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优化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优化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优化

摘要:在全面践行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持续深化应用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强化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现阶段社会发展与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和要求。校园文化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二者间既互相影响,亦互相推动,强化校园文化建设能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转变校园文化理念、充实校园文化活动、延伸校园文化空间,坚定思政教育主导性、加强思政教育吸引力、提高思政教育影响力,更是推动与促进校园文化有效建设的重要方式。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校园文化;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模式

从本质上而言,应用型高校思政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统一性特点,多数教育工作者已认知到,在当下教育大环境下,校园文化已逐渐成为思政教育的主要载体与重要途径,校园文化真正丰富了传统思政教学内容,转变了思政教育模式。诚然,思政教育亦为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提供发展方向与思想理论基础,创新且指引着校园文化的发展。[1]现阶段,如何在具体实践中有效处理二者关系,最大化发挥思政教育及校园文化的育人作用,是国内所有高校关注的热点课题。然而,尽管多数人认同校园文化建设、思政教育工作二者间存在的关系,但是二者究竟是何关系,如何推动二者实现协同发展,尚未产生共识,亦欠缺系统化的理论研究。

1应用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和思政教育工作的关系

1.1校园文化是开展思政教育的媒介

众所周知,校园文化有着规范、导向、调节、激励以及社会化功能,恰恰是这些功能使得校园文化成为思政教育工作的有效媒介与重要途径。[2]借助各类方法呈现出来且逐步为受众感知与认同的校园文化,不但继承着高校长时间培养与累积生成的优良作风,而且也持续吸收与融合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同时亦不断创造与更新校园文化。对于学生而言,校园文化始终潜移默化的引导其朝着积极与健康的方向成长、发展,不论学生是否愿意,只要长时间置身其中,便会在无形之中被校园文化提倡的精神,以及校园文化生成的环境所感染、熏陶,从而在不知不觉当中内化为学生个体思想意识与行为,最终实现高校思政教育“以德育人”的总目标。

1.2思政教育引领校园文化建设方向

高校校园文化必须践行党的教育方针与院校人才培育方案,这决定了校园文化建设需由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主导。[3]高校教育工作必须集中呈现出社会主义体系的先进文化,真正贯彻全方位发展的人才培育政策方针与高校育人工作的层次规格要求。所以,校园文化应根据思政教育具体目标任务进行建设。同时,校园文化建设在整体层次要求每个阶段性建设任务必须环绕各阶段思政教育主题展开对应活动,必须利用先进思想开发、武装以及启迪学生潜力,始终贯彻以生为本和尊重学生个体价值的理念。唯有在高校思政教育导向下,校园文化才可发挥最大化的作用与功能,实现校园文化育人价值。

1.3校园文化为思政教育提出新要求

由于校园文化具有灵活性以及开放性特征,促使其和社会紧密相连。伴随信息网络时代来临,市场经济秩序逐渐建成,应用型高校学生群体中出现了精神诉求多元化以及价值理念多样化等各类问题。[4]校园文化具有较强的开放性,社会生活当中存在的任何思想均可接受与接触,但是思政教师不可能因为捍卫高校校园便自我封闭,应及时转变陈旧思想,优化工作模式,把形式活泼生动与内涵丰富的校园文化融入思政教育中,感染学生、熏陶学生,从而为思政教育工作有序开展提供有效渠道。

2应用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政教育模式优化策略

2.1转变校园文化理念,坚定思政教育主导性

应用型高校教师首先应解放传统思想,转变观念、延伸个体视野,研究与了解时下大众文化对于校园文化建设、学生群体带来的影响,探索多元文化环境下现代学生群体多元化与多层次的文化需求,以开放、理性与包容的态度提高、建设校园文化。其次,教师应以当下思政教育工作主流要求带领校园内文化建设,宣传社会主义主旋律。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导向,建构富有审美品位、历史内涵以及人文意蕴的校园文化,立足于学生荣辱观与责任意识的培育。[5]现阶段,教育工作者应尤其注重根据新时代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要求,进行学生群体感恩、责任与诚信等意识的培育工作。另外,坚定思政教育主导性,即令主流文化在校园文化具体建设中发挥决定性作用,这是体现思政教育、校园文化育人功能的保障和根基。要持续强化校园内部网络建设,发挥互联网等新媒体在高校建设校园文化工作中的主要作用,搭好集服务性、思想性、趣味性以及知识性于一体的网站,积极延伸校园文化的建设空间与渠道,开展丰富多元与健康向上的在线文化活动,建构网络文化构建的工作机制,牢抓网络文化构建主动权,令网络文化作为建设校园文化的主导媒体与全新阵地,为学生群体形成科学、健康与文明的价值观及生活方式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文化导向。

