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三措并举对优秀文化传承的作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以下简称“恩施州”)历史悠久,民族文化底蕴深厚、源远流长。恩施州有汉、土家、苗、侗等29个世居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54%,少数民族学生占比达71.24%。各民族在漫长的发展历史中,创造出了独特的音乐舞蹈、文学艺术、民族建筑以及传统技艺等文明成果,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俗文化与习惯。近年来,恩施州各级教育部门以党建为统领、以落实课程主渠道为主导、以活动展示为平台,扎实推进少数民族优秀文化传承发展。
以党建为统领
少数民族文化是带有地域性和民族性特征的中华文化。恩施州各级各类学校全面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实施学校党组织全面覆盖,推进学校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工作的深度融合,并成立州内民办学校行业党委,保证民办学校的办学方向,这些做法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大意义。坚持党建与文化传承相结合,让德育课堂更接地气。民族文化氛围的营造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过程。恩施州的每一所学校始终坚持党建与文化传承相结合,全方位、多角度地向学生展现民族大家庭的和与美。有的学校将土家吊脚楼的元素与校园建筑结合,有的学校将土家特色织锦西兰卡普的图案融入校徽、校服,让优秀民族传统文化与学生的成长相伴随,让中小学生从小获得多种少数民族文化的体验,切身感受丰富多彩的民族教育景象,让校园文化“活起来”,让德育课堂更接地气。坚持党建引领校园文化,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恩施州不仅有着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还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学校党组织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让优秀民族传统文化资源走进校园。建始县民族小学以“办规范特色学校,育合格特长学生”为目标,致力于传承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大力开展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营造出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被评为湖北省“民族文化进校园”十佳示范学校。恩施市实验小学开展“追寻红色记忆,童心永远向党”红色故事进校园主题教育活动,聘请老军人担任“校外辅导员”,向青少年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文化,播撒红色种子。坚持党建以文育人,让学生爱上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在恩施州的每一所学校,学校党组织充分利用丰富的本土优秀民族传统文化艺术资源,以文育人,用中华各民族共生共荣的印记打造特色民族文化氛围。校园中随处可见土家族文化元素,文化墙上画着土家族传统舞蹈的彩绘,文化长廊里摆放着土家族传统手工艺品,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学习并爱上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咸丰县积极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组织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定期到校园讲课示范,让非遗“活”起来。宣恩县积极打造“一校一品”文化,开设滚龙连厢、八宝铜铃舞、摆手舞等本土文化课程,让学生在学习中传承非遗民族文化,极大地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恩施清江外国语学校在党组织的领导下,成立多个非遗社团,开设非遗选修课程,开展非遗教学,将民族传统文化植根于教育教学中。
以落实课程主渠道为主导
教育部提出结合学生年龄特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全面融入各学科课程教材,不单独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恩施州积极探索,将优秀民族传统文化融入课程体系、课堂教学和教学管理,推进了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将诵读经典活动纳入课程体系。恩施州将“双读”纳入中小学课程体系和幼儿园常规保教活动,掀起诵读传统道德文化书籍热潮,保证了课表有安排、早上有诵读、课堂有讲解,有效促进了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进教材、进头脑,增强了学生对中华民族深厚文化底蕴的感受和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落细、落小、落实。在课堂教学中开展优秀传统文化艺术教育。学校积极将“朝读经典”排入课表、引进课堂,在语文课、历史课、道德与法治课中增加传统文化内容,将戏曲、书法等融进校园。全州各级各类学校形成了传统文化教育的良好氛围,在语文课堂开讲“国学”,带领学生阅读典籍,引导学生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真正内涵;在音、舞、美艺术课堂,开办民族民间文化艺术课,引导学生热爱优秀民族传统文化。恩施市龙凤初中聘请专任教师,开设以“唱山民歌,跳民族舞”为内容的“民族歌舞”校本课程,对学生进行爱家乡、爱祖国教育,为传承少数民族文化起到积极作用。常规教学管理中渗透传统文化艺术元素。将践行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当中,注重在学生生活点滴中落实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引导学生着好装、走好路、上好课、健好身、扫好地、管好物、就好餐、睡好觉等。恩施市龙凤初级中学德育案例《抓“十好”规范,育美丽学生》获教育部表彰,被评为全国经典案例。在课间操里贯穿民族民间歌舞,可以说是恩施中小学传承优秀民族文化艺术的一大亮点。恩施英才实验学校将土家摆手舞改编为课间操,生动形象地再现了土家人生产、生活场景,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了解祖辈辛勤劳作的精神,潜移默化地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在校园活动中实现交融和渗透,融合了土家摆手舞、肉连响、莲湘、铜铃舞四种民族文化的艺术特色:既有摆手舞浓厚的地域舞蹈色彩,舞曲节奏鲜明,动作简单易学;也有肉连响动作灵活多变、调子轻松明快和莲湘给人以感情炽热、活泼愉快的享受;更有铜铃舞粗犷、潇洒、古朴、诙谐的舞风。这是利川市清江外国语学校小学部自编、自导的“校园民族操”,深受师生喜爱。
以活动展示为平台
恩施州积极创新活动形式,注重活动特色,丰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参与文化艺术活动的热情,营造了健康向上的传统文化艺术氛围。“两节”为传统民族文化进校园注入了生机与活力。“艺术节”“体育节”是推动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举措,是激发学生热爱艺术、强身健体、励志成才的重要平台。各级各类学校依托“每天锻炼一小时”,广泛开展以民族文化为主的“大课间”活动,设置了跳绳、毽球、跳皮筋、抽陀螺等传统体育项目,让学生感受到传统体育活动的魅力。“我最喜欢跳绳,它不仅让我回忆起童年的乐趣,还锻炼了身体,了解了这些传统项目的很多历史。”一位刚参加完中考体育跳绳项目的学生说。“戏曲进校园”活动推动了优秀民族文化传承落地生根。自2016年活动启动以来,恩施州始终坚持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植根传统文化,传承戏曲精粹。恩施市为各中小学校派去戏曲辅导员,充实专业教学力量。咸丰县选取京剧、豫剧、黄梅戏、咸丰南剧等经典剧目名家唱段,制作成光盘,供学校在大课间、主题班会及课余时间播放,并利用音乐课、选修课开设戏曲课程,将《女儿寨》《土司夫人》等南剧引进中小学校课堂。来凤县“戏曲进校园”经验在全省交流。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任务。恩施州各级各类学校将民族文化传承融入教育教学中,大力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积极探索发展少数民族文化的有效路径,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贡献力量。
作者:曹莉莉 陶妍 单位:恩施州电化教育教育技术装备站 恩施州学校后勤管理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