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边疆民族地区文化建设思考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文化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关乎国家战略安全。边疆各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育情况各异,需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边疆民族地区文化建设。本文从我国边疆民族地区文化建设实情出发,阐释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引领的重要意义,并提出具体建议。
关键词:文化建设;边疆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边疆民族地区文化建设情况浅析
边疆民族地区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与15个国家接壤,陆地边界2.2万多公里,其中1.9万多公里区域属于民族地区,涉及9个省区135个县市,30多个少数民族与国外民族毗邻而居。近年来,各地文化建设深入推进,均不同程度地为和谐民族关系、凝聚边疆发展力量、维护国家边境安全、扩大国家对外开放作出了贡献。[1]由于历史渊源、地理环境、本土文化等“内因”和所处周边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外因”各异,因此,导致我国边疆民族地区文化发展不均衡,具有封闭性,交融难度大;资源较分散,具有多元性,安全性能低;人才设施少,具有宗教性,发展能力弱等特点。
二、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边疆民族地区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国家形象”的需要
繁荣进步的边疆民族文化,对内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对外是实现和平外交、互利双赢、边境永固的重要桥梁。坚持“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作引领,可以激发边疆民族地区各族干部群众的市场意识、竞争意识,打造思富、创富文化氛围;可以积极融入现代文明、逐步革除陋习,实现民族素质现代化;可以促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更好的落实,使各族群众成为发展的主体,实现边疆地区经济发展、民族和谐,从而使整个中华民族赢得世界的尊重、理解和认同。
(二)“发展环境”的需要
边疆民族地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都相对脆弱、封闭,以“自由、平等”克服大汉族主义,形成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观念,尊重和保障民族地区发展权,可以让各民族同胞在祖国大家庭中充分享有生存权和发展权,增强伟大祖国的向心力;以“平等、公正”构建新型民族关系,发挥内地与边疆的互补作用,可以把边疆民族地区的自然资源优势、民族文化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尽量缩小地域差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三)“边境永固”的需要
国以边为屏,固边先安民。在边疆各族干部群众中着力培育“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价值观,落实“亲、诚、惠、容”要求,构建沿边各族人民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和睦友好的民族关系,实现意识形态工作“两个巩固”,确保国家长治久安,边境永固。[2]
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边疆民族地区文化建设的建议
边疆民族地区处在国家建设特殊而重要的地理位置上,文化建设都应结合实际,站在全局高度,着眼协同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用24字作引领,践行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的价值要求,努力为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边疆稳定作贡献。[3]第一,建立边疆少数民族文化建设与发展财政专项资金增长机制,解决地方经济发展水平支撑文化事业建设、文化产业发展后力不足的问题。第二,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建设的指导和管理,抓实整体规划,确立主导产业,带动相关产业,形成民族文化产业链。第三,研究投融资方式,发挥市场机制调节文化资源作用,大力扶持文化市场,鼓励社会和民间力量,做大做强少数民族文化产业。第四,把文化旅游作为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发挥少数民族民俗传统文化的资源优势,推进文化与旅游有机结合。第五,保护少数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深入挖掘、整理和研究少数民族文化的表现形式,弘扬各少数民族精神,努力打造特色文化产业。第六,实施分层布局,城市主要抓好文化支柱产业,走集团化、规模化道路,打造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边境沿线主要抓好文化交流展示,走民间组织、特色化道路,发挥民间文化组织和文化企业的力量,讲好中国故事、展示中华文化;少数民族村寨要做好城乡融合工作,实施面向基层的文化惠民工程,走本土化、现代化之路,向各族群众提供更多蕴含正能量的文化产品。第七,加强优秀人才引进和本土人才培养。大力发展边疆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培养大批民族干部、致富能手及民族文化传承人,同时建立以政府奖励为导向、用人单位和社会力量奖励为主体的人才激励体系,将文化人才的收入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及成果转化产生的社会效益直接挂钩,发挥文化经营人才的作用,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促进民族团结和谐,实现边疆繁荣稳定。
参考文献
[1]江畅.文化建设蓝皮书:中国文化发展报告(2014)[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4.
[2].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N].人民日报,2014-10-16.
[3]余昊东.在绿色文明创建中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社会主义论坛,2014,(4):18-19.
作者:余昊东 单位:中共云南省临沧市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