2.2充实校园文化活动,加强思政教育吸引力

一般而言,文化具备影响持久、渗透力强与直观、生动形象等特性,以思政教育内容灌注校园文化及文化产品建设当中,可令思政教育更活泼生动,对学生更具吸引力,更易被其接受和认同。[6]在此环境下,思政教育工作可最大程度实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令学生群体无形中受到思政教育内容和校园文化的熏陶。而对于教师来说,应精心设计与组织吸引力强、内容充实以及形式新颖的思政教育和学术科技等文化活动,将德智体美教育充分融入文化活动当中,促使学生在活动参加过程中得到精神生活的充实、道德境界的升华与思想情感的熏染。学校应以青年节、国庆节与建党纪念日等国家重大节日为依托,实施主题教育,弘扬社会主义、爱国主义以及集体主义等主旋律。同时,深入展开文明校园、班级、宿舍建设等实践活动,将思政教育具体任务与要求渗透到学生生活、学习当中,呼吁学生群体从生活小事做起,逐渐养成正确与文明的行为,形成优秀的思想、道德品行。学校不仅应转变以往校园文化低俗化倾向,通过精英文化、主流文化及具备时代特质的优秀文化作品,面向学生群体实施长时间、全方位和高密度的感染熏陶,令学生行为取向与价值追求不断迈向健康积极的发展方向。而且还应汲取大众文化内容与形式当中蕴藏的积极元素,从而为提高校园文化建设质量与思政教育工作影响力提供服务。在部分健康与优秀的大众文化作品当中,只要涵盖可启发学生群体智慧、启动其追求真善美的形式及内容,均可引进校园文化建设范畴当中。众所周知,大众文化具备通俗性特点,可令学生群体在欣赏文化通俗美感的同时,开拓眼界,丰富自身审美知识,强化审美热情和兴趣。教育工作者应注重发挥大众文化接受便捷与覆盖范围广的优势,借助大众文化优秀作品延伸校园文化与思政教育的育人渠道,调动学生们接受教育教学的主动性、积极性,进而为提升学生甄别能力、树立正确三观与荣辱观打下基础。

2.3延伸校园文化空间,提高思政教育影响力

应用型高校当前多数兴趣协会与学生社团等活动已开始向社会拓展,多样性社会实践活动现已成为建设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7]所以,积极引领校园文化组织展开社会实践类活动,是延伸校园文化空间,提高思政教育影响力的重要路径。学生群体要顺应社会发展,成为信息化建设的合格人才,不但应具有雄厚的专业知识,还应具有较强的综合素养,必须真正走出校园,走进社会,投身于多姿多彩的社会生活当中。在高校建设校园文化过程中,需注重引导学生在深入实践活动过程中掌握民情与国情,尤其是了解传统优秀文化,理解社区文化,加强对于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强化对传统优秀文化传承的热情与感情,进而提高个体社会责任感,明确正确三观。譬如,团中央曾组织学生群体参与抗震救灾、奥运会志愿者服务与高校近些年组织的三下乡活动等,均是极为有益的实践活动形式,在较大程度上充实了校园文化内涵。另外,学校应不断延伸校园文化团体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空间与渠道,尤其是借助实践活动指引大学生群体有效处理现实和理想、集体和个人、现实和虚幻的关系,从而实现个体理想和社会理想、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统一化。唯有如此,才可令学生群体在大众文化环境下一直维持积极进取与奋发图强的精神状态和生活态度,推动学生群体身心素质与健康成长的协调发展。

3结语

综上所述,应用型高校建设校园文化时,应充分把思政教育引进校园文化建设当中。在创新优化思政教育模式过程中,应明确二者间的关系与作用,并有效处理二者关系。可将校园文化作为介体,把思政教育内容切实传授给大学生,令学生在浓厚的校园文化环境中受到思政教育内容的感染与熏陶,形成积极的道德观念与精神内涵。

参考文献

[1]侯艳丽.应用型高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思政教育优化措施探析[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7(6):59-62.

[2]周丰生.“大思政”视域下独立学院实践课堂建设———以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为例[J].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22(1):26-32,49.

[3]重庆人文科技学院“高水平本科教育建设教育思想大讨论”(2019)成果汇编[J].民办高等教育研究,2019,16(4):5-50.

[4]克琴,王娜.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7(2):55-58.

[5]严波,王勇,桂巧玲.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述评[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9(6):86-96.

[6]武东生,王忠丽,陈杰.思想政治教育学应重视对党员思想教育的科学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12):130-134.

[7]陈华洲,赵耀.美好生活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转型[J].思想教育研究,2018(11):29-35.

作者:李晗 徐远超 单位:长沙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