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文化产业论文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一、音乐文化产业概述
《2001—2002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中指出,文化产业是以生产和提供精神产品为主要活动,以满足人们的文化需要作为它的目标。广义地说,文化产业是指物化的文化产品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服务进入生产、流通和消费的产业部门。2004年国家统计局在《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中将文化产业定义为: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文化产为包括核心层、外围层和相关服务层。核心层包括新闻、出版、广电和文化艺术等。外围层包括网络、娱乐、旅游、广告、会展等新兴文化产业。相关服务层包括提供文化用品、文化设备生产和销售业务的行业,主要指可以负载文化内容的硬件产品制作业和服务业。笔者认为,音乐文化产业是当代社会中文化产业的一个部分,其核心是向音乐受众(消费者)进行音乐文化产品流通,通过各类音乐文体作品提高音乐文化产业份额。音乐文化产业是一个包含音乐文化教育、音乐文化生产、音乐文化流通、音乐文化营销和音乐文化服务的“产业群”。音乐文化产业是在现有信息技术的背景下,采用先进的流通与传播手段,运用经济学理论与方法刺激音乐文化产业链条的中介,使音乐文化产品迅速向传统音乐文化渗透(笔者在另一篇关于音乐文化数据库的论文结果显示,各艺术类院校对于传统音乐文化领域重视日益加强,对传统音乐形态进行开发并通过特定的数据库形式加以展示)。因为在音乐文化产业无论是音乐传媒和音乐科技,还是音乐保健和音乐治疗等商业服务,都是一种商业行为,所以音乐文化产业还需要关注知识产权等著作权问题。音乐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它是一种文化传播,音乐文化产业实质也就是在音乐文化产业链中围绕着音乐传播中的每一个具体环节为公共提供音乐文化、娱乐产品和音乐文化服务等活动。如,作曲创作、舞台表演、和声编配、数字打谱、乐谱数字化、电影配音等环节都可以形成一类音乐文化产业,为社会创造价值。音乐文化产业以生产和提供音乐精神产品为主要活动,不仅具有一般行业的竞争性和排他性特点,更为关键的是其对国民经济体系中的服务业、信息产业等具有诱发和乘数效应。综上所述,本文所谓音乐文化产业,是指按照产业化和市场化的方式来从事音乐文化产品的生产、流通、经营和服务性活动的行业。也就是说,音乐文化产业是对音乐文化中可以走向市场和用产业方式运作的那部分音乐艺术行业、音乐艺术产品和音乐艺术服务的总称。
二、发展音乐文化产业的意义
一个民族的灵魂在于此民族的文化,基于统一文化的民族与国家可以提升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团结民众,提高社会发展进程。音乐作为一种喜闻乐见的文化形态,可以提高国民素质,国民素质越高,执政难度越小;国民素质越低,执政难度越大。要想减少执政风险,化解执政难度,降低执政成本,就需要用音乐开启民智,提升整个国民素质,塑造国民人格。江苏省作为中国的相对发达的省份,其文化产业已经取得了较好的业绩,通过音乐精神、音乐服务和音乐产品的传播与开发创造出特色的“江苏精神”。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1992年起全省GDP连续21年保持两位数增长。2012年,全省经济在转型升级中平稳增长。全省实现生产总值54058.2亿元,增长10.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418.3亿元,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27121.9亿元,增长11.0%;第三产业增加值23518.0亿元,增长9.6%。人均地区生产总值68347元,比上年增加6057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860.7亿元,增长13.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215.3亿元,增长15.0%。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31707.2亿元,增长20.5%。进出口总额5480.9亿美元,增长1.5%。其中,出口3285.4亿美元,增长5.1%,进口2195.6亿美元,下降3.3%。