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谈高校校园绿色文化建设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谈高校校园绿色文化建设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谈高校校园绿色文化建设

摘要:高校校园绿色文化的提出由来已久,但实践证明其建设并不深入,存在许多不足。文章把高校校园绿色文化建设置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日趋重要的时代背景下进行思考,将校园绿色文化建设的三方面内涵与国家生态建设新内涵相对接,并以大学生外卖餐盒消费研究为切入点,通过分析相关数据与现象,揭示高校在建设校园绿色文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新时代高校校园绿色文化建设的可行性路径,以期高校能在校园环境、教学体系、情感培育等方面完善绿色建设,更能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

关键词:外卖餐盒;校园绿色文化;文化建设;生态文明

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为大方向的引导下,我们从新理念、新生活方式、新制度体系、新发展观四个方面来看待大背景下的新时代高校校园绿色文化建设,进而展开研究。

一、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看新时代高校校园绿色文化建设

自党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被纳入“五位一体”的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国家的重视,推动了社会发展和国民生活在多方面的转变,由此产生了新理念,新生活方式,新制度体系以及新发展观。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重视生态保护、追求绿色发展的新理念来提倡和促使国民形成新的生活方式:节能生活、低碳出行等,在生产生活的各方面发生变革;以包含生态文化、生态经济、生态制度、目标责任及生态安全五大方面的更为完善科学的新体系建设,来将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合作共赢的新发展观更有效地融入和落实到实践中,从而促进生态文明的更好建设。聚焦至高校校园绿色文化的建设,我们也可以比照国家层面的建设与变革来进行思考。高校校园绿色文化包含着校园绿色环境建设、绿色教育改革、绿色情感观念培养的三大方面。高校可以用新理念、新生活方式来教育和引导大学生转变观念,改变生活习惯,积极投入到绿色建设中;以新制度体系为参照,为高校绿色文化建设的三方面同样建立完备科学的制度体系,推动环境管理,教育改革等工作;并以新发展观为导向,促进师生绿色情感的建立与绿色发展观的形成,从而完成美好环境的保护与人的全面发展。高校校园绿色文化建设在新时代应当解决新问题,探索新道路。我们从餐饮方面的重大变化———外卖的大量消费出发,以外卖餐盒给校园环境带来的影响研究为切入点,探讨新时代高校建设绿色文化的可行性路径。

二、关于大学生外卖餐盒消费的调查研究

(一)大学生外卖餐盒消费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即使在饮食方面,人们也开始追求快速和便利。与此同时,高速发展的互联网技术给了网络外卖平台爆发式发展的沃土。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点外卖的方式解决餐食需求,由此,也带来了外卖餐盒的大量消费。据有关数据统计,若只以每单外卖使用2个外卖盒与一个塑料袋计算,则每天会使用近6000万个外卖盒和3000万个塑料袋。而这仅仅是两家外卖平台的数据。而作为外卖经济的主要推动者,高校学生在数据中也有极大占比。外卖餐盒在当前的各个高校校园内屡见不鲜,在我们的问卷调查中,有超过94%的受访者表示有外卖餐盒进入校园的情况。并且大学生的外卖订购频次也比较高,超五成的受访者时常发生订外卖行为,其中包括了“每天都有”“三天一次”“每周一次”等频次。俨然,外卖餐盒消费在大学生群体中已是普遍现象,成为了很多大学生的生活习惯之一。频繁、大量的大学生外卖餐盒消费所体现的不仅是大学生在消费观上的问题,同时也折射出了高校在校园绿色文化建设过程中的不足与缺陷。大学生外卖餐盒的大量消费意味着众多的大学生并没有建立起良好的绿色消费观和环保意识,进而可以显现出高校在绿色环境、绿色教育、绿色观念等方面的建设短板。

(二)大学生外卖消费的原因分析

1.订购方便快捷,省时省力。数据显示,近九成大学生订购外卖的动机是方便快捷,省时省力。在快节奏生活的当下,即使是大学校园中,学生们也倾向于快速生活,快速消费。当前一些高校的食堂建设不够合理,就餐位置设置不够充分,不能满足下课后的学生同时段就餐。在食堂等位、排队所浪费的时间使得多数大学生转而拥抱按时送餐,定点取餐的外卖服务。这也凸显了外卖服务在方便快捷,省时省力上的突出特点。

2.福利丰富,促进二次消费。通过调查数据可以发现,大学生外卖消费的单价,超六成是在10~20元,同时有近1/4则超过了20元,而高校食堂的人均消费则在10~15元。可以发现,外卖消费的价格与食堂消费价格相当甚至更高,并不在价格上占有绝对优势。但外卖平台时有出现的“会员红包”“满减活动”等福利,还是可以为大学生提供优惠,减少餐饮花销,收入有限的大学生对此类优惠活动会反馈很大热情,使得他们再次选择订购外卖。

