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校文化建设探讨2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校文化建设探讨2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高校文化建设探讨2篇

第一篇: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途径

一、一些主要的高校校园建设问题

1.1高校对于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

在权威机构的调查中发现,一些高校对校园文化建设并不是很重视,并没有把校园文化的重要性认识到位,没有把该项目列入校园党政工作的第一位,不管是在人力还是物力方面的投入都非常不足;并没有很好的规划和管理校园文化的建设,使得整个建设看起来凌乱不堪没有条理性;此外,高校过于注重物质文化的发展而轻视了精神文化的发展建设,这是一个非常重大的问题,这一问题直接导致学校的育人功能显得弱不禁风。

1.2缺乏大众化是校园文化的又一问题

某些高校在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活动中缺乏大众化,一些高校安排的项目和内容只考虑到优等生,而把大多数的中等生及相对劣势的差生忽视了,要知道中等生和差生才是一所学校最庞大的阵容,所以说学校举办的活动只考虑有特长的同学参与是相当不科学的。相反的,学校应该举办一些丰富的、适合大多数同学的、大众化一些的活动,这样就使得参加人数增多,从而加快了校园文化的建设。

1.3校园文化建设的个性化不突出

众所周知,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办学历程、建校时间和文化底蕴,甚至是有不一样的培养人才的方案,所以说,不同的高校建设校园文化一定要有鲜明的特征,体现出不同的个性。但是令人担忧的是,就目前高校开展的校园活动来看,很多的高校在举办活动的过程中没有体现出高校特有的个性,没有体现出高校自身的特点。

二、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途径

就目前我国高校校园建设的问题来探讨,已经很大程度的影响了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推进工作,更别说是文化建设的深广度的问题,高校的育人功能想得到充分的发挥,只有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建设。

2.1在坚持社会主义文化的同时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

经过大量的实践证明,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始终都作为我国文化建设主要营地,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与此同时高校就得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并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重要的党政工作,激励广大师生积极参与。同时,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引导、用社会主义的思想来引领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高校同时也要注重全校师生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培育师生遵纪守法、勤俭节约、追求真理的民族精神。加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地位的执政工作,要求对全校师生进行全面性的积极教育,充分发挥高校在培育高素质人才的中重要作用。2.2在校园文化建设时注重整体规划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并不是一项简单的、短时期就可以实现的任务,相反的,它是一项艰巨、需要广大师生共同参与的长期发展的产物。一方面,高校要建立专门的高校校园文化传播机构,对校园文化的建设实行整体规划,使高校各方面的文化和精神面貌有极大的提升,校园文化建设才能够有条不紊的进行;另一方面,明确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方向,投入足够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并加以正确的管理,同时确保校园文化建设有序进行。

2.3校园文化彰显个性的同时突出大众化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一大亮点就是既彰显个性又能突出重点,把各自高校的文化底蕴、历史变迁、建校时间及背景都着重突出强调,同时也要把各自高校的人才培养的要求显示出来。只有把各自高校的特点搬出来,才能更加吸引广大师生的共同参与,才能调动师生参与校园文化的积极性。另外,在加强高校社团文化建设的同时着重突出大众化,争取让学校各个年龄段、各种兴趣爱好的同学都能参与其中,在安排校园活动的时候让活动更加贴切、更加贴近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

2.4着重强调精神文化的建设

精神文化是一所高校的灵魂、是一所学校的核心所在,没有灵魂的人只是一个躯壳,相同的,一所学校没有灵魂也就成了空壳,所以说精神文化建设在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中至关重要。校园精神文化包括一所学校的校风、学风和教风,它在教育学生思想品德方面的发展至关重要,同时他也能教育学校教职工更加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从而更好的教书育人。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不仅能增强校风和学风,更能促进师生在思想道德方面的进步,为一所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做贡献。

最后,学校要明确知道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力军是学生,所以要倡导同学们积极参与,倡导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加入不同的文化社团,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学校也可以在新生入学典礼上进行优良学风的入学教育。对教师也同样不能松懈,也可以对新教师进行严格训练、岗前培训等。只用统筹兼顾、上下一心,高校才能更好更快的实现校园文化建设的总目标。

作者:董春岩 单位:东北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第二篇: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水平的提升