从以上江苏省政府公布的数据可知,自此次金融危机以来,虽然江苏的经济保持较高速度的发展,但是,还需要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模式。对江苏而言,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发展和扩大内需为经济新的增长点的目的的实施,音乐文化产业已经成为推动江苏省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江苏省作为国际6大世界级城市群之一,已经与中上等发达国家生活水平相当,其人均GDP、综合竞争力、地区发展与民生指数(DLI)均居全国各省第一,成为中国综合发展水平最高的省份。江苏省对于音乐文化的消费需求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其音乐文化市场规模也在不断扩大。江苏人口密度大、数量多、素质高,在满足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之后,对音乐文化产品的消费需求将会越来越大,欣赏音乐实现心理与情感的满足将成为江苏人民生活的一部分。因此,江苏具备潜在的音乐文化市场发展规模。音乐文化产业作为“无污染、低消耗、高效益”的朝阳产业,除了能够生产“情感产品”提高人民的精神文化修养,更可以通过产业的发展在音乐产业价值链中创造价值,拉动内需,创造就业岗位,进而反哺江苏经济社会的发展。
三、江苏省音乐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江苏音乐文化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产量多精品少、音乐文化产业竞争力不强和音乐产业文化人才不足等规模性、结构性、体制性、音乐文化企业市场化程度较低等问题。
(一)产量多精品少
一、全县旅游发展现状
旅游景点包括:和顺侨乡、北海湿地、国殇墓园、中国最大的农村图书馆——和顺图书馆、滇缅抗战博物馆、弯楼子民居博物馆、刘氏宗祠(宗祠文化展览馆)、元龙阁、艾思奇故居;另外还有李氏宗祠、寸氏宗祠、洗衣亭、中天寺、千手观音树、魁星阁。2009年县旅游业呈现较好的发展态势,1—6月,全县接待游客155.3万人次,其中,国外游客3.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19亿元,同比分别增10.3%和14.6%。火山、热海、和顺、北海、云峰山、叠水河六个景区共接待游客53.5万人次,同比增61.5%,门票收入1689万元,同比增75.7%,日均接待游客2956人。出境旅游共组团队67个,3939人次前往密支那观光。全县星级宾馆住宿率51%,同比增2.4个百分点,非星宾馆住宿率61%,同比增5.4个百分点。机场起降航班1158架次,输送旅客84494人次,客座率59%。
二、我县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不足与对策
1、旅游项目品牌化率低,需要发展更多的精品项目创意是品牌的灵魂,良好的创意是品牌成功的关键。旅游品牌定位,必须有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形象。旅游品牌的形象绝不能朝令夕改,月月新,年年变。盲目跟风,一哄而上。诚信和品牌是共生体,诚信是品牌内涵的首要内容,品牌是推进诚信的市场工具。中外不分,古今不分,相差无几,竞相“克隆”旅游品牌,既无特色,又缺乏竞争力,永远产生不了品牌效应。要着力打造旅游精品项目和品牌,着力推进火山温泉项目,将其打造成更有影响力的旅游拳头产品。对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不断进行创造性的优化组合,推陈出新,提高景点、景区的旅游竞争力。旅游业的竞争,说到底是文化的竞争,文化底蕴深厚,旅游开发潜力大,旅游品牌要接受经济全球化挑战,要融入世界潮流,要朝着市场化和国际化方向迈进。
2、加大城市形象宣传力度,提高知名度
一、建议县委、县政府充分发挥的人文和历史资源,提升的知名度,进而带动招商引资、旅游开发等产业的发展。
二、利用各种媒介手段充分宣传的特色,制作车贴广告、宣传册等或者利用省内外电视传媒等多种形式进行全方位宣传,将旅游深入人心,提高旅游的知名度。
一、安徽文化产业和文化消费现状概述
从城镇居民人均文化消费支出增长速度来看,安徽呈现出较快的增长势头,从2008年的526.7元增至2013年的956.03元,年均增长率为16.3%。从文化消费支出占消费性支出的比重来看,也有明显提升,从2008年的5.53%逐年增加到2013年的7.04%。安徽城镇居民文化消费水平在中部六省具有一定比较优势。数据分析显示:2007—2011年,安徽省城镇居民年均文化消费年长率为14.2%,仅落后于河南,处在中部地区第二。安徽城镇居民平均文化娱乐用品支出从2007年的259.91元逐年增至2012年的413.61元,在中部居于第三位,高于河南、湖北和江西。农村居民平均文教娱乐支出从2007年的283.17元逐年增至2013年的376.66元,2011年仅落后山西,处在中部地区第二。
