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新时代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研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必须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全面落实到高校基层。高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肩负反腐的社会责任。在新时代加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立足自身实际,探索具有高校特点和优势的廉政文化建设,营造风清气正、崇廉尚廉的育人环境。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廉政文化
在党的报告中强调“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在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中强调“要深化标本兼治,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明确了新时代党风廉政建设的工作目标和努力方向。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就必须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高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在国家战略和顶层设计中承载着文化传承创新的功能。新时代背景下,全面推进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工作,有利于营造公正和谐、清正廉洁的育人环境。
一、新时代高校廉政文化的基本内涵
高校廉政文化是根据党和国家深化廉政文化创建工作的总目标,结合高校自身实际而提出的一个崭新命题。高校廉政文化既是政治伦理文化,又是道德诚信文化,更是社会价值文化,是高校全体师生追求公平正义、抵制腐朽落后文化的一种文化反映[1]。结合高校工作实际,高校廉政文化的内涵主要分为四个层面:一是精神层面,包括廉政观念、廉政心理等道德理念,是狭义的精神文化范畴[2];二是制度层面,包括党纪政纪、行为规范和规章制度等,是一种刚性力量[3];三是物质层面,包括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廉政网络媒体等介质,是发挥功能的物化形态[4];四是行为层面,包括行为习惯和行为操守等,是认知理念指导下的自觉行为。以上四个层面互相配合、互相强化,又各有侧重、互为整体。高校廉政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是将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有机结合的一种文化体现,力求培养高校师生的廉洁意识,营造风清气正、崇廉尚廉的文化氛围,从源头上遏制腐败。其功能主要有四种:一是约束行为规范、凝聚审美的人文功能,可以通过借助文学、诗词、影视、戏剧等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开展一系列寓教于乐的廉政文化创建活动,以期树立高校师生正确的思想意识,有意识地规范自身行为,潜移默化地引导师生做出正确判断和取舍,从而远离贪腐;二是引导舆论导向、强化监督的教育功能,目前高校师生的监督意识薄弱,合理利用文化建设的载体等资源,培养师生的社会责任意识,营造公正和谐的监督氛围,形成师生互相督促、双向约束的良性关系,夯实思想地基;三是防患未然、拒腐防变的警示功能,可以通过寓教于文、寓教于理等多种为师生所接受的形式,弘扬正气、鞭笞丑恶,在精神和制度等层面发挥激浊扬清的作用,努力营造崇廉尚廉的文化氛围,提升高校师生廉洁自律意识,将“不能腐、不敢腐、不想腐”的基础防线渗透到内心世界、筑劳法纪防线;四是传承历史文化、吸纳多元的开放功能,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加以延续,在高校构建科学的廉政文化体系,促进教育改革有序开展。
二、开展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现实意义
(一)是杜绝不正之风的现实所迫
近年来高校腐败案件多发,成为窝案串案的新的高发区。在这种大学精神日益沦落的形势下,加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刻不容缓。结合自身实际,高校应该加大正面宣传和教育引导力度,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渗透到学校的教学管理的全过程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各环节中,用科学的廉政文化占领思想阵地,筑牢防腐拒变的思想道德防线。一方面,可以提高高校党员干部的政治觉悟和政治免疫力,强化师生廉政理念和监督意识,形成反腐倡廉和改革发展协调发展的局面;另一方面,有利于营造“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氛围,维护高校校园的公平公正,确保高校实现长远发展。
(二)是巩固教化育人的重要使命
当代大学生作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党和国家未来的希望。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会直接影响到他们对待权利和金钱的看法,更会影响若干年后的社会廉政风气。大学生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少数大学生存在政治信仰功利化、拜金主义、集体观念淡薄等现象,面对这种形势,就必须在高校开展廉政文化教育,培育大学生的廉政理念、弘扬廉政精神,树立自强自立的人生观,树立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个人理想,养成奉公守法的品质。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让教师更好担当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5]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发挥高校教师的榜样作用,将服务社会、清正廉洁的价值观念传递给师生,建立清正廉洁的校园文化。
