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文化传承论文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本文作者:隋欣 单位:哈尔滨师范
传统音乐文化引入课堂对保护与传承音乐的贡献
在国际化的语境中,本土化问题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地处祖国边陲的黑龙江省并不因其偏远而在文化积淀及文化根源上有丝毫逊色,黑龙江流域地域广阔,地理环境复杂多样,历史文化源远流长,自然资源极其丰富。同时,这里又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域,这些的地理环境和社会环境背景形成了一系列具有黑龙江地方特色的本土民族音乐,而这些独具特色的本土民族音乐是我们应该认识并深入了解的。可是,就我国当前的音乐教育整体而言,仍是沿袭了学堂乐歌以来的“西乐”之路,对中国音乐,尤其是对种类繁多的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就其深度与广度的研究可谓凤毛麟角,更极少被纳入音乐教育的课程体系之中。故此,这对推动本土少数民族音乐的发展也带来极为负面的影响。中国音乐教育协会会长谢嘉幸曾提出“让每一个学生都会唱自己家乡的歌”的观点,但针对这一命题进行的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其“不知道”“没兴趣”现象严重。这一答案把一个严峻的现实摆在我们面前,使我们意识到,本土少数民族音乐教育的传承与发展刻不容缓,认识和了解本土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已经成为当代音乐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学校教育在传承本土音乐文化方面究竟具有什么样的责任、义务和功能?通过本土音乐赖以生存的原生态社会文化背景去理解、分析和感受此音乐,并从中了解、体验这种文化,是当前国内外贯彻于音乐教育中的重要途径之一。仅民歌这一种音乐类型就反映着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劳动的、宗教的、游戏的、爱情的等。在如此浩如烟海的音乐类别中,学生可以针对自己的擅长和爱好,选择自己喜爱的种类,进行收集、学习、研究,使其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有音乐基本技能及知识的积累,更能形成自己的个性音乐与追求,进而在音乐实践中归纳完善对本土音乐的认识。
本土音乐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1.定位准确,方法得当建立一套研究型学科体系,把本土音乐在高校音乐课程定位在研究型课程上,使该课程与其他的学科相区别。在学习实践过程中,学习方式可以采用田野采风、分组学习、资料分析整理、分类汇总等多样学习方式。在师生共同实践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在实践中真正去认识各民族音乐的类别与其表现形式的各异。
2.积累素材,发展创新学生积累一定的音乐素材,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发展创新本土音乐。将本土音乐渗入到音乐教学中,加强本土音乐与其他相关教育课程的联系与结合,创作出一种将音响作为传播媒介,在运动的时间和空间里创造形象、叙事、达意、娱情的艺术。直接诉诸观众感官的视听综合影像,是区别于文学(文字间接形象)、造型艺术(纯视觉形象)、音响,把音乐的视听语言的运动性和时空自由转换,又使它突破了同为“综合艺术”的戏剧和戏曲的舞台局限。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定期安排田野考察的实践课。一方面由专业教师带领学生去民间采风,将所学知识与音乐实践相融合;另一方面,让学生对自己熟悉的家乡的某种音乐做田野调查,并收集相关资料。
第一篇
一、为什么地域性文化在室内设计中具有重要地位
(一)室内设计的建筑学属性决定了其地域化特色
第20届世界建筑师大会通过的《北京宪章》指出,“建筑学是地区的产物,建筑形式的意义来源于地方文脉,并解释着地方文脉”。同时呼吁“建筑学问题和发展植根于本国、本区域的土壤,”作为建筑设计的延伸,室内设计的发展道路必然也是在全球(现代)和地域(传统)之间寻找平衡点。广取博收古今中外文化及建筑的精髓,充分挖掘室内设计的地域文化特色,才能使中国室内设计在多元化的世界格局中占有一席之地。
(二)消费者的文化属性决定了室内设计的地域化特色
具有浓烈地域特色的室内设计容易受到市场的青睐。作为唯一从未中断的中华传统文化,由此发展起来的文化形态非常稳定,经过通俗化以民俗形式得以广泛传播。我们的血液里、骨子里无不包含着传统文化的基因,对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怀有深厚的感情,天生对传统文化形式具有亲近感。突出室内设计的地区文化,让人们感受到自己特有的文化,容易引起情感的共鸣。因此,只有忠实于本土文化,室内设计才会富有生命力,在市场中才具有竞争力。这就是为什么“中式”楼盘在各个城市里气势夺人,各种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风味酒楼受到热捧的原因。地域文化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是每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重要问题。
二、室内设计如何传承地域文化
一、开发民族文化校本课程,传承民族优秀文化
1.明确分工负责,有效管理课题
民族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项较为复杂而又十分严肃的工作,需要课题组成员认识明确,思想重视,真正挖掘出优秀的本地区民族传统文化资源内涵,编纂开发高质量的校本教材。课题负责人召集课题组成员,广泛交流讨论,组织教师深入学习校本课程理论和教材编写方法及原则。课题组成员有的负责学习交流裕固族历史文化、裕固族发展等方面的材料,汇总整理课题组成员各自的初步研究收获,有的负责研究相关裕固族历史、民俗文化,撰写调研报告。课题组成员分工明确,各负其责。
2.重视理论学习,深入科研培训
课题负责人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民族学校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管理、课程模式、课程编制、课程结构等理论。深入进行调查研究法、文献资料研究法、比较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等科研方法培训。制定具体的民族文化校本课程开发计划,并进行系统研究,以获得解决问题的办法。
