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城市生态社区及文化建设的现状与思考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城市生态社区及文化建设的现状与思考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城市生态社区及文化建设的现状与思考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城市生态区及文化建设现状,总结了近年来城市生态社区及文化建设所取得的一些成就以及其中所呈现出来的部分问题,参考国外城市生态社区及文化建设的一些经验,提出了笔者针对此的一些思考,希望能够为城市生态社区及文化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城市;生态社区;文化建设

一、我国城市生态社区及文化建设的现状

(一)我国城市生态社区及文化建设所取得的成就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在城市生态社区及文化建设方面呈现出逐步向好的趋势,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大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城市生态社区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不断完善随着国家对城市生态社区文化建设工作的重视,以及所投入资金成本的增加,大部分城市生态社区的文化基础设施都越来越完善齐备,许多社区都有配备像社区活动室、多媒体办公室、社区宣传栏等基础文化设施。2.城市生态社区文化建设的管理团队日趋专业化越来越多的城市生态社区开始行动起来,通过组织发掘社区里的可用人才,让诸如文化艺术爱好者、社区建设志愿者等可用人才,充分发挥他们在城市生态社区文化建设工作中的积极作用。3.城市生态社区文化建设的相关活动呈现多样化趋势随着对社区管理人才的招聘和社区内自身人才的充分利用,城市生态社区中与生态文化建设相关的活动也逐渐增多,以前都是一些比较简单的活动,像下象棋、扭秧歌等,现在有诸如广场舞、自愿捡拾垃圾、植树活动、社区知识普及、社区儿童早教等,很大程度上丰富了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1]。

(二)我国城市生态社区及文化建设中呈现的问题

我国城市生态文化社区的建设虽已取得一些实践经验,但仍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各种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社区管理方面未能充分调动居民的积极性现阶段,城市生态社区的主要管理者依然是居民委员会,并直接负责社区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分配管理。虽然个别地区专门设立了业主委员会等自治组织,但是在实际管理工作中,由于相关工作人员受到传统思想的束缚,没有考虑到对社区居民的利用,导致社区管理上不够人性化和个性化,不能根据具体的情况来进行,再加上一些人员素质和邻里关系等因素的影响,社区管理者所发挥的管理作用十分微弱。2.社区生态文化活动的内容较为单一,居民参与率不高生态社区及文化的建设离不开丰富的社区活动的支撑。活动形式和内容对于居民的参与率影响很大。目前由于社区管理者对社区活动内容的策划不到位以及社区居民自发组织活动的热情度不够,致使许多居民参与社区生态文化活动的积极性较低,加之他们对于社区生态文化建设工作的重要性认知不足,更是导致带头参与活动的人较少,常常出现社区活动无法长期开展的局面。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生态社区文化建设工作的进行,十分不利于城市生态社区居民整体文化素养的加强[2]。3.有关生态社区及文化建设的社区工作者力量较为薄弱城市生态社区文化建设工作的初期,一些退休的社区居民或是义务工作者充当了社区文化建设工作者的角色。尽管近年来,一些刚毕业的年轻人也投身于社区文化建设工作当中来,但是由于其专业性较差,多数人专业不对口,导致他们只能在实际工作中摸索经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们的工作能力,工作人员的整体工作效率不高。4.城市社区间的硬件配备上差异很大在城市生态社区的文化基础设施等建设方面,虽然政府增加了一些投入,满足了一部分社区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需求,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社区众多,仍然存在着部分社区的文化基础设施配备不到位的现状,从而导致社区间文化发展的不平衡,部分城市生态文化建设工作难以有效地开展。

二、国外城市生态社区及文化建设的一些经验

对比查阅了国外城市在生态社区和文化建设方面的资料,笔者认为有如下经验值得借鉴:

(一)社区硬件设施规划上引用生态学的设计思想

国外一些城市在社区硬件设施的建设初期规划上不仅考虑到功能实用性,而且引入了生态学设计思想,因地制宜,在环保材料使用、废物处理及回收利用、环境绿化、节约能源和运用可再生新能源、减少和防止污染等方面进行规划和配套设施建设。不仅在外观上看起来“绿色环保”,而且在内在上也努力使能源、资源、生态、交通、社区、场所、治理等协调共生,不断创新方法和手段,打造生态型社区。特别是在某些案例中,由于资金等方面的限制,在生态社区建设上不能一次到位的,都为后期预留了空间和规划,也体现了循序渐进的生态理念。

