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问题及对策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问题及对策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问题及对策

一、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

校园文化从内涵上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校园文化是指“以广大师生为主体创造的精神财富以及承载这些财富的载体、实践活动和物质形态”;而狭义的校园文化则是指“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活动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群体文化”。[1]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服务于高校的整体建设,是高校教师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充分体现着一所高校的办学理念和建设目标,也是一所高校的精神面貌、学术氛围的具体体现。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深入发展,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也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为此,我们有必要对当前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进行认真思考。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在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健全当代大学生人格,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方面具有不可替代作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在建设思路上可能千差万别,既不能简单理解为几面文化墙的展示,也不是各种文化娱乐活动的简单罗列,它是一个系统的文化建设工程,需要在学校的长期发展中逐步形成,其建设目标需要从学校领导到基层管理部门,到普通教师以及广大学生的通力合作,共同努力才能实现。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高校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是文化建设,主要是通过校园文化建设系统来传播社会正能量,培育高校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它是一所学校发展历史的积淀,是经过潜移默化形成的集体生活观念、行为准则、价值观念,反映在一所学校的学风、教风等方面。

二、高校校园文化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大学生自身价值取向存在不同程度偏离

一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家庭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独生子女享有完全独立的亲子关系。过去那种兄弟姐妹的家庭关系消失,导致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受父母关爱过多,养成自我意识强、不愿吃苦、承受挫折能力低、思辨能力、判断能力弱、缺乏团结协作精神、敬业精神和吃苦耐劳的品质。二是由于时期传统文化受到严重破坏,改革开放以后,西方的价值观念、文化思潮大量涌入,传统文化再次受到强烈冲击,导致一部分大学生漠视传统文化,追求个人利益,缺乏远大理想,看重现实功利,价值观偏离。

(二)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注重硬件建设,忽视软件建设现象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硬件建设包括校园校舍建筑、体育场馆、景观雕塑、道路、公共场地、绿化带、导引设施、文化墙等;软件建设又分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两大类,制度文化包括:各类规章制度、道德规范等,精神文化包括校园的文化氛围、大学生精神面貌、学习状态、审美情趣、价值观念、心理素质等。从目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情况看,校园文化环境得到较大改善,建设经费投入逐年增加,各种工作得到有效推进,但,也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多数学校在建设周期短、见效快、看得见的硬件建设上舍得花钱。而对于那些见效慢、周期长的软件建设支持力度不够,导致软件建设不足,制度建设不健全,或执行不到位,文化建设形式单一,缺乏内涵等一系列问题,“高校文化特色淡化和缺失,高校有高楼没‘文化’的现象成为制约学校内涵发展的又一瓶颈。”[2]

(三)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立足于地域文化的传承创新不足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教育时期,很多地方性院校如雨后春笋快速成长发展起来,从校园文化建设整体水平来看,还普遍存在着忽视传统文化建设,对地方文化资源认识不足,利用不够等问题。对于这些建校时间短,历史积淀少的院校来说,如何开发文化建设资源,凝练自身特色应成为校园文化建设急需思考的问题,尤其是立足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应用型高校,不应盲目照搬那些研究型、综合性知名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模式,而应认真梳理当地文化资源,加强与对方文化产业的合作,一点带面,逐步推进,打造出有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

三、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策略

(一)立足传统文化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大任务。中华传统文化是以道德教化为主旨,贯穿于儒家思想和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的朴素民风之中,是中华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它通过社会生产实践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周易》把自强不息的精神与天地之道结合起来,《易经》启发人们以良好的心态和修养对待自然、社会、人生。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自古以来先人们就把治理国家、造福人民视为己任。中华文化的全部体系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精神,中华文化的精神是一种人文主义的道德精神。爱国情怀、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助人为乐、尊老爱幼、诚实守信、吃苦耐劳等等,都是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文化。可以说,优秀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是高校文化建设重要的前提条件和基础。

(二)充分体现时代精神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站在学术的前沿,体现出信息更新快、观念新、思想活跃、时代感强、充满活力等特点。高校不仅是人才的聚集地,也是先进思想、学术观念的传播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因此,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从建设内容到建设模式,到运行机制都应该体现出时代特征,高校大学生是一个特殊文化群体,处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关键时期,他们思维活跃,容易接受新生事物,追求时尚,对电脑网络、移动通讯、微信等现代科技感兴趣。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应充分把握当代大学生的特点,“与时俱进,开展大学生社团活动。社团是大学生寻求广泛的人际交往的场所,是高校的‘兴奋点’。社团活动作为课外活动,有力地促进了人才的共生效应。”[3]在注重社团活动作用的同时,应做好正确引导,不仅要体现高等教育的基本方针,还要充分体现时代进取精神,内容上应多宣传一些激励、拼搏、奋进、在平凡岗位无私奉献、关注社会公益事业等方面的典型事例、典型人物。宣传手段和传播途径上注重效利用现代传媒手段传播校园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形成自身特色

“打造特色的校园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更高追求,也是学校特色的重要标志。”[4]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应注意形成自身特色,每一所学校都经历了自己特有的发展历程。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不同地域、不同民族都拥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高校文化建设不仅要依靠自身发展的文化积淀,还应关注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广泛深入吸收利用地方文化资源,以形成自己的校园文化特色。社会实践是高校文化建设最有效的补充,社会实践对于大学生增长见识、了解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高校应开展诸如假期社会实践活动、社区文化服务、青年志愿者活动、地方文化调研活动、百姓讲坛等多种形式实践活动,通过不断积累,输入鲜活因子,逐步形成自己的校园文化特色。

四、结语

总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制度文化、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等方方面面,需要一个长期的建设过程,同时,校园文化建设又是一个体现群体凝聚和社会辐射的建设工程,需要各方协调,通力合作才能实现,不仅需要校内各单位各部门的协作,也需要当地政府机关、文化部门以及企业、社会团体的大力支持。因此,校园文化进行要求高校从顶层进行精心设计,抓中心抓重点,凝练特色,注重实效,真正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做实做透。

作者:钱尔红 单位:蚌埠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