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校微双语外国文学课程建构策略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校微双语外国文学课程建构策略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高校微双语外国文学课程建构策略

摘要:课语整合模式(Contentandlanguageintegratedlearning)是借助外语来学习另一门学科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的欧洲,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该文根据课语整合模式的教学框架,提出建构微双语外国文学课程的策略,在讲座式(lecture)授课之外,增加辅导式小组(tutorial)学习模块,筛选包括北美华裔文学在内的英文或英译片段,通过文本细读等方式,将语言与外国文学作品的学习结合起来,在加深学生对于文学知识理解的同时,帮助学生提升外语表达能力。

关键词:课语整合模式;微双语;外国文学;华裔文学

全球化的发展推动了多语社会和多元文化的发展。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是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对个人及整个社会的发展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014年,习近平主席在德国孔子学院座谈时强调了语言学习的重要性,他指出:“一个国家文化的魅力、一个民族的凝聚力主要通过语言表达和传递。掌握一种语言就是掌握了通往一国文化的钥匙。学会不同语言,才能了解不同文化的差异性,进而客观理性看待世界,包容友善相处。”[1]高校除了培育专门的外语人才之外,还应该增加非外语专业学生学习外语的机会,使培养的年轻人具备与其专业技能相匹配的语言能力,帮助他们在国内和国际舞台上大展拳脚。双语教育是提高学生外语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明确提出,高校应鼓励开展双语教学工作,提高大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和能力[2]。全面双语教学对教师和学生都有相当高的要求,并非每个高校都有条件开展,有些地方民办院校就很难实现全面双语教学。民办高校应在响应教育部对本科教育要求的基础上,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探索恰当的方法,选择适当的专业课融入英语教学,在强化学生知识学习的同时,提高他们的英语交际能力。为区别于全面的双语教学,笔者将这种专业学习和外语部分结合的方式定义为微双语模式。

1外国文学课程的局限和优化建议

以笔者任教的民办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例,由于学科设置存在特殊性,并非每一门专业课都适宜开展双语教学。外国文学课程是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中一门重要的必修课程,是学生了解世界文化与文明的重要窗口[3]。根据我校最新版教学大纲,外国文学课程的教学目的之一为:熟悉外国文学史各个时期重要作家的代表作品,了解其思想内容以及艺术成就或艺术特点,具备初步的评价、欣赏能力。由此可见,汉语言文学专业外国文学课程教学不只是介绍作家作品,还应引导学生结合文本深入了解外国文化[4],在跨文化场域中体会中国文化的特质,树立文化自信。长期以来,外国文学教学面临着不同的问题和挑战。有学者指出,英文系的外国文学课正逐渐演变为以文学文本为教材的语言技能课[5],而中文系的外国文学教学则普遍存在文学性缺失的问题[6],学生机械地学习作家的生平、时代背景、人物特点等,缺乏对文本的把握,这对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力相当不利。只有将文学史的学习和文本的研读相结合,学生才有可能全面了解外国文学与文化,并在此基础上自觉运用比较视域的方法对比研究中外文学[4]。笔者在授课过程中发现,虽然一些经典外国文学作品有翻译精良的中文版本,但由于中英语言的不同,学生无法从翻译本中深刻理解英语的修辞手法、格律诗抑扬格的类型等文学特色。如果可以选取恰当的英文或英文翻译片段,不仅可以补充学生对文本认识的不足,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英文水平。此外,传统的外国文学课本并未将海外华裔创作的作品收录在内①,这不得不说是一大遗憾。以北美华裔英语文学为例,在过去几十年中,美国华裔文学获得了美国社会和学术界的认可。汤亭亭(MaxineHongKingston)、谭恩美(AmyTan)、李立扬(Li-YoungLee)等作家的作品入选了《诺顿美国文学选集》,成为美国大学的选读篇目。加拿大华裔作家弗雷德·华(FredWah)、崔维新(Way⁃sonChoy)、李群英(SKYLee)、郑蔼龄(DeniseChong)、余兆昌(PaulYee)等创作的小说和诗歌,为加拿大的“多元”做了注解,被《剑桥加拿大文学读本》等权威文学参考书收录,弗雷德·华更因其在文学上的杰出成就,获得了加拿大桂冠诗人的殊荣。他们的作品一方面描写了华裔群体在北美的艰难生活和遭遇的身份困境,另一方面也记录了他们对于存在于记忆中的母国和中国文化的想象,这些由英文书写的文学,对中国传统文化在海外的传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如果能将他们的作品引入外国文学课程的学习中,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也能引导学生思考全球化时代文化和语言的跨边界流动。“课语整合”是用第二语言/外语作为教学用语来教授非语言科目,从而促进第二语言/外语和学科知识的双重学习的一种教学模式[7],现已被广泛应用于欧盟许多国家的历史、地理、科学、艺术等课程的教学中[8]。这一模式也可为外国文学课程所用,教师可采用更为灵活的教学方法,在讲座式(lecture)授课之外,增加辅导式小组(tutorial)学习模块,筛选外国文学作品的英文或英译片段,以小组文本细读的方式,用英文学习外国文学课程的学科知识。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选材料不应受体裁或者媒介的局限,以便提供给学生更贴近时代的沉浸式学习体验。下面笔者将借助课堂具体实例,阐释使用课语整合模式建构外国文学微双语课程的设计思路。

