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思考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思考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思考

摘要:《文化部“十三五”时期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到2020年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文化产业管理是服务于国家文化产业发展而建立的一个比较新的科目,当前还处于发展阶段,教学、实践还不够完善,难以与高速发展的文化产业相契合。高校文化产业管理教学改革迫在眉睫。结合工作经验,从丰富实践教学内容、结合当地文化优势、构建自身特色课程体系等方面提出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建议,以期与同行进行探讨。

关键词:文化产业管理实践教学教育改革

一、高校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1.专业归属不清晰

我国最早在2004年由山东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云南大学这四所高校作为试点学校同时成立文化产业管理这一专业,到2011年被正式纳入国家专业目录。福建省陆续有高校开设这一专业,但由于专业建设时间较短,教育界、学术界对这一专业的认识还未统一。目前这一专业是管理-工商管理的二级学科,但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来看,所涉及的领域却远远超过工商管理范围。这就是专业归属不清晰的问题,导致各高校学科建设目标不明确、人才培养方案设置不合理,使文化产业管理的最初设定目标与现实存在极大差距。

2.教学形式单一

从专业培养人才的目标来看,文化产业管理的专业实践性和综合性比较强。从综合角度来讲,文化产业管理涵盖文化产品的制造、管理产品的制造等。本专业学生既需要有一定的文学素养、审美品位,还要有一定的运营知识与管理能力,需要学习不同领域的知识。从实践角度来看,文化产业管理是一个紧密贴合最新信息化技术的专业,需要将最新的VR、AR、互联网等技术运用其中。从这两个角度来看,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学生必须紧跟市场变化,学习不同领域的专业知识,重视实践,掌握最新的信息技术。当前多数高校主要开展课堂理论授课,授课形式比较单一,没有形成体系,学生需要掌握的复合型知识难以全部涵盖进去,导致人才培养效果不理想。

3.实践体系设置不合理

目前,一些高校重视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一方面在专业的核心课程中设立实践教学部分,通过文化创意与策划、文创产品设计与研发等课程完成学生的实践环节。另一方面是大二、大三学生开展为期一个月左右的企业调研、走访等实践活动,大致了解本地文化产业的市场情况。大四第二个学期安排学生开展三个月的深入实践。实践体系主要参考其他专业模式设置的,比较传统,虽然看似每个同学都有数次机会进行实践,但实际效果欠佳。在文化课的实践中,学生由于时间限制不会做深入调研,只在网络上查找资料就完成实践报告。大二、大三的调研中变成了一种课余休闲的活动,难以产生真正的收获。大四的实践活动和毕业论文写作时间产生冲突,导致很多同学不能全心全意地参与实践,企业不愿意接受3个月的实习学生,导致高校的传统实践体系难以取得良好的成效。

二、高校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1.是贯彻国家引导高校转型发展战略的客观要求

近年来,国家陆续颁布了关于指导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相关规定,鼓励部分专业向应用技术型方向转化,以提高地方本科院校为社会提供专业化人才的理念。文化产业对于多数省市,尤其是旅游型城市意义非凡。文化产业蓬勃发展急需文化产业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是一个实践性较强的专业,作为向社会输送人才的地方本科高校,要贯彻国家对高校转型的战略布局,在专业培养、建设方面提高实践性,从理论教育转向应用技术型教育,将专业实践教学与专业创新相结合。

2.是强化专业实践教学和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必然选择

目前,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开设的课程名目众多,既有文化基础类的课程,还有经济学相关课程以及创意策划、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科目。这些融合了学校多个专业的课程让学生的学习压力倍增,着重培养的是大学生的理论知识储备,在专业实践方面的课程比较少,很多学生进入社会后不知道如何应用理论知识进行工作。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是一个对实践要求较高的专业,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可以让学生摆脱不接地气、不了解市场情况等弊端,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是培养高素质文化产业管理人才的必由路径

十三五之后,我国重点发展文化产业,急需高素质的文化产业管理人才。实践出真知,专业实践可以让高校文化产业管理的学生了解当前市场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方向,将自己所学知识转化成以后工作中需要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经验。此前,高校专业培养效果不理想的主要原因是理论教学方式单一,实践体系设置不合理,学生与市场需求脱节。为此,对高校文化产业管理专业进行实践教学改革,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由路径,是向我国文化产业输送新鲜血液,提高文化产业发展速度的重要举措。

