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医学院校中医药文化建设途径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医学院校中医药文化建设途径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医学院校中医药文化建设途径

一、医学院校中医药文化建设概述

(一)医学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特殊性

医学院校担负着为医疗卫生事业培养医学专业人才的重任,医学生毕业后,进入医疗卫生机构,担负着救死扶伤的神圣职责。医学人才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医学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除具备一般校园文化建设应遵循的基本规律、建设的基本内容外,更应注意到医学人才培养的特殊性及由此而决定的校园文建设的特殊性,医学院校应以包括中医药文化在内的优秀医学文化影响人、塑造人,从而为造就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合格医学人才打下良好基础。

(二)中医药文化的核心内容

中医药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几千年的发展中,形成了一整套的医学道德准则,一直是支撑我国医学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2009年下发的《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指南》[3]中指出,中医药核心价值的精髓可以用“仁、和、精、诚”四个字概括。具体说就是医心仁、医道和、医术精、医德诚[4]。这是对医者价值观、技术、道德和行为规范等方面的具体要求。

(三)中医药文化应当成为医学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内容

基于上述两个方面的综合认识,在医学院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应当吸收中医药文化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医学院校文化建设中,学校应当将中医药文化中的优秀内容吸收进来、传播开去,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中医药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中医药文化内容,契合了中央提出的树立文化自信的要求,契合了国家推进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工程的实施工作。

二、医学院校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一)中医药文化融入办学理念,加强医心仁、医德诚的培养

经过多年办学思考,我校凝练出的“仁爱至诚、知行合一”办学理念,是激励全校师生树立文化自信、坚守文化育人的重要精神力量。办学理念中的“仁”“诚”“知行合一”等,均与中医药核心价值观念一致,激励着医学生在医德上博爱济众,廉洁淳良;在医术上知明医理,躬行临证。中医文化渗入办学理念,体现了我校全体师生的精神风貌和文化底蕴。

(二)打造中医药文化宣教平台,夯实中医药文化宣教的硬件基础

物质文化是实现人才培养目的的途径和载体,是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前提。目前,我校中医文化长廊、中药标本馆、中医临床技法体验平台等已建设完成。中医文化长廊在外观上古色古香、传统文化意蕴丰厚,涵盖了中医大事年表、药食同源文化、阴阳五行文化展品、传统文化器具、传统健身术文化展品、中药养生文化展品等内容,使学生充分领略中医药文化的灿烂魅力。《论语》有云:“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中医文化长廊向全校师生及社会人士提供了一枚打开中医药文化大门的钥匙。中药标本馆是集教学、科研、参观、科普宣传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展馆。馆内设有中药各类标本区、方剂标本区、模拟中药房、全国中草药分布沙盘等多个展示区域,种类齐全,营造了浓郁的中药文化氛围,既可满足学生进行中药基本知识学习的要求,也可满足普及中药知识、感受中医药文化魅力的要求。中医临床技法实验平台有诊断、针灸、推拿等技能实训室,是学生进行技能训练的重要场所,也是向全校师生及社会大众宣传中医治疗手段、丰富师生及社会大众中医治疗认知的重要场所。以上三部分相互融合、互为补充,在校园内打造了中医药文化宣教的重要平台,是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三)营造中医药文化氛围,加强医术精、医道和精神培养

