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民族文化产业与民族乡村旅游协同发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民族文化产业与民族乡村旅游协同发展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民族文化产业与民族乡村旅游协同发展

摘要:随着我国民族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少数民族乡村旅游也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如何实现两者的协同发展已经成为地区经济发展考虑的重要问题。本文主要对民族文化产业与少数民族乡村旅游协同发展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其协同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以此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通过实现民族文化产业与少数民族乡村旅游的协同发展,在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少数民族乡村旅游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民族文化产业;少数民族;乡村旅游;协同发展

1.引言

民族文化产业是促进少数民族区域发展的重要因素,对于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民族文化产业与少数民族乡村旅游业都是民族产业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由于全面促进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全面发展。当前对民族文化产业与少数民族乡村旅游协同发展的呼声越来越高,这是促进两者共同发展和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关键所在。但是,这两者的协同发展还存在很多的问题,比如缺乏必要的支持和引导、缺乏相关企业的积极参与、品牌效应还不明显、人才支撑作用还不强等,这些问题的存在限制了民族文化产业与少数民族乡村旅游的协同发展,也影响着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和文化旅游的发展,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提升民族文化产业与少数民族乡村旅游协同发展的能力。

2.民族文化产业与少数民族乡村旅游协同发展的重要性

2.1有助于特色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分布广泛,集聚了丰富的特色文化旅游资源,随着民族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少数民族特色文化旅游被开发的力度不断加大,而少数民族乡村旅游是特色文化旅游的重要代表。实现民族文化产业与少数民族乡村旅游的协同发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加速特色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使其在现有的基础上将特色文化旅游推向更高的层面,使得文化旅游与文化产业能够在更深层面实现共同发展,进而实现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和旅游的共同发展。

2.2有助于促进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我国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在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的带动下,民族文化产业迅速崛起并成为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而少数民族乡村旅游也逐渐成为振兴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因此实现民族文化产业与少数民族乡村旅游的协同发展可以有效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可以全面提升文化旅游资源的经济效益,为其带来更多的经济收益,同时也实现社会发展的全面进步。

3.民族文化产业与少数民族乡村旅游协同发展面临的问题

3.1缺乏必要的支持和引导

民族文化产业作为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其发展质量和层次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而少数民族乡村旅游成为民族文化产业的重要内容,两者呈现出互补的状态,但是在两者协同发展过程中还缺乏政府部门的支持和引导,导致民族文化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忽视了对少数民族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而少数民族乡村旅游在发展过程中也脱离了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实际,进而造成两者之间的脱节,这与政府部门的政策缺失是分布开的,使得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产业尤其是特色乡村旅游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很大的弊端,难以顺利实现民族文化产业与少数民族乡村旅游的协调发展,进而所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不高。

3.2缺乏相关企业的积极参与

不管是民族文化产业还是少数民族乡村旅游,其在发展过程中都需要有相应的企业作为载体,而两者之间的协同发展更是离不开相关企业的积极参与。当前,在民族文化产业与少数民族乡村旅游协同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企业参与度不高、作用发挥不完全等问题。主要是因为民族文化产业与少数民族乡村旅游的开发需要较长的周期,其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较高,因此很多企业不愿意参与到是少数民族乡村旅游和民族文化产业发展中。同时,由于行业内现有企业的数量相对有限,而缺乏行之有效的合作竞争机制,使得现有企业纷纷采取各种措施提升行业门槛,使得其他企业难以顺利进入到这一领域。另外,企业在促进民族文化产业和少数民族乡村旅游协同发展方面的合作能力有限,难以实现规模经济效应,降低了两者协同发展的进程。

3.3品牌效应不明显

品牌是企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重要无形资产,对企业生存和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在民族文化产业和少数民族乡村旅游协同发展过程中,其品牌效应还不明显,进而难以体现出两者协同发展的优势和特色。一方面,各参与主体的品牌意识较低,没有充分认识到品牌对于促进民族文化产业和少数民族乡村旅游业协同发展的重要作用,因此没有通过对各项优势资源进行充分整合以实施有效的品牌规划,导致其品牌建设力度不足,品牌竞争力相对有限。另一方面,缺乏对品牌的宣传,任何品牌都需要广泛的宣传,这样一来才能体现出品牌价值,但是在很多地区民族文化产业和少数民族乡村旅游协同发展过程中,还不能对其品牌进行广泛的宣传,导致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发展空间不足,因此没有在两者的协同发展过程中发挥品牌的重要作用。