二、安徽省居民文化消费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安徽城乡居民文化消费虽呈现出增量趋于加速、产品趋于丰富、服务趋于多层等良好态势,但也存在与全省城乡居民对文化消费日益增长的期求,以消费拉动文化发展的需求,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文化强省建设的要求不相适应等状况。
(一)在消费总量上,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
居民人均文化消费支出是反映居民文化消费水平高低和居民文化生活质量的综合性指标。根据国际经验,当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时,文化消费会快速增长,人均GDP接近或超过5000美元时,文化消费则会出现“井喷”。据统计,2013年安徽全省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9038.87亿元,人均GDP已超过5000美元。理论上分析,居民文化消费应进入快速增长的“井喷”阶段,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从统计部门的数据来看,2012年和2013年安徽城镇居民的文化消费支出占全部消费比重均超过7%。2012年,居民文化消费总体增速为9.24%,小于12.1%的经济发展速度。
(二)在消费水平上,存在区域间、城乡间和群体间的不平衡
一、传统文化中的虐恋服饰现象
1.紧身胸衣与三寸金莲
紧身胸衣与缠足实质上都是对身体进行变形,这种变形在其成长过程中受到谴责,并被扣上“刑具”的帽子。然而从性的角度来看,紧身胸衣是以强调曲线美来展现女性的性感的身体,缠足是以强调柔弱美来展现女性的性感的身体,它们都是显示性方面强势的一种服饰。同时也都表达了两个相反的欲望,即在束缚身体的同时又放纵了它。紧身胸衣最早产生于希腊克里特岛,直到中世纪之后的16世纪的上半叶,才在西班牙流行起来。人们以鲸须为骨架制成一种无袖胸衣,这种胸衣呈倒三角形,穿上身后从肩至腰都非常紧身,可调节的系带能将女人的腰肢勒到一个理想的程度,同时又把乳房向上提高得更加丰满。与之相配合的下装则十分的膨胀,一种由鲸骨、藤条、木块或金属丝制成的圆环将吊钟状的裙裾层层撑起罩上长及地面的华丽面料,正面看去是X型,背部却很舒缓,这种曲线形体在当时被认为是最完美的。但这种完美是残酷的,由改变内在生理机能而使其外在形体得到当时社会的认可,这是人类服饰史上绽放的一朵奇异的虐恋之花。由于当时人们性观念与性行为并不保守,在给外界留下极为得体优雅和明显的性感印象的同时,紧身胸衣还以一种为大众接受的方式,赋予了女人表达自身对性的渴望的权利。并且人们还认为紧身胸衣能掩盖女性身上不够“理想”的部位,从而使她们看上去更妩媚动人。这一点在文学作品巴尔扎克的《贝姨》中有具体的描述:“在这一时刻,一个既不丰满又不苗条的女人,却美的非凡,她的曲线因不经意地遮掩而若隐若现、因闪光的衬裙褶皱和紧身胸衣下摆垂片的衬托而清晰可辨,这一切让她如此的性感可爱……。”和紧身胸衣并驾齐驱的缠足是从哪个朝代开始的有不同的说法,一般认为是始于南唐。缠足一般于六、七岁开始,要到十岁左右才能解除。用四尺长的窄布条将双脚紧紧地缠绕,除大趾外,将二趾紧紧约束,以后越来越紧,一直要缠到“小瘦尖弯香正软“才算大功告成。当这样的小脚穿上长三寸、尖锥型精美的小鞋,“三寸金莲”由此而产生了(如图3)。我们可以从南朝潘妃“步步声莲”、南唐后主李煜的窅娘帛步缠足轻歌载舞中看到,那纤小如初月的三寸金莲让女人们步态摇摆不定,身形婀娜多姿是多么的娇弱,让多少男人们迷恋。虽然女子缠足,要蒙受极大的痛苦,即所谓“小脚一双,眼泪一缸”。可是俗语说的好“女为悦己者容”,在这种痛苦中,由于男人的“注视”而使女人们得到快感。男人的“注视”最终决定女人的着装的趣味,使她们在精神上体味到虐恋的快乐。
2.纹身
