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地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红色资源的价值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校园文化是当前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红色资源是党和人民历史长河中艰苦卓绝的抗战精神和为了全中国解放事业奋斗过的足迹,是专属于中华民族的独特记忆。将红色资源注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传承优秀的民族精神,也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积极影响。本文利用钻石模型对红色资源进行分析,阐述其在进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价值。
【关键词】红色资源;校园文化;价值
党的十八大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高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并提出了“文化强国”的目标。党领导人曾提出“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着力培养民族精神、提高国民素质、激发奋斗热情,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智力支持,更好地把全国各族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万众一心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奋斗”使人们认识到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及社会意义。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组成部分之一,不仅影响着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工程中对储备人才的文明(文明,非文化)程度,对推进高等教育发展因地制宜、构建和谐校园、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任重道远。由于各地方高校存在地域、历史及思想认同等方面的差异与特色,其校园文化建设也呈现出一定的特殊性。因此,研究地方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不仅能促进该地方高校文化建设事业的发展,也为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的建设添砖加瓦。
一、新时期地方高校校园文化的新要求
(一)高校校园文化的基本内容
首先来说文化,它涵盖了历史发展中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衍生出的人们的共同认知,其内容之广,是一种难以下定义的历史现象以各种方式(符号、声音、图标等等)得以传承。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是与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紧密联系的,高校校园文化也是文化概念下的一种亚文化形态,是在大学校园这一特定的环境,通过师生共同的实践活动而形成的一种文化形式。它具有与主流文化相通的价值理念,另一方面也具有自己独特的内涵与外在表现,所以它同文化一样具有推进人类社会、思想的强大力量,也因为它是直接作用于人本身的推动力,所以相较于文化而言,它对大学生群体更具影响力。高校作为肩负中国之利器的高等学府培养一批批相信真理、坚持真理的人才沃土,其独特多元的校园文化将渗透学校的方方面面:校园精神、办学理念、建筑风格、管理体制、规章制度等,反映了学校全体师生员工的精神面貌、道德准则及价值取向,它的功能不仅是为了教育的承启,也是一种文化存在。
(二)地方高校校园文化新要求
大学生肩负着未来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任,他们相信真理,并要让社会相信真理,代表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是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深刻影响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顺利进行。青年是人的生理、心理剧烈变化的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这都决定了大学生是红色资源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对象。地方院校的生源多来自全国各地,因此,地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要兼备培养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和地方特色文化建设的特点。
二、红色资源在高校文化建设中的价值
红色资源指的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新中国成立以前,包括中国共产党创建初期、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红军长征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等历史时期重要的革命纪念地、纪念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精神;从地域范围上主要是指革命老区和红军长征沿线,尤其是以长征沿线为重点形成的井冈山、瑞金、遵义、雪山草地、延安、西柏坡一条“红色”主线。我国学者最早对红色资源概念的提出,是从广义和狭义来界定的:“广义的红色资源是指那些能够顺应历史潮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一切革命活动中凝结的人文景观和精神;狭义的红色资源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进行的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所形成的历史痕迹和精神瑰宝。”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建设发展、改革创新年代,红色资源思想政治教育始终以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为使命,这与我国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观、利益观教育在目标和内涵上高度契合。要对红色资源在高校校园文化中的价值进行探究,我们可以借鉴钻石模型(波特菱形理论)来分析红色资源在进入校园文化建设时是怎样形成整体优势的。钻石模型(波特菱形理论),原是1990年为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全球竞争地位的、分析一个国家如何形成整体优势,因而在国际上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新方法,后被广泛应用于经济学或企业竞争战略的分析方法。我们利用这一资源分析法的模型作为分析红色资源在高校校园文化中的应用价值的逻辑起点,从多维度来表现红色资源的实际价值:
(一)本土资源优势
红色资源具有广泛与区域性相统一的特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活动。下表为《2011-2015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中重点指出的国家将着力培育的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中重点打造100个左右“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分布情况:仅就红色物质文化资源而言,其广泛分布全国各省市,具有明显的广泛性与区域性,这为地方高校快速获取与其发展历史贴近的地方红色教育资源提供了活水之源泉。所以,将红色资源渗透进高校校园文化是完全有径可循并且具有相当优势以形成地方之特色。利用本土资源的特色与便利,可以适当地将红色精神渗透进地方高校的方方面面,成为历史与民族的契合统一,形成区别于他校的人文特色。
(二)多元文化需要
随着科技,尤其是电子科技的发展与网络的普及,我们可以轻而易举地获得各种信息,这些信息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思维乃至生活。大学生对新事物具有较强的接受能力,流行文化此时便以一种强大的诱发力影响着当代大学生传统的价值观念与道德意识,诸如快餐文化等西方外来流行文化早已充斥并深深影响着当今大学生的方方面面。凭借其传播速度的便捷,流行周期更加短暂,流行文化内容也日益丰富多彩,每种流行文化形式都有着一定数量的大学生群体作为其受体,大学生对流行文化的选择早已从单一走向多元。单就资源而言,其进入某个系统内部的本质功能就是实现资源本身对主体需求的满足。红色资源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文化需求的素本,不单有满足、丰富校园文化的功能,还有大学生的主观需求与社会期待相连接的作用,通过科学的设计,要做到既能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又能实现对大学生的现实引导目的,使红色资源在与校园文化的结合中寓教于乐,影响着学生在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三)资源兼容环境
高校是宣扬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等教育的阵地,而红色资源是全国各地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所留下的足迹及所展现出来,散落在华夏大地上的历史印记,二者在教育目标上契合统一。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加入地方红色资源,是弘扬主旋律、增强凝聚力新的平台模式,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发挥着极其积极的作用。如今许多高校在实地考察、学习中把历史与现实结合起来,把优良传统与时代精神结合起来,挖掘革命历史的丰富内涵,拓展学生校园文化实践教育,增强大学生的参与感受力,作为体验式教学的一环,使大学生在活动参与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引导,并以提高他们的自主意识,呈现或再现、还原教学内容,达到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养,赋予革命传统教育新的生命力,让红色资源的发挥最大化为目标,不仅走进课堂,更要渗透到校园日常的方方面面。所以,高校作为未来人才的储备库,为红色资源的融入提供丰沃的土地,借用这一阵地可以更好地弘扬红色文化,将授——受的课堂关系转变多元。
(四)相关条件支持
在高校校园文化中,建筑风格、管理体制、规章制度等是有形的,校风校训、教育传统、校园精神是无形的,而切实的校园文化体验是难忘的,它不仅是感官体验,也是思维认同。同志曾在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实施精品战略,为大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就当今青年的思想特点看来,要培养其崇高、智慧、良知与道义的人生观,在大学期间尤为重要。高校校园文化活动为红色资源在校园文化中的融入提供了平台。要让红色资源走出课堂,切实融入大学生的课余生活,让大学生们参与其中,调动学生的情感,做到知、情、信、意、行五个步骤的紧密连接与有机统一。高校校园文化具有引领文化、陶冶激励、凝聚人心、规范约束等功能,并且能丰富高校的人文氛围,红色资源为高校文化建设提供丰富的优质资源;红色资源是中国革命文化的见证,为培养大学生国家认同和民族凝聚力提供力量源泉,并且丰富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素材,将其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我们丰富、发展校园文化的新的源泉。
总之,将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创造出适合大学生心理需要的红色文化精品,不仅能够传播地方院校所在地的民俗风情和历史文化,还是一次结合当地革命历史的爱国主义教育宣传。这种多元的价值形成途径或许能够成为大学生乐于接受的文化传播方式,在实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提供更多的选择,在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上绽开继承优秀革命文化的新花朵。
参考文献:
[1]刘薇: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互动研究[D].辽宁大学,2012.
[2]崔常铭:吉林省高校“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策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2.
[3]朱小理:红色资源转化为教育教学资源的方式及路径研究[D].南昌大学,2011.
[4]李霞:论红色资源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D].中南大学,2013.
[5]朱小理,胡松,杨宇光“:红色资源”概念的界定[J].井冈山大学学报,2010(9).
[6]罗文斌:长沙市“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研究[J].长沙大学学报,2005(6).
[7]张德亮:赣南红色资源利用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J].党史文苑,2007(2).
作者:赵恬恬 黄琳庆 单位:桂林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