趣点,当学生对中华文化产生兴趣和认同感时,他们就会自觉主动地去学习。语言和文化是相互关联的,许多留学生学习汉语就在于对中国文化浓厚的兴趣,对外汉语教师应该将兴趣转化成留学生学习汉语的动力。成为一名优秀的对外汉语教师是具有挑战性的,教学对象是对中国一知半解的留学生,教学的内容是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如何让留学生轻松高效地学习汉语,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二)消除文化负迁移
东西方文化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差异体现在文化的方方面面。以最简单的约定时间来说,中国人约定的时间往往会更加模糊,中国人常常给出一个不确定的时间区间如周日下午前,而西方则要求时间精确到具体的小时如周日晚八点前。再如,“肥”和“胖”都可以形容人的体型,但语体色彩有所差别。这些差异都是要在汉语教学的过程中逐步对学生进行解释。为了便于学生理解,不能生硬地解释,要根据西方文化中相类似的差异进行对比研究。优秀的对外汉语教师应在领会教材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到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特点,合理运用母语的正迁移来推动学生学习目的语,同时也要规避母语负迁移的影响,帮助学生克服语言学习过程中由于文化差异引发的问题。
(三)促进学生学习汉语
语言是不能脱离文化而独立存在的,脱离了文化的语言就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教师只有深入透彻地理解中华文化,才能够将优秀的中华文化传递给学生,促进学生学习汉语。对外汉语教学的根本目标在于通过提高学生的汉语水平,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学好中华文化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传统教学模式是教师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被动地吸收知识。学生和老师之间互动不多,教师不了解学生的兴趣和不足,不能根据学生的兴趣传授中华优秀文化,不能具体地解决学生学习汉语时遇到的问题,学生也往往不求甚解。对外汉语教学应当尽量避免出现学生死记硬背的情况,教师在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习者的积极性;教师要关注学生个体的想法和需求,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同时也不能只顾着迎合学生的兴趣而失去了课堂的重心。课堂太过散漫,不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汉语的习惯,会导致学生的文化意识淡薄,让学生以轻率散漫的态度认识和对待中国文化。对外汉语教学中也存在传播中华文化功利色彩浓厚的现象,教师教授学生汉语仅仅只是为了通过汉语水平考试,文化传播流于形式。针对这一现状,对外汉语教师应当端正教学态度,结合具体教学实际,既要帮助学生通过考级考试,更重要的是思考有利于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传播的有效策略,切实帮助学生提高文化水平。
二、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传播的基本要求
(一)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对外汉语教学应该优先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易于学生理解的、与时代和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中华文化作为教学内容。②同时要兼顾教学对象的汉语程度和汉语接受能力,每位学生的汉语水平以及对中华文化的了解程度都具有个体差异性。对于零起点或者初级阶段的学生来说,传授的文化知识就不能过于深奥,过于艰深拗涩就会抑制学生汉语学习兴趣的萌发。由于学生水平的限制,这个时期传授太多的中华文化知识的困难较大,有时甚至是不可能的且效果也不一定好,而应该传授平实易懂的内容,逐步培养留学生学习汉语的基础能力。对于进入中级汉语水平的学生来说,这个阶段的学生已经掌握了部分常用的汉语词汇,初步具备了一定的汉语语感和汉语表达能力,对中国文化也有了基础的了解,此时就可以对他们进行适当的中华文化的拓展,以易于接受的中华传统风俗为切入点,有针对性地向学生介绍中国传统文化,帮助学生的汉语学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灵活创新教学方法
1.课堂渗透法
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地穿插中华传统文化的知识,但要把握好度,切忌将课堂教学变成文化讲堂,这样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也难以保质保量地完成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师可以提前查找与本节课程相关的文化素材,语言本体知识讲解完毕之后,向学生补充介绍课堂涉及的相关文化知识。对外汉语教师应该优先选取能够引起人类普遍的情感共鸣的文化知识传递给学生,同时也要注重对比教学,着重阐释中西文化差异,让学生厘清差异、对比学习。譬如在学习古诗词时,教师应该选取适合学生汉语水平的诗歌。对于汉语初学者而言,应当选择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简单易学的篇目,逐步增强学生学习诗词的信心。对于汉语水平较高的学生,要继续讲授形象性强、节奏鲜明的诗歌,同时也要选择意蕴丰富的诗歌,扩充学生的诗歌储备。在学生理解诗歌之后,可以适当布置抄写和背诵任务,培养学生书写汉字的能力和汉语表达能力。
2.课外实践法
