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谈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文化建设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谈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文化建设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谈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文化建设

摘要: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的目的在于为农民获得更多的效益,而合作社组织文化是合作社能否顺利成立、运营并发展下去的关键。目前合作社组织文化面临由传统自组织文化向更加规范的制度化组织文化转轨,顺利完成制度化的组织文化建设是农民专业合作社有序发展的重要节点。本文依据组织文化理论模型,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文化建设进行初步探究,以期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文化的顺利转型。

关键词:农民合作社;制度化;组织文化;文化建设

一、引言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蓬勃发展为农业农村的振兴、农民的富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在实际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类似合作社内部矛盾突出、权责分配不明等现象,造成了众多“空壳社”的出现。这些问题的产生多与合作社组织文化具有重要关系,合作社组织文化是合作社理论、制度,以及运动的核心问题之一,它影响合作社的经济行为,进而影响合作社的经济收益,关乎农民的直接利益。基于我国的基本国情,合作社作为经济组织,其目标是由合作社的组织结构、经营机制和成员经济利益决定,而非某种政治理念。而发迹于乡土文化的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所具有的自组织文化,在应对新的外部资本进入,以及参与成员禀赋异质性等方面迎来了新的挑战,传统的合作社组织文化已经无法满足长期发展的需要,甚至出现不同程度的内外部矛盾,阻碍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有序发展。因此,在实现乡村振兴目标的激励下,如何规范合作社制度,协调合作社内外关系,创新改革合作社组织文化成为合作社发展的关键。现阶段农民专业合作社中出现的诸多问题都源于合作社组织文化不够健全甚至缺失,因此,要真正实现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必须要探索建立合作社组织文化的途径。近年来随着农业专业合作社的不断壮大,在给农民带来收益的同时,也出现了合作社转型困难、异质性增加、适应性欠缺等一系列问题,究其原因,组织文化缺失是造成类似问题的重要原因,针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文化建社,众多专家学者也提出了不同的见解,这为后续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文化的建设奠定了研究基础。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文化建设探析

结合国际合作社联盟及以往专家学者对合作社文化的阐述,依据Denison组织文化模型,可以将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文化分解为:参与性、一致性、使命感和适应性。

1.参与性。民主管理、平等参与是合作社的基本原则。所有者与惠顾者同一是农业专业合作社的本质,这要求合作社中无论是管理者还是普通社员,都应该积极地参与到合作社生产经营当中。传统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多由有能力的乡贤和地方精英倡导组织,以亲缘和业缘相联系,少数领导者掌握合作社重大事件的决策权,社员跟随并在大多数情况下赞同决策者决议,这种管理形式在建社初期能够满足合作社的发展,但随着合作社规模不断扩大,合作社异质性增加,不同社员间意志不能达到有效融合,若依然遵循领导者-追随者的管理模式,则沟通成本必然增加。因此,应当在理事会的带领下,由监事会监督,鼓励所有社员积极参与到合作社的管理运营当中,培养社员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使其具有自我认同感,将自我价值的实现与合作社目标相结合,并最终达到增加合作社收益,促进合作社发展的目的。

2.一致性。经典合作社的基础是社员具有较为一致的价值观、组织精神和实现目标,这样能够降低合作社的内部交易成本,而扎根于乡土的合作社充分利用了这一点。但随着合作社规模的扩大,合作社成员异质性增加,成员间不同年龄、受教育程度,以及自身能力的不同,都会使其对合作社的经营理念、管理哲学,甚至最终目标方面产生不同的理解,因此组织文化中的一致性显得尤其重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本质是形成规模化效应,降低生产经营成本,而成员间的异质性无疑增加了成员间的沟通交易成本,因此,必须消除成员间的异质性,使其生产经营行为、价值目标具有一致性,使社员与社员、社员与管理者之间相互协调,有效整合,从而达到农民专业合作社互利共赢的目标。

