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校人才培养与外国文学教学探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校人才培养与外国文学教学探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高校人才培养与外国文学教学探析

摘要:应用型人才相对学术型人才而言,指将知识运用于实践,将理论研究成果运用于工作实际的人才。应用型人才的技能要素包括:知识、能力和素质。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外国文学教学必须以培养学生应用能力为核心,构建外国文学新型课堂及考核机制。在新型课堂的构建上应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创造性学习;在考核上实行综合性考核,将终结性考核和过程性考核结合起来,把学生的实际阅读及课堂表现纳入考核范围。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技能要素;新型课堂;考核机制

社会发展需求决定了对不同类型人才的需求。社会发展程度越高,各种工作门类的分化必然更加精细,这就需要与此相适应的各种应用型人才来满足其需求。大学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因此,大学尤其是新建本科院校应当主动进行教育转型,培养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一、应用型人才技能构成要素

研究者将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知识结构要素分为专业基础知识、专业发展知识、综合性知识和工具性知识四大类;应用型人才能力结构要素分为公共能力、专业能力、发展能力三大类;将新建本科院校所培养人才的素质结构要素划分为基础通用素质、专业智能素质、专业情意素质、综合素质四大类。[1]下面依此展开论述。

(一)在外国文学课上帮助学生获取四类知识

首先,专业基础知识主要在大学基础课程的知识体系当中,实质上已经蕴含在中小学的学习过程当中,这些专业基础知识是学习外国文学课程的奠基性知识。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外国文学知识本身又是学习文学概论、文学创作、比较文学等课程的基础性知识。因而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有效学习外国文学发生发展史、重要作家作品、文学思潮、名词术语等,为后续课程打下基础。外国文学在应用型人才知识体系中又属于专业发展知识。同属于文科,汉语言文学专业之所以不同于其他专业,就在于它有像外国文学这样标志专业方向的课程。在外国文学课上除了对外国文学现象进行一般的分析、鉴赏、评价之外,应当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深入理解特定的文学现象,为自身的专业发展乃至将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基础。综合性知识是指在外国文学课上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从整体上把握外国文学,运用在各门课程上所学到的知识、理论等来对外国文学现象进行一定程度的综合评判。工具性知识在外国文学课上主要是指教会学生查找、检索中外文相关文献、学习方法、思维方法等。

(二)在外国文学课上培养学生三类能力

首先是培养学生的公共能力。公共能力属于一般能力,它是人们完成任何活动都不可缺少的能力,是人们从事任何职业都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包括学习思考能力、价值判断能力、交流沟通能力、身心调适能力、信息处理能力等。[2]在外国文学课上除了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外,还应当注重公共能力的培养,尤其要注重交流沟通能力和身心调适能力的培养。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生大多从事的是教师、秘书等文职工作,需要经常性地与人交流,良好的交流沟通能力和身心调适能力既是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的社会生产实践中的必要条件,也是职业发展的重要条件。其次是培养专业能力。外国文学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在该门课上培养专业能力就是培养学生将外国文学知识、理论、概念、术语等运用到实际的工作当中去,能够正确并且有一定独到见解地鉴赏、分析、评价外国文学作品的能力。最后是培养发展能力。发展能力是指在专业能力基础上通过强化学习与实践而形成的一种能够胜任职业岗位需求并能帮助进行职业转换、迁移的能力;是伴随专业兴趣、情感、态度、认同感、承诺感、使命感、责任感等专业精神日趋发展逐步形成的,是大学生未来“个性化”发展的需要。[3]学生职业发展、迁移不仅仅是就业与形式等课程的任务,在外国文学课堂上同样要培养学生的发展能力,即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结合自己的兴趣特长找到自己的职业兴奋点,为将来的职业生涯做一个规划。

(三)在外国文学课上培养学生的四类素质

首先是培养基础通用素质。基础通用素质包括良好的阅读、书写、倾听、口头表达等能力,还包括思维能力和自重、自信、自律等个人品质。其次是培养专业智能素质。它是指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在从事专门职业的活动过程中将知识与能力逐渐内化而成的一种带有专业特征的素质。第三是培养专业情意素质。它是指人们从事专门职业活动的一种心理倾向性特征,主要包括专业兴趣、专业动机、专业情感、专业信念、专业承诺、专业使命感、专业责任感等。[4]学生的使命感、责任感等不仅仅是思政课的任务,同样贯穿在外国文学的教学中。最后是培养综合素质。它是基础通用素质、专业智能素质和专业情意素质在专业实践活动中融合、优化、提升而成的一种全面性素质,是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身心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审美素质、专业素质等有机融合的结晶。[5]外国文学有着不同于我国传统文学的美学、道德等特质,在该门课上应当引导学生正确分析、评价,并将我国传统文学的审美、道德等观念与之进行辨别、融合,形成健康的综合素质。

