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阅读经典外国文学论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一、重视个性品读
开放性阐释就是在品读经典时以培养学生的个性———独立思考能力为核心,阐释作品不给统一结论,引导学生发散思维,重视个体的感受,鼓励见仁见智,多方探寻作品丰富的思想内容。如鉴赏《玩偶之家》,引导学生从剧本中找材料,分析鲁迅在杂文《娜拉走后怎样》中表达的娜拉或堕落或回来或死亡的观点是否正确,思考娜拉有没有其他路可走。学生细读剧本后发现,在男尊女卑的时代和一贯做玩偶的生活的影响,娜拉“堕落”“回来”“死亡”都有可能;但当年违法借债和夜抄文件挣钱还债的经历证明,娜拉在依附丈夫的玩偶表象之下,骨子里却是既刚强自尊、有文化有能力又有主见、能吃苦,“堕落”“回来”“死亡”的可能性都不大,起码还有一条出路———自食其力,鲁迅之所以强调娜拉出走后的结局悲惨,意在提醒生活在封建思想浓厚的中国的女性莫草率出走酿成悲剧。再如学习莫泊桑的《项链》,在老师的启发下,同学们对作品的主题深入思考挖掘,总结出了7种不同的观点:批评爱慕虚荣,指出虚荣导致灾难;倡导勇于承担、直面人生的勇气;人生要努力奋斗,没有奋斗的人生是空虚的;赞扬诚实劳动、坦荡生活的品德美;人生常有意外,须谨言慎行;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要量力而行;福祸相依,坦然面对。因为学生的个人情感经历、阅读水平和阅读情趣不同,品读作品时的关注点和兴奋度不同,所以开放性阐释作品主题只是因势利导,既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又培养了学生的个性———独立思考能力,而这又是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
二、凸显人文理念
文学即人学,文学经典无论距离我们有多远,思想多深奥、手法多复杂,国别、民族有多么不同,都是探索人类命运、表达人类美好情感的,而人类追求幸福的愿望和感情是共通的。所以经典赏析时抓住作品人文性是消除学生对外国文学作品隔膜、正确理解作品的好途径。主要有两种方式:
1.人文性沟通
即在品读外国文学经典时重点挖掘作品的人文精神,用人文性作为沟通作品和学生的桥梁,让学生在人文精神的感召下与经典对话,激发品读经典的热情,并得到精神滋养。如赏析《哈姆莱特》时,学生对剧中三个复仇事件———哈姆莱特、雷欧提斯和福丁布拉斯均为父复仇———的性质难以分辨,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哈姆莱特复仇的博大胸怀———关爱人类幸福,主动承担“重整乾坤”的重任的人文精神,与福丁布拉斯私利和国家利益兼有、雷欧提斯完全是私利的复仇有天壤之别,这样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主人公哈姆莱特的伟大和作品崇高的思想意义。再如分析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时,细细研读具有浓厚的人文精神的段落,如重点分析格里高利在白匪和红军间游走的心路历程、反动地主叶甫盖尼对女仆女儿病危无医可治时的愤怒和焦虑的片段、革命党人彭楚克因每天要处死反动派而精神濒于崩溃的章节,使学生深刻领悟到无论是革命党人、反动派还是徘徊在革命和反革命中的普通人,身上都有美好的天性即善良、仁慈的人道精神,正是残酷的战争毁灭了人间最宝贵的人性,而这人性美正是此作成为经典的原因之一。这样的教学,即能使学生用心体味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同身受,对作品有深刻的理解,又突出了作品的重点。
2.角色换位感受人文精神
为了消解学生对文学经典因社会变迁而产生的时代隔膜,深入理解人物复杂的形象和作品深刻的主题,在品读文学经典时,或让学生把自己假想成作品人物,用心体会人物情感;或把作品中的人物移到现实环境中,推想在当下我们正生活的现实环境中人物会有怎样的命运,感受作品人道主义情怀。如赏析《安娜•卡列尼娜》时,学生对安娜与卡列宁这样的官僚机器生活不幸很同情,但却反对安娜为爱抛夫弃子,主张安娜应为孩子牺牲自己、困守无爱的婚姻。教师让学生换位思考:如果“你”是安娜,“你”愿意困守无爱的婚姻吗?学生马上就能理解安娜的痛苦,认识到让安娜困守无爱的婚姻既不道德也不人道;并在老师的引导下,明白安娜形象蕴含的人文精神:安娜虽只是为个人幸福抗争,但安娜们的抗争为现代人幸福的自由婚姻开创了道路。再如研讨《红与黑》中于连形象时,把才华横溢志向远大的于连由封建复辟时期的法国挪到当下的中国,让学生设想在21世纪的中国于连凭个人才干能否实现人生价值,思考于连与现实生活中借女人向上爬的人的本质区别:一个是生不逢时,一个是投机取巧。经过这样的思考,学生很容易就能理解于连才华无处施展的痛苦和不择手段的无奈,就能充分认识到封建社会扼杀人才的罪恶,感受到我们当下只要努力就能实现人生价值的幸福生活。综上所述,虽然追名逐利的现实、时代变迁和异族文学的隔膜,以及经典本身的高深都严重影响着学生品读外国文学经典的热情和质量,但只要教学得法,一定能收到好的成效。
作者:戴淑平 单位:鹤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