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探讨学生组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探讨学生组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探讨学生组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摘要:体验经济理念的核心不仅是销售商品或服务,而且通过提供最终体验给顾客留下难以忘却的回忆。体验经济要求以人为本,追求人的自我实现。学生组织倡导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增强育人功能,使学生受教育、长才干,实现自我价值。以体验经济理念指导学生组织,才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源头活水,重视体验经济理念的建设路径,才能建设高水平的、具有持续生命力的校园文化。

关键词:体验经济;校园文化;学生组织

1体验经济理念的时代背景

经济学家托夫勒曾提到,经济发展在经历了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等时代后,体验经济将是最新的发展浪潮。的确,目前发达国家的社会经济正以发达的服务经济为基础,并紧跟知识爆炸的信息时代,逐步大规模开展体验经济。作为服务经济的延伸,体验经济与精神经济、注意力经济、非摩擦经济、零距离经济又被称为是初露端倪的5种新经济。体验经济可以演化为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渴望得到的体验,愈来愈多的企业精心设计、销售的体验。在体验经济中,企业不仅是销售商品或服务,而且通过提供最终体验给顾客留下难以忘却的回忆。不仅企业如此,许多集体和组织也应该分享体验经济的理论成果,与时俱进,创造出丰富的,适合人本需求也即是满足以人为本需要的幸福体验[1]。在体验经济中,体验的要素尤为重要,派恩与吉尔摩的《体验经济》曾指出体验的内涵:“企业以服务为舞台,以商品为道具,以消费者为中心,创造出能够使消费者参与,值得消费者回忆的活动。”《中国体验经济》也提到,体验经济的消费行为追求感性与情境的诉求,创造值得消费者回忆的活动。体验通常被看成是服务的一部分,实际上,体验经济理念将体验看作是一种经济提供物,像服务、货物一样是实实在在的产品,它是使个人以个性化的方式参与其中的事件,同时可以买卖。经济学家托夫勒也曾根据马斯洛的层级需求理论,做出“制造业—服务业—体验业”的产业演进划分,并指出制造业满足一般的生存需要,服务业满足发展的需要,体验业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体验经济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在工业、农业、计算机业、IT业、旅游业、商业、服务业等各行各业中上演着。体验要素在经济社会生活各领域也进行着全方位、多层次的渗透,在高校学生组织里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2学生组织校园文化建设的认识现状

结合目前我国高校实际,高校学生组织一般指党群、专业、年级、班级等不同系统和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服务这一共同目的而组织的领导团体,包括学生党支部、团总支、学生会、学生社团、班委会等。学生组织通过校园文化建设,为学生参与学校活动、培养兴趣爱好、扩大知识领域、拓宽交际范围、充实内心世界提供重要平台,也成为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重要阵地。学生在各类学生组织中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发挥聪明才智,实现理想抱负,不断受教育、长才干,提升综合素质,满足自我实现的美好愿景和迫切需要。随着改革开放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大学生思想理念和价值选择呈现多元化,学生组织日益成为高校中具有重大影响力和凝聚力的群体。学生组织成为高校最活跃的要素之一,成为学校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联系学生和学校、社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学生组织正常运行离不开学生群体的参与和体验,学生组织正常运行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完善校园文化建设,增强高校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在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中成长,实现自我价值。体验经济则坚持以人为本,追求人的自我价值的实现。体验经济中体验的本质是满足客户的情感需求与实现自我价值,也就是满足马斯洛需求理论所描述的较高层次的需求。学生组织开展活动,也是从学生需求的角度出发,通过合理活动规划、明确活动定位、引导学生参与、组织学生互动、激发学生创造等方式,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同时在活动中实现学生个体的自我价值。从以上角度来看,体验经济理念与学生组织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活动的目标具有一致性。

3以体验经济理念指导学生组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推进教育改革发展、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政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组织及其成员价值的自我实现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从派恩与吉尔摩的体验经济理论来看,学生组织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力量,其校园文化建设应以学生组织为舞台,以主题活动为道具,以学生需求为中心,创造出能够使学生参与并值得学生回忆的体验活动。霍桑试验也指出,心理因素是提高效率的主要原因。可以发现,我们重视体验经济理念的建设路径,创造使学生有感觉、值得回忆的体验活动,才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源头活水,才能建设高水平的、具有持续生命力的高校校园文化。

3.1科学设立校园文化建设主题,找准校园文化发展方向

好的主题活动,往往能充分发挥学生组织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文化传播和传承[3]。校园文化建设应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遵循文化发展规律,借鉴吸收人类文明有益成果,以实施科学文化素质教育为基础,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导向,弘扬主旋律,突出高品位,加强管理,注重积累,努力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不断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使高等学校成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基地、示范区和辐射源[4]。

3.2积极鼓励学生组织多元化发展,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舞台

文化多元性已是当代社会发展的重要特征和主题之一。随着改革开放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大学生思想理念和价值选择呈现多元化状态,学生组织日益成为高校中具有重大影响力和凝聚力的群体。校园文化渗透在学生组织中,学生组织也体现着校园文化,并通过主题活动使广大学生产生精神体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校园文化。因此,我们需要鼓励学生组织多元化发展,在学生自治的基础上加强对组织的监督管理;完善主题活动的审批制度,积极打造和推进特色活动、品牌活动和创新活动;鼓励学生组织合作与竞争,逐渐形成百家争艳、百花齐放的繁荣场面,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广阔舞台,致力打造贴近师生、传播文明的精神家园。

3.3重视引导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给学生带来值得回忆的体验

学生组织是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和体验者,不仅办活动,更要从内心深处,把握广大学生的情感脉络,并渗透到活动的细节中来,引起共鸣,扩大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者要使广大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产生美好的体验,自然而然在脑海中形成关于校园文化的认识,进而增强对于学校的归属感和作为学生的使命感。校园文化活动是学校精神的载体,为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优化校园文化环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要精心部署校园文化活动、精心设计活动主题,利用“首因效应”使学生记住活动,记住这份美的感受;精心组织活动过程,尽量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使活动深入人心,带来难忘的美好体验;精心选择活动礼品,使学生活动前有期待,活动中有收获,活动后有感想,真正产生值得回忆的美好体验。

3.4践行实践、群众和历史3条“衡量标准”,将和谐发展的美好体验贯穿于校园文化建设中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衡量校园文化建设成败的关键所在。用“实践标准”来衡量,就是要看学生组织是否真正重实际、出实招、求实效,不做表面文章、不重形式主义、不搞“形象工程”。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观点,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依靠学生,一切成果由学生共享。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把学生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试金石”,最大限度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广大学生的利益,让广大学生共享发展成果。历史是检验一切工作成败的最终标尺。用“历史标准”来衡量校园文化建设,就是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不求一时轰动效应,注重抓基层、打基础,既看眼前,又看长远,努力做出经得起历届学生评判的业绩。当然,3条衡量标准不是孤立的、片面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需要把握经济时代的脉搏,统一于推动学生组织和谐发展、促进高校文化不断繁荣的伟大实践当中。

参考文献:

[1]陶岚,矫玉洁.“互联网+”形态下的体验经济[J].企业管理,2015(11):114-116.

[2]焦勇.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6(2):16.

[3]姜宇,曹辉.校园文化建设的人文反思与实践重构———以生命教育为主题[J].教育探索,2016(6):109-112.

[4]吴庆,史锐.以学生“自我实现”为目的加强高校学生组织建设[J].经济研究导刊,2012(35):234-235.

作者:吴庆 史锐 单位:南方医科大学 华南农业大学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