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文化产业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文化产业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文化产业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文化产业属于典型的环境友好型产业,其耗能较低、污染较工业微小,是各国重要的社会生存部门之一。新时代,在我国经济步入由高速转向中高速的经济增长速度换挡转型的新常态大背景下,探讨并实践我国的文化产业优化管理具有重要的战略性和全局性意义。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文化产业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优化文化产业管理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文化产业;管理;优化

党的提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文化产业属于典型的环境友好型产业,其耗能较低、污染较工业微小,是各国重要的社会生存部门之一。文化产业产生的条件为文化生产逐渐参与资本运营,使文化与商业联姻,文化的经济价值被现代化的生产手段与营销模式极大地彰显出来。当前我国文化产业管理存在宏观管理不到位、微观运作秩序有待于进一步规范等问题。新时代,在我国经济步入由高速转向中高速的经济增长速度换挡转型的新常态大背景下,探讨并实践我国的文化产业优化管理具有重要的战略性和全局性意义。我们应抓住“经济新常态”带来的机遇,进一步优化文化产业管理,推动文化产业这一环境友好型产业健康、较快发展。

一、文化产业概述

不同的国家、不同的角度,对文化产业内涵的界定不尽相同,比如,美国称为“娱乐产业”、“版权产业”,英国称为“创意产业”。国家统计局《文化及相关产业的分类》对其定义为:文化产业是指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文化产业产生的条件为文化生产逐渐参与资本运营,使文化与商业联姻,文化的经济价值被现代化的生产手段与营销模式极大地彰显出来。根据美国著名学者约瑟夫•奈的观点,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既包括“硬实力”,也包括“软实力”,其对国家的发展有同等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文化产业也快速兴起、快速发展,目前我国的主流文化产业主要包括广播电视、报刊出版、广告策划、新媒体营运,文化传媒公司经营等领域。新的发展观要求新的文化,在我国步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代之际,“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这一历史任务对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当前我国文化产业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宏观管理不到位。1.政府的管理观念有待转变。早在二十世纪初,文化产业就已被西方国家作为促进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中坚力量。而在我国,文化产业只是处于萌芽状态的新兴产业,相对于大多数传统产业而言存在一定的劣势。传统上,人们所公认的增长理论仅把经济发展与生产要素的投入联系在一起,并未将文化因素作为一个单独的变量加以分析研究,其作用被严重忽视。所以长期以来,我国政府在对文化产业的重视程度上多有欠缺,加之对其的宏观管理缺乏一定的经验,并没有形成一套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色相适应的文化产业管理模式。宏观文化产业管理体系不规范,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2.法制体系不健全,业态监管主体不明确。毋庸置疑,政府领导人的重视程度对一个产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我国文化产业的相关法律体系尚未成熟,对于准入机制和退出清算机制等一系列涉法问题都没有明确的条文规范,市场公平性严重缺失。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推出《传媒管理法规》等法律,其文化产业各部门已经形成一套较为成熟、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我国相关的法律市场规范尚未健全,层次较低、覆盖不全面。由于这些弊端,我国文化产业的经营主体难以形成真正的独立的法人实体,取而代之的是政府的过度干预。在我国,政府直接参与文化企业经营的现象比较普遍,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相关文化部门管办不分、政事不分。(二)微观运作秩序有待于进一步规范。1.财务管理不规范。当前我国大多数文化企业的发展方向不明确,文化资源开发不足,经营管理模式相当模糊。文化企业财务管理的不到位使得企业成本虚增,造成物资浪费、重复采购,未结合实际健全内控制度。为了维持营运,公司的经营决策层就动了“歪念头”,想通过骗取税费来降低支出。不少财务乱象随之而起,一部分文化企业通过设立虚假账户等违法手段偷税、漏税甚至骗税,很少有文化企业可以做到将自身的运营资金公开透明化。财务管理制度与体系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得不到保障,企业的财务管理的规范化和体系化亟待提升。2.人才管理机制不健全。目前文化产业在人才培养和管理机制方面却存在明显的缺陷。在我国,大部分文化产业的人才管理机制尚不健全,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在整个文化行业中产业中存在高学历和高技术相结合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普遍稀缺、文化艺术类人员在公司中占比较大、真正的经营和管理人只占极少数现象。除此之外,人力资源部门得不到上层的重视,绩效考核体制和激励体系尚存在许多缺陷,不能有效地调动文化经营者和员工们的积极性。淘汰机制的不完善还可能会造成企业人员过多、冗杂,职工的业务能力和危机意识在不断地下降,最终只会导致企业的发展走向“死亡”。