三、高校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建议

1.以当地特色明确专业定位,建立富有自身特色的课程体系

不同地区的文化产业特色不一样,文化资源优势也各有不同,这就导致不同地区对文化产业管理人才需求的侧重点有所区别。为此,高校在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要充分挖掘当地文化资源优势,加强实践基地建设,构建一套既满足社会需要又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富有自身特色的课程体系。以笔者高校所在的福建省为例,福建省位于东南区域且沿海,地理位置和独特的历史造就了十大文化特色,比较著名的有:闽南菜、妈祖文化、鼓浪屿、武夷山等。近年来,福建省成立了福建文化产业网站,大力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因此,福建省本地高校可以将海峡两岸文化开发、旅游项目策划、海洋文化旅游等作为重点方向进行教学改革,建立富有自身特色的课程体系,有利于学生就业择业,为福建省输送优秀的文化管理专业人才。在课程体系设置上,可以通过模块化的设计进行授课,将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划分为:专业基础、主干、选修、实践教学四个部分。四个部分各有分工又互相补充。专业基础学习一些必须课程,主干课程可以根据本地文化资源特色设置一些赋予课程体系,如海洋文化旅游等。选修课可以与兴趣小组相结合,设置海峡两岸文化学习、海洋文化学习等。实践课程以就业为导向,开展丰富多样的实践教学。

2.以就业导向为基础强化实践教学

文化产业管理实践性较强,高校应以就业为导向设立实践培养目标,以提高实践效果。第一,利用地方文化资源特色开展实践教学。这与第一点相辅相成,根据当地特色建立富有自身特色的课程体系,结合课程体系进行实践教学。例如,以海洋文化旅游管理方面,鼓浪屿成为国内外海洋岛屿旅游的著名地点。高校在专业实践时可以依托福建省的平潭试验区为实践教学地点,让学生进行调研,切实结合实践地开展教学,将课堂上学习的海洋文化旅游管理知识应用到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第二,在校内开发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实训设备。由于多数高校近几年才成立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因此还未购齐专业的实验设备,实验体系尚不完善仍在进行探索中。因此,购入实验设备时可以考虑结合当前最新的VR、AR等技术,以新技术的视觉优势增加实训的沉浸效果,可以拓展学生设计文化发展方案的眼界与思路。在资源建设时,以当地文化资源为导向构建视觉资源库、文化环境资源库、历史文化资源库等,建立与市场相符合的实训场地,确保学生能够学有所用、学以致用。

3.灵活多样的实践教学形式

第一,鼓励学生进行本地文化产业的调查实践活动。在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关于经济学部分的课程中较为重要的就是对当地文化消费情况的调研,根据调研分析结果提出提高消费水平的举措。这部分内容只通过理论授课很难让学生有直观的认识。课本中针对每个省市举例使用的各地文化消费水平通常已经是数年前的,使用这些数据很容易误导学生。为此,经济学科目的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利用时间较长的暑假,根据家乡所在的城市进行分组,以小组为单位调研所在城市的文化消费情况。通过调研,学生对当地的文化消费水平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最后提出意见与建议。通过这种实践调研,学生既可以掌握本地文化消费情况的最新消息,还可以将文化管理专业经济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调研中,实现理论结合实践。独立的调研过程还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第二,结合福建省特色,开展旅游文化创意设计的实践课程,由学校组织,和当地的一些旅游品牌举行创意设计比赛。为旅游品牌设计文化发展方案,最后由企业的宣传部门和学校的专业老师一起评选比较好的方案设计并给予奖励。通过校企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实践,既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还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学习热情。此外,由于与旅游品牌企业进行合作,学生能够了解市场的行情,加强与企业的接触,为以后的就业择业增加优势。第三,学校应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从大一参观企业到大二、大三进入企业实习,再到毕业论文写作,将实践教学过程循序渐进,逐渐深入。尤其是大二、大三时的实习,学校应支持大学生投入更多的时间到企业实习中,让学生真正进入企业进行实践。利用前文提及的旅游品牌方案比赛等活动,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进行融合。

4.开展对外交流合作实践拓展专业发展空间

文化产业管理应结合本地文化资源进行发展,以便向当地有针对性地输送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与此同时,专业发展不能局限于当地特色,还要积极开展对外的交流合作项目,以拓展学生的眼界。为此,高校可以组织交换生、委培生等各项活动,让大学生能够到不同的外省高校进行学习,体会当地的文化特色,分析文化差异,实现文化交融与文化创新。总之,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是一个极具有实践性和综合性的专业。地方高校应结合当地文化资源特色,建立富有自身特色的课程体系。在实践教学方面应开展校企合作,以就业为导向开展丰富多样的实践教学,提供符合社会与学生需要的教学效果,为当地输送优秀的文化管理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柳敏和,王振艳.关于构建高校文科实践教学体系的思考——以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为例[J].石家庄学院学报,2012

[2]张旺芝,王振艳.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三个课堂联动”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探析[J].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

[3]刘瑞清.文化产业管理课程实践教学模式探讨——校企联姻,共同培养地方文化产业人才[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7

[4]张军占,谈家胜,阳光宁.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文化资源学”实践教学探索——以池州学院为例[J].池州学院学报,2012.01

作者:温秀华 单位:福建江夏学院设计与创意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