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浅析推进基层文化产业的发展措施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文章分析了当前基层农村文化产业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原因,探析促进基层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首先,政府必须要担负起相应的职责,保证对文化事业的投入;其次,对脱胎于基层农村,面对市场又主要在农村的文化产业进行财政支持和政策扶持;再次,鼓励企业以广告形式加大对农村的文化投入;第四,制定鼓励个人资金流向文化产业的扶持政策。
关键词:基层文化;产业发展;问题;对策
一、当前基层农村文化产业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广大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与城市相比,虽然相对慢一些,但也有了极大的提高,与此同时,伴随着国家文化事业的发展,广播、电视、网络等文化传播载体也基本全面普及,应该说,当前绝大部分农民普通的文化服务需求已基本得到满足。但是,人的精神需求也是在不断提高的,广大农民对文化生活服务同样也有着更高层次的需要,但这样的需要往往是要支付费用的有偿服务才能提供。尽管农民收入与前些年相比大有改善,但让他们付费接受文化服务,目前来看还存在较大的障碍,主要为:
一是农民收入偏低,他们舍不得也承受不起有偿的文化服务。目前,即使在县城,看场电影也需要50元左右,看场现场演出要数百元,同时因地理原因,相对于城市居民,农民还要多支付数目不菲的交通费,以广大农民的收入来看,有偿文化消费是件很奢侈的事情。二是在农村,尤其是在老一代农民心目中,根本也没有花钱购买无实物形态服务产品的思想意识。而文化服务恰恰就属于这种情况。一位农民,可能花几十元去买一本自己几乎用不上的实物书,也不愿花同样的价钱去看场电影或演出。三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很大比例农民文化素质、层次比较低,也有着自己独特的消费倾向。目前中年以上农民,都经历过中国改革开放前后的历史,都形成了一定的历史观,对政府现在免费提供的一些文化服务并不认同。如现在很多地方政府仍然提供补贴进行电影下乡,放的都是一些过时的电影,吸引力不大,看的人很少,效果并不太好,很多地方也就悄然停止了。四是现在网络新媒体把老一代的农民排除在社会之外,让他们感觉更加孤独,缺乏社会认同感。互联网的发展,让新一代年轻农民和正接受正规教育的农民子女在接受信息化方面与城市孩子站在了同一条起跑线上。但这部分人要么离开农村到城市居住变为城市人,要么因为代沟问题与父辈农民缺乏沟通和交流。这样的情景在农村非常多见,孩子整天泡在网络上做着各种应用,而他们的父母根本不知道网络为何物,对他们来说,即使互联网就在身边,但也与没有完全一样。
在目前的基层农村,以文化产业形式表现出来的主要有三种,但都存在着一些相应的隐患,如果不加以有效监管和引导,都有可能出现偏差。
一是网吧,主要是对青少年服务的,价格非常便宜,几元就能玩半天,不少青少年的网瘾、暴力、色情等就是在这里形成的。随着家庭网络的普及,农村网吧现正处于慢慢消亡阶段。二是棋牌室,往往也是藏污纳垢的地方,一般与赌博相伴而生,为农民带来的快乐不多,但对农村村风的恶化可能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三是婚丧嫁娶活动中的戏曲歌舞等表演活动,这样的表演互动性强,由东家付费,群众可以免费欣赏,而且现场具备一定的互动性,深受广大农民喜爱,往往吸引农民人群非常多,但经常会出现一些低俗节目泛滥的问题。除此以外,在一些乡镇中可能有书店和练歌房等经营单位,但大部分书店经营都不景气,景气点的练歌房往往又容易存有黄毒等隐患。
综合各方面因素分析,笔者认为,大部分基层农村地区文化产业得不到有效的发展,其中最主要的矛盾就是缺乏源源不断的资金投入。
二、如何化解基层农村文化产业资金不足的矛盾
数量庞大的农民群体尽管文化层次、素质偏低,但并不代表他们就没有相应的文化服务需求,最关键的是看有没有适合他们的文化服务。要想繁荣基层农村文化生活,必须要保证相应的资金投入,为了保持资金源源不断,可以考虑以下一些措施和方法。
