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行业文化引领高职专业文化建设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行业文化引领高职专业文化建设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行业文化引领高职专业文化建设

摘要:高职专业文化作为专业教育实践凝聚的一切精神和物质财富、全体教育者的共同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在专业建设中起到价值引领、行为规范作用,因高职人才培养行业指向明确,所以专业文化建设应该以行业文化为引领,从行业中来,到行业中去,将专业文化建设落实到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推动专业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行业发展需求。

关键词:专业建设;行业文化;专业文化建设;人才培养

高职专业建设中,全体教育者和学习者在长期教育实践中凝练的、专业(行业)特色鲜明的一切精神和物质财富,体现在价值观层面,即是专业文化及其形成和发展。专业文化作为全体教育者和学习者共同的追求和理念,共同遵守的核心价值观和价值取向,对专业全体教育者和学习者具有有形无形的指导与规范作用。

1专业文化与专业建设

专业是职业院校的内核,专业文化是专业的成长环境,也是职业院校履行其使命,发挥其社会职能的隐性背景。专业建设是高职教育教学工作的核心,是高职院校办学理念、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的体现,决定着人才培养规格和办学整体水平。专业建设内容包括建设目标和定位、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教学条件建设、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方面,培养行业生产、管理、服务一线所需、具备创新创业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以是否满足行业一线岗位(群)工作要求,决定高职教育教学工作成败。“文化即人化”,文化产生于人的活动中,影响、制约和调节着人的行为和活动,通过有形与无形的教育教化,指引并规范着人的发展。“文化作为历史文明的积淀,作为社会发展的引领,解决的是人类从哪里来、往哪里去的问题”,专业文化因应专业而产生,同样解决的是专业“从哪里来、往哪里去”的问题。高职专业的内涵建设不仅仅指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实训设备场所等客观事项,而且应是在专业价值层面更高境界、更深层次的诉求,即专业文化的建设。专业文化是高职教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专业教育实践凝聚的一切精神和物质财富、全体教育者的共同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对专业建设具有指导和引领作用,可以认为是专业本身“形而上”的一种文化存在,是专业建设中无形的意识、观念,是专业全体教育者和学习者的一种信仰。

2专业文化与行业文化

任何一个行业都有其独特的行业文化,集一个国家或区域行业内优秀企业文化之大成。行业文化是指行业内企业和员工共同遵守的行业道德规范。行业文化以先进工作价值为核心,蕴含着行业内丰富多彩的思想力、道德力和教育力。基于对行业的共同认知,形成行业职业道德规范、工作模式和行为方式,行业舆论氛围独特,指导和规范着行业从业者群体行为。行业文化与国民经济发展、人民生活需求密切相关,作为推动行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生产力,影响和决定着行业发展方向和进程。行业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发展,依靠行业从业人员对本行业文化的认同并内化为自身行为,这种认同与内化的基础,便是从业人员从事该行业工作所需的行业共同认知和能力,这个行业共同认知和能力培养,正是行业发展对高职教育提出的人才服务要求。教育与行业承担社会责任不同,高职教育依据行业需求,为行业发展与进步提供生产、管理、服务一线岗位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支持;行业的发展与进步又对高职教育提出新的人才需求,引领高职教育的发展,高职教育与行业之间体现为一个匀称、适当、协调的和谐,其实质就是对学生进行行业文化灌输与引领,使学生对行业文化产生认同并内化、进而传承、创新和发展,故高职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不能仅停留在物质层面,应从利益趋向转向深层次的思想精神方面的行业价值观培育,以行业文化为引领,专业建设从行业中来,到行业中去,为行业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支持。作为“形而上”的价值追求,专业文化建设不能泛化为校园文化而交由校园社团和学生组织完成,物质化体现在校园文化景观、教室实训室挂图宣传画等方面,应充分发挥行业文化的教育功能,使之融入学生思政课程教学,将行业思想文化内涵融入专业课程建设中,充分强化专业文化与专业发展之间价值观层面的内在关联,把行业文化和优秀企业文化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

3从行业中来,到行业中去,以行业文化为引领,将专业文化建设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

行业不同其行业文化亦各具特色。铁路行业公共属性明显,注重国家与社会效益,铁路行业文化核心为“安全优质、兴路强国”新时期铁路精神,要求每个铁路工作者学习掌握科学理论,遵守铁路职业道德规范,以“安全优质”为共同追求,将“兴路强国”的责任融入血液,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有力的运输支持。以铁道机车专业为例,应对接铁路行业文化,以之为引领开展专业文化建设,从铁路行业中来、到铁路行业中去,充分认识铁路行业机车乘务员、机车检修工工作性质及重要性,分析岗位(群)工作标准和要求,提炼、归纳工作岗位(群)所要求具备的知识和能力,依照教育教规律构建科学合理的、符合铁路行业岗位(群)需求的理论知识系统框架,把铁路行业所蕴含的精神、制度、技术、物质等行业文化元素,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创新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将学生培养成为认同铁路行业文化并内化为自身行为、铁路行业发展所真正需要的、全面发展的铁路机务工作者。

