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农家书屋文化建设论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现在,农家书屋的地址大多数建在各级村或村委会的房子之中,在有的地方还建在供销社、副食店中,如:吉林、甘肃等地。而有的建在学校之中,特别是中小学校、技工学校等。如:湖南、河北等地。还有的建立在家族祠堂之中,如:广东、福建等地。不同的地区农家书屋的管理人员也大有差异,但主要由村委会人员、教师、农民构成,大多数农家书屋的工作人员都是义务性的,只有少数地区有专职的人员担当。由于农家书屋现在处于起步阶段,关于后期的管制制度的建立都比较少,在国家层面上,只有《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管理暂行办法》,地区的法规条例也比较少,只有甘肃等省制定了《农家书屋图书管理办法》、《农家书屋管理员职责》等管理制度。农家书屋的用途与实际意义:农家书屋是国家“十一五”期间实施的重点文化工程,随着“农家书屋”的广泛的建立,这就使农村的公共文化能更好的为农民服务,进而缩小与城市之间的差距,不仅是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方针,同样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
农家书屋的建立不仅满足基层群众精神文化的需要,也大大加强了群众对获取知识的热情,从而推动农村的发展,形成了文化建设资金对当地的经济发展和公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起到了多方面的拉动和推动的作用,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农民致富的指明灯图书馆是传播人类文明的场所,也是当今社会开展科技信息服务的窗口。农家书屋工程建设是市县镇级公共图书馆向农村辐射的延伸,解决了乡村民众“看书难,借书难,买书难”的大问题,对于发展农村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保障农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让农民掌握了现代农业生产技能,如农业种植、养殖等各类知识,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从而为广大农民朋友科学种养、创业致富提供了保障。娱乐作用:农家书屋是广大农民劳作之余身心放松、精神上得到轻松愉悦享受的休闲场所,因为,农家书屋在书刊上配备的是比较通俗易懂又富有生活情趣、具有教育作用的书籍,可以让人们轻松地获取知识与智慧。宣传作用:农家书屋面对的读者是广大的劳动人民,因为其知识程度不高,具有浓厚的封建迷信色彩。因此,农家书屋资源上着重具有宣传崇尚科学,反对迷信愚昧,在广大农村群众中树立科学发展观,从而建设和谐富裕的新农村。同时,农家书屋具有载体作用,在重大节假日和农闲时节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从而面向广大农民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从而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为新农村建设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农家书屋的今后发展方向
1、加大资金投入
国家要在财政转移上加大对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支持力度,要建立起向农村公共文化建设财政转移支持的专项制度。可以建立农家书屋专项资金,保证国家每年对农家书屋一定规模的投入。目前,国家为进一步推动农家书屋工程实施,扩大农家书屋工程的社会影响,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农家书屋工程建设,扩大农家书屋工程的资金来源,设立农家书屋工程发展基金,广泛接受社会捐赠。另外,在资金有保障的情况下,还要考虑到资金怎么用的问题。我国地区差异突出,东西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相差很大。国家在资金的运用上要充分考虑到这个情况,不能统一对待,要因地制宜,做好资金的协调安排,统筹规划,做到我国农家书屋整体性推进,才能切实发挥农家书屋工程在全国范围内的作用,推动农家书屋的持续性发展。
2、解决管理体制
农家书屋机制不健全,缺乏发展后劲。过去在农村多次搞过图书建设,名称不断翻新变化,村级图书室也好,村民图书馆也好,建了散,散了建,不能长期存在。究其原因:一是管理机制不健全。图书管理专业性较强,要求对图书进行科学的加工、整序、分类、编目等,而村级的图书管理无法或无力做到这一点,缺乏有效管理,时间一长,图书就流失了。二是责任机制缺失。农村书屋的建设,往往是把书运到村里,放到书架上,就完事了,配套管理的工作没有到位,图书的功能和效用也根本没有发挥。三是图书更新机制未建立。有些书放到农村图书室,多年没有更换,内容过时贫乏,跟不上需要。要加快农家书屋工程建设步伐首先必须解决管理体制。强化培训与辅导,提高“农家书屋”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想不断提高“农家书屋”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管理水平,必要的针对性的培训和辅导是非常重要的,农家书屋应当与各级公共图书馆进行紧密的联系,农家书屋的管理人员要进行必要的培训与指导,管理人员一旦有疑难问题,可以立即与其培训人员进行沟通,对关于图书产品介绍、管理事项、如何收集反馈信息等也是促进农家书屋的业务发展的方面。另外,必要时邀请图书馆管理专家为“农家书屋”管理员讲授图书标准化管理办法和图书分类、加工、借阅、保管等知识,可以增强“农家书屋”工作人员开展文献信息服务的能力。
三、总结
农家书屋的建立在农村基层,涉及到方方面面的细微工作,随着农家书屋的不断发展,新的问题将不断涌现,所以,文化主管部门要协调好相互之间的关系,共同合作,互通有无,务实推进。只有这样,“农家书屋”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舞台上,才能扮演好其真正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