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英汉文学作品中的人名谐音用字的寓意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英汉文学作品中的人名谐音用字的寓意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英汉文学作品中的人名谐音用字的寓意

摘要:英汉文学作品中人物支撑着整个故事发展历程,其形象充满着深邃的思想内涵,通过人物命名反映性格特征、文学主题和发展结局,是作者在创作过程中的暗语。人名谐音,区别于字面形式所体现的简单意义,能通过相同或相近的语音形式赋予人物名称以特殊含义,承载着丰富的内涵。本文结合不同英汉文学作品,分析谐音词巧妙用字在人物命名上传达的语言效果,探讨其中寓意

关键词:英汉文学作品;人名谐音;寓意;效果

一、谐音的特点

谐音,就是利用字的同音或近音,用同音字或近音字来代替本字,使人由一个词的音同或音近而联想到另一个词的含义,以产生辞趣的修辞格;为了能够在语言表达上达到含蓄、委婉、幽默、挖苦、讽刺等言语效果,谐音是一种很重要的语言修辞手段。在语言表达中,谐音是针对语言最基本的单位——词而言,一个词汇或词语的语音形式可以表达相同意义,语音形式不同或相似的词汇也可以表达相同意义。文学作品中谐音常用来命名事件、人物、地点,因为它能够将不便于直接表达的意思用暗语表示出来,同时增加了语言的生动、含蓄和幽默效果,使语言更富有文学色彩。谐音在各种语言中的应用不仅受语言结构的影响,还与文化息息相关,不同文化的谐音能够呈现不同的语言效果。

二、谐音文学作品中出现的模式

1.本体和谐体同时出现

此种模式下的谐音是由两个发音相同或相近但是语义不同的字词同时出现而构成,能够充分引起读者联想,很自然地从一物联想到另一物,从本体过渡到谐体。像本体“西兰公路”与谐体“稀烂公路”,本是西宁到兰州公路的简称,谐音为口语的“稀烂”后却更加反映了该条公路糟糕的路况。

2.有本体,无谐体

有时谐体下所暗语的含义不便于单独存在表达,此时就选择将谐体隐藏到本体之中,避开本体与谐体相似的语音形式,直接取首字母组合成缩略词,此种现象多在古汉语文学作品中出现,为了避免和皇族或达官贵人姓氏相同或相似。像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曾经写道“田登作郡……上元放灯……吏遂书榜曰:‘本州依例放火三天。’”此句中本应为“点灯”,但是“灯”会与“登”谐音,造成对吏使大人的不敬,因此改为毫无语音关系的“放火”。

3.无本体,有谐体

此种模式增加了作品的深邃感,没有本体,读者需要从谐体中选寻找与之语音相似或相近的本体,通过表面挖掘深层含义。

三、英汉文学作品中的人名谐音寓意

人名作为一种代号的同时,又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人名的选择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语言文字特点,是作者再三斟酌下确定的,贯穿整个故事情节发展。在文学作品中,作者往往在设定人名时,会渗透一定创作意图,反映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命运,深化主题,烘托情景气氛,强化艺术魅力,达到或喻或讽,或褒或贬的效果。以下从五个方面阐述人名谐音的寓意。

1.暗示人物本性

英汉文学作品中,人名谐音往往能够在脑海中形成定向联想,由表及里地揭示人物本质。从英语文学作品来看,纳撒尼尔•霍桑创作的《红字》浪漫主义小说中男主人公的名字为RogerChillingworth(齐灵沃斯),Roger与rogour(流氓、恶棍)谐音,他明知自己年事已高,身体逐渐衰退,畸形化,但是为了慰藉自己寂寞空虚的心灵,点孤寂凄苦的内心,仍然取了貌美如花、充满活力的Hester(海斯特)为妻,他的这一“流氓行为”毁了海斯特对幸福婚姻生活的向往,葬送了她的整个青春,导致悲剧的发生。从姓氏来看,Chillingworth由Chilling和worth组成,其中worth与worse(更坏)谐音,暗示出他的本性,Chilling的原形词汇为Chilly(冷漠的),两者组合到一起,更加渲染了男主人公泯灭人性的、残暴无情、虚伪邪恶的本质,他用慢性的、无形的方式不露痕迹地折磨他人,此种恶行充分证明了他的无赖。萨缪尔•理查逊创作的《克拉丽莎》中女主人公Clarissa是一个不愿受封建家庭束缚,渴望自由婚姻的新时代女性,她出身高贵、善良、大胆、勇敢、纯洁、美丽,可以说是当下最典型的新型女性。但是在逃避婚姻过程中却被专骗妇女、荒淫无度的Lovelace(拉夫雷斯)所骗,由此使一位自由女性代表在封建社会的星空中陨落,最后以悲剧收场。Lovelace可以谐音为loveless(没有爱情),也符合拉夫雷斯并不是真正帮助克拉丽莎逃避婚姻的行为,即没有爱情只有淫欲,反映了他伪君子的嘴脸、薄情寡义的本性。从汉语文学作品来看,作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有着复杂的人物关系和故事情节,作者也是在人物命名上运用了谐音,揭示了各个人物特性与本质。其中最典型的“贾琏”是贾赦的儿子,他表面上看起来是一个尊重兄长、嫂嫂的正人君子,却与妻子同床异梦,勾搭多个女人,整个一纨绔子弟。“贾琏”二字分开看都是寻常姓名用字,合起来正好与“假廉”谐音,表明他是一个不知廉耻的伪君子。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儒林外传》中,王德与王仁俩人满口封建主义道德纲常,但是为了讨好严监生的妾,在自己妹妹还没断气时,便将妹妹的正室头衔拱手相让,没有丝毫亲情之谈,是“忘德”、“忘仁”的虚荣之人。