3.1对接行业文化,推动思政课程改革,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主席指出:“要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安全优质、兴路强国”是新时期铁路工作者的工作要求和行为准则,彰显着铁路工作者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坚定信念和不懈追求,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铁路行业的生动体现。在铁道机车专业思政课程教学中,应充分发挥铁路行业文化教育功能,以新中国铁路“团结拼搏、勇往直前”的火车头精神、“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和“勇攀科技高峰、争创世界一流”的高铁精神为案例,凸显思想政治课教学时效性和针对性,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铁路行业的体现与铁道机车专业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铁道机车专业学生铁路行业自觉和自信,坚定铁路行业认同和行业意志,在铁路行业一线工作岗位(群)上建功立业。

3.2对接行业文化,将职业规范落实到专业课程教学中

铁道机车专业核心课程“机车乘务员一次作业标准”包括“出乘、段内作业、出段至发车、途中运行、单司机(双班)途中运行、调车作业、到达及交班、退勤”等,教学内容涵盖机车乘务员、机车检修员和机车钳工岗位理论知识和技能要求,理论教学和实操训练结合一体,采用实物加虚拟的乘务岗位工作过程情景化教学,以求强化学生现场作业技术能力、作业标准、作业纪律、应变能力等作业能力培养。在教学案例选择上,以济南局“4.28”事故、上海局“3.21”行车事故、“10.13”济南动车超速事故等案例,对照机车乘务作业标准加以分析,使学生掌握机车乘务员作业规章、标准的制定依据和必要性及重要性,明确标准化是铁路基层站段安全生产、确保运输安全优质的基础,深刻认识机务工作过程中违背标准化作业的危害性,强化学生在机务工作过程中遵守劳动作业纪律、标准化作业的法律职责意识,牢固树立“标准化作业是职工最基本的职业道德规范”理念,形成行为自觉,养成认真负责爱岗敬业的工作态度和自觉落实标准的职业习惯。

3.3从行业中来,到行业中去,因岗施教、因岗施考

高职教育目的不仅是知识的掌握,更是使学生具备岗位(群)工作技能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铁道机车专业对应岗位为机车乘务员等,依照铁路行业《铁路机车车辆驾驶人员资格许可办法》,机车乘务人员考取机车乘务员机车驾驶证书的前提,是连续机务乘务学习时间不低于一年、或跟车参加机务乘务学习行程不低于6万公里,且通过国家铁路部门组织的“行车安全规章及专业知识”理论及实操考试。实际已经给出了铁道机车机车运用方向教学总体考核要求。在铁道机车专业考试考核中,应对接《铁路机车车辆驾驶人员资格许可办法》,分解铁道机车车辆驾驶资格资质考试考核内容,改革专业教学考试考评方式,将“行车安全规章和专业知识”理论考试内容融入相关课目理论教学与考试、实际操作考试内容融入专业技能实训教学与考核,注重科学性和导向性原则,重在机务乘务工作过程考核,因岗施教、因岗施考,强化机务岗位职业能力培养。总之,高职教育专业设置对接产业发展、课程内容对接职业标准、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归根到底是高职教育文化与行业文化的对接。作为高职教育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专业文化建设必须以行业文化为引领,从行业中来、到行业中去,将专业文化建设具象化并落实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依据行业企业一线岗位(群)工作需求,组织课程内容,选择教学方法,教学与学习活动尽可能的贴合行业生产,使学生明确岗位(群)需求、工作过程及其发展变化趋势,强化知识和能力的培养与运用,坚定行业职业认同和职业意志,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行业工作岗位(群)上建功立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王志兵.校企合作的价值回归高职专业文化融合产业、企业文化[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3).

[2]李作奇.现场需求对高职铁道机车车辆专业教学的启示[J].科技资讯,2015,(14).

[3]朱永坤.专业文化一个正引起高职院校重视的文化类型[J].现代教育管理,2015,(8).

[4]赵居礼.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7).

[5]董奇.高职院校专业建设规划的研究与实践[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6).

[6]朱安莉.职业学校进行专业文化建设的探索[J].职业时空,2013,(4).

[7]荀莉.职业教育课程融入产业文化的思考[J].职教论坛,2013,(9).

[8]孙玉婷.运用企业人才经营理念构筑高校创业人才培养模式[J].科技创新导报,2012,(3).

[9]唐平,李智.谈案例教学法在高校政治理论课中的运用[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7).

[10]陆勤丰.产业行业背景下高职院校专业文化建设若干思考[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2,(4).

作者:王雷 刘凤侠 单位:西安汽车科技职业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相关热门标签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