3.4人才支撑作用不强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才的重要作用不断得以凸显,在各行业发展中,人才已经成为其最重要的资源。在民族文化产业与少数民族乡村旅游协同发展过程中,人才支撑作用不强也是其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一方面,现有参与主体不注重对各岗位人员进行专业化的培训,使其在民族文化产业与少数民族乡村旅游协同发展方面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难以得到长期持续的改进和提升,因此难以发挥内部各岗位人员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由于广大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加上民族文化产业内企业和是少数民族乡村旅游业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存在诸多的问题,因此难以从外部引进专业化的人才,外部的先进理念和技术难以流入现有企业中,导致其协同发展受到人才缺失的影响。

4.民族文化产业与少数民族乡村旅游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

4.1强化政府部门的支持和引导

政府部门在民族文化产业与少数民族乡村旅游协同发展方面具有承担着重要责任和义务,因此强化政府部门的支持和引导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政府部门要发挥行政职能,充分协同与企业和行业协会之间的关系,制定协同发展的目标,制定和实施有效的措施为协同发展扫除障碍,民族文化产业与少数民族乡村旅游能够实现相互进步和共同发展,加速在经济效益方面的转化速度,以此促进广大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要强化相应的引导,其他相关部门配合在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应当坚持城乡结合发展、群众利益最大化、政府引导统筹全局的发展原则。政府部门要制定严格的法律政策,确保民族文化产业与少数民族乡村旅游在实现协同发展过程中能够有相应的政策依据,进而能够保持在正常轨道中。对于已经列入乡村旅游业的发展项目,涉及扶持资金的各个部门应积极主动联系。旅游淡季、旺季中所出现的问题,旅游部门以及供销部门等应当提前做好应对措施,帮助商户解决问题,以保证乡村旅游工作的正常运作,提升旅游业的经济收益。

4.2鼓励更多的企业积极参与

企业的积极参与是民族文化产业与少数民族乡村旅游协同发展的关键。一方面,政府部门要加强与行业协会的合作,在税收、租金、人员等方面给予相关企业必要的优惠和支持,并对积极参与协同发展的企业进行及时的注资,提升其经营发展水平,为实现民族文化产业与少数民族乡村旅游的协同发展提供相应的保障。另一方面,要充分完善竞争合作机制,在民族文化产业与少数民族乡村旅游协同发展过程中,相关企业既属于竞争关系,又具有合作关系,通过完善的竞争合作机制可以确保市场的有序发展,避免出现扰乱市场发展秩序的行为,进而可以确保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其中,提升民族文化产业与少数民族乡村旅游协同发展的步伐。

4.3强化特色品牌开发和传播策略

强化特色品牌的开发和传播是民族文化产业与少数民族乡村旅游协同发展的重要举措。一方面,提升各参与主体对品牌的重视度,将其视为民族文化产业与少数民族乡村旅游协同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制定完善的品牌发展规划,加强品牌的培育和管理,根据自身的优势条件打造完善的品牌,形成专属化的特色品牌,提升品牌的竞争优势。另一方面,借助线上线下等多种渠道进行品牌的宣传和营销,使得各地区民族文化产业与少数民族乡村旅游协同发展能够不断提升市场知名度和美誉度,进而可以为其协同发展创造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以此确保其协同发展能够实现长期有效性。

4.4实施专业化人才建设策略

实施专业化的人才建设已经成为新时期促进民族文化产业与少数民族乡村旅游协同发展的必然措施。一方面,各参与主体要制定和实施个性化、专业化的培训方案和内容,采取多种有效的措施对现有岗位人才进行专业化的培训,并对培训内容进行严格的考核,提升培训效果,进而可以有效提升内部各岗位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另一方面,通过制定和实施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加强薪酬、激励、职位晋升等方面的管理,从外部引进一批专业化人才,引入先进的知识和技术,充分优化现有人员结构,以此发挥专业化人才在促进民族文化产业与少数民族乡村旅游协同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

总结

全面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及文化的发展成为当前各界关注的重要问题,而加快实现民族文化产业与少数民族乡村旅游的协同发展步伐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从本文的研究来看,应该从强化政府部门的支持和引导、鼓励更多企业的积极参与、强化特色品牌开发和传播策略、实施专业化人才建设策略等方面出发,制定和实施有效的协同发展策略,促进民族文化产业与少数民族乡村旅游的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1]朱虹,殷志扬.特色农业与乡村旅游协同发展路径探略[J].农业经济,2017(11)

[2]周开权.新时代下我国乡村旅游发展趋势研究[J].乡村科技,2017(36)

[3]颜心悦,苏美婷.互联网+乡村旅游背景下传统古村落的可持续发展路径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9(26)

[4]高红红.试论“互联网+”时代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路径[J].领导科学论坛,2019(05)

作者:杨佳佳 单位:云南艺术学院艺术文化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