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艺术设计专业服务文化产业发展现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该文以地方高职院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为例,在探讨专业建设与地方文化融合现状的基础上,研究课程体系规划、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教科研团队组建,实现产教融合实训平台建设,旨在提升专业特色化建设水平,从而更好地促进地方文化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地方文化产业发展策略
一、研究背景与现状
《文化部关于推动数字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数字文化产业以文化创意内容为核心,依托数字技术进行创作、生产、传播和服务,呈现技术更迭快、生产数字化、传播网络化、消费个性化等特点,有利于培育新供给、促进新消费。”①当前,各级政府致力于改变传统文化产业的发展模式,不断向数字文化创意行业转型升级。高职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作为新兴产业中的重要学科,应满足服务区域经济的需求,在专业架构与教学模式上面临新的挑战。徐州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地域特色鲜明。作为淮海经济区的中心城市,徐州的文化产业市场潜力巨大。近年来,徐州市政府大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传承与数字创新互动并进。在传统文化产业快速转型期间,社会对数字媒体专业人才有着极大的需求。在此背景下,徐州高职院校应针对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提出服务文化产业的新理念。以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为例,专业教师结合专业特点,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创新教育组织形态,整合校内外教学实训资源,积极探索与地方文化产业融合的特色化专业发展道路。
二、地方文化背景下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
高职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以服务地方文化产业发展为目标,在专业发展上,软硬件条件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因产业转型和供需调整,专业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模式陈旧,缺少专业特色
数学媒体艺术设计虽然是新兴专业,但部分高职仍沿用艺术类专业教学模式,专业教学管理模式陈旧,难以满足现代文化产业的要求。区域相关产业信息敏感度不够,导致人才培养主线不明确,缺少专业特色,与地方文化建设脱轨。
2.课程导向性不明显,教学资源单一
部分高职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开放性、多元化不足,导致专业课程设置方向性欠缺。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开发中,只确保课程内容的连贯统一,未能达到地方产业发展的供需要求。教学资源多为教师单一的授课经验,缺少企业项目与经验,资源信息更新慢。
3.校企合作效果不佳,教师科研项目成果转化困难
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一些学校与企业往往只是从自身需求出发,忽视了合作的长效性。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在服务文化产业发展的过程中缺乏主动性,部分教师缺乏实项目制作的实际经验,师资结构特色不明显。在科研方面缺乏企业的实际项目作为支撑,科研成果转化流于表面,未能真正达到产教协同育人。
4.缺少产教融合平台机制设计
部分学校产教融合不够深入,难以满足目前专业实训的要求。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校内实训条件有限,专业教师研究创作和学生学习实训缺少地方行业的对接平台,没有一个完整的管理体系。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环境单一,难以将专业知识运用于实践,而是被动就业或盲目创业。
三、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服务地方文化产业发展策略
高职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在服务地方文化产业发展上,应从文化艺术产品角度出发,通过大数据分析,精准把握市场需求,聚焦人才培养,创新文化产品服务传承思路,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以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为例,课程建设、人才培养方案、教师团队建设、产教融合文创研发平台建设等方面都进行了创新性、科学性实践,以挖掘地方文化与高职教育结合的市场潜力,增强徐州文化产业的竞争力。
1.精准化定位课程体系
