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校园微信公众号校园文化建设现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现实采访,网上数据调研的方式来讨论现如今北京市中学微信公众号建设和相关校园文化发展情况。作者通过深入学校的实地调查与采访,了解得出了现如今北京市各中学校园微信公众号建设情况,并总结其中的发展特点,基于微信公众号这一媒体形式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发展,认为当下中学校园文化建设总体呈现出民主化,开放化,多元化的趋势。并提出相关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微信公众号;校园文化建设;宣传
1研究背景
作者网上调研发现,如用年龄将所有的微信用户分类,再来关注他们关心的话题,可以发现:60后70后最为关心的话题为鸡汤文化,80后最为关心国家大事,政治局势,90后00后最为关心则是娱乐八卦。由此便可以看出不同年龄关心话题的不同。不同的微信公众号,所文章的内容往往针对不同的年龄段,微信公众号建设的成功取决于其内容的用户针对性。作者走访调查了北京市几所重点中学微信公众号运营情况,采访了后台人员,长期观察记录其内容的状况,发现了以下主要两个现象:①校园微信公众号关注量的主体来源是00后的学生及60后70后的学生家长。②其的内容,一大部分是来自同学们撰写的关于校内生活、校外活动的内容,另一部分是来自于教师的教研动态,励志演讲,教育感悟心得类文章。将这两个现象联系起来可以发现,同学撰写文章的供稿内容轻松活跃,印证了90后、00后在微信用户调查中显示的年轻用户的阅读倾向;教师所撰写的内容偏向“鸡汤”风格,同样符合数据中60后、70后的阅读选择习惯在微信用户关心话题调查中最为关心的内容。通过上述数据及作者调查得到的事实便可以理解校园微信公众号内容所代表的校园文化宣传的大方向:一方面要符合学生心理,另一方面要符合学生家长心理。这便体现出了以微信公众号为工具的校园文化宣传过程中其表现出趋众,民主化以及内容上多元化的特征。
2从微信大数据看校园微信公众号
《2018年微信大数据报告》显示出的三个重要数据:①60%的微信用户为年轻人;②所有微信用户的平均好友数为128个;③微信在一线城市的渗透率达到93%。(1)60%的年轻用户,决定了他们关心的微信公众号一定是偏向娱乐化的。作者调查得到的一个重要数据就是大部分校园微信公众号的文章是由同学们撰写的,带有着轻松活跃的文字风格,符合年轻人的心理。而通过微信公众号这样一手段建设传播自己学校校园文化,其主要目的是宣传学校。校园微信公众号文章由大多由同学们撰写,带有的轻松活跃的风格特点,符合了超过半数的微信用户的关注特征,可以更好地达到宣传学校的目的,促进了校园文化的建设。笔者认为上述数据和现象体现了如今校园文化宣传的民主化的趋向。(2)所有微信用户的平均好友数为128个,这看似不是一个很大的数字,但是数以亿计的微信用户每个人都拥有128个好友,这数字的总量是十分庞大的。各个学校正是抓住并且充分利用了此特点:假设现在某一学校,在其公众号上了一篇文章,在所有阅读文章的人中,仅有一人将此文章转发至自己的朋友圈,此时该人的128个好友里,又仅有一人恰巧阅读并转发,以此方式,该学校这篇文章便在公众中流传开来了。此假设还只是假设在每次传播过程中仅有一人阅读转发的情况。由此可知,如今各校建设校园文化的目的不是为了建设而建设,而是为了能使更多的人了解自己学校,增加自己学校知名度而建设校园文化。这便体现出了如今校园文化的另一特征———开放化,校园文化是面向公众的。但值得一提的是,微信传播是单向环状私密传播的,其对象是无数个密闭的个体叠加,是一种点对点的小范围传播,所以文章的阅读转发仅限于个人的熟人圈,传播广度较小。但也正是因为文章传播范围局限在个体添加的好友范围内,凭借着个体与其添加好友间人际关系、兴趣相投等原因,好友会认真阅读该个体转发的文章。因此,文章在微信中的转发阅读效率是非常高的。这正是校园文化建设需要的。(3)微信在一线城市中的渗透率近乎达到100%,作者调查的样本仅限于北京,每个人几乎都拥有微信,每天也都会看微信,微信是北京市百姓的“必需品”,因而在北京这样一座超一线城市中,学校通过微信公众号的手段宣传建设校园文化,意在利用一线城市“人人有微信,人人用微信”的大环境,直面公众,使更多人了解、接触、体会自己学校的校园文化。由此可再次印证校园文化,尤其是北京这样一线城市,各校校园文化建设呈现开放化的趋势。
3当前校园微信公众号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为了了解北京市中学微信公众号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扮演的角色,作者进行了采访调查,并设计了问卷,在此基础上对选中的几所中学的微信公众号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观察。公众号想要取得更多的关注量,提高知名度,学校想要获得校园文化建设的成功,亟待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3.1原创力不足
根据作者调查问卷中的问卷填写人的回答,各校校园微信公众号推送的文章均无大幅抄袭现象,但值得注意的是,大多都有借鉴网络文章的现象。借鉴范围包括:借鉴网络文章的语言、网络文章的评议观点等,不能真正体现出同学们的思考力,缺乏原创力。公众希望看到的是同学们所写所感的原创内容,因此,想要在校园文化的宣传建设过程中取得进一步的成绩,必须解决原创力不足的问题。撰写原创文章,的确会花费更多的时间,但是对于学校校园文化的建设,长远来看是有益的,必须提供给公众更多更为真实的原创内容。
3.2纠错能力有待提高