3.口味丰富,调节食堂口味。在我们的调查结果中,近七成的受访者表示,外卖的存在使得他们可以变换口味,选择自己喜爱的食物。食堂供应的菜品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并不会有所更换,外卖平台所进驻的商家却时常推新,追求不同口味的大学生因而更倾向于订购外卖。

(三)当前高校大学生外卖餐盒消费的相关影响

1.对大学生的身体健康产生影响。高校大学生作为外卖食品消费的主力军,在享受着外卖食品为其带来的多元餐饮服务的同时,也承担着食品安全问题这一潜在的隐患。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外卖食品中很多是存在着较大食品问题的。尤其是大学生经常订购的、聚集在高校周围的餐饮商家,很多都是缺乏相应资质的,食品制作环境也比较恶劣,所采用的食材和进行包装的塑料袋等质量也不尽合格,因此食品的质量和营养价值不高,长期食用将会对大学生的身体健康产生极大影响。此外,盛放外卖食物的餐盒以及供使用的餐具,对于人的身体健康也有很大影响。比如,许多免费提供外卖餐盒的商家多采用的是一次性的发泡塑料餐盒,这种材质的餐盒在接触高温后会释放出有毒物质,对人体的肝脏、肾脏及中枢神经系统产生一定损害。大学生群体的年纪都比较轻,对营养的需求也很大,错误地过多食用不健康食品、依赖外卖食品,还接受着外卖餐盒带来的危害,将会对身体造成很大损害。另外,在校园中,使用过的外卖餐盒多被丢弃在楼道和公共垃圾桶内,在处理不及时的情况下,会产生堆积,滋生细菌散发异味,对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也会产生极大不利影响。

2.对高校校园的环境状况产生影响。外卖的频繁消费带来外卖餐盒的巨大使用量,同时也将很大的环境隐患带入高校校园。外卖餐盒有着一次性使用的属性,使用完即可丢弃,大大减少了餐盘洗刷、收纳的环节和时间,为使用者带来了方便快捷。但在被消费之后,其即变为了垃圾的一部分,存在于高校校园的各处垃圾桶中,针对于它的流向规划和处理方式却较为粗糙,不够细致,对高校校园的环境状况产生了很大影响。首先,每日大学生群体对外卖餐盒的消费量很大,多为塑料制品的餐盒餐具、包装袋被不加分类的都置于垃圾桶中或是垃圾桶周围,在不及时处理的情况下会产生堆积,有碍观瞻也会使校园环境变得不整洁。其次,大学生对外卖餐盒使用后的处理往往很随意,因而被丢弃的外卖餐盒中常常还残留有汤水或食物残渣。在气温较高的日子,加之堆积和不及时处理,往往容易产生异味、滋生虫蚁,对高校校园内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都产生很大影响。

3.对高校校园的绿色文化建设产生影响。在我们的问卷调查中,六成受访者认为高校内流通的外卖餐盒影响了校园绿色文化建设,并且有七成受访者认为高校内应该通过减少外卖餐盒消费来加强校园绿色文化建设。据此,大学生外卖餐盒的消费对高校校园绿色文化建设有着很大的影响。高校校园绿色文化是提倡师生共建环保绿色校园,使得校园环境更加宜人,校园生态更加健康。因而作为高校校园的一大主体———大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应当注意约束自身行为,积极拥抱环保行动,维护绿色美丽校园。而大学生频繁、大量的外卖餐盒消费,意味着大学生的环保节约意识还不够,这会使得更多的外卖餐盒出现在校园中,加剧了外卖餐盒垃圾对校园环境的影响。从长远来看,一次性餐盒、餐具的频繁使用也会使得大学生养成习惯,对其形成依赖,使得大学生逐渐养成惰性心理,最终不利于绿色文化价值观的形成和人的全面发展。高校也将难以调动学生的参与绿色文化建设的热情与绿色情感,不利于高校校园绿色文化建设。