地方产业发展需求决定了高职院校对应专业的办学方向。以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为例,其需要适应地方文化产业供给侧改革的新型业态,在课程体系上进行改进,精准对应行业发展需求,实现学以致用。徐州地区的文化产业正积极实现数字化升级,以服务地方及周边地区文化发展为主。数字媒体可以大致分为影像制作、动画制作两个方面,中小型本地企业占多数。在充分考虑市场价值和学生就业培养的前提下,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积极构建以地方数字宣传片、微电影制作能力为主导的产、学、研、训、创课程体系,促使专业课程设置与产业前沿项目接轨。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分为专业平台课、专业方向课与专业拓展课三大模块。专业平台课辐射整个艺术专业群,包括美术造型训练、设计思维训练、计算机应用、摄影摄像技术、设计史论等五类艺术专业通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基础能力。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根据当地数字媒体行业发展的真实需求设立专业方向课程,以工作岗位流程为基础设置动画编导设计、动画剪辑基础、动画后期合成、三维特效设计、影视广告设计与制作五门课程,同时在第一、三学期开设企业实习、核心技能测训实践类课程。考虑到徐州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人才培养与创新创业型产业项目对接,设计四个选修类专业拓展课程,分别为二维动画设计与制作、栏目包装创作、宣传片设计与制作以及微电影设计与制作。专业课授课方式以项目化课程为主,突出应用型技术与实际企业项目模块的对接。重组的课程体系按照人才能力培养的实质要求,使学生就业后能在较短时间内适应工作岗位。
2.完善地方特色化人才培养模式建设
围绕徐州数字媒体特需专业建设,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深化项目化课程教学,加强特色教材建设,把地方传统文化、民间工艺等内容充分融入课程建设。第一,根据地方文化产业的项目特点和本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依托校企工作室、设计公司,将地方文化创意项目引入课堂教学。教师在课堂上充当师傅、总监,利用双重身份指导学生,学生以学徒、员工的身份学习知识并树立项目化理念,从而解决教学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同时,建立行业、企业和社会参与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学生通过作品积累项目制作经验,从而拓展职业能力,为以后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第二,加大选修学分的比例,动态调整人才供需。以地方文化创意设计构建课程项目内容,优化拓展类学习课程模块,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不同发展方向,选修专业拓展、艺术欣赏、文化素养、创新创业、技能考证等不同类别的课程。教师鼓励学生培育创新创业团队、参加各类大赛,以赛促教,使设计成果带来经济和文化效益,培育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以便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
3.混编型教科研团队建设
地方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教师、杰出校友、合作企业的技术人员混编教学团队,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比例,全面提升教学团队的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同时,邀请国内外院校名师参与专业课程、在线开放课程授课。在项目化课程改革过程中,加快“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促进专业骨干教师积极学习名师教学经验,参与企业项目实践,全面提升服务产业的能力。校企协同共育专业带头人,根据校企实际制订切实可行的团队建设规划和教师职业生涯规划。专业带头人引导并激发教师团队成员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力,有效促进教学成果创新。完善特色化教学团队建设,考虑从地方特色文化出发,组建以校内专业教师、行业专家为主的教学团队,开发文创项目。同时,与企业联合建立企业工作站,联合开发“地方传统文化创意动画”线上讲堂,共同培训学生和企业员工。学生通过参与联合开发的文创项目制作完成企业实习,并拿到学分。
4.创新产教融合文创实训平台
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地方文化创意应用为重点,建设涵盖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的专业教学资源库。面向企业和各类社会组织提供一站式推广和技术支持,整合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核心课程与个性化课程的实践教学资源,系统设计实践训练体系,使实训基地符合专业的功能定位,形成一个完整而又灵活的、包括校内与校外的先进实训体系。增强体系的开放性与共享性,满足专业群内各专业学生的实践训练以及专门化、个性化技能提升需求,提高实践教学效果。混编教学团队、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可以共同开展地方数字文创产品、动画、宣传片制作,作为实践教学和技能训练的有效补充。建设由优秀数字化媒体素材、优秀教学案例等构成的、可以不断扩充的开放式教学支持系统,创建先进的数字化学习空间,实现信息化教学资源在区域高职院校同专业内的广泛共享。校际、校企共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打造功能强大的信息共享和自主学习平台;同时,引入职业证书考核机制,运用国际数字动画设计理念完成动画项目制作,提升教师与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共同搭建以文创项目驱动为主,双创培育、大赛引领、大师指导作为支撑的产教融合文创实训平台,在实训室、研究所、校中厂、双创中心开展项目制作。
结语
研究地方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与人才的技能需求,能够有效实现地方文化产业与高职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对接。以深化产教融合作为基本原则,将产、学、研、训、创结合,精准化培育技能型人才,挖掘地方传统文化元素,才能促进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和地方文化的融合,传承地方传统文化,更好地服务于地方文化产业的发展,满足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
作者:朱雪 单位: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