1.改进中医第一课堂教育教学模式。古语云:“知易行难”,中医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问,又是一门知识结构全面的学问,要求从事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晓人事”。我院依山傍水,历史文化悠久,优越的自然环境不仅让学生感受天人合一、三因制宜等中医文化思想,还可打破课堂教学的封闭式教育,通过“牵手自然”中草药采集等活动,由教师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进自然,将书本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加深学生对中医的道法自然与理法方药的学习、感悟与实践,让中医药文化走进校园,播下传承中医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2.开设中医药文化选修课,举办中医技能竞赛,培养学生中医道德素质和临床技能。我校开设了“中医食疗学”“中国文化概论”及“相对穴的研究及临床应用”等中医药文化课程,使医学专业教育与中医药文化教育相互渗透,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和认识中医药文化,树立文化自信。我校连续多年举办中医技能特训班及中医大学生临床能力竞赛,通过中药材辨识、舌脉诊操作、针灸理论操作、外科基本操作及模拟实际门诊等环节,培养学生独特的中医思维方式和动手实践能力,使其把握中医药理论精髓,提高中医药文化及人文精神认知,促使学生践行“知行合一”的办学理念,加深对医学生职业的认同感和责任感的理解。3.建立专业化指导队伍,发挥社团文化重要作用。打造以专业教师为指导,全体师生广泛参与的中医药文化社团是进行中医药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我校学生社团中现有刮痧社、杏林医药协会、食疗社、子衿国风社等中医药文化社团,并聘请经验丰富的专业教师为指导教师,定期举办以“治未病共筑健康社会”等主题宣传活动,鼓励指导社会大众练习八段锦、易筋经等强身健体项目,为居民进行刮痧、推拿、艾灸等保健项目,在服务大众健康的同时,也向全体师生及社会大众普及中医药知识、宣传中医药文化。4.利用中医传统节日,开展独具特色的中医项目。我校每年以3月17日国医节为契机,积极探索和引领中医传统文化节日和校园文化建设相融合,注重传统方式与现代价值观相互为用,举办多项中医药文化普及活动,如中医药文化简笔画大赛、中医药文化知识竞赛等,丰富校园文化建设内容。5.创新校内自然与建筑文化装饰。在我校绿化过程中,种植了大量如连翘、丁香等中草药植物,在中草药植物上挂置介绍牌,除在绿化、美化校园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外,还可以让学生在“美”中观赏中医药文化。在建筑装饰方面,我校在图书馆、教学楼、实验楼等主体建筑装饰中,采用古代医家雕塑、师生艺术作品、学校历史等来装饰内部环境,提升文化氛围特别是中医药文化氛围,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耳濡目染感受中医药文化。另外,我校利用课外活动如“中药青蒿知多少”主题活动,通过张贴和放置海报图、趣闻展板、征集青蒿手工作品等丰富多彩的师生活动,引导师生学习和传播中医药文化。6.促进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在交流中提升文化自信。《中医药“一带一路”发展规划(2016—2020年)》明确指出,要不断加强中医药文化国际合作[5]。我校重视中医药文化国际交流,每年接待北京外国语大学留学生及马来西亚大学等国外大学生来校交流,中医学院选派义务志愿者,引导国外学生参观中医文化长廊及校园中草药植物园,在参观、交流中传播中医药文化知识,普及中医治疗技术。(四)创建系统中医体验模式,巩固全校师生对中医传统文化的整体认识我校以中医“整体观”为出发点,在基础设施完善、多项宣传活动开展的基础上,开展周末“守一份安宁,来日可期”品牌人生模拟活动,引导师生模拟古代中医大家健康生活模式,日出而作,日落而归,晨起操练太极、八段锦,昼行于文化长廊、诵读经典、登山采制中药等,体验中医五千多年经久不衰的奥秘和中医治未病先进思想,加深全校师生对中医药文化的整体认识,使参与人员广泛接受中医传统文化的教育和熏陶,践行中医药文化的实践精髓。通过以上多种途径,我校中医药文化建设初具规模,有力地促进了校园文化建设。我校每年被评为“文明校园”,多次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并于2015年荣获全国文明单位。

三、结语

本文以承德医学院为例,探讨了在医学院校中开展中医药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及建设的有效途径问题,希望能为医学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工程,既要点面结合,又要坚持不懈;既要发扬传统,又要结合时代特点、注重创新。在中医药文化建设中,学校可以结合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及要求,在硬件设施、营造精神氛围、创建中医文化品牌活动等方面采取多种措施开展建设活动,充分发挥中医药文化的价值引领作用,不断满足培养合格医学人才的需求。

作者:董可欣 孙永壮 张雨亭 蒋佳航 魏天钰 梁晴 郭建恩 单位:承德医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