3.挖掘本地民族文化资源,引领校本课程的开发
学校以教师为中心,动员学生、家长、社区群众共同参与,调研、搜集整理了裕固族文化、历史、礼仪、风俗等方面的大量资料。教师边学习边研究,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无论是课程目标的设定,还是课程内容的选择上,都发挥教师的主动性,拓展民族文化知识,增强课程开发能力,培养教学科研精神,加强教师对课程的整合能力,使教师真正成为了校本课程开发的引领者。结合当地裕固族文化的特点,把裕固族优秀文化编入校本课程的内容,编写了《裕固族文化选粹》,校本教材在该校试用后,受到了广大师生的欢迎和好评。通过学习教材,学生们了解了裕固族的风土人情和民族文化知识,为传承民族优秀文化打下了良好基础。
摘要:地方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写作毕业论文时采用田野调查方法有助于锻炼学生的调查研究能力,确保毕业论文材料创新,培养学生家园情怀。田野调查前要做好心理准备和资料准备,在调查过程中要学会对话与交流,忠实记录信息,民俗摄影等。论文写作过程中充分应用田野调查资料可以助力毕业论文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建议和方案,符合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要求。
关键词:田野调查;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写作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不外乎涉及该专业研究的几个核心领域:文学文本研究、作家创作研究、文学现象研究、语言现象研究、民俗文化现象研究等方面。在一些人看来这些论题似乎不需要开展田野调查也能写,阅读作品或者查阅语料库、地方志资料就行了。然而对于地方本科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而言,钻入书斋研究历代文学名家名作、文学思潮、语言演变规律,想要研究出新意很不容易,而如果把目光投向学校所在地或者学生本人家乡的语言、文学、文化现象,并在实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写作毕业论文,则有利于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同时也便于学生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解释现实问题和现象,还可有效避免论文复制粘贴制作而成的现象。因此,笔者认为,地方本科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写作应该注重把目光投向本土,投向故乡,扎实开展田野调查,在此基础上去完成。
一、开展毕业论文田野调查的必要性
(一)锻炼学生调查研究的能力
本科学生毕业论文写作是对学生大学四年所学知识与掌握技能的综合性检阅。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而言,调查研究的能力是必备的,这既是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也是未来就业岗位的要求,因为该专业毕业生刚毕业时大部分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秘书、管理、宣传、教学等方面的工作,而要做好这些工作都离不开调查研究、撰写调研报告。在毕业论文写作时选择本土、家乡作为研究对象,开展田野调查就是在锻炼调查研究的能力,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基础。部分地方本科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了适应转型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在课程设置上专门安排了社会调查、田野调查等课程。在边疆、民族地区办学的地方高校尤其重视这方面课程的开设和能力的培养,如笔者所任职的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把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所应具备的“笔头”(写作)“口头”(沟通、交流)“镜头”(摄影摄像)能力通过课程教学和实践实训的方式进行全过程培养与训练。
(二)确保毕业论文材料创新
一、郴州民间工艺美术及对平面广告设计的启示
(一)郴州民间工艺美术
郴州民间工艺美术,是郴州当地文化与中原文化、客家文化与岭南文化的相互融合的独特产物,是中国民间工艺美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艺术思维、艺术理念、艺术特征、艺术形式等方面具有鲜明的个性。但是在长期的实践中,郴州民间工艺美术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传承和运用。在分析整理郴州民间工艺美术的基础上,充分挖掘郴州民间工艺美术的积极因素,并创造性地应用于平面广告设计和平面广告设计教学中,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探索,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郴州民间工艺美术是湘南民间工艺美术中的一个重要部分,目前,专家学者们研究以郴州市民间工艺美术为主要,然后辐射整个永州市和衡阳市,即湘南地区。其研究主要从湘南古民居、湘南民间工艺美术、湘南民间石雕、湘南民间木雕等几个方面,对民间工艺美术进行了归类、分析和整理。依据研究角度的不同,对有关湘南民间工艺美术研究著作的代表作进行简要概括:
(1)具有地方特色的湘南古民居著作,如唐凤鸣著《湘南民居研究》、范迎春著《湘南宗祠——建筑及装饰艺术研究》、王铁著《2012中国高等教育设计专业名校实验教学课题:湘南民居印象》等。
(2)有关湘南民间工艺美术的课题与论文,如陆岚的湖南省社科基金课题《湘南民间工艺美术资源的挖掘利用与理论研究》、论文《浅析蓝印花布的色彩观》等。
(3)湘南民间石雕的研究课题和论文,如何次贤的课题《湘南民间石雕的人文内涵、艺术价值及其保护与利用研究》、论文《湘南民间石雕艺术的文化寻绎》《从湘南民间石雕艺术看中国民间文化的崇德立德意蕴》等。
(4)湘南民间木雕的研究论文,李曦《湘南民间家具的装饰特征研究》《湘南古民居的木材选用与木雕装饰》《湘南古民居木雕艺术》等。以上这些课题、论文、著作主要从研究郴州民间工艺美术自身的特征入手,广泛收集郴州民间工艺美术的作品,阐述民间工艺美术的概念并将其分类,系统的分析其造型、色彩及美学特征,部分著作还进一步研究了民间工艺美术产生与发展的历史文化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