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英国文学》教学模式探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目前,在《英国文学》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普遍存在着视野狭窄、视角单一、思辨能力较差、探索问题主动性不足等缺陷,这严重限制了对《英国文学》的深入学习和研究。因此,找出问题症结所在、创新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思辨能力势在必行。
关键词:思辨视角;《英国文学》;教学模式
一、思辨能力研究综述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外的教学研究就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思维能力。到了21世纪初,美国心理学和教育学领域的著名学者就发表了多篇有关“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学位论文,主要研究领域有三类,即思辨能力具体方向划分、思辨能力模型构建和思辨能力的培养策略。目前已经研究出来的理论模型有“双维结构思辨能力模型”“三元结构思维能力模型”等。在具体教学上,1993年美国政府首次将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作为大学生教育目标之一,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等发达西方国家也紧随其后。而国内对培养英语专业学生的思辨能力的考虑始于1998年,但政府并未出台具体的相关政策,因而高校也更未将其作为自己的教学目标。21世纪初,《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首次将“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载入其中,开始强调创新、思辨的教学环境和自主、自由的教学模式。在国家教育政策指引与学界重视程度逐步提升的背景下,教育学者陆续发表了相关论文与专著,其研究视角大多数为介绍或总结国外思辨能力培养的状况、分析学生思辨能力现状、探索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的适宜模式等方面。而针对课程设置的研究主要基于基础性或实践型课程,研究方向较为单一,缺乏对比性和综合性,较少涉及英语专业课程。当前对于英语专业《英国文学》教学实践创新的钻研中,已有部分学者提出注重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如:英美文学教学与大学生文化素质提升的关系、英国文学教学与学生人文精神塑造的关系等,这些文章中均有对思辨能力培养的阐述,可谓成果累累,但我们同时也必须承认,我们针对这方面的研究仍然存在很多不足,缺乏实践检验,仍处于理论层面。因此我们必须注重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理论指导下改革教学方法,最终培养出全面发展的英语人才。
二、英语教学现状
(一)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薄弱
英语专业学生的语言技能,即听、说、读、写、译等,或是这些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经过专业的培训和练习之后,相较于其他专业的学生都表现出了明显的优势。另外,与同样以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一些亚欧国家的学生相比,我国的学生在语音、语调、语言表达能力、对语言的敏感性等方面也并未有明显的差距,相反还往往能够取得更好地成绩。但是在我国的英语教学过程中,却常常出现这样的场景:需要辩驳说理的时候,如英语辩论会等;写文章或报告需要通过对比、综合判断表达自己的看法的时候;听英文讲座需要提出自己观点的时候,英语专业的学生却不能将自己多年学习的语言技能很好地发挥出来,因为逻辑是混乱的,自主思维能力是薄弱的,这就导致他们在接收大量信息时无法很好地抓住重点,提取关键信息,效果多不尽如人意。
(二)学生的思辨能力欠缺
由于受到课程设置的限制,英语专业学生较少能有精力兼顾政治、历史、哲学、社会学等其他学科;同时,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赋予了学生被动接受者的角色,这些因素都导致了学生思辨能力低下的问题。英语专业学生若缺乏思辨能力,其后果是非常严重地,学生的创新能力、研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无法得到提高,这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产生了负面的影响。如果不能提升思辨能力,英语专业的学生在工作后也会表现为一个空有技巧、缺少创新意识的匠人,这对于企业提高创新能力、走上转型发展的道路是非常不利的。
三、思辨视角下英语专业《英国文学》课程教学模式的优化探索
(一)教学主题的选择
授课前,教师首先要确定本次授课的主要内容,即主题。主题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主题的设计不仅要符合学校制定的教学要求,还必须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和现有知识水平。因此,在选择主题时,既要逻辑清晰,也要给学生自主发挥的空间。好的主题的选择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设计自己的学习过程。当然,学生的水平是不同的,为了保证所有学生都能够理解主题内容并提前做好准备,教师可以适当地在课前给学生布置一系列的具体明确的学习任务以帮助他们跟上教师的思路和速度。课堂上教师首先对主题进行细致讲解,然后组织学生对主题相关内容进行讨论或者辩论以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除此之外,与思辨专题相关的系列讲座也应当设计在《英国文学》教学进度内,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来进行专题授课,为学生们细致地讲解与思辨能力相关的概念及具体培养方法。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展开实践科研活动,让学生们在亲身经历中培养自身的思辨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活动的实施
英国文学历史悠久、经典作品汗牛充栋,还有大量的中长篇小说、戏剧剧作等,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教师不可能对此均做详细的讲解,学生们也无法在短时间内吸收大量的知识。因此课堂效果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课前是否预习以及课下是否能够自主地阅读文学作品或查阅相关资料。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教师可在课前提出一些与课堂内容有关的问题引发学生的自主思考、布置读书笔记等让学生提前做好预习工作。思辨始于问题,思辨能力实际上是一种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英国文学》课前提出与教学内容有关的问题,有助于学生在问题解答中逐步建立对思辨的理解和运用。在学生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觉自主地分析、查阅资料并最终形成自己的答案。这种自主学习的方式有助于促进学生思考的自主性和主动性,进而发展能够综合全方面条件的思辨技能。其次,在实际的课堂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展开自主思考和论辩,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这也能够将枯燥的被动学习变成积极高效地主动学习,帮助学生改变全盘接受、不加思考的学习陋习。同时,教师应当支持和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属于自己的独特的文学阐释方式,进而成为文本意义建构的主体,而不是被动地学习接收老师的解释,应当拥有属于自己的视角和眼光,从而形成自己的独到见解。
(三)教学评价活动的开展
除了课前的准备工作和实际的教学过程,还应该注重课后的评教工作。学生和老师的意见互通对于老师改进自己的授课方式和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足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学生在结束一学期的学习后,将自己对于课堂的体验及时总结反馈,有利于梳理贯通在一学期内学习的所有繁杂的知识,理清其内部逻辑从而更有利于理解和运用;而教师在接收到学生的反馈信息时,能够更多更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而在未来的教学中更好地调整教学节奏和教学进度,保证绝大多数人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会掉队,从而提高整体的学习质量。同时,教学评价活动也是反映学校整体教学水平的重要工作,有利于归纳总结学校在教师和学生管理工作方面的不足并加以及时改善。
四、结束语
时至今日,思辨能力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而学生思辨能力的缺失也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因此,国家、学校和学生个人都必须提高对这一方面的重视。国家应当制定相关的政策加以指引;学校及老师应当合理设计授课内容,适当提高文学类课程的比重;在教学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寻找建立思辨能力的方式;而学生自己也应当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不断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最终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成为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鲁勇威,崔丹.学生思辨能力培养与英国文学教学实践改革论析[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11):186-188.
[2]徐天戍,夏蓓洁.基于思辨能力导向的英美文学教学模式构建[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5):108-112.
[3]李伟.英美文学教学模式优化与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的提升[J].鄂州大学学报,2014(7):63-64.
作者:王亚娟 单位:河套学院外国语言文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