3.使命感。对合作社的使命感激励成员为合作社的发展主动规范自身行为,强化合作社成员的责任感,要想使合作社成员对合作社的发展具有使命感,合作社的主要领导人应当具有科学崇高的事业愿景,使所制定的目标具有现实性和可操作性,能够通过社员的共同努力逐步达到。在某种程度上农民专业合作社领导人的价值观在合作社使命感方面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因此管理者应当通过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身领导者魅力,以自身行为做出榜样,不断激励合作社成员向既定的目标努力,强化成员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4.适应性。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适应性是指在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合作社内部能否通过自身的调整、转变,使合作社发展适应外界条件的变化。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合作社的生产经营也正在由生产导向型向市场导向型转变。要想成为市场导向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需要有专门的管理经营人员,而传统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会成员由社员选举产生,领导者大多是更加倾向于专业技术的能人和村中具有威望的长者,对于市场管理经验不足,这就需要理事会吸收专业管理人才,摸清市场需求,并积极的改革和创新现有管理经营制度。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文化模型中的参与性和一致性强调合作社内部的协调整合能力,农民通过自愿联合、民主选择将自身的意愿融合到一起,并确定共同的目标。随着合作社的发展,合作社内部异质性增加,在鼓励合作社成员积极参与到合作社管理运营的同时,应当努力消除异质性,使合作社内部不断呈现新的平衡,并逐渐向既定目标迈进;组织文化中的使命感与适应性说明了合作社在应对外界环境变化带来的挑战时,需要具有灵活的应变能力,包括内部积极的创新与变革能力,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通过积极的学习、科学的经营管理逐步实现合作社目标,保持对合作社未来发展的良好愿景。

三、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文化建设途径

由于合作社组织文化缺失,难以解决其不断发展所带来的内外部矛盾,严重制约了合作社的长期发展,通过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文化概念、内容的剖析可以得到,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文化建设受到外部政策环境,以及内部领导层与社员的共同作用,因此,合作社组织文化建设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探析:

1.增强政府引导与监督作用。首先,农民专业合作社起源于西方市民社会文化,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时间较短,目前并未形成完整的合作社管理制度,没有健全的组织文化,因此,国家政府可以运用“有限赋权”的形式,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文化建设做出引导和监督,例如教育、培训和信息事业,以提升合作社的人力资本。其次,目前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法律条文甚少,《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颁布与施行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提供了众多行动指导,但并不具备法律惩罚效力,农民遵循合作社章程不会得到实质性收益,不遵守章程也不会有惩罚的概率,因此其在组织文化建设中的影响力较弱。由此,政府应当针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行为原则、管理过程、经济目标等设立有效的监督机构,使合作社在日常运行中真正做到有法可依,对违背合作社行为原则、经营理念的具体行为做出惩罚,使合作社运行过程中做到有法必依。

2.完善理事会学习与保障职能。首先,理事会作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大脑,除了担负经营管理职责,更应该发挥其对组织文化学习的重要职能。合作社成员大多为文化基础较为薄弱的农民,要想积极参与到合作社的经营发展中来,同时有能力应对外界环境带来的挑战,就必须在自身文化基础之上努力学习新的技能和经营管理理念。因此,合作社理事会应当发挥其组织职能,可以通过组织培训班、设立图书馆、文化室,组织网络信息学习等形式加强对合作社成员的培训,最大限度地提高人力资本。其次,理事会是合作社文化建设的组织者和维护者,除了要积极增加合作社成员的知识储备、专业技能外,还要保障基础文化设施的建设与维护,积极与政府相关部门沟通,与参与农户交流,将农民所需及时反馈给上级,或在合作社内及时处理,协助社员提高自身文化素养。

3.加强社员学习主动性。入社农民作为合作社的行为主体,应当积极提出自己合理的组织文化诉求,饯行民主原则。将自己定位为合作社拥有者,履行所有者与惠顾者同一的合作社本质,以主人翁的姿态主动学习经营理念、管理经验。在合作社做出重大决议时踊跃提出个人意见,使自身价值的实现与合作社发展目标相一致。在日常生产活动中,应当积极参加合作社知识培训、宣传教育,提高对合作社的认知水平,同时配合合作社组织文化建设项目,帮助其他社员完善自己,使更多的社员受益。积极参加合作社组织的其他文化活动,使自身融入合作社的长远发展中。

四、小结

组织文化作为一种正式制度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重要内容,完善、公平的制度规范能够促进社员对其权利的认可和实施,有利于社员严格地履行自己的义务,更能够适应合作社能力不断增加,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所带来的沟通成本增加、资源禀赋异质性等问题。本文基于组织文化模型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文化建设进行了探讨,认为社员与领导层的参与、合作社使命感的形成、目标与价值观的一致性,以及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是影响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文化的重要因素。并从外部政府监督与引导,内部理事会学习与保障,以及合作社社员的参与方面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文化建设提出了对策建议,为合作社组织文化建设提供了相关经验,期望能对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文化建设提供经验借鉴。

参考文献

[1]王军.合作社治理:文献综述[J].中国农村观察,2010(02):71-77+86.

[2]徐旭初.合作社文化:概念、图景与思考[J].农业经济问题,2009,31(11):90-97+112.

[3]吴志雄.对农产品合作社一些问题的思考[J].中国农村经济,2004(11):11-16.

[4]汪杰贵.超越农民自组织发展的文化困境——基于乡村社会资本现代转型视角[J].农业经济,2017(03):78-80.

作者:苏琳 于超 单位: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