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文化产业与劳动就业融合发展战略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本文基于发展文化产业与解决劳动就业的良性互动关系,阐述了发展文化产业与解决就业难题的战略融合,提出以保障劳动就业来考量进一步发展文化产业的预期效益。因此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形成日益扩大的就业“蓄水池”,这样可为解决城乡居民就业问题、特别是大学生就业难题提供一条长期有效的扩容渠道,对建立健全大学生就业长效机制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文化产业;劳动就业;融合发展战略
一、发展文化产业与解决劳动就业的良性互动关系
(一)大学生待就业群体,创造文化产业发展良机
文化产业需要大量知识分子群体支撑其发展,因而大学生待就业群体可创造文化产业发展的良机。发展文化产业的创新点和突破口在于文化创新,这首先有助于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在文化产业领域中进一步被应用,并通过实际应用发挥更大的衍生效应;其次这是一个“双赢”的过程,可不断挖掘潜在的经济增长点,推动实体经济和文化产业之间互相融合、互相促进。一方面文化产业需要大学生群体来支撑其发展,另一方面,大学生群体也更青睐文化产业领域的就业机会。一直以来,文化都被视为实体经济的附属部分,是实体经济的一种辅助性行为,但是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在将文化产业与解决就业相结合的过程中,不仅要改善文化产品的获取途径,更要注重文化产品生产技术本身。因此,发展文化产业与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业已形成融合发展的良性互动关系。
(二)拓宽就业渠道,文化产业大有作为
有研究者认为:文化产业的本质是文化与经济的一体化,是吸纳就业者的“蓄水池”,是拓展就业渠道、特别是吸纳高学历人才的有效途径。放眼国际,文化产业之所以被公认为最具发展前景的朝阳产业而持续不断地升温,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和岗位,简言之就业面广、吸纳人数多。因此,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发展文化产业,我国也将其作为重点扶持的战略性产业。文化产业发展蕴涵着广阔的就业前景。仅就文化产业中的文化旅游发展而言,旅游产品和服务的提供者和消费者一样是多元的,旅游产品和服务本身也都是多元的。例如以文化旅游的发展为例,旅游景区附近的居民无疑能够分享“发家致富”的机会,包括出卖当地小吃、土特产乃至旅游纪念品之类。可见,文化产业其实是经济领域的一个概念,在带动旅游等产业大发展的同时,非常有助于促进就业增收。世界文化产业总体市场规模在不断拓展,而且文化产业将逐渐成为推动实体经济增长和吸纳人员就业的重要领域。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的事实也已表明,文化产业已经卓有成效地扩大了就业面。目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建立健全大学生就业的长效机制无疑是重大而又紧迫的现实问题,而发展文化产业可为大学生就业提供广阔的天地。
二、发展文化产业与保障劳动就业的战略融合
(一)可资借鉴的国际经验
无论是美国大众文化的市场占有能力、日韩影视文化的蓬勃发展能力还是欧洲国家对文化产业的支持以及与就业的关系处理等,都值得我们研究借鉴,进而找到适合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路径,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同时进一步完善劳动就业保障,以发展文化产业与保障劳动就业的战略融合为契机,带动国家综合竞争力的提升。学者们谈到美国文化产业和欧洲文化产业的异同,通常要涉及两种文化产业之间的共同之处,很关键的一点就是解决就业问题。解决就业的问题不仅存在于发展中国家,在西方国家也是普遍存在的。比较而言,美国学者提及文化产业的发展与就业之间的促进关系时,其研究的重点侧重于如何推动文化产业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方面。而欧洲国家的政府更为关注就业问题,注重理顺文化产业和就业之间的关系,并通过文化产业的发展创造出更多的就业机会,这曾经是欧洲各国会议的重要议题。受此影响,欧洲许多国家都通过立法明确规定了文化产业必须有利于推动就业、减少失业。
(二)以劳动就业保障考量文化产业发展的预期效益
就业率的高低与民众的整体消费水平之间,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正相关的关系,而文化消费是总消费的一部分,所以人们越来越关注文化产业在创造和增加就业机会方面的积极作用。有学者认为,就业政策应该包括在文化政策当中,就业政策其实就是文化政策。然而事实上,世界上很多国家已将文化产业纳入国家全面就业战略之中。可见,发展文化产业与保障劳动就业的结合绝对不能生搬硬套,一定要讲求战略意义上的深度融合。以西安市近十年来的发展来看,凭借西部大开发和建设“新丝路”的东风,顺势发展文化产业不仅给居民带来了更加便捷而日益丰富的美好生活,同时也因为现代文化产业链的形成而使更多的人得到就业机会。如今“大西安建设”的基本思路和具体措施,都与民生有着很大的关系,简言之就是能够从根本上促进居民就业增收。“大西安建设”由西安市行政区域、咸阳市城区以及西咸新区构成,并且跟之前的政策与提法不同的是,“大西安”尽可能拓宽了覆盖范围,这意味着在“大西安建设”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们将因此受惠,而大学生们尤其会享受到更多的发展成果。譬如有关“大西安建设”的规划提出,要支持包括商贸、金融、物流等在内的现代服务业发展,这必将促进多元文化产业链的形成,从而使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得到就业机会。基于以上关于文化产业与劳动就业融合发展的战略分析,笔者认为,考量文化产业进一步发展的预期效益,前提必须是构建直接社会效益评价指标、间接社会效益评价指标,具体就包括创造就业机会、改善就业状况的增长程度。简言之,今后应以保障劳动就业来考量文化产业发展的预期效益。
参考文献:
[1]郭宏.论文化产业对就业的促进作用[J].现代经济信息,2014(2).
[2]吴璇.中外文化产业发展比较研究[J].知识经济,2014(2).[3]段莉.我国文化产业就业与人才问题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7(3).
作者:董华 单位:西安外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