三、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文化产业管理的优化途径

“经济新常态”是指经济进入新的发展环境,是对经济未来发展方向的一种预期规划。当前,在我国经济步入由高速转向中高速的经济增长速度换挡转型的新常态大背景下,探讨并实践我国的文化产业优化管理具有重要的战略性和全局性意义。我们应抓住“经济新常态”带来的机遇,进一步优化文化产业管理,推动文化产业这一环境友好型产业健康、较快发展。(一)政府转变思维观念,合理驱动文化产业健康发展。一方面,政府应进一步转变文化管理职能,根据文化产业发展的现实情况,进行科学监督与管理,以保证政府在文化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始终扮演积极的角色。具体表现为简政放权,减少直接干预,简化行政审批流程和手续,最大程度地提高行政效能。另一方面,政府应努力在宏观层面对文化产业进行引导,通过一系列经济政策来调节市场,间接调控对文化企业内部的经济微观管理,具体包括对文化企业在税收上给予一定的优惠,出台创新能力鼓励政策等,积极合理地引导整个市场对文化资源进行最优配置,以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日益增长的需求。(二)完善法制体系,使文化产业在法律环境下良好发展。应加强对立法界定等问题的研究分析,具体可以从促进文化产业相关立法的建设与完善,着力提升文化产业相关的法律地位。也可以清理与整合现有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将已出台的合理积极的政策法制化,健全文化产业及其相关部门的法律保障体系,进而在法律层面上实现对文化市场行为的规范与约束加,使我国的文化产业在法治环境下快速、稳定发展。(三)健全全面控制制度,强化财务管理。文化产业作应积极寻求突破和创新,健全其内部经营管理机制。具体可以从加强对现代企业的经营发展模式的研究和分析入手,然后综合考虑企业自身结构和原有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创新,对企业的现金流量、投资回报率等财务指标进行全面分析,努力避免不必要的财务开支与成本支出。正视财务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文化企业不仅要根据经营情况,来进行财务报表编制,同时,需兼顾企业未来发展计划,有侧重地进行编制,力求通过规范、全面的预算与监督流程体系来控制各项成本的支出,严格执行预算计划,对资金预算上进行严格把关,确保其被安全、有效地利用,以此适应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之需。(四)优化和完善内部人员管理机制。文化产业作为一种以知识和技术为载体的知识密集型产业,其发展必定离不开高素质、高能力人才的支撑。现阶段文化产业对人才的管理工作可以考虑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是要重视人力资源部门的重要性,根据企业自身经营发展计划制定人才培养与管理方案,利用招聘、对现有的内部员工进行专业的技能培训和岗位训练,完善企业员工自身知识的结构并提高其工作能力,以此来提升企内部核心竞争力。二是深化企业内部的人事制度,制定和实施资产经营责任制、绩效考评等制度措施,奖优惩劣,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的潜能。

参考文献:

[1]邓安球.论文化产业概念与分类[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2(5):144.

[2]徐望.从文化产业概念辨析看文化与资本结合.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38(3):30.

[3]章洁燕.文化产业的成本管理和业务创收[J].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2017(21):7.

[4]卢宁.浅谈我国文化产业管理体制优化构建[J].人民论坛,2013(29):111.

[5]詹一虹,周雨城.中国文化产业的管理问题及优化路径[J].广西社会科学,2017(1):184-185.

[6]王小亮.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内涵和形成机制[J].时代金融,2018(4):6.

[7]郑京平.中国经济的新常态及应对建议[J].中国发展观察,2014(11):42-44.

作者:尹梦瑶 乔玉洋 单位: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