三、新时代高校校园绿色文化的建设

(一)新时代高校校园绿色文化的内涵与建设方向

在当前国家新的发展观的指导下,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已成为时展的主流。与此同时,绿色发展也被引入到教育领域,建设绿色校园,发展绿色教育,在高校校园内营造浓厚的绿色氛围,对当今的高校发展甚为重要,也成为了高校办学的新特色。绿色,是良好生态的象征,也同样体现着和谐、可持续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绿色也不仅仅只意味着保护环境,人们赋予了绿色更多的意义与内涵,从而也形成了一种理念与文化。而高校校园绿色文化则是一种以“绿色发展”为核心的校园文化体系。我们认为,高校校园绿色文化首先是运用先进的技术与管理方法,使得校园环境优美怡人、布局设计清洁合理;其次是在健全相关规章制度和良好环境的渗透与感化下,高校师生共同形成绿色的相关价值观、信仰或行为准则的共同标准,培养出一种有关绿色发展,健康生态的良善道德情感。而在进行高校校园绿色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应当着力于以下三个方面的建设:首先是高校校园绿色环境的建设。环境对人的影响很大,高校应优化、美化校园环境,使得师生拥有更益于学习研究的环境;其次是发展高校校园的绿色教育。高校校园内的绿色教育不仅包括对师生环保知识的教育、环保意识的培养,还应该重视因材施教,本着“教育以人为本”的原则,促进和谐发展;最后是高校师生绿色情感的培养。要在良好校园生态环境的感化下,培养全体师生重视绿色、重视和谐的情感,从而形成共同的生态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标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共同助力高校的绿色发展。

(二)当前高校校园绿色文化建设的现状与存在的不足

通过资料搜集与查阅,我们了解到国内“绿色大学”的建设始自1998年清华大学提出的,从“绿色教育”“绿色科研”和“绿色校园”三个方面开展“绿色大学”的建设。自此在国内的高校中,掀起了高校校园绿色文化建设的浪潮。而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重视,高校校园的绿色文化建设也在不断改进与发展,课程的改革、管理方式的转变都在体现着各高校的思索与行动。但通过我们的走访与调查,当前许多高校的校园绿色文化建设并不深入,并没有全方位、成体系的推进,大多还停留在初步的教育与浅显的号召上,高校校园绿色文化建设仍存在着许多不足。

1.缺乏完善有效的管理制度。(1)校园环境管理。绿色校园的建设最基本是校园环境的净化、美化。以大学生外卖餐盒消费在校园环境中的影响来讲,大量的外卖餐盒堆积、不及时处理的现象时有发生,它们给校园环境的美观整洁带去了负面影响。而这一方面的处理就需要高校制定有关的管理规章,规定餐盒回收处理的相关事项,来解决影响校园环境的一大隐患。显然,对高校校园环境造成影响的行为不止于此,无论是教室照明用灯的及时关闭还是校园绿色景观的维护,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势必难以改善校园环境。(2)高校教育管理。高校校园绿色文化建设不止于校园环境,而在校园绿色教育方面也存在着相应的管理机制问题。这使得难以及时选择合适的教师来开展绿色课程教学,也使得高校绿色教育课程体系不健全,还会让学生难以对绿色课程的开设提出相关建议,不能够让大学生接受到有效有益的绿色教育。

2.宣传力度不够,绿色文化活动开展形式单一。在我们针对外卖餐盒消费的调查中,有一半的受访者表示,其所在的学校偶尔会进行有关减少外卖消费,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内容的宣传,还有30%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所在的学校从未进行过此类的宣传。由此可以发现,在建设高校校园绿色文化的过程中,许多高校的宣传力度不够,因而高校师生很多不了解哪些行为应当减少,难以提高有关意识。这不利于在校园内营造保护生态,绿色发展的氛围,这同样也折射出一些高校对校园绿色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低。此外,我们了解到,在高校校园中开展的有关绿色文化的活动,形式并不多样,多以主题演讲、主题书画等形式进行,相关绿色社团开展的活动也并不多。但并没有更多更深入的实践活动,难以使得大学生形成更深刻的环保观念和绿色价值观。

3.主体责任落实不清。高校校园绿色文化的建设是一件需要多主体合力推动的事,不单单是校方某一部门的责任,同样需要高校师生,甚至是政府部门、社会力量等主体的助力。学生从减少外卖消费开始的环保行为、教师从改变绿色教育形式开始的有益行为都能够给高校校园绿色文化建设带来利好的改变。而在当前的高校校园绿色文化建设中,却并没有形成多主体向力而行的局面,而各主体的责任也没有得到合理的划分和有效的落实。4.缺乏完备的监督机制。高校校园中,有关绿色文化建设的监督机制也是缺乏的。在我们的走访中,会发现有些不环保行为无处投诉,同样也存在师生的有关建议没有得到采纳的情况。这些类似的状况反映出高校中对于绿色校园建设有关方面监督举措的缺失。没有有效的监督,就难以改善目前高校校园环境中存在的问题,难以推动高校校园绿色文化建设的深入发展。