(二)将城市社区生态文化建设与生活方式相结合

城市社区生态文化建设不仅仅只通过举办一些简单的活动,而是将其与生活方式结合,形成了一种长效机制。例如,近几年风行欧美的plogging运动,便是将日常的散步、慢跑等健身活动同捡拾垃圾的环保行为结合起来,在个人运动中植入了趣味性的“寻宝”活动,形成一种长期流行的趋势,既满足了个人锻炼身体的需求,也满足了保护社区环境的需求。反观国内城市,在这方面虽然有一些苗头,但只是个人的行为,没有形成规模。而且在具体实施中,有时会遭遇鄙夷,整体社会风气没有形成正向心理引导,导致参与的人员多为老人和孩童。部分青年志愿者组织的活动也仅为可数的几期,不具有持续性。将城市社区生态文化建设与生活方式相结合,不仅拓展了生态文化建设的途径,而且使生态文化的理念无形融入人们的行为中,使其影响力真正延伸到人们的生活中。

(三)城市生态社区和文化建设目标明确,呈现组织化、社交网络化的趋势

通过一些相关案例的分析,笔者发现国外许多城市在生态社区和文化建设方面,比较突出的特点是有较为集中和明确的目标。比如新加坡宜居城市建设拥有明确清晰且有力的政府调控体系[3]。同时,运用第三方力量,使得生态社区和文化建设呈现一种组织化和社交网络化的趋势。例如,美国的非营利组织KeepAmericaBeautiful在生态建设方面有明确的目标,且形成了一定的组织规模,特别是在组织成员间、组织与社区、组织与社会等联系方面形成了“强联系”的社交网络,从资金的募集到活动的开展,不再是单向发展,而是呈现向多方壮大的态势,这对于文化的塑造有很大帮助。

三、对于我国城市生态社区及文化建设的思考

(一)我国城市生态社区及文化建设中应转变观念

中共中央提出“把培育生态文化作为重要支撑”并对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了顶层设计。随之,各地也在发展生态经济、生态旅游、生态社区、绿色产业、生态产品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的主张。但在城市生态社区及文化建设中,还应注意要因地制宜,结合当地实际进行合理规划和布局,切忌一阵风和生态指标的雷同化。因为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气候不一,生态文明建设的评价指标不能过于单一。尤其是某些干旱地区,为了响应号召,花费大量人力、财力、物力进行美观绿化,虽然可能实现了短期生态目标,但评比检查过后,绿化的植物无人维护,或不适宜干旱条件的生长而大量死亡,反而削弱了人们对于生态社区及文化建设的信心,带来了负面的影响。其次,城市生态社区及文化建设本身还处于探索阶段,相关部门和管理者应该提供一些文化塑造的场所,鼓励居民及社会团体多尝试、多创新,寻找适应本地社区的路径。

(二)寻找突破口提升生态文明的认同度

若要做好城市生态社区和文化建设的工作,首先要把社区居民对于生态文明的认同感提升上来,只有这样才能增强他们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才能促进他们对于社区文化活动的参与度。相关管理人员和社区内的相关文化工作者应该多方寻找突破口和意见领导者,使其投入到社区生态文化建设的工作中来。另外,也可同学校、第三方机构合作加强生态文明的传播工作。比如,片区学校可以对社区内的学生进行低碳教育,通过孩子们影响其整个家庭加入社区生态建设中来。通过正向文化、环境的引导,使得生态理念融入社区内居民的日常生活中,使社区文化建设工作能够更好地进行[4]。

【参考文献】

[1]袁小松,徐丽丹.重塑生态文化:中国生态城市建设的困境与突围[J].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8(1):70-73.

[2]李祉.中国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学理论,2016(5):168-169.

[3]王双.中外宜居城市建设的比较及借鉴[J].经济与管理,2017(1):38-44.

[4]刘明远,刘芳.城市区域生态文化建设的现状及路径分析[J].中国市场,2017(36):233-234.

[5]肖念,韩杰.我国生态城市建设现状的研究及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2018(16):249.

[6]吴狄.我国城市社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黑龙江科学,2017,8(5):52-53.

作者:王晓然 康雅婷 刘鹤洁 单位:包头广播电视大学南京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