一、成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校园文化建设主体单一

学生无疑是校园中最具活力的能动因素,在数量上也占据绝对大的比例,往往让人直观地将校园文化的主要创设者限定在学生层面。事实上校园文化的主体包含营造和参与校园文化的所有校园人,包括学生、教师、行政管理人员和后勤人员等,校园文化的缔造也是一个全员参与的全方位过程[2],体现在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师教书育人的职责无法完全在课堂上完成,课堂知识讲授之外的与学生间的互动、教师之间的交流学习、教学相长的进步过程等都在校园文化氛围的创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育管理人员与后勤人员虽然不直接参与课程教学活动,但是通过各种制度、规范的制定执行,保障了校园各项活动有条不紊的开展,为校园基础设施的完备、环境的整洁和校园安全做出了保障。学术界虽然对“校园文化”有多种不同的界定,但总体上都认同校园文化应当是由多个群体共同构建的,也不局限于精神文化层面,还包括校园的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在成人高校之中,学制灵活多样,除了全日制教学活动,还有业余、函授、短期培训等形式,人员流动量大,专任教师和管理人员的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起到对教育质量的把关作用,是一所成人高校的办学立足的招牌。对比普通高校的学习者,不难发现成人高校的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相对较弱,对教师的依赖程度更高,以应试为主要学习目的,期望教师“划重点”;学习方式更为刻板,以强行记忆为主而非理解性记忆。所以不应忽视教职工群体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影响,他们在成人高校中起到引领良好教风、学风、校风的作用。

(二)校园文化建设内容片面

部分成人高校建设校园文化易走极端,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过于强调社团活动的开展,把校园文化简单等同为文娱活动。社团文娱活动确实是培养学生兴趣,充实学生课余生活的好方法,但浅层次的娱乐性质过多,主要还是部分学生小范围内的活动,教师参与度不高。第二,过于强调教师和管理层群体的科研活动、制度规章建设而缺少对物质文化建设和学生心理的关注。物质基础是精神文化的载体,物质文化建设的缺失将影响到师生从事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的积极性[3]。成人高校内的学习者不少是抱着“混个文凭”的态度入学,倘若仅仅是以严格的规章制度对学生进行约束以显示学风或许会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甚至更为厌学,需要教师和管理人员找准其兴趣点,对其进行合理的引导,才能造就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形成健康的教学氛围。第三,文化活动与学科专业、社区生活生产联系不紧密,没有形成体现成人高校特色的文化建设项目。比起普通高校,成人高校与社会生活更加贴近,学科专业也更加注重实用技能的培训。许多成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已有所成就,但论及其与社会生活、社会文化的融通则尚显不足,还没有很好地切合成人教育开放、服务的理念。

二、成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提升路径

(一)结合区域经济特色和人才培养专长,正确定位校园文化发展方向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各成人高校专业建设逐渐趋同,工、商、文、理多项学科综合发展,高校之间的学科项目建设大同小异,在人才培养上难以凸显自身特色专长[4]。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无法脱离学科专业而独立存在,反而须与学校的学科专业特色和人才培养规格相互辉映。如此,校园文化便被赋予实际应用价值而非凌驾于教学生活实践之上的“空中楼阁”,才能历久弥新并引领广大师生的精神生活。成人高校与社会生活、生产实践联系紧密并为之服务,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特色和发展趋势是建设校园文化行之有效的路径。如萧山区内随着第三产业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推进,许多农民转而从事商品农业(如花卉苗木种植销售、水产养殖等)或餐饮服务业,成为新时代的“新农民”,对技术知识的需求和精神生活水平的要求都高于从前。萧山学院以此形势为依据,开发了一系列实用、贴近农民百姓日常劳作生活的培训课程,如茶树种植养护、茶叶采炒包装技术和营销策略、新农民日常礼仪、园艺花艺、南美白对虾的养殖等,形成了富有当地文化气息的“新农民教育”,受到广大居民的欢迎,成为萧山学院的一大教学文化特色。校园文化的建设需要考虑学校已有的文化基调和周围社会大环境,在此基础上准确地分析、定位发展方向,强行嫁接的文化犹如无本之木难以长久。