二、当前地方高校外国文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及应用型人才技能构成要素,当前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外国文学教学中从教学目标的设置到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运用再到教学考核等环节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外国文学课程的教学目标通常设置为:掌握欧美文学史的基本线索和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提高对外国文学现象、特别是具体作品的分析能力和鉴赏水平。这样的目标设置,主要问题在于没有突出关注学生对外国文学知识、理论等的实践应用。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上仍旧存在着教师眉飞色舞地讲,学生被动地听,教师满堂灌,学生毫无发言探究权的现象。教师的教学手段单一,无法引起学生兴趣。外国文学课本来是一门很有趣味的课程,但是由于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学生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和拿学位而死记硬背教科书,在这种被动、机械的学习中文学的趣味消失殆尽了;文学课教学不仅要能够教给学生文学知识,同时还要使学生获得文学审美能力和写作能力等,但是今天传授的文学知识无法有效开发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感受,因而教学内容应从封闭走向开放,摆脱传统教学中确定的、封闭的、静态的知识体系,而应代之以无限的、开放的、动态的教学内容。[6]在外国文学课程的考核上也存在一定问题。科学合理的教学考核能够促进教育教学。但是与外国文学课程教学目标设置相适应,在考核上也主要是以识记为主,考核一些死知识,而没有侧重从应用的角度来进行考核。主要考核方式仍旧是以笔试为主,而且命题陈旧,客观性试题居多,主观性试题较少,大多数都有标准答案,限制了学生创新和自由发挥的空间,不利于对学生的文学阅读、鉴赏等能力的全面考核。同时,是不是某个同学书本上的知识记得好,考题答得好,就代表他的外国文学素养好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有的同学对外国文学作品可能阅读得比较多,但是对一些课本上的死知识却记得不怎样。这种情况下,当前的考核方式对后者来说是不公平的,也不客观。

三、构建外国文学新型课堂及考核机制

要构建外国文学新型课堂必须围绕培养应用型人才目标及应用型人才技能构成要素重新设置教学目标。在目标设置上除了要求学生较系统掌握外国文学发生、发展与演进的历史概况,以及代表作家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等基本知识,阅读外国作家经典作品,提高自己的审美鉴赏能力和人文素养外,还应增加实践应用目标。重设了教学目标,然后围绕目标构建外国文学新型课堂,主要在于创新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文科类课程的实践应用具有隐性,不及理工科课程那样突出。外国文学的实践应用能力主要体现在阅读、鉴赏、分析、评价及写作能力上,因而在教学中就要注重围绕这几方面进行培养。在外国文学新型课堂的构建上,首先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作品。外国文学重点作家作品较多,又大都是大部头的著作,和中国文学在审美情趣上有较大的不同,学生如果不读作品,何谈应用?具体说来可以在学生一入大学就开列出阅读书目,让学生提早阅读,打下基础。其次是设计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这就要求教师和学生都要转变观念,切切实实地以应用为主要目标开展教和学。学生应当摆脱对教师的依赖,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在阅读的基础上主动运用自身掌握的知识,对作品的人物、结构等作出分析评价,和同学、教师进行交流、讨论。教师要改变作为课堂主角的角色定位,而要成为一个参与者、课堂主持人,采取各种教学方法、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适当的时候进行点睛性的发言总结。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已经对教学内容有了一定了解,交流由学生进行,精讲由教师进行;但是精讲是针对学生自学中的问题、疑难以及教学重点、难点展开,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交流和应用则把部分教学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变被动的接受为主动的学习,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7]与培养应用型人才目标相适应,外国文学教学考核也要做出调整。在过去的考核中比较注重的是终结性考核,而对过程性考核有所忽略。因此应当设计综合性的评价、考核。比如应当加大过程性考核的力度和在该考核在学科成绩中的分值。学生该门课程的总成绩应当分为三个部分,一是阅读考核,即对学生是否真正阅读了或者阅读多少作品的考核。这可以通过读书笔记,随堂提问等方式进行检查;阅读考核可以结合作业布置进行。二是课堂考核,即学生课堂专题讨论参与度,学习态度等的考核。三是期末考试。期末试题应该加大对学生的应用能力的考核,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降低对单纯记忆性知识的考核力度。总之,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下,外国文学教学从教学目标的设置、课堂过程的设计到考核机制都应该作出调整。这需要教师、学生、学校协调配合才能实现这一转型。

作者:马迎春 单位:四川民族学院汉语言文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