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吴文化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吴文化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吴文化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职业类学校也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各个学校在培养人才、应对舆情、形成办学特色的需求下,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吴文化代表的无锡有着丰富的历史遗存,文脉久远,文化璀璨。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吴文化应该充分与校园物质环境、精神文化、活动文化相结合,这无论是对培养人才还是更高层面的人的精神信仰都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吴文化;高职教育;校园文化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每年用于教育领域的经费逐年增加,学校育人质量也在稳步提升。《2016年全国教育经费统计快报》显示:“2012年至2016年,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累计接近17万亿元,其中2016年达到38888亿元,是2012年的1.36倍,年均增长7.9%。”[1]各个层级教育的经费投入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在国家高度重视教育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学校办学条件逐渐改善、教学设备不断更新。这些提升对学校办学、学生培养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学校硬件设施差距逐渐缩小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学校喊出了“内涵建设”的口号,期望在师资力量、校园文化、特色活动、历史积淀等方面探索出学校的办学特色。在这些要素中,校园文化对学生的性格养成、素质提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校园文化是学校在长期办学实践中形成的文化环境,包括校园物质文化、校园精神文化和校园活动文化,这些物质的、制度的、精神的文化不断沉淀,在师生中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在校内外有一定的知名度和认可度。”[2]近年来,我国十分重视职业教育,出台了相关政策措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规定:“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促使职业教育规模、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统筹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健全多渠道投入机制,加大职业教育投入。”[3]但相较于其他层次的教育,无论是发展历史还是办学成效,高职院校都还处于起步发展的阶段,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任重而道远。

一、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一)培养优秀人才的需要

梅贻琦曾言:“所谓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此语不仅突出大师的学术高度,更是对大师风范、学术信仰在高校中精神引领的肯定。学校教书育人,一方面体现在知识的传授上,另一方面体现在校风、校训等校园文化对莘莘学子的精神滋养上。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级学校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而学生综合素养、专业素质的养成不仅仅体现在课堂上,也体现在学校组织的各式活动中,在平常的耳濡目染中。这就需要学校在引领学生人格成长的校园文化上做得更多。高职院校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而且要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这些必须具备的职业道德仅仅靠课堂上的讲授是不够的,还需要“润物细无声”的熏染。高职校园中浓浓的创业气氛和优秀学长、业界精英的事迹图片所营造的校园文化环境对学生成长所起的作用绝不亚于来源于书本的“职业道德规范”。

(二)应对复杂舆情的需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科技信息化,在文化繁荣发展的同时,文化生态也出现了低俗化迹象,尤其是网络社会中存在的一些庸俗甚至恶俗、三观不正的视听资源严重污染了网络空间,这是当前社会文化建设中客观存在的事实。网络空间充斥着黑暗和扭曲的社会价值认知,微信、微博、各种客户端的不当言论随时会影响甚至占领学生的思想空间。“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队伍是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近年来,各地各高校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建设,为推动形成积极健康向上良好局面、促进高校改革发展稳定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4]学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任务。在时代文化潮流出现糟粕之时,高职院校更应该主动占领正面价值引导的阵地,坚决压缩、打击“三俗”观念生存的空间。高职学生入学成绩较普通高校差,学习行为习惯也有待提升,花在学业上的时间也不够多,很多学生把大量课余时间都用在了网络上,这就给各种不良信息提供了空间。学校可以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以校园文化品牌的先进性影响、教育学生,引导其自觉摒弃不良风气,主动学习、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使其在耳濡目染的学习过程中,内感于心、外化于行,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三)宣传办学特色的需要

随着参加中高考学生人数的增加,高校的招生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最终压力几乎都传导到了本科第三批院校和各个高职院校。各级各类学校为了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树立良好的形象和社会口碑,不得不追求差异化的招生宣传策略,其中校园文化的宣传就是特色之一。无论多么英明的领导,多么良好的硬件设施,都不可能使校园拥有强大的生命力,学生特有的思想观念、心理素质、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等才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健康的校园文化愉悦学生的身心,可以净化学生的心灵,更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几乎每个学校都在最显眼的地方宣传自己的特色专业、优秀师资、技能大赛获奖以及悠久历史,这样的宣传着眼于整个校园的软硬件设施,其实是校园文化的集中展示。

二、吴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措施

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地域文化的影响,地域因素对人的素质,如道德品行、礼仪风貌、行为能力等,具有很大的影响,尤其在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青少年时期。无锡地处长江三角洲,是吴文化的代表地域之一。吴文化既可以表现为具体的物质呈现,如泥人、竹刻、刺绣,也可以是非物质形态,如吴歌、道教音乐等,这些代表吴文化的形态有非常丰富的当代价值内涵。杰出的科学家、经济学家、文学家背后是崇文重教的价值内涵;薛福成等实业家创办实业是敢为人先、义利兼顾的慈善内涵;泰伯筚路蓝缕,开创了吴地辉煌,是艰苦创业、不畏艰难的内涵;顾宪成、高攀龙聚众讲学、评议时政是知识分子胸怀天下的情怀。[5]这些内涵应该和当下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学校教育紧密结合,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历史文化的作用。

