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大众文化批判理论对文化建设的启示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1.1大众文化的商品化背离了文化艺术的本质。马尔库塞指出自由与超越是文化艺术的本质,“自从自由意识觉醒以来,真正的艺术品无不揭示了这种原型的内容,即否定非自由”。艺术品是人们自由自主的创造,体现着人们的主体性,而面对着不自由束缚着人们的一切因素时必然要否定和革新,超越现实不合适的存在。随着文化工业的到来,文化成为一种工业模式,已不再是人们自由的创造,而是像工业产品一样在市场上销售强加给人们,被商品价值化。从而文化艺术与商业密切相连,文化产品的生产、流通和消费受到商品价值规律的控制。因此,文化艺术失去了自由与超越的本质。
1.2批判大众文化对民众的欺骗和控制。霍克海默和阿多诺认为:“文化工业通过娱乐活动进行公开的欺骗。这些文娱活动就像宗教界经常说教的,心理学的影片和妇女连载小说所喋喋不休地谈论的,进行装腔作势的空谈以便能够更牢靠地在生活中支配人们的活动”。文化工业通过其产品的消费、文化传播和娱乐活动等形式来满足大众物质精神的幸福感需求,但这只是暂时的满足,人们为了需求更多的满足不断吸食文化工业所带来的文化产品,人们最本质的需求“自由”受到文化工业的控制,人们内心是很空虚的,人们精神生活开始和现实生活相异化,这是一种看似合理而自由的不自由。文化工业的操纵弥漫了人们生活环境的方方面面,从时间空间上对大众的思维精神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控制了大众的文化意识形态。
1.3大众文化的商品化异化了人的主体性。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看来,人在社会生活中自由自在的实践活动体现了人的主体性,包括:自为的自律性、自觉的能动性、自由的超越性,正如海德格尔所说,主体性建构了主体,所以主体性使人成为人。而“整个文化工业把人类塑造成能够在每个产品中都可以进行不断再生产的类型。”因为根据商品的市场规律,在文化工业的社会中,大众文化通过现代化的传媒强制的被商品生产的模式所束缚,把文化定义为商品推销给大众,人的社会活动收到文化工业产品的胁迫。法兰克福学派现代的后继者哈贝马斯也认为艺术已经退化为可供宣传的、商业性的大众文化产品,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受到蛊惑沉迷于文化工业所营造的崇拜物质安于享乐的社会中,人的主体性受到消解,越来越受到大众文化影响和控制,所以大众文化制造的娱乐消遣品的商品化倾向使得整个大众文化把人类塑造成能够在每个产品中都可以进行不断再生产的类型,最终使大众文化的商品化特性具有压抑人的主体意识的功能,人处于异化状态。
2.1文化建设需要学众文化批判理论。当前的中国社会处于文化建设快速发展的阶段,很大程度上受到西方后工业社会思想的影响,不仅表现在电脑、电视、网络等现代传媒模式的广泛应用,还表现为大众文化的商业化倾向也在中国扎根发芽。凭着对物质利益的追求,通过单一低俗的文化产品的影响,确立了娱乐享受为主的价值理念,所以大众文化的商品化严重阻碍着人们的自由全面发展的进步追求。面对大众文化后期的消极影响,法兰克福学派积极的进行了研究和批判,所以中国需要学众文化批判理论,但随着时代变迁,文化意识形态和社会发展环境的不同,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的某些观点已经不符合中国的实际了。尽管法兰克福学派否定和批判大众文化,但能把大众文化作为学习研究的对象纳入自己的理论体系说明其具有开放的学术思维和严谨的研究精神,而面对大众文化对我们文化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的严峻形势下,我国学术界对大众文化的研究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不少学者不理解大众文化的危害,受到侵蚀或者不看大众文化的产品单纯的否定,更谈不上对其研究,即忽略了事实的客观研究,又缺乏开放的学术胸怀,如果继续不重视研究大众文化我国的文化发展建设就会受到西方社会文化的腐蚀。
2.2文化建设需要强化大众文化的教育与教化功能。大众文化也可以是一把双刃剑,而法兰克福学派所批判的大众文化主要是其过于商品化,其产品主要用于娱乐和享受,宣传腐朽的思想,异化了人的主体性,弱化了文化的教育价值。大众文化在初期丰富了人们的精神艺术生活,但其天生的劣根性也消解了人的主体性比如社会发展需要人们的艺术活动,理性思考等实践,而现有文化工业的感性腐蚀着理性,使文化的教育与教化功能被错误引导,人们的日常生活实践受到了大众文化的蒙蔽。因此,我国的文化建设需要对大众文化的研究与批判,有利于强化文化的教育、教化功能,引导人们走出大众文化商品化的阴霾,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使中国特色的大众文化能够成为教育民众、鼓舞民众的精神动力源泉。
2.3文化建设要避免商品化现象,树立人的主体地位。我国处于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道路上,我国大众文化的商品化与经济一样呈上升化趋势,大众文化的产品通过报纸、电视、网络广告等传媒方式潜移默化地推销给大众,正是在不断地被动享受这些产品中,才异化了大众文化需求,人们不知道自己的真正需求,却被强加了生产出来的欲望。因此,我国大众文化的建设要从根本上以人为本,听取大众的精神诉求,提高文化深度和厚度,发挥人们的主体作用,创造大众真正需要的文化产品,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变大众文化引导人们的需求为人们创造属于大众的文化,使人们共享文化发展的成果。
三、总结
现在大众文化已经深入到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文化观念和社会结构。因此,我国的文化建设要从实际出发,以人为本,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众文化。
作者:刘政 单位:牡丹江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