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文化产业投融资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文化产业投融资分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文化产业投融资分析

摘要:随着我国对文化自信的树立,文化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好。为了规范文化产业市场,近几年国家相继出台了很多政策,文化产业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青睐。现如今,众多中小企业开始转型做有关文化产业的项目。在我国,大型的文化企业比较少,更多的是一些中小型文化企业,对大型企业来说,在进行投资活动过程中需要考虑各方面的原因;而对中小型企业来说,融资难的问题则非常普遍,加之文化产业的特殊性,融资难的问题就更加明显。本文主要分析了文化产业的投融资问题,并给出一定的建议。

关键词:文化产业;投资;融资

1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即同时具备文化因素与经济因素的结合体,在2000年第十五届五中全会被正式提出。随着我国建设文化强国的目标及十八大后文化自信被提出以来,我国对文化产业的发展越来越重视。在当今世界,文化是与经济、政治紧密结合的。现如今,文化产业已经成为我国的经济支柱性产业,一些新的文化产业形式不断涌现。从国家统计局给出的数据资料可以看出,我国有5.8万家文化产业企业,2019年,规模以上企业的营业收入达到了86624亿元,相比2018年增长7%,整体来看处于平稳较快的增长模式。其中,有3个行业增速超过10%,新闻信息服务比上一年增长了23%,达到6800亿元,文化投资运营和创意设计服务分别增加13.8%和11.3%。根据产业类型来分析,文化制造业增长3.2%,其营业收入达到36739亿元。文化产业的核心领域和相关领域增长比较,核心领域增长9.8%,营业收入达到50471亿元,而相关领域增长只有3.2%,营业收入达到36153亿元。新兴的互联网与文化产业进行结合,在这些领域比如互联网信息和广告服务等方面,收入增速都达到了30%。文化创意越来越深入人心,带动文化产业快速增长。从全国看,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营业收入差距较大。东部地区的文化产业收入占到了全国的73.5%,比2018年增加了6.1%,而全国其他地区整体占比26.5%,其中东北地区最少,只占全国的1%。随着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其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新动能,文化产业领域覆盖范围广,灵活性比较强,可以为更多的人提供就业岗位。国家统计局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我国文化产业的从业人数已经达到2789.3万,与2013年底相比,就业总量增长了30.8%。文化服务业已经成为吸纳就业的主要平台。此外,文化产业是助推精准脱贫的重要平台之一,贫困地区依托当地独具特色的文化资源积极发展特色文化产业,不仅有效保护了传统手工艺、表演艺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实现了产业脱贫。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更多的人在解决了基本的温饱问题以后,转向了更高层次的需求,于是对文化的需求就变得越来越明显。而我国的文化产业在发展过程中,根据文化产业自身的特点,资产多数不像制造类的企业是固定资产,文化产业的资产更多的是一些无形资产,比如一些版权、著作权等,除了一些出版传媒企业的印刷环节产生的油墨会对环境产生细微的污染以外,其他环节基本不会有任何的污染情况产生。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文化企业开始转型升级,但是由于目前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处于起步成长阶段,还没有一套成熟的方案刺激消费者文化需求,另外政策对打击文化盗版犯罪的决心仍不强烈,导致消费者对文化产品的忠诚度不够,特别是最近几年,文化侵权的案件时常发生,一些文化企业为了获得所谓的流量,不惜用一些低俗的产品在市场上以次充好。政府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近些年来不断增加。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人民大众对文化的意识逐渐增强,在我国5000年悠久历史的发展过程中,诞生出很多的传统文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大众也开始宣扬优秀的传统文化,使得文化产业发展向好。文化产业涉及领域比较广,从图书、刊物到影视制作、戏剧演出、体育活动到旅游业及相关的文化产业。多种方式的文化产业结合,再加上我国的人口众多,对文化的需求越来越广,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把目光转到了文化产业领域中。