虐恋美学现象并不仅仅限于缠足和紧身胸衣,在世界的很多地方纹身和穿孔也成为时尚,是一种皮肤化妆,就如同人们穿各种漂亮衣服一样是藉此展现一种美、一种精神。美国著名的服装心理学家弗格博士认为:人的装饰形成可以划分为两大类,即肉体装饰和外表装饰,而纹身绣面就是肉体装饰的最古老形式、是人类童年时期对美的一种追求。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深受人类社会的喜爱,谱写着人类追求痛苦和快乐的传奇。中国的纹身历史悠久,《礼记•王制》记载:“东方曰夷,被发文身,南方曰蛮,雕题交趾”,这“文身”“雕题”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纹身装束之一了。纹身的过程是痛苦的,但同时纹身者也在痛苦中磨练意志,享受着快乐。纹身可以在很多部位进行,如脸部,胸部、背部,或者在性感部位如乳房、臀部、腰部等。当我们进入纹身世界中,不论在哪个部位纹身,都会发现纹身同样是一种精神上的行为,它需要一种信念,就象缠足和紧身胸衣一样,在对人体本身进行改变的同时,精神上获得快感和满足。这已经不是原始的冲动,是一种思想信念的反映,是痛并快乐着的一种美的形式。
二、街头文化中的虐恋服饰现象
在人类服饰文化中,原始人类为了表现对性和生殖的崇拜,通常直接对自己的身体进行装饰加工——画身、纹身和身体变形。在十七、十八世纪的欧洲人们用紧身胸衣来表达人外在的形体美,在中国的封建社会人们用“三寸金莲”来表达人内在的含蓄美。而在今天,E时代的科技和经济飞速发展,多元文化的交融,街头文化已经逐渐成为年轻一族的重要文化象征。年轻一代的生活和工作方式都是高节奏、高效率,压力也大大提高,这种转变,导致人们对服装的需求产生了变化。服装是内心世界的宣泄、释放,张扬着个性——从高贵典雅到夸张怪诞,从破碎暴露到解构重组……,虐恋服饰也成为其中之一。对于年轻人来说,带一点虐恋和叛逆,追求自由、个性是服饰的新走向。虐恋服饰不仅仅是通过对肉体的一种加工,装饰和变形,还通过服饰的不同的风格、面料、色彩等来表达现代的年轻一代对虐恋美的感受,强调自己的个性和风格,突出自我。如嘻哈风格服饰、朋克风格服饰、涂鸦风格服饰等。嘻哈服饰强烈追求个人风格,款式宽松而不自由,结构破碎而不合常理,如款式结构上的层叠设计,颜色鲜艳的、特殊方法印制的骷髅头头像等特殊图案设计等。配饰醒目而张扬,如鼻环、一排耳环、项链、手环、MD随声听、滑板车、编发辫、烫爆炸头等,走起路来动感十足。朋克服饰崇尚“性和颠覆”,追求特立独行的装束风格来彰显自己的个性,例如,结构以紧身和缠绕为主,钉满金属扣的牛仔衣和高筒靴,合体的皮革套装和夸张的金属腰带、拉链、超短黑色皮裙和网状裤袜等,体现服饰与身体亲密接触后的一种“性的意味”。面料和材质上主要采用皮革、金属、人造丝、薄纱和镂空面料,在光滑与亮泽的皮革上钉上铆钉和尖刺的金属饰物,或者把皮鞭演化成细细的绳索缠绕着那美丽的身体,加之黑色和暗淡的金色使身体变得更加妖娆和神秘性感。同时在颈部、胸部、腰部、踝部等缠绕或捆绑链子或皮带等饰物。发型也是朋克造型的焦点之一,头发尽可能弄得很高,染成各式各样的颜色,涂黑眼圈,画猫眼妆,烟熏妆,在耳朵、鼻子、脸颊和嘴唇等部位用安全别针和撞钉穿孔,在身上绘制纹身,显得十分另类。涂鸦风格表达对现实社会的看法和立场,以及对未来社会的憧憬和向往。
一、引言
博物馆是按照社会劳动分工形成的文化服务行业,是重要的历史人文景观,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操,提高个人的文化修养。人们可以在博物馆与文物对话,没有时空的阻隔去了解历史和增长知识。在发挥博物馆文化传播的同时,我们也要全面发展博物馆文化产业。目前大多数的博物馆文化产业的产品和服务质量,不能满足在社会经济条件下的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其中产品的种类、样式单一,缺乏一定的民族内涵,并受市场开发影响造成博物馆文化产业存在结构性的短缺问题。
二、博物馆发展文化产业的必然性
1.博物馆具备的特殊地位要求其发展文化产业
国家间的竞争不仅是经济实力的竞争,也是文化之间的竞争,不同文化和不同理念一直处于竞争状态。近几年来,不同国家对中国的文化入侵不断,从最开始的美国好莱坞形成的“美国梦”到最近的韩国明星和韩国电视剧带来的“韩流”,一直冲击着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国上下五千年文化已经与我们的现实生活产生脱节,缺乏相应的引导。博物馆在不断的进行文物收藏、保管、研究、展示的同时,也要进行传统文化精髓的弘扬,不断引领社会文化朝正确的方向发展。
2.博物馆具备的社会角色的转变要求其发展文化产业
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博物馆从简单的收藏、展示、研究、教育机构逐步转变为供人们欣赏、接触、理解和发掘文化背后的内涵,并对人们的现今生活有一定的贡献,即服务于社会,并推动社会发展变革。从不断演变的国际博物馆日的活动主题可以看出人们的认知变化,如2008年活动主题是:促进社会变革和发展的力量;2013年活动主题是:博物馆(记忆+创造力)=社会变革;2014年活动主题是:博物馆藏品架起沟通的桥梁。博物馆融入了人们的生活,融入了社会发展每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