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新时代下的文化产业思考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新时代下的文化产业思考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新时代下的文化产业思考

【摘要】本文依据相关理论,利用大量统计数据,对北京市文化产业的规模、结构和发展特征等进行了系统分析,发现了北京市文化产业内部所存在的一些问题。根据以上分析提出了相关建议,给政府制定相应政策提供一些理论参考。

【关键词】新时代文化产业;对策

1文化产业概述

文化产业,指与经营文化活动的相关业务。文化产业包括表演、文学、艺术,科技方面的讲座、讲演、报告会,图书馆的图书和资料的借阅业务等。本文对文化内涵的理解为:文化具有和时代相关的一些特征,她代表了时代性,文化的核心内容是传统观念及其价值,文化传承也是历史的印记。

2文化产业影响经济发展

文化产业直接影响经济增长,这是因为:文化产业作为第三产业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不仅能够辐射第三产业中的其他产业,也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造成直接影响。北京市文化产业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2.1公共文化投入带动经济发展

北京市是我国的文化中心,同时也是现代国际大都市。北京是全国甚至全世界的文化市场中心,它能够聚集、放大、示范、引领全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北京市共出版报纸8.307十亿印张,出版期刊10.19亿印张,出版图书24.305亿印张;2015年北京市报纸出版达到8.735十亿印张,期刊出版为9.32亿印张,图书出版高达27.097十亿印张。出版数量的增加说明近些年的文化产业发展迅速,这与北京市政府的支持和资金投入息息相关。

2.2首都经济以服务产业为主导

对于北京市的经济增长来说,它是以第三产业为主。2007年第三产业比重达到了70%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是高达70%。随着居民人均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居民消费结构的调整,居民闲暇以及娱乐的时间变多,文化消费占总体消费的比重不断增加。数据显示,2016年,全市公共博物馆共计178个,比2012年增加13个;公共图书馆总藏书数6000余万册,比2012年增长600多万册;电影放映次数为228.5万场次,大约是2012年的2倍。从2012年到2016年,这三个指标均处于平稳上升的趋势,电影放映次数增长之快说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文化娱乐的消费增多,再加上政务对文化产业的大力支持,具体表现为公共图书馆总藏书和博物馆数的不断增加。

2.3文化产业促就业

最近几年,北京市的文化产业发展非常迅速,尤其是文化创意产业,它的产值所占比重和就业人数比重一直呈现出上升的趋势。统计显示,2016年,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3500多亿元,同比增长10%,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4%。2016年全市文化创意产业资产总计三万七千多亿元,收入合计一万七千多亿元,从业人员将近200万人。其中,规模以上文化创意产业法人单位8000多个,资产总计将近25000亿元,收入合计15000亿元,从业人员100多万人。2016年,全市文化创意产业法人单位创造地方税费收入400多亿元,占全市地方税费的11%。近些年,北京市的文化创意产业的就业明显增多,远超过了北京市的总体就业增长率和第三产业的增长率,在吸纳劳动力和创造就业方面作用显著,就业的增加会使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进而间接影响GDP。从改革开放到现在,北京市文化产业已经逐渐成了推动首都经济社会高质量向前发展的重要动力。据相关测算显示,2017年北京市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2700余亿元,是2004年的7倍多,十三年间年均增长16%。

3问题及建议

3.1存在的问题

第一,要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水平,激发文化资源活力。2016年,北京共接待入境过夜游客400余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达到50多亿美元,“十二五”以来年均分别下降4.4%和1.3%。第二,文化消费能力仍有提升空间。对于发达国家来说,居民的平均文化消费比占三成多,而北京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中,文化和娱乐支出占比只有一成,文化对于消费潜力这一方面还有很大空间需要进步。第三,要尽量发挥北京的辐射带动作用。2016年,北京市的文化产业增加值是京津冀三地文化产业增加值总量的50%以上,居民人均娱乐消费支出是天津的200%,是河北的400%。北京作为首都,处在三地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的高地,吸引了来自河北天津的大量科技、金融、人才等资源,但却没完全发挥她的辐射带动作用,所以对于三地文化产业的协同发展来说,关联性不强。

3.2政策建议

首先,加强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合理引导投资的方向,提升文化旅游的吸引力。一是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要以群众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坚持实用、适用的原则,并且还要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二是要对文化产业的投资方向进行合理引导。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文化+”等的发展机遇,加大文化和科技的融合。三是要重点提升文化旅游方面的的吸引力。充分利用“一带一路”这一发展契机,大力提升文化旅游的吸引力。然后,培养文化消费方面的习惯,增加有效供给,还要再挖掘文化消费的潜力。一是对大众的文化消费观念进行积极引导,慢慢培养大众的文化消费习惯。二是要大力扶持文化消费,提升居民参与文化消费的积极性。三是增加有效的文化供给,创造一些新的文化消费热点。最后,要加强顶层的设计,促进要素的流动,实现京津冀文化产业的协同发展。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加强各方的统筹合作,完善利益协调机制。二是加强文化资源保护和利用。对非物质文化方面的资源进行着力挖掘,打造具有特色的品牌文化。三是提高相关要素的流动性,逐渐形成统一开放的文化市场。构建信息和科技交流的共享平台,慢慢形成统一开放的区域文化市场。

参考文献

[1]成学真.文化产业发展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3(3):24.

[2]李夏卿.新时代北京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J].领导科学论坛,2018(8):53.

[3]李春影.中国文化产业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时代金融,2016(15):46.

[4]李怀亮,方英,王锦慧.文化产业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研究[J].经济问题,2010(2):28-31.

[5]李玉.文化产业发展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J].甘肃金融,2012(6):38-42.

作者:刘胜楠 单位:北京工商大学大学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