(一)推动吴文化融入校园物质环境

全日制高职学生一天在校园中的时间达到八小时,甚至更长,学生一整天都处于固定的环境中,这样的环境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一方面,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新的学校的建设速度也在加快,这些学校有着一流的设施、宽敞的环境,但同时也是“没有历史”的学校,这就更加需要在校园文化的物质层面用心经营。另一方面,社会普遍存在把硬件建设作为评价学校办学效果的现象,假山、喷泉、雕塑、亭台等成为学校重点打造的对象,规模、数量、速度成为衡量学校的主要标准,从而导致学校重视外在环境的布置而忽略了校园物质文化的内涵。吴文化有具体的表现形式,这些形式与校园文化的物质层面相契合。首先,利用一些传统工艺,如大阿福进校园、留青竹刻进校园,学校既可以开辟专门的活动场所,让学生真正动手实践感知,感受传统工艺的魅力,也可以在画廊宣传展示这些工艺的“前世今生”及艺术价值。这样具体可感的形象既可以起到丰富、充实校园文化的作用,又能在传播地域文化上起到切实的作用。其次,书画诗文典故的展示,无锡文脉悠远、群贤辈出,如李绅的《悯农》、倪云林的画作、东林书院的对联、周处除三害的故事等。最后,江南水乡的特质,如悠悠太湖水、千年惠山寺,真山真水,鱼米之乡,这些要素都可以融入校园的建筑风格、装修特点之中。除此之外,学校可以设立先贤祠、地方史馆,这些建设可以和学校办学成绩一起营造极富吴地特色的校园文化,校园物质环境建设就更有“神”,真正成为师生心灵陶冶、人格养成的重要载体。

(二)推动吴文化融入校园精神文化

学校的办学传统、校风校训蕴含着强大的精神力量,对学生的人格养成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当今职业教育理念的指导下,一方面,学校要教授科学文化知识,为学生职业素养打下坚实基础;另一方面,学校担负着培养学生人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人文素养的责任。在现实生活中,就业的压力不仅压迫着学校,而且也压迫着广大的学生,客观上造成了学生和学校的功利心理,从而忽视了校园文化对学生精神滋养的落实,人文教育的弱化与精神文化的缺失已成为学校教育的通病。吴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这些内涵和当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高度契合,在当今社会具有独到的价值和意义。校园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逐渐积淀的过程,它在一代代人的努力和实践中逐渐形成并具有长久的渗透影响作用。推动地方文化融入校园精神文化,在优秀传统文化养料的汲取中凝炼校园精神,需要尊重传统文化的思想力量。一方面,在课堂内,学校可以开发一系列的乡土教材,借助于可观、可感、可闻的资料,让地方文化走进教室、走进教材、走进大脑,教师带着学生走进吴地历史的先贤,梳理地方历史的脉络,使学生对吴文化的文化价值产生心理认同,进而对道德品质塑造产生影响。如吴文化中的艰苦创业、心忧天下等的价值观对当代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责任担当具有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校园精神文化虽然无形,却体现在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中。课堂外,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院、民族工商业博物馆等文化场所,让学生实地感受地方文化的魅力和精神洗礼,感受历史先贤的工匠精神,充分放大历史人物对青少年的价值引领,从而逐渐塑造校园主体学生的精神风貌。通过这两方面的相互配合,吴文化的价值内涵即成为提升校园精神养分的重要来源,在教学实践活动中达到广大师生对校园精神的积极认同。

(三)推动吴文化融入校园活动文化

校园社团活动符合青年学生的身心特点,社团开展的社会实践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还可以为学生发展个性、展现才华提供机会,具有陶冶情操、锻炼能力、塑造品格的作用,对学生提高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教育的能力意义重大。“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一个人少年时代的经历会对他的一生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人们对故乡总是充满感情、充满眷恋。学生时代,最熟悉的莫过于成长的环境,故乡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都会在人的成长中留下深刻的烙印。推动吴文化融入校园活动文化,需要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在研究地方文化与校园文化活动对接形式的基础上,精心设计校园活动,凸显活动的文化底蕴。学校可以以一些传统的节日或者地方风俗习惯为契机,在学生社团活动中开展传统文化纪念活动,深化学生的地域认同感,或者引导高职学生走出校园,把传统文化融入各种社团活动中。首先,开展考察类活动。组织学生走出象牙塔,走向社会,通过参观、游览、访学等实践形式,走访大窑路遗址、丝业博物馆、名人纪念馆、古街古巷等,让学生走进现场、走进历史,孕育学生的地方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其次,展示类活动。学校结合艺术节、文艺节等,邀请专家到校展演锡剧、泥人、竹刻等技艺,与学生面对面,展示先民在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伟大智慧。最后,探究类活动。在学生中开展利用网络、文献探寻冬至风俗习惯的演变、清水油面筋的制作技艺的演变活动,举办地方文化知识竞赛活动等。在高职教育以就业作为指挥棒的大背景下,在办学专业趋同的情况下,人才培养质量异常重要,而校园文化建设和人才质量有着紧密的关联,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在抓好教学质量的同时,培养出更符合时代需求的“工匠”。吴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是职业院校培养人才的重要手段之一。从小的层面看,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的人格素养提升有着积极的意义;从更高层面来看,培养一个人对地方文化、故乡传统的认同将为一个处于快速变革社会中的人留下一片心灵的净土、灵魂的港湾,这无疑又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2016年全国教育经费统计快报[EB/OL].

[2]余守萍.校园文化与高校德育模式的创新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4.

[3]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

[4]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EB/OL].

[5]庄若江,蔡爱国.吴文化内涵的现代解读[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3:123-204.

作者:魏旭峥 范宁羽 单位:1.江苏城市职业学院 2无锡大桥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