2.揭示人物性格

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塑造往往是通过性格进行拓展,人名谐音在人物性格揭示方面也是一普遍的创作手法,能够起到暗喻、讽刺作用,表达作者对人物性格的态度。在《红楼梦》中,卜世仁是一个配角人物,作为贾芸的母舅,贾芸在落魄时寻找他借一些香料以便在贾府某一差事,但是却被他用各种理由搪塞,还一顿教训。从名字用字“世仁”来看,似乎这个配角应该是慈善的人物,加上姓之后谐音后“不是人”,与名字产生巨大反差,也充分揭示了他自私、虚伪、无情无义的性格,表达了作者对他的厌恶之情。在英语文学作品中,莎士比亚创作的历史剧《亨利四世》中塑造了一个破落的封建贵族——JohnFalstaff(福斯塔夫)人物形象。他表面上一副高贵、智慧、勇敢,但实际上他玩世不恭、贪生怕死、吃喝嫖赌样样都行,他的名字中Falstaff是False和stuff(假货色)的谐音,生动地体现了他表里不一、名如其人,是个假货色的人物形象。

3.预示人物命运

俗话说“人各有命”,每个人的命运都与其性格、遭遇、品质息息相关。在文学创作中人名谐音在人物命运和结局预示方面也有很大作用。珠儿(Pearl)是《红字》小说中的一个女性人物,她的名字与小溪(purl)谐音。溪流本就是变化无常,一方面它在阴暗的森林深处流淌,给人一种神秘感,正如珠儿的命运一样,她作为海斯特与牧师丁梅斯戴尔的私生女,只能与阴暗神秘为伴,在溪流边玩耍,在阴暗的封建社会中独自玩耍,是世界的弃儿,不受人瞩目,是海斯特与牧师痛苦的见证。但同时森林深处的小溪不受污染,清澈见底,能够倒映出人的影子,正如珠儿的存在时刻提醒着教师与牧师所犯下的罪证。同样另一方面小溪的自由与奔放也暗示出珠儿幸福的结局。元春、迎春、惜春、探春作为贾府的“四朵金花”,出身相同生活经历相同,但是命运却不同。元春成为皇妃,但却在宫廷争斗中死去;迎春出嫁后被孙绍祖折磨而死;探春虽精明能干,做事果断,但最终也是远嫁他乡;惜春目睹了三位姐姐的不同命运后看破红尘,最后削发为尼。贾府是何等显贵,但是府内的四位千金却落得如此下场,不免让人“原应叹息(元、迎、探、惜)”,作者借用名字的首字组合就预示了最后的结局,而名字中用字“春”是一年四季中最美好、最舒适的季节,代表着四朵金花在贾府的花季年华,但最终也没有留住“春天”,命运也以悲惨而结束,让人扼腕叹息。

4.影射事件发展

文学作品中人名谐音的寓意除了以上叙述的功能外,对故事情节发展也具有一定推动作用,有预示事件先兆或解说人物使命的价值,能够帮助读者了解故事发展的大致方向。《红字》中女主人公Hester(海斯特)与单词hastier(更草率的)谐音,草率一名体现在女主人公在婚姻抉择上是“草率”的,嫁给了行将就木、虚伪邪恶、表里不一的齐灵沃斯。又在不幸的婚姻中,因为孤独,明知当时教规女教师不允许与牧师相爱,却还是向丁梅斯戴尔示爱,生下了珠儿,犯了通奸罪。因为犯下罪过,清教社会对其进行残酷摧残,终身佩戴象征耻辱的红字,造就自己的悲惨命运。《红楼梦》中霍启抱英莲去看“社火花灯”,害小英莲在街上被人拐走,随后甄家起火。“霍”是常见的姓“启”是常用的字,可是谐音“祸起”,预示着灾祸的起源,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引出英莲(谐音应怜、预示可怜的命运)自己以后的遭遇以及冯渊的悲剧,可见曹雪芹用心的独到之处。

四、结语

综上所述,谐音在英汉文学作品中的应用是一种喜闻乐见的语言表现形式,不仅体现了作者文学功底,也唤醒了读者联想。人名谐音通过选字选词产生的寓意能够暗示人物本性、揭示人物性格、预示人物命运、影射事件发展、升华文学主题,体现了作家的创作意图,渗透着创作情感,蕴含着丰厚的语言文化内涵,是文学名著的经久不衰的魅力所在。

参考文献:

[1]孟凡玲,肖庚生.英汉文学作品中谐音词的对比研究[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7,26(9).

[2]张小南.英文小说中人名文化内涵及汉译策略分析[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3(5).

[3]张慧慧.英语文学作品中人名的汉译[J].海外英语,2012(15).

[4]徐宜良.谈谈文学作品中谐音的运用及其功效[J].社会科学家,2008(10).

[5]付秧.浅析英汉文学作品中的人名谐音的寓意[J].现代交际,2016(6).

作者:朱桂花 单位:邵阳学院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