(三)推动新时代高校校园绿色文化建设的可行性路径

1.科学管理方法,助力校园绿色环境。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校园绿色文化建设在新时代应当有更科学的技术与方法。高校可以依托自身的特色专业来建设校园的绿色文化,在校园环境管理,资源利用,人员调配,课程设计以及活动开展等诸多方面都运用先进技术,使得管理更加科学、有效。积极探索和推动科学技术方法的运用有利于提高校园环境建设、文化建设等方面问题的处理效率,以加强高校校园绿色建设的管理。在进行校园环境管理的过程中,可以结合当下时兴的垃圾分类,来对高校校园的环境进行科学管理。由于大学生群体对于外卖消费需求的增加,外卖餐盒等垃圾大量出现在校园中,无论是教学楼还是宿舍都能看到诸多难以及时处理的垃圾。因此,高校应当结合本校现状,因地制宜地建立高校新型垃圾回收体系,通过在校园内设立标识清晰明确的不同种类垃圾箱,来引导师生科学投放垃圾,减轻校园垃圾回收、处理的难度。同时,还可以通过一定的奖惩制度来激励师生的行为,如积分兑换礼品等方式。另外,在科学管理校园环境时,不同地区的高校还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状况,采取一定的节能环保措施,如在校园用电和绿化浇灌等方面运用先进低能耗的产品和技术,从而达到校园环境绿色生态的建设目标。

2.明确责任主体,共建校园绿色文化。在高校校园绿色文化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多方力量的共同努力,而不是将责任全部丢给某一方。在这其中,高校校方的有关部门、组织要首先担当起相关的责任,为校园绿色文化建设制定总规划,并将各项事务分配到不同组织,强化各方的责任意识。高校师生在校园绿色文化建设中也应当积极投入,作出自身力所能及的贡献。配合校方的各项管理措施,在约束好自身的基础上监督他人的行为,共同维护高校的校园环境,共同提升环保意识和绿色价值观,促进人与自然地和谐发展。高校校园绿色文化建设将会惠及到校园中的每一个人,各方的助力是推动建设的必要举措。结合我们的调查走访,我们认为在建设高校校园绿色文化的过程中,主要的建设主体如下:高校学生与教师,高校相关机构及负责人,政府及相关部门,其他社会组织等。其中高校学生与教师应当发挥主体积极性,提高自觉性,主动树立环保意识和绿色消费观、价值观,以及接受绿色教育,以使得自身更好地配合校方建设高校校园绿色文化,完成从参与者到建设者的角色转变。而高校相关机构及负责人作为高校各项规定、章程的制定者,应当担负起自身的责任,为高校校园绿色文化建设做好规划,广泛收集师生及有关专家的意见,制定出具有高校自身特色的建设战略,从而在高校校园内全面展开。此外,在高校之外,政府有关部门的政策、指导意见也非常重要。结合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政府有关部门可以指导高校依托高校校园绿色文化的建设,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同样,政府对于不利环境保护的产品,如一次性塑料餐盒等应当予以处理意见、甚至是禁令。这也有利于在高校校园内减少有害物品的出现。而社会上其他力量的助益也应当重视和灵活运用。一些环保组织在环境保护工作上有着独特见解,在推动高校校园绿色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无论是环境建设还是绿色教育发展,绿色观念树立,社会组织的意见是应当合理采纳的。

3.加强制度建设,建立校园绿色体系。高校在形成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的同时,也要有包含各方面的设计合理的制度安排。从而形成无论是高校管理者、教师、学生还是后勤保障人员都具有绿色理念意识、做出绿色行为的制度体系。尤其在绿色教育方面,有设计合理的课程设计体系,坚持“人本教育”,以达到培养师生绿色情感的目标。通过调查研究,可以发现目前高校在建设校园绿色文化时,仍缺乏全面的制度体系。高校校园绿色文化的建设需要从三方面去努力,同样,制度体系的建设也需要围绕这个三方面去展开。首先是在绿色校园环境建设中,高校可以建立绿化日常管理制度以规范校园内绿色景观的建立和维护,垃圾分类回收奖惩制度来促进高校师生参与校园垃圾处理,环境管理负责人制来将校园各部门的环境管理责任落实到具体负责人等等,以此来有效治理校园环境。其次在绿色校园教育方面,高校可以结合本校实际和学科建设特点,完善和创新学校的课程体系,加入合适的环境保护类课程以提供学生的环境保护知识。另外,应当改进高校的教学考核制度,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促进人的科学发展为目标而不是片面追求某些指标和荣誉,从而达到人的绿色发展的目标。通过多样的制度建设,在高校校园内建立起绿色建设体系,整体助力高校校园绿色文化建设。

