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茶文化产业园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茶文化产业园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茶文化产业园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

1工程概况

拟建项目为茶文化产业园,场地位于渔洋关镇桥河村三组,紧邻陆渔一级路北侧,用地面积14152m2,建筑总面积约6816m2。

2工程地质环境

2.1地形地貌

场地地貌单元为低山,南西高东北低。拟建场地原为斜坡山腰,由于陆渔一级路的修建,斜坡已开挖、回填,在一级路北侧形成了空地,高程约280m。经建设单位修整后,分别形成了相对高差约0.5m和3.5m的平台,地势相对平坦。

2.2地层岩性

据本次勘探揭露:场区内土层为素填土、下伏基岩主要为志留系下统龙马溪组(S1l)页岩。根据场地岩土工程地质条件及设计情况,勘探至基岩中风化带。地层自上而下依次为:素填土(Q4ml):大部分场地分布,层厚0.60~3.00m,平均厚1.22m。杂色,稍湿,松散,由页岩块石、碎石夹少量粉质粘土构成,回填时间不超过2年;页层(S1l):基岩主要为灰绿色薄层状页岩。页岩单厚3~7cm,页岩暴露后易进一步风化,强度易衰减。根据勘探技术要求,本次仅揭露至中风化带,场地揭露基岩分述如下:①强风化页岩:全场区分布,该层层顶埋深0~3.00m,层厚1.70~3.80m,平均厚2.78m。灰绿色,泥质结构,薄层状构造,风化裂隙发育,岩体结构已大部分破坏,岩体较破碎,属软岩;②中风化页岩:全场区分布,该层层顶埋深2.40~6.50m,揭露厚度3.70~6.400m。灰绿色,岩体结构部分破坏,风化裂隙一般发育,岩体相对较完整,岩块饱和抗压强度标准值7.0MPa,属软岩[1]。

2.3区域地质构造

拟建场地在区域地质构造上,位于扬子准地台,上扬子台坪鄂中褶断区西部的黄陵断穹西面,秭归台褶束的东缘。区域性断裂构造主要有香溪镇以南~五峰渔洋关以南逾10km的北西西走向的仙女山断裂和秭归九畹溪至龙马溪近南北走向的九畹溪断裂,宜都红花套至长阳高家堰至秭归天阳坪的北西西走向的天阳坪断裂,黄陵断穹北部的北西~北西西向的雾渡河断裂,以及秭归龙会观至保康县西北的新华断裂等。这些区域性大断裂在挽近期都有过不同程度的活动。自第三纪以来,区内地壳表现为整体间歇性缓慢上升,地貌上以多级夷平面,多级河流阶地为特征。近场区范围未出现因活断层造成的变形、变位或扭曲错断,断层在新构造时期整体上活动性不明显,场区处于相对稳定的构造环境中。

2.4水文地质条件

场地内和周边均未见地表水体。根据含水层土层性质,场区地下水可分为松散土层孔隙水和基岩风化裂隙水。松散土层孔隙水赋存于素填土中,受大气降水及周边降雨侧向渗入补给,水量较小;基岩风化裂隙水赋存于强风化页岩裂隙中。经现场勘查,页岩层面、裂隙中无地下水渗出,地下水贫乏。由于场地原属斜坡,大气降水少部分以上层滞水赋存于素填土中,大部分渗过素填土,沿岩土界面,向东北侧坡脚流去。

3岩土参数选取与分析

3.1岩土参数选取

根据野外鉴定与实际需要,对中风化页岩做饱和抗压试验。对强风化页岩进行标准贯入度试验,所作的试验均按照相关规范要求进行,统计时对异常数据按“±3σ”法为标准进行了合理舍弃试验结果。

3.2岩土参数分析

按湖北省地方标准《岩土工程勘察工作规程》(DB42/169-2003)、《建筑地基基础技术规范》DB42/242-2014等规范规定[2-3],并结合地区经验,综合确定各层岩土相关岩土工程参数,归纳如下:①素填土:全场地均有分布,为耕植土,结构松散,具高压缩性,均匀性差,不提供承载力特征值。②强风化页岩:全场分布,查《建筑地基基础技术规范》表E.0.1-1、E.0.2-1及本地区经验确定其承载力特征值fak=600kPa,E0=48.0MPa。③中风化页岩:全场分布。承载力特征值fa=Ψr*frk,frk=7.0MPa,Ψr取0.25,则该层承载力特征值fa=1750kPa,该层岩体视为不可压缩层。

4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

4.1岩土地震稳定性评价

根据野外地质调查及勘察结果表明:拟建场地不存在自然高陡斜(边)坡、滑坡、崩塌等不良地质作用;在20.00m深度范围内未发现饱和状态的砂土和粉土以及软土分布,根据区域抗震设防烈度要求,将拟建建筑的抗震设防烈度设为6度。因此本场地不存在地基土液化和软土震陷问题。

4.2场地稳定性评价

拟建场地所处区域地壳稳定,地层分布连续、层位稳定,地质构造简单,无不良地质构造通过场区;不存在影响工程稳定的滑坡、泥石流、岩溶等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也无河道、沟浜、防空洞、孤石和地下管网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本场地属对建筑抗震不利地段,地形有一定起伏,地面坡度小于10%,地下水对施工有一定的影响,根据《城乡规划工程地质勘察规范》(CJJ57-2012),场地属稳定性差场地,工程建设适宜性差[4]。

4.3地基评价

场地地基主要以素填土、强风化页岩、中风化页岩为主。素填土厚度分布均匀,力学性能差异较大,属不均匀地基土,不能作为基础持力层;强风化页岩属不均匀地基土,虽其层底坡度局部为10-36%,但其承载力较高,分布稳定,可作为浅基础持力层;中风化页岩分布稳定、承载力高,为不可压缩层,属于均匀地基土,是作为拟建物的基础持力层的最佳选择[5]。

5结论与建议

①场区主要由素填土(Q4ml)、强风化页岩(S1l)、中风化页岩(S1l)组成。②建议拟建物均应采用独立基础,以强风化页岩为基础持力层。当拟建物采用强风化页岩作基础持力层时,由于其局部区域层面坡度大于30%,建议基础设计时进行地基稳定性验算,并适当加大嵌岩深度,调整相邻基础底面高差满足设计要求。③本场地的页岩为软岩,为遇水易软化岩石,具吸水软化,失水崩解性,开挖后极易进一步风化,施工过程中需做好应对措施。④基础施工前,应加强地表截排水及基槽的临时支护工作,并加强持力层变异处验槽工作。

参考文献:

[1]常士骠,等.工程地质手册[M].四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2]DB42/169-2003,岩土工程勘察工作规程[S].

[3]DB42/242-2014,建筑地基基础技术规范[S].

[4]CJJ57-2012,城乡规划工程地质勘察规范[S].

作者:陈源 周瑞 张望 许倩 单位:三峡大学土木与建筑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