教师应该创建丰富有趣的课外活动,充分利用课堂外广泛的社会生活,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内涵,让学生在日常实践中见识中华文化的魅力。比如在春节这一中国重大的传统节日组织留学生包饺子,对外汉语教师要积极组织并参加此类活动,在介绍如何包饺子时科普中国人欢度春节的相关习俗,在包饺子的实践中深化留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认识。再比如讲解哲学思想时,中国的哲学思想博大精深,其中不乏晦涩难懂之处,不是课堂上轻描淡写的几句话就可以传达其精髓的,过多的介绍会造成学生对中国哲学的曲解,也有可能导致学生的畏难情绪。不宜过多地介绍中国的哲学思想,要把握好度的问题。针对此种情况,对外汉语教师应该适时调整教学策略,举办一些研讨活动和文化沙龙,激发学生在课堂外的探索。
三、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传播的有效策略
(一)营造文化氛围
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使留学生沉浸在文化情境之中,在文化氛围之中感受中华文化之美。譬如在教授中华古诗词的过程中,除了讲解诗歌的本体知识,教师还可以倡导留学生以多种方式对中华古诗词进行二次演绎。教师可以在引导学生在充分发挥想象力的基础上,根据诗歌的意境给古诗词配画。唐代山水田园派代表诗人王维的诗歌被苏轼评价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留学生可以选取这一典型诗人的诗歌作画,在作画的过程中感受山水田园亲切自然的风光,继而与诗人产生情感共鸣,体会山水田园派诗人厌恶官场、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由此产生进一步探究山水田园派诗歌和其他诗歌派别的兴趣。教师还可以组织经典诵读等活动,留学生想进行声情并茂的表演,需要自己去挖掘并且体会诗歌中包含的思想感情和意蕴。只要自己了解诗歌内涵,才能够更切实将其传达给观众,这就促使留学生自觉主动地解读诗歌,这是留学生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解诗歌时所缺乏的过程。较之传统的诗歌教学,让学生采用各种形式的表演显然更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尊重了留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让他们获益无穷。
(二)提升教师文化素养
想要传输给留学生良好的中华文化知识,教师本人就得有充足的中华文化储备。教师想要给学生一杯水,首先自己要成为一片汪洋。教师首先需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地拓宽知识视野,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对待中华文化始终保持着求知若渴的态度和赤忱的热情,从广博且丰富的世界中源源不断地汲取文化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循序渐进,尊重留学生学习汉语的规律,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也要不断更新教学方法,辩证分析教学过程,探究如何使得教学效果最大化。除了丰富中华文化知识之外,也不能忽视语言本体知识的储备,努力掌握文字学、语言学、文化学等热点知识,关注最新研究动向。高校要定期组织优秀经验分享交流会,鼓励参会教师分享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的优秀经验,也要营造讨论的氛围,让大家一起思考解决共性问题。此外,教师还要注重持续关注学生学习的状态,大部分留学生初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会面临语言不通带来的种种问题,教师除了关心学生学业上的表现之外,也要尽己所能地关心学生适应中国社会的情况,倾听他们的困难并伸出援手,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中国生活,了解中国文化就是留学生尽快融入中国社会至关重要的一环。教师可以给每位学生制定个体成长档案,其中包括留学生的国家、民族、家庭情况、宗教信仰、学习动机、汉语基础等情况。教师只有对受教者有基本的了解之后,进一步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值得关注的是,对留学生普及中华文化不应该局限于传统的课堂,教师可以开设一个专供为留学生释难解疑的平台,留学生可以在平台上畅所欲言。教师还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和学生沟通问题、答疑解惑。东西方的文化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跨文化交流是一个漫长而反复的过程,绝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客观事实,才能从容面对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困难。正视差异是正确对待差异的前提。教师要在尊重东西方文化差异的基础上,避免犯一些常见的错误。对外汉语教师是留学生了解中国的第一道窗口,要发挥好榜样的带头作用,以身作则。教师需要与时俱进,帮助学生掌握鲜活的中华文化。教师不应回避社会热点问题,要为学生提供面向真实世界的语料,要把真实生动的中国展示给留学生。在谈论中华民族文化的过程中,教师要用历史发展的辩证眼光去看待问题,要向留学生传递积极正确的文化价值观,要在新时代讲好中国故事,规避大民族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两种极端。正确认识中华文化是讲好中国故事的基础。
四、结论
外语教学不结合目的语的文化就会是一种不完全的教学。只有把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相结合,将文化教学渗透在语言教学之中,这才是现代意义上的对外汉语教学。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是一种复杂的教学活动。如何顺利有效地向学生传递好中华文化,关键还在于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灵活运用以及不懈的探索和实践。
作者:沈雨晴 单位:南通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