首先,政府必须要担负起相应的职责,保证对文化事业的投入。在我国经济发展到一定的水平之后,这一点尤其重要。社会文化也是战场和阵地,在与非社会主义文化的竞争中,如果我们不主动占领,这块阵地就会被各种宗教、外国文化,甚至封建会道门甚至邪教占领,现在部分基层偏远农村已经出现这样的征兆,构成了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威胁,从这个角度来看,政府进行适当的文化投入是非常值得和必要的。
其次,政府投入必须考虑对居民服务的均等化,不能都集中于城市地域,使大部分人无法享受到服务成果。投资形式的投入不应该由政府进行,而应该由文化企业主体进行。例如建设面向小众的大型文化设施,除了成为形象工程之外,并没有很大的意义,浪费了有限的政府财力,侵害了普通人民群众的利益,尤其是基层农民的利益。
最后,政府投入形式不能再搞政府直接参与管理,而是要充分利用市场的力量,保证投入资金的效果。如可以考虑对本地的面向农村的文化企业按工作量进行补贴补助。就像电影下乡的形式差不多,政府可以监管,但不应干预文化企业的自主经营,只要不违法、能够传播正能量就行。从前些年的经验看,政府倡导的一味的高大上形式和内容并不受广大农民的欢迎,只会让财政资金浪费掉。
三、制定有效政策和措施,推动基层文化产业发展
一是对脱胎于基层农村,面对市场又主要在农村的文化产业进行财政支持和政策扶持。举例来说,在烟台市的乡村农村广泛存在的吹鼓手团体,目前主要服务于农村家庭的红白喜事,有着很多的受众群体。目前这些团体数量众多,结构松散、服务水平不一,而且是完全游离于政府的监管之外。如果把他们纳入监管,规范演艺内容、服务水平等,符合政府导向及监管要求的,每年给予一定数额补助,并利用空闲时间可以安排一定数量的公益演出,不仅能丰富农村文化生活,还能实现有效的监管,避免出现脱衣舞等低俗演出现象。这样的模式,比政府办的组织效率要高的多,也不会增加人员负担。这种模式同样可实施于农村图书室、电子阅览室等方面。
二是鼓励企业以广告形式加大对农村的文化投入。这些年已经有不少企业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如投资建设公益候车室、健身场地、书报亭、图书室等,不仅提升了企业形象,还让人民群众享受到免费的文化服务。但存在的问题是,企业在这方面的投入有较强的倾向性,相对喜欢人流较多的地方,一般不愿投放在偏远农村,而且投入额也不够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政府进行政策上的扶持,如允许企业将针对乡村的文化广告投入全额税前扣除、投入额不受广告费支出占收入比例限制、允许企业在投入的基层农村免费企业宣传等措施,利用这些手段,可提高企业资金流向农村文化市场的积极性,不仅节省财政资金,还能充分发挥市场的力量,合理配置文化产业的资源。
三是制定鼓励个人资金流向文化产业的扶持政策。改革开放后,有许多基层农村走出的成功人士,成功之后,他们定居城市,享受着高层次的文化服务,但许多人内心仍然牵挂着自己的家乡,有能力也有意愿为家乡的父老乡亲做点什么。从经济实力来看,基层农村力量较弱,但同时也有着城市难以比拟的土地、资源、环境等优势,而这些,是很多城市人群所青睐和向往的,如果国家、村级政权能够采取一些政策,如考虑给予荣誉村民称号、享受部分村民待遇权利等,必定会吸引部分资金流向基层文化事业建设,为文化产业的发展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综合上述分析来看,在全国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基层农村的文化产业发展依然存在着较大的问题,笔者根据自己并不全面的了解,分析了目前农村文化产业的实际情况,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分析并不是很透彻,建议也未必符合实际情况,能否行得通也不好说,但无论如何,笔者认为各级政府都不应该漠视这个事关亿万农民切身利益的大问题,希望在未来几年,能够看到广大基层农民能够享受到更高水平的文化服务,构建起更加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参考文献:
[1]杨宗萃.浅析我国基层政府在发展文化产业中的作用[J].经营管理者,2012.01.
作者:刘中兴 单位:中共烟台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