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中国共产党科技文化建设简评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中国共产党科技文化建设简评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中国共产党科技文化建设简评

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不仅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撑,也需要科技文化的引领。可以说,科技及其文化如车之双轮、鸟之两翼,共同推动着人类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中国共产党科技文化建设是党史、国史和文化史研究共同关注的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如何从我国国情出发认识党领导科技文化建设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如何认识和评价党科技文化建设的历程和成就,总结其经验和教训,以及如何立足新时期科技文化建设稳步推进其现代化发展,是当下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重大理论研究课题。从广义上讲,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即已开启科技文化建设的征程。中国共产党科技文化建设作为一个不断形成并传播扩散的过程,有力地撬动着文明的前行。侯强教授撰写的《中国共产党科技文化建设:历史、经验和展望》新近由吉林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作为一部党史类学术著作,借助历史研究的主题与方法回答当下社会关注的重大问题,对涉及中国共产党科技文化建设发展全局的重大理论、重大事件作了深入细致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既尊重史实、又不乏创新的见解。该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视野开阔,体系严密

该论著在问题意识的思维导向下,以现实需要为牵引,把科技文化建设置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大系统中加以考察和分析,并同其他社会要素联系起来,全景式地观照中国共产党科技文化建设的历史发展脉动。通过主体研究与专题研究的有机结合,以一脉贯通、接续发展的眼光,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勾勒党领导科技文化建设的历史发展脉络和运行机制,并把系统研究具体化为围绕一些重要和核心问题的系列性和开放性的反思,重点研究新中国成立以来变革和超越的历程。该书厘清了党科技文化建设的历史进程,总结了党科技文化建设的历史经验,揭示了党科技文化建设的历史发展规律,体现了党史研究应有的学术品格和政治担当。

二、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该论著充分挖掘了保存在延安时期、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出版物和重要档案资料中有关党领导科技文化建设的资料,系统整理出不少珍贵的史料。其研究以大量详实的史实分析作为立论的基础,并注重在相关科技文化建设史料的研判和吸纳中提炼专题,通过有理有据的文本解析和事实推演,对党科技文化建设的背景、本质、特征进行深层次的追索和理论阐释,进而使得研究更为客观、分析更加细致,把宏大的学术问题研究“坐实”了。该书通过对静态的现象描述与动态的历史发生学分析的结合,对党领导科技文化建设的历史进行了多维度、跨学科的历史分析和逻辑论证,呈现了党领导科技文化建设所具有的丰富而又多元的面相。

三、立论新颖,视角独特

该论著以现代化理论为工具,从整体研究的视角出发,借助国际视野和当下问题意识的引入,通过纵向和横向的梳理与诠释,深入而细致地探寻党领导下科技文化建设中的因果关系。其在尽量揭示科技文化建设复杂趋向的前提下,抓住党领导科技文化建设史发展的主脉、主流和本质,以深度的实证、实证的深度揭示党科技文化建设的动态发展进程和延续之中的变化,以求具体认识和整体把握。相较于以往的同类研究,该研究将“过程思维”引入党的科技文化建设研究中,实现了从现有多侧重于“是什么”的研究,走向主要研究“为什么”和“怎么办”以及“其内在和外在的依据在哪里”,克服了既往研究中不同程度存在着的静止的、分解式的研究不足。

四、剖析毫芒,分析辩证

该论著在整体史观的指导下,从党领导科技文化建设的整体脉络着眼,通过对党领导科技文化建设史中各种要素共同作用的冷静思考和深入阐释,从内在机理和外在机制两大方面,分析科技文化建设背后的因果关系,抉发其历史肌理的内在丰富性,发现文本背后的政治、思想、文化的关联互动,克服研究中可能出现的教条主义。其立足中国特有的科技文化和思维方式的发展,在深入探究围绕科技文化建设所萦结的社会诸关系及蕴蓄其中的深刻社会内涵的基础上,通过新的理解拓展新的视角、新的切入点,以求新的观点问世。该书不仅贯彻了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原则,而且灌注着强烈的当代意识,体现了著者的当代学术视野和科学眼光。总之,该论著对中国共产党科技文化建设的历史进行了系统而独到的阐释,既有理论厚度和现实宽度,又有政治高度,是一部具有创新性和开拓性的学术力作。当然,作为一部探索之作,该书也难免存在着美中不足之处。例如,作者因对该书体系完整的追求和篇幅所限,对于党领导科技文化建设进程中的区域性差异问题未能进一步展开深入的论述。

作者:侯敏 单位:苏州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