(三)是创建和谐校园的有效途径
构建和谐校园是高校改革发展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高校开展廉政文化建设必须明确管理者要依法治校、公正透明、勤政廉洁,利于创造一所民主开放、运行协调的大学校园;要求教师员工廉洁从教、恪尽职守,利于创建一所教学相长、崇尚科学的大学校园;要求学生诚实守信、廉洁修身,利于营造一所奋斗创新、勤勉求是的大学校园。在新时代开展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有助于培养师生崇廉尚廉的思想品质,有助于创建健康向上的育人环境,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三、新时代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存在问题
(一)廉政文化建设意识不强
多数高校的顶层设计将工作重点放在教科研工作上,轻视了“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最根本的教育理念,认为廉政文化建设可有可无,将“智”的建设摆在“德”的建设之前。错误的认为廉政文化建设的主要对象是公职人员,未将高校师生员工纳入其中。更有一些领导干部甚至把“廉政文化进高校”视作短期活动应付了事,简单的以为建立廉政工作QQ群、组织廉政讲座、典型案例通报就是廉政文化建设的主要做法,忽视了对高校师生廉政价值观的培养以及廉政内涵的提升。高校师生中存在部分教师始终没有把自己当成参与廉政文化建设的主体,片面的认为重点参与者应该是管理者和党员干部,忽视了自身的榜样作用。绝大多数专业课教师认为学生廉政意识的培养是思政课的教学任务,与自己所讲授的专业课程内容无关;又如认为廉政文化建设只需高校纪检、监察部门组织实施,相关部门配合参与其中即可,无法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多数学生认为自身是大学生,腐败腐化问题与己无关,却未曾察觉考试作弊、通过不正当的手段当选学生干部、入党等行为都是与廉洁价值观相悖的;还有部分学生面对校园或社会中的腐败行为,或表现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或表现出见惯不怪的“高容忍”态度,类似现象均是大学生缺乏廉洁理念、助长不正之风的体现。
(二)廉政文化建设缺乏创新
有的高校在廉政文化建设针对性不强,工作不够细化,未对教师和学生、不同专业的学生、不同教育阶段的学生做受众差异,而是笼统的生搬硬套;有的高校简单地追求宣传造势,缺少内涵,无法渗透到高校师生的思想意识中;大多高校均已尝试利用网络等载体,探索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但是存在后期的维护运行、人力投入不足等问题,导致自媒体环境下廉政相关教育信息更新不及时。国家大力倡导反腐倡廉,但是在实际建设中“两张皮”等现象广泛存在,高校中普遍存在简单搬抄上级文件,未能做到结合自身实际工作的特点合理延伸;有的高校仅强化党政部门的作用,没有调动教职工和学生群体的积极性,出现“上面热下面冷”的现象;有的高校仍处于纪委、监察部门唱“独角戏”,其他部门“随声附和”,无法组建形成“合唱团”。
(三)廉政文化建设制度欠缺
很多高校都制定了学校层面的廉政制度和考核办法,但是辐射面不广、针对性不强,制度等一系列相关文件主要针对对象是高校管理者和党员干部,对于广大教职工、尤其是学生没有做出细化的要求;多数高校系部的制度还不尽完善,目前未将理想信念、道德诚信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相融合,容易导致产生廉洁自律方面问题;有的高校及系部廉政制度较多,但有的制度脱离实际、脱离群众、脱离民主,难以实践的制度变成一纸空文;有的高校在廉政制度制订初期大张旗鼓,但是制度出台后却又偃旗息鼓,宣传贯彻不到位,导致师生无法更好的践行制度;有的高校甚至出现了“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无组织、无纪律的“歪风”现象,与廉政文化建设背道而驰,在制度面前必须坚持人人平等,没有特权。有的高校尚未把廉政文化建设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管理一道,部署和评价缺乏长效机制,廉政文化建设将难以健康可持续发展;有的高校在推进廉政文化时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简单化、形式化、肤浅化现象,忽视廉政文化建设的精神内涵,忽略了高校师生廉洁意识的培养、廉洁理念的树立和廉洁行为的养成,从而导致廉政文化作品内容雷同、缺少精品,这样的活动既没有创新性,又没有持久性,无法渗透到师生的精神层面。
四、新时代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基本路径
(一)加强领导,强化思想道德建设
加强高校党委的统一领导,将党风廉政作为专题研究,真正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将廉政文化建设纳入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提高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的道德素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廉洁观,传播廉洁价值理念,增强廉洁效能。在工作中勤廉务实、诚信服务,始终以高标准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健全高校、家庭、社会良性互动机制,倡导优良的家风,发挥立德树人的作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强化思想道德建设,要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一是体现育人价值,高校要充分发挥利用人才优势和资源优势,构建科学的廉政文化体系,将廉政文化建设贯穿在职业规划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诚信道德教育、专业课程学习和校纪校规教育等各个环节,将清正廉洁的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环境;二是体现引领价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与党风廉政建设、学风教风建设、师德师风建设有机结合,探索灵活多样的廉政文化载体和形式,高校率先以“优先”姿态成为全社会廉政文化建设的向导和示范,力争培养具有“奋斗者”姿态的有为青年;三是体现服务价值,立足于“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肩负起反腐的社会责任,将“为民、务实、清廉、节俭”落到实处。
