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地方文化产业发展取向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地方文化产业发展取向分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地方文化产业发展取向分析

摘要:澳门由于城市规模的限制,并没有充足的空间及资源发展制造业,目前澳门的经济主要依靠旅游业和博彩业,如何维持市场是澳门持续发展的关键,而因地制宜地发展文化产业有利于澳门经济的发展。文章从概念上解释了文化产业的价值及范畴,从各国文化产业发展经验中,归纳出适合澳门文化产业发展的原则。

关键词:澳门;文化产业;价值链

一、文化产业的经济与社会价值

文化产业顾名思义是以文化为生产原料进行加工、整合、贩卖的经济生产活动,文化产业在生产时较为侧重商品的文化属性以及市场拓展潜能。文化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的关系并不仅只有文化产业一个方面,通过发展文化产业也能对塑造城市形象产生积极影响。英国一份针对地区进行的调研报告曾指出,发展文化产业具有以下四个作用[1]:第一,各类文化商品的制作及销售能为当地带来直接的经济收益;第二,在调研的个案中发现,发展文化产业的城市能够营造良好的文化体验氛围,对塑造当地形象具有积极作用;第三,为了营造良好的文化体验空间需要对城市各类型基础设施进行优化,改善城市环境的同时也提高了居民生活环境;第四,发展文化产业能够增强当地的凝聚力。以上四点说明了发展文化产业能够产生直接经济收益,能够丰富并塑造城市形象,能够优化城市设施提高居民生活环境,能够增强凝聚力。

二、文化产业范畴

文化具有无所不包的特性,文化产业所包含的行业项目多且繁杂。本文中称此产业为“文化产业”,类似的产业范畴也有称之为“创意产业”或“文化创意产业”。各国之间对于文化产业包含的行业范围没有统一的标准,造成此种差异产生的原因在于各地之间经济、社会背景、政治等因素存在不同,因此不同的涵盖划定方式能够反映出当地经济、社会、政治之间的差异。根据国家统计局于2020年10月30日公布的全国产业报告,我们可以看出目前我国对文化产业核心领域划分为以下6个行业:“新闻信息服务、内容创作生产、创意设计服务、文化传播渠道、文化投资运营、文化娱乐休闲服务”。文化相关领域划分包含以下3个行业:“文化辅助生产和中介服务、文化装备生产、文化消费终端生产”[2]。英国的文化产业在工党领导下将文化产业作为国家经济重心进行发展。英国前首相布莱尔在1998年的时候就提出了创意财产的概念,他指出,“创意财产源自于个人的创意、技巧和才能活动,通过知识产权的生产及交易,创造经济价值提供就业岗位”。在此概念下英国将本国的文化产业划分为以下13项:“广告、建筑、艺术品、手工艺品、设计、时尚服装、电影录像、音乐、表演艺术、出版、软件、电视与电台、游戏”。韩国的文化产业范畴与欧美国家地区类似,但值得注意的是韩国的文化产业是由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进行整体发展规划的,产业推动则是由下属文化内容产业办公室负责,此模式与大部分国家由经济部门领导不同。韩国如此做的目的是在巩固原本对外文化产品输出的基础上,增强韩国文化的对外塑造。香港文化及创意产业包括以下11个类别[3]:“艺术品、古董及工艺品,文化教育及图书馆、档案保存和博物馆服务,表演艺术,电影及录像和音乐,电视及电台,出版,软件、计算机游戏及互动媒体,设计,建筑,广告,及娱乐服务”。澳门文化产业包含创意设计、文化展演、艺术收藏以及数码媒体4大类包括以下