2文化产业投资

近些年,随着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投资渠道变得越来越重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文化产业的投资也不再是没有战略的盲目投资,取而代之的是更加具有战略性和系统性。现如今我国的文化产业投资仍然是选用一些短期投资,相对来说比较保守。文化产业领域的投资相比其他产业来说,前期投入特别多,因为前期的产业链比较长,就单纯看图书出版这个产业,从项目初期的选题策划到确定项目,然后编辑、印刷、发行,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而直到图书出版销售后,才能获得盈利,整个产业链非常长,每本图书都要经过三校三审,甚至个别图书的审查要更加严格,需要大量的资金,如果市场对该类图书的敏感性很差的话,后期很可能收不回资金,投资风险巨大。在影视制作行业也是同样的,从广告收入到产品制作、市场发行,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而且整个时间线有时候比出版传媒领域的更长,再加上国家政策的影响,导致投资多而收益少,风险非常大。但是文化产业自身的投资也是有一定的优点的,比如动漫行业,虽然前期投入大量资金,但是随着宣传力度的加大,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这个领域中,最明显的就是动漫游戏里的皮肤,会产生附加价值。类似的在影视制作过程中,近些年来兴起了IP大剧,针对这些IP大剧也产生了很多流量。甚至可以对IP剧的周边发行,同时对一些现代剧中演员的服装搭配选择平台进行售卖,以此获得更多的收益。但是在投资过程中,由于之前对文化产业的评估不足,导致专业的文化管理人员不足,在文化产业企业发展过程中,由于公司管理人员对外界投资信息获取的较少,使得企业会在一定程度上失去绝佳的投资机会,影响企业发展。

3文化产业融资

自从文化产业暴露出种种问题后,我国对文化产业融资的监管力度也越来越大。现阶段我国的文化产业融资的渠道仍然相对单一,目前主要的融资渠道有通过银行贷款,企业发行股票、债券,再加上一些投资基金及抵押等方式。近些年来,在政策支持下,企业融资渠道得到一定的拓宽,但是由于文化企业自身主要是一些版权、著作权等的无形资产,不像传统制造业具有大规模的无形资产,使得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只能获得较少的资金,而且文化产业也存在风险,因此针对文化产业来说,绝大部分的融资来源是商业银行的信贷,而且由于文化产业资产评估体系还没有完全构建出来,导致商业银行在贷款时只会贷很少部分,这样也使得整个文化产业的融资规模较小。随着国家对文化产业的重视以及文化产业的逐渐发展,传统的融资模式已经很难满足市场的需求。所以整个文化产业的融资模式必须要创新。目前来看,我国的文化产业中社会资本占的比重不是很高。原因有两方面,首先就是文化产业自身具有较高的风险,导致很少有社会资本投资,而且由于回收期较长,社会资本的投入需要承担巨大风险。其次,政府对文化产业的支持力度不高,社会资本很难发现文化产业的好处。文化产业的融资更多的是传统的资金投入,由于我国的资本市场并不发达,再加上国家对文化产业上市的要求比较严格,因此,文化产业在资本市场上筹集资金比较少。目前的文化产业市场中,中小企业占了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因为自身原因,只能靠企业法人的自有资金,因此发展规模比较小,再加上银行贷款方面,由于需要提供抵押担保,而中小企业大多数还是无形资产,因此银行贷款筹集资金也比较少,更多的是依靠民间借贷的方式。目前我国文化产业只有少数几家规模极大的公司,这些公司通过上市,在资本市场上募集资金。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资金链完善,一旦出现资金链断裂的情况,很少有人可以挽救,从而导致企业破产,由于缺乏完善的政策支持、人员支持,所以整个文化产业发展速度非常慢。针对不同规模、不同阶段的企业要制定合适的融资方式,满足其自身发展需要。由于文化产业资金需求相对较大,但是后期可能获得一定的社会效益,但是经济效益并不高,因此很少有商业银行愿意贷款给这些文化产业企业。

4建议

首先,针对文化产业出台相关有针对性的财税激励政策,降低整体税负,同时国家对文化产业也要提供相关补贴政策,不断完善资本市场,鼓励企业在资本市场融资。其次,对文化产业知识产权的保护也要有相应的政策,共同构建良好的产业环境,保证文化产业企业可以得到收益,促进文化企业整体发展。对于运作规范的大型文化企业,应积极鼓励和支持其通过资本市场获得股权或债权融资;对于中小型文化企业,则要积极给予专项政策引导、激励,帮助其快速获得资金来源,从而支持企业的发展。在文化产业的发展过程中,金融要实现与文化的融合发展,必须以直接或间接的多元化融资模式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服务于实体经济,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共同推动和实现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曹璐茜,聂鹏瑞,刘玉霞.我国文化产业现状的SWOT分析及发展策略研究[J].中国市场,2020(02):64-65.

[2]郑婉君.文化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建议[J].中国国情国力,2020(03):32-34.

[3]王健.“互联网+”时代下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路径优化[J].经济研究导刊,2020(10):31-32.

[4]王迪.文化产业投资的特点及融资问题[J].智库时代,2019(13):268-274.

[5]杨浩.文化产业投资及其政策分析[J].纳税,2019(20):183.

[6]胡娟,李慧.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融资支持政策研究——基于国内外比较的视角[J].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学报,2020(03):69-73.

作者:于晓明 何志勇 单位:北京印刷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