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使命和责任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1相关概念解析
1.1文化自觉
“文化自觉”是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于1997年在北大第二届社会文化人类学高级研讨班上首次提出。他认为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清楚它的来历、发展变化、具有的特色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也就是说,文化自觉是人类在文化中的一种自我醒悟,自我反思和自我创造。以文化的特质来看,文化是人的基本属性,是人与动物相区别的“界限”。大学是一个以“文化”育人的高地,因而,就应该在文化传承、文化实践和文化创造中拥有一种主体意识和心态,要对文化的本质、规律和大学的文化职责有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进而对大学文化建设有着全面、系统和长远的统筹。
1.2大学文化建设
大学文化,是指大学群体在对大学的思想、精神和制度文化层面的传承和创新的一种过程中形成的具有大学文化特色的精神系统;是一个思想启蒙、人格觉醒、追求真理的精神家园,对大学师生的知识、能力、人格的升华起着渗透和引领的作用。大学文化建设是指要在学校发展中逐步形成的、得到师生认同并自觉遵守的、比较稳定的、有自身特色的价值观念、理想追求、办学思想、历史传统等。并通过自己特有的方式直接对大学群体的思维和行为产生作用,在其文化氛围的陶冶中塑造人格,凝练具有自己特色的精神风貌。
1.3文化自觉与大学文化建设之关系
文化自觉是一种意识,一种观念,更是一种责任。它具有明确的基础性、先导性、内隐性和创新性,正确的文化意识可以使大学得到充分而全面的发展,对大学的人才培养和学校特色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文化自觉自身的特质成为了大学文化建设的动力和源泉。某种程度上说,大学文化建设的成效是否突出,就取决于大学文化自觉的水平是否不断提高。
2高职院校增强文化自觉的必要性
大学作为文化传承、人才培养的高地,承担着教书育人、环境育人、管理育人、服务社会的职能。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文化作为大学文化的分支,有自身的鲜明特色。其使命是培养有职业技能、有教养、有文化品位、有内涵的高素质人才。
2.1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需要
高职教育所培养的人才除了要掌握职业岗位或岗位群所需要的应用技术与职业技能之外,还必须是一个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的人。高职教育应将文化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对学生进行人文社会科学与现代自然科学技术的基本教育,这既是培养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需要,也是培养具有一定的适应未来应用技术与职业技能变化的人才的需要。目前,相对来说,在高职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并没有找到正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知识、能力、素质孰重孰轻一直成为争论的焦点,高职教育一度曾提出“知识本位”的目标,继而提出“能力本位”的目标,如今又提出“人格本位”的目标。无论培养目标如何定位,加强文化传授都是至关重要的,这就要求高职教育承担起文化传授的使命。
2.2高职院校特色办学的需要
英国著名的教育学者阿什比曾经说过:“任何类型的大学都是遗传与环境的产物。”文化总是承载和表达着一定的价值观,价值的导向性寓于丰富的文化形式多样性之中。那么一个学校价值观就体现在其办学的特色上。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是近三十年快速发展起来的,因而,在建校办学的过程中过多的借鉴,缺少了创新和创造,在办学思想、学校定位、课程的开设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出现了雷同。大多高职院校盲目照搬西方职业教育的思想,或是简单复制本科院校的文化理念,失去了自身的办学特色,也就彰显不出校与校之间的差异,缺乏个性。我们知道,文化自觉就是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自我创建。它能使人主动反思和创造,因而,一个学校的特色就要从社会客观要求出发,制定学校的发展目标,确立学校的价值追求和办学理念,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教风和学风,使其成为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还要提炼出有当地特色的区域文化,结合自身在学校发展历史过程中形成的文化元素,最终凝聚成富有本校特色的大学文化。
3高职院校践行文化自觉的基本方略
高职院校文化是以就业为目标,融入了职业特征、职业技能、职业道德和职业人文素质,是大学文化和职业技术文化的融合,具有高等教育文化性和职业性的双重特点。高职院校建校时间短、发展速度快,院校文化精神也正在形成和发展中。因此,高职院校文化建设要从自身特定的文化背景为出发点,不能一味地移植、照搬普通本科院校和企业文化,否则就会失去自我。践行文化自觉,要遵循规律进行文化创新,要从制度、领导层、教师和学生层面入手,给予整体化设计和系统化建设。努力践行高职院校的文化自觉,进而形成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文化体系。
3.1制度文化层面