2外国文学微双语课程的设计思路

课语整合模式不是将语言学习与学科学习分开,而是使二者在教学过程中互补互利。课语整合模式并不是用大量的学科词汇或内容堆砌的语言教学,也不是将学科内容从母语翻译成另一种语言的过程,而是主张学科知识和外语学习并重。课语整合教学模式主要由内容、沟通、认知和文化四个模块(简称4Cs模式)构成[9]。根据4Cs模式,内容属于课语整合模式的底层结构,是搭建整个课程的基础,语言学习需要参考学科内容来设计和安排。因此,教师要根据课程目标,在考量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筛选适当的外文原文或译文片段作为小组研读的内容,编写双语学习材料,为后续的深入学习做好准备。例如,在学习《神曲》的艺术结构特征时,《外国文学史》教材通常会提及但丁在诗中所使用的新格律“三韵句”(TerzaRima):三行诗为一段(stanza),使用连锁押韵的方式把各段衔接起来,但往往是一笔带过②[10]。查看原文,如《地狱篇》第一曲前12行的末尾词分别是:vita-oscura-samrrita/dura-forte-paura/morte-trovai-scorte/v’intrai-punto-abbandonai[11],可以总结出所押的韵分别是:ta-ra-ta/ra-te-ra/te-ai-te/ai-o-ai,从而感受到但丁所用的“ABABCBCDCDED……YZY,Z”押韵格式的精妙之处。而如果仅依靠翻译文本,学生是无法了解到“三韵句”的具体格式和艺术效果的,只能进行缺乏理解的死记硬背。在选择文本细读材料时,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神曲》的意大利语原文并非最优方案,因此,笔者选择了雪莱的《西风颂》。一是因为雪莱的《西风颂》同样采用了“三韵句”的押韵方式,二是因为学生大多很熟悉这首诗中的名句——“冬天来了,春天还远吗?”能够更容易地进入学习情境。详读《西风颂》第五节原文后,学生可以通过每行诗的末词is-own-harmonies/tone-fierce-one/universe-birth-verse/hearth-mankind-earth/wind-behind[12]174,总结出此节所押的韵为s-ʊn-s/ʊn-s-ʊn/s-θ-s/θ-d-θ/d-d,进而对“三韵句”的押韵格式形成更为直观和深刻的认识。课语整合学习的第二个模块是“沟通”,指在学习过程中使用的语言。在课语整合学习模式中,教师的教学重心在学科主题上,外语词汇必须通过学科内容来习得,外语是学习学科知识的教学语言和沟通工具,学生需要通过学科知识的学习来掌握外语[13]。以北美华裔离散文学知识点为例,学生要在文本细读之前掌握必要的词汇,如diasporaliterature(离散文学)、culturalidentity(文化身份)、nostalgia(怀旧)、goldmountain(金山)等。对重点词汇的学习可以放在辅导式小组(tutorial)学习之前进行,这样有利于学生积累生词,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认知”是课语整合学习的另一个重要模块,指的是学习和思考的过程。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将思维训练融入阅读,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还可以根据学习内容,适当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报告等多样化的小组学习,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例如,在观看加拿大华裔导演石之予的奥斯卡获奖短片《包宝宝》(Bao,2018)之后,引导学生思考片名“Bao”的多重含义:作为食物的“包子”;作动词时的“包容”(tolerate);近似音的“宝”等。通过讨论,学生可以从修辞手法、翻译理论等角度进一步分析和赏析该作品。“文化”是课语整合模式的顶层结构,主要指培养学生的跨文化理解能力。在微双语外国文学课中,学生通过阅读英文片段,了解英语文学的艺术特点和不同的文化,拓宽视野,培养跨文化意识。加拿大华裔作家卉安(AnnHui,音译)的《什锦国度》(ChopSueyNation:TheLegionCafeandOtherStoriesfromCanada'sChineseRestaurants,2019)一书就是非常好的一个例子。在书中,卉安讲述了自己家经营的丽景咖啡厅(TheLegionCafé,音译)和其他加拿大中餐馆的故事,讨论了中餐馆在加拿大多元文化中的重要作用,指出“什锦炒饭”这一“假中国食物”(fakeChinesefood)背后传达了华裔勤奋勇毅的精神、对家庭的热爱和中国文化在加拿大的落地生根。为避免学生因学习压力过大而压抑了学习外国文学和英语的热情,微双语课程不宜采用单一的考试形式,而应采用进展性评价(progressiveassess⁃ment)的方式,更重视对学生在整个课程中参与质量的评估。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展现他们的知识和能力,包括课前准备工作、课中参与的课堂活动(如对英文文本的朗读和分析、小组讨论和简短报告等)、课后作业等。教师应针对学生在各个环节的表现,及时给出有意义的回馈,比如是对学生阶段性成果的评价或改善建议,以帮助学生获得更高的成就感。

3结语

设计“语言”与“内容”并重、“内容”引导“语言”的微双语外国文学课程,首要目的是改变外国文学课单一的授课方式,用讲座式授课和辅导式小组研读的方式,将英语教学融入外国文学课堂。学生除了掌握外国文学的学科知识,也能通过详读英文或英文译文片段,克服英语学习的心理障碍,提升英语水平。其次是改变学生机械的学习模式,通过小组学习,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动参与者,培养学生的高层次思考技能。最后,通过课语整合的外国文学课堂探索跨文化教学,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文学鉴赏力和审美意识。

作者:王莎 单位:东莞城市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