(二)多措并举,营造廉洁文化氛围
全面推进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工作,主要体现在四个范畴:行政管理工作,强化责任担当和互相监督意识,对于滥用职权的行为坚决予以查处;教学管理工作,倡导遵纪守法、廉洁从教的教风,力戒得过且过、敷衍等不正之风;学术成果转化,坚决查处弄虚作假、抄袭等不正之风;思想政治教育,力求做到将廉政教育融入到思想教育体系,渗透到师生学习和生活的各个环节,营造风清气正、和谐有序的育人环境。针对不同范畴的参与主体,高校领导、不同专业的教师职工、不同教育阶段的大学生开展分类指导[7]。例如,在新生中开展“知荣知耻、廉洁修身”廉政文化教育,在毕业生中开展“诚实守信、艰苦奋斗”廉政文化教育,促使广大学生明礼懂法、廉洁修身。在加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同时,还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形成具有高校特色的校园廉政文化,不断创新形式方法,不断丰富活动载体,使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充满生机活力。
(三)构筑特色,创新传播渠道
一是创新高校廉政文化建设载体,充分利用高校自身优势,通过以“廉政”为主题的报告会、辩论赛、戏剧、小品、微视频等形式,发挥优秀作品的凝聚和导向功能,在此基础上坚持创新经典,增强文化自信,力争树立、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廉政文化典型,为廉政文化建设提供文化支撑;二是把廉政文化融入教学计划,充分发挥思政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同时在其他必修、选修课中增加廉洁教育板块,开设以廉政教育为主题的第二课堂,形成富有高校特色的廉政文化教育平台;三是“立足校园、走向社会”加强建设廉政文化社团,构建廉洁教育交流平台,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体验过程中领悟廉政文化,净化校园环境,增强廉政文化的辐射力;四是立足地方特色,利用本地资源,与相关部门加强合作,创建廉政文化教育基地,打造“教育——体验”一体化廉政文化培育模式,组织师生进入基地,提升廉政文化建设效果;五是传承红色廉政文化资源,挖掘红色文化中的廉政素材,适时组织师生走进体现革命精神的烈士陵园、纪念馆等场所,以史为镜、接受红色文化的洗礼,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增添动力。
(四)健全制度,提升长效保障
一是完善廉政行为规范,高校要结合当前频发的腐败现象,有针对性地制定廉政行为规范,以条文的形式明确高校师生的权利义务,从而提升廉政制度的针对性;二是强化监督和预防机制,通过制度层面的手段建立健全高校组织人事管理制度、规范高校财务管理制度、完善高校招生就业制度、着重规范学术道德的管理制度和职称的评聘制度等,从而提升廉政制度的针对性;三是构建廉政保障机制,明确高校管理者、教职工、学生群体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并且建立健全惩处机制,对于失职要问责、腐败行为要严格惩处,消除滋生腐败的盲区,从源头上预防遏制腐败。
五、结语
在新时代全面落实加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既是对高等教育进入新常态的时代召唤,又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更是高校开展反腐倡廉工作的应举之措。加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就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依托自身优势,创新载体、构筑特色,调动师生全员参与,营造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增强廉政文化的辐射力和渗透力,促进形成对反腐倡廉了解、参与、关注、监督呈上升趋势的良好态势。
参考文献:
[1]李益良.和谐校园视野下的高校廉政文化建设[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54-56.
[2]朱晓梅,孙国秀.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实效性路径探析[J].菏泽学院学报,2015,(6):71-74.
[3]王立岩,张贺明.论廉政文化建设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制度和措施[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5):35-36.
[4]李冰水,谢一锋.立德树人视角下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3,(34):20-21.
[5]: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EB/0L].
[6]高凯东.新时期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研究[D].杭州:浙江理工大学,2016.
[7]吴端玲.移动数字媒体发展背景下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策略探析[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3):80-81.
作者:杨振龙 单位:河北旅游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