经过作者对于选中的几个学校微信公众号文章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所观察学校公众号的文章中时常会出现错误。其中包括用词用字错误、标点符号使用不准确、科学性错误等。出现错误后,公众号后台并未及时进行删除文章,重新,导致错误长时间留存在公众号文章中。错误长时间留在的内容中,一定是其发生的原因为后台在文章前后,自己都没有再次并未进行阅读检查导致的,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这便表明如今各校微信公众号后台管理人员的改正纠错能力有待提高。作者认为,若是用词用字等小错,则会使导致文章读者阅读体验差,进而导致对此学校好感度降低,如若是科学性错误,极有可能造成文章的错误的大面积广泛传播,对于学校造成消极影响。这就需要撰写者写文章前一定对文章的科学性进行验证,查阅资料,广泛求证,并要求后台管理人员在前、后多次检查,同时避免文章的字词使用错误,提高纠错能力。
3.3用户参与程度及后台反馈问题
经作者观察后发现,各学校微信公众号发表文章底部的留言数量偏少,用户参与程度不高。从校园文化建设的角度来看,各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对于公众积极性的调动依然有待提高。这就要求文章的撰写者需要想方设法通过改善文章内容,增加文章的互动性,开展线下奖励等措施,提高用户的参与程度,更好建设校园文化。作者在调查问卷中问道后台运营是否进行过公众号留言的收集和回复,仅有一半的学校进行了此项工作。公众号的留言体现的是关注者对于公众号的各类意见,对于公众号留言的收集是十分重要的,是了解校园文化建设在公众心中认可程度的重要手段。因此,学校公众号必须要对留言进行定期的收集回复,这样才能提高公众心目中对于学校的好感度,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4趋势分析判断
无论是校园微信公众号还是其他类型的微信公众号,其受众对象是广泛的微信用户,因而如何更好地满足微信用户的需求,同时达到自己经营此微信公众号的目的,是所有微信公众号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必须重视到的问题。(1)根据作者的调查,各校校园微信公众号的被关注数仍不是很多,最多的也突破不了两万人。因而扩大自己的用户群体就成了各校一个重点的问题。对于校园微信公众号来说,在未来校园发展的过程中,大体发展趋势可以分为两种:①继续发表符合如今用户群体(即学生及家长)心理的内容。②试图发表符合社会总体特征的内容,即应合社会发展需要。前者更具个性化,即单一符合已成形的用户群体的需求,后者更大众化,即更加符合社会上群众的需求。作者认为前者更加符合大多学校校园微信公众号的发展前景。对于学校而言,校园微信公众号的针对的群体就是学生及学生家长,受众群体之一的学生,他们关注校园微信公众号想要看到的只是学校中的活动,动态等;另外一部分受众群体学生家长,他们关注校园微信公众号想要看到的只是教师动态,升学情况等内容,所以作者认为,大多学校还是会继续发表符合如今用户群体的内容,但需要指出的是,这样对于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是有一定影响的,继续发表这样的内容不能真正体现出学校的校园文化。但对于少数已经在广泛的社会公众心理建立起一定影响力的名校,他们应该会选择更多的符合社会发展的内容,受众群体扩大,知名度进一步提升,自己学校校园文化进一步深入人心。(2)据作者的前期调查,如今各校校园微信公众号无论是后台管理,编辑,摄影,文章撰写等各项内容全部是学校内部师生进行实施。在未来不断发展发展过程中,可以肯定的是,微信公众号会成为学校宣传自己校园文化,越来越重要的一个工具。在此过程中是否会形成一种更加具有经营性,专业化学校官方与校外媒体机构进行合作的新运行机制,是非常值得期待的。作者认为对于中学名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他们一定会想方设法,建设自己的校园文化。但学校教师及学生能投入微信公众号、校园文化建设的精力毕竟有限,此时就需要一个专业性的机构参与建设,拔高建设学校的校园文化。
5结语
对校园微信公众号话题的研究,可以看出当下校园文化建设的新形式,和新媒体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力。无论是校园微信公众号的选择还是校园微信公众号的优势,都反映出未来校园文化与新媒体这一形式越发融合紧密的趋势,其中的问题和不足,也正是我们在尊重趋势的前提下应给与重视的。校园微信公众号在微信的影响下,表现出了一些新特征。这既体现出了校园文化的建设在新媒体环境中的适应,还表明了新兴媒介手段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力。在校园微信公众号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反映出的是校园文化建设与新媒体这一形式越发融合紧密的趋势,其中的问题与不足,需要我们在尊重此趋势的前提下,解决修善,这样才能更好利用微信的媒介,充分地宣传建设校园文化。
参考文献
[1]王易.微信营销与运营:策略、方法、技巧与实践[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
[2]李东临.新媒体运营[M].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
[3][美]埃姆•格里芬.初识传播学:在信息社会正确认知自我、他人及世界[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6.
[4][网站]“微信年度大数据”.
作者:李天一 单位:北京工业大学附属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