4.监督落实到位,促进建设公开透明。高校校园绿色文化的建设既然需要各方的参与和努力,也就同样需要有完善的监督体制,使得各项事务的开展受到良好的监督。因此这也需要高校要推动信息公开透明,开通相关的采纳建议的渠道,使得监督可以落实到位,有利推动高校校园绿色文化建设。高校可以组建专门的绿色文化建设小组,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和条例作为监督管理的依据,加强对校园内各部门绿色建设的监管,以约束和强化高校绿色文化建设的有序开展。此外,高校可以在校园内设立意见接收箱,定期打开查看师生关于校园绿色文化建设的建议和意见,也可以通过互联网的方式接收师生监督,如开通专门的微博号、微信公众号、建立专门的网页等数字化方式,以拓宽意见建议的采纳渠道。高校也可以通过上述的平台和渠道向校园师生公示高校绿色文化建设状况,做到建设过程中的公开透明,提高师生绿色意识的同时也促进绿色文化的建设。

5.发挥社团优势,扩大绿色文化宣传。在高校校园中,存在着类型多样的社团组织,它们多是学生自主筹建、组织、运行的,多能获得大学生的支持与响应。因此,在建设高校校园绿色文化的过程中,利用和发挥社团组织的优势,可以加强学生对于绿色文化的认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绿色情感和绿色价值观,这是在校园内扩大对于绿色文化宣传的重要、有效途径。高校可以组建相应的校园绿色组织,加强高校绿色社团建设,鼓励和支持其开展有关绿色文化、环境保护的活动,如开展主题征文比赛、知识竞赛、海报设计等来促进大学生对与相关知识的摄入。高校的社团还可以进行合作,开展一系列的有关环境发展的调查,并以报告或讲座的形式进行汇报总结。高校校园绿色文化的建设更高层次也更为重要的方面是,培养大学生的绿色环保意识,提升绿色情感,树立环境道德观念和信仰。要做到这一点,宣传的持续性与连续性是不可缺少的。为此,高校应当大力加强和扩大校园绿色文化的宣传。可以在校园内通过标语、广播等方式宣传科学的环保观念;可以利用学校专门的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平台进行绿色理念宣传与思想传播;可以报导和奖励先进典型,形成正面效应。绿色道德情感和价值观念的培育由此在大学生心中树立,为推动绿色文化建设注入更多力量。

6.结合“互联网+”,开拓文化建设方式。当前,我国的科学技术已十分发达,5G技术更是引领世界,社会各方面的建设都在与互联网建立着密切联系,并因此得到全新的发展。高校校园绿色文化的建设亦是如此,可以考虑通过“互联网+”的形式,开拓建设校园绿色文化的方式。在信息时代的当下,各类信息借助互联网平台得到了飞速地传播,人们能够接收到地信息也日益繁杂。而大学生正处在“三观”建立的关键时期,在复杂信息的影响下,难免会有错误的思想。高校在利用“互联网+”建设绿色文化时,首要应当为大学生树立正确观念和意识,引导学生合理科学地看待事物,在网络中表达正确言论。其次,要积极建立互联网与高校校园绿色文化的联系,建立有关绿色文化的网络平台,如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既可以作为对内对外的宣传手段也可以加强与其他高校的联系与交流,吸取相关建设经验。与此同时,高校也应当注重校园绿色网络环境的建设,既要引导师生在网络平台正确发言,也要请相关技术人员对校园网络环境进行全面优化,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从而提升校园绿色文化信息的传播效果。再者,在“互联网+”的背景下,高校也应当建设一支掌握网络技术,教学素质高的网络师资队伍,使其能够很好地与学生交流,维护校园绿色网络环境的同时,也推动绿色知识,绿色理念在高校学生中的传播与影响。生态文明建设,道阻且长。高校校园绿色文化建设同样还有着很长远的道路要走。我们期待在新发展观、新思想的引领下,在“互联网+”等技术支持下,高校校园绿色文化建设能够有更明亮的未来。

参考文献:

[1]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述摘编[M].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2017

[2]杜祥.基于“成本平衡”机制对外卖餐盒处理现状的研究及建议[J].现代商贸工业,2019(8)

[3]张舒恺,雷欣.互联网外卖食品安全监管问题[J].现代食品,2016(3)

[4]罗莉.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视域下的绿色校园建设探索[D].西南大学,2016

[5]叶向红.绿色教育“三尊重”理论探析[J].中国教育学刊,2015(4)

作者:胡学如 陈宝琪 王雪梅 单位:东北林业大学文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