(二)以物质文化建设为基础,充分利用良好校园环境的隐性教育功能

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良好的物质文化能促进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养成。物质文化不仅指校舍建筑规模,也包括校园布局、校园环境和校园文化载体,如校内绿化造景、标志性建筑、主题雕塑、校牌校徽、历史古迹以及体育场、图书馆、实验室等硬件设施[5]。一些高校片面追求校园规模,求大求豪华现代而轻视了其中的人文意蕴。整洁优雅的校园环境通常能在校园人中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易于陶冶情操,唤起学生及教职员工对学校的依恋之情;寓意深刻历史悠久的校园建筑则能起到彰显学校信念和价值追求,凝聚起校园人的向心力的作用。如美国龟山社区学院的建筑深刻地体现了当地齐佩瓦人的土著文化,校园入口伫立的七根圆柱上分别写着齐佩瓦地区的传统价值:智慧、爱、尊重、勇敢、诚实、谦虚、真理[6]。萧山学院在发展过程中十分重视物质文化的建设,努力实现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的“四化”:校园园林化,力求清洁卫生,花木栽培得宜;设施现代化,校内餐厅、运动场馆、宿舍大楼、卫生保健等设施齐全,并确保学生和教师都能享受先进的电子教学设备;高速化的网络;多样化的资源。

(三)塑造传统文化活动,传递本校文化事迹

打造具有代表性的学校文化活动,如定期的学术集会、讲座、科研探讨活动,毕业证书颁发和学位授予仪式等;发扬学校创始人、校长、杰出校友等的先进精神和事迹,有助于校园精神的提炼和传承。学校先进人物的事迹和精神能体现出学校的真实风貌,尤其是校长和教师需要做出表率。校长不仅是学校行政管理事务的决策者,也是学校的形象代表,更应当是全校师生中的精神领袖、伦理道德的楷模。举凡世界名校,校园杰出人物的精神都广为人们称颂,在学校内代代相传,有些还演化为学校校训、办学理念。这也适用于成人高校,以真实人物为榜样更能在心理上贴近学校师生,使之易于接受并深入人心。

(四)以制度建设促进文化建设

规章制度是保障各项工作有序高效开展所必需的,但学校内规章制度的制定应当考虑更多人性因素,顾及师生需求和感受。恰当的制度并不是硬性限定师生应当做什么或怎么做,而是能起到对人的价值标准进行引导的作用;有效的制度也不一定是严苛的制度,而是能赢得师生心理上认可的制度,能引导教师明确教师职责权限,并在一定范围内允许教师自由履行其职责、行使其权利;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言行习惯和学习习惯,为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是非对错之事提供评判的标准。不妨给学生和教职员工以参与规则或个人规范制定的权利,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道德、价值选择,看到他们个人的选择对校园共同生活质量的影响[7],以此增强他们对制度的认同感。

(五)不忘教育之根本,关心全体成员成长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成人高校的教育亦不例外,而现代教育经济价值的凸显时常让人们看待教育的眼光更加功利化,从而忽视了教育的深刻本质。学校的教育活动应当重新重视教育人性关怀和人文情怀的发扬,注重帮助学生深化思想、开阔眼界,帮助他们理解幸福生活的真谛而不仅仅是获取一纸文凭而已。虽然成人高校的人员层次复杂(纵向上有专科、本科、研究生的教育;横向上有学历教育和各种非学历教育、培训),价值观念多样,但出于“人是可教的”前提假设,有理由相信关心的作用是相互的,进而学校对学习者和教育者的关怀都将在不同程度上被接受,并形成一定的反馈循环,最终在这个过程中创造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和相互关心、感恩的文化氛围。

三、成人高校校园文化发展展望

一些成人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已有成效,也存在不少问题;还有一些成人高校则尚未对校园文化引起足够的重视。但毕竟我国的成人教育和成人高校建设整体起步较晚,并且成人高等教育比普通高等教育更加受到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程度的影响,如东部地区经济条件较好,地方政府财政投入力度大,人民群众有意愿就可参与成人教育;欠发达地区则不然。而一所学校的文化是需要经过历史的磨炼、扬弃和积淀的,非一朝一夕所能铸就,许多成人高校尚未树立起明确的校园精神,学校的整体特色和人才规格也有待时间和社会的检验[8],校园文化建设任重道远而又不可懈怠。但随着成人教育事业的推进和完善、教育人员业务素质的不断提高以及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深入,校园文化建设路径将更成熟有效,校园文化氛围也会随之更加浓厚。

作者:黄美初 单位:浙江广播电视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