制度是一种规范人行为的理论方法,具有强制性、工具性和时效性。是每个人都要遵守的在特定的范围、时间里的行为规则。它是在一定的价值观、思想观的指导下制定的,也会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不断运行、实践、反馈、修定和完善。学校的制度文化建设最基本的任务是对学校所有教育资源的有效管理,最根本的目标就是要构建深层次的、优秀的文化心理结构。制度文化是学校精神文化的载体,影响着师生的价值观念、思想习惯和生活方式。师生生活、学习、娱乐等方面运行如何;学校教风和学风是否严谨、是否具有活力;精神风貌是否活波、高昂;师生文明程度是否得到提升、人际关系是否和谐等等,都与制度文化的建设运行有关。因而,在学校的制度文化层面就要制定出学校师生如何在学习生活中践行文化自觉,要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引导,从以人为本的理念出发,立足于学校的发展,通过制度文化建设,把践行文化自觉作为高职院校师生自觉的道德修养、思想规范和行为规范,既能激发师生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也能增进师生的自豪感和归属感,促进师生的全面发展。通过践行文化自觉,高职院校的师生思想意识得到提高,就会对学校文化制度重新审视、创新,这样就能够有效的促进学校和谐有序地发展。
3.2领导管理层面
每一所大学的办学理念都是在特定的历史与文化背景下积淀而成的,并以学校的特色文化形式继承、延续下去。因此,在高职院校特色办学的建设过程中,作为学校的领导管理层就要积极践行文化自觉,他们的视野与价值取向对高职院校的文化建设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要从文化根源抓起,结合优良的传统文化教育,挖掘出新的教育资源,也要注重积累无形的文化资源;明确本校的发展历程,正确认识自身的优势和不足,把握时代特色和学校特色,把以人为本、工学结合、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等理念注入到高职教育文化建设中去。以文化自觉指导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课程设置、学生实训等教育教学活动,将文化自觉内化为有高职院校特色的气质修养和精神风貌。一所高职院校的文化建设水平体现了高校管理者的价值观、理论水平、决策能力和实践能力,这就需要领导者和管理者在文化自觉方面做到自我完善、自我提高、自我革新,用长远目光融合和转化职业文化、社会文化、企业文化、地域文化和传统文化,培育成有特色的高职院校的精神文化。
3.3教师层面
高校教师作为学生成才的精神导师,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者,也是文化的传承者和创新者。在这样一个文化多元化的时代,高校教师必须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积极吸取东西方文化的精华。张岱年先生指出:东西文化都包含着相互对立的积极成分和消极成分,“有些要素有必然关系,必须并取;有些要素则无必然关系,却可取此舍彼”,因此,作为对学生有教育影响的高校教育者要理性、全面的审视自身的文化结构,一方面要全面的了解与把握高职院校自身的历史文化传统,去除过时落后的内容,增添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内容;在教学实践活动中,要以内在的文化力量来提高完善自己,不断的审视反思自己的文化观,融合传统文化、职业文化、企业文化和地域文化,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学校文化,对学生进行价值观培育、思想引导、情感陶冶和人格塑造。另一方面,在面对高职院校学生的特质时,特别是不同专业的学生,要深刻分析学生的发展特点,从自身的教风、学风来践行文化自觉,以内在的文化道德力量来渲染和熏陶学生,在不断的反思和对话为基础的教学相长的过程中,师生的认知和情感都能达到和谐统一,高职院校的文化才具有完整性、丰富性,并充满活力。
3.4学生层面
高职院校的学生受教育体制的影响,知识基础大多比较薄弱、单一,普遍存在文化底蕴不够深厚、缺乏创造性思维的现象。市场经济不仅需要知识丰富、技能强的劳动者,更需要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健全的人格和丰富的内在精神世界的现代工作者。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情感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学生的理想信念、意志情感都要以文化知识为底蕴。因而,高职院校的学生要在学习生活中践行文化自觉,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明白历史会给人以警示,文学会给人以启迪,哲学会给人以睿智,艺术可以陶冶性情,依据自身的条件与爱好,利用自主学习拓宽知识面,培养潜在的创造力。另外,专业知识与技能是高职院校学生将来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一定要切实打牢专业知识技能基础,分辨学科专业的复杂问题和处于学科发展的前沿问题,突破专业狭窄的困扰。也就是说,高职院校学生要尽可能多维度、多视角、多方面地掌握宽博的文化知识,理解和领悟这些文化知识,还要善于应用这些知识。对优秀的文化知识深入的学习,不仅会内化为学生的品质和风貌,也会增强学生的文化自觉。
4结语
高职院校文化是其历史积淀和现实环境构造的有机统一体,其文化品位影响着学校的人才培养及教育环境。高职院校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就要高度重视学校的文化建设,积极主动地思考高职教育的文化现状与发展困境,正确认识高职院校的发展规律及自身特色,积极践行文化自觉,逐步形成有自己品牌的院校文化,开创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新局面。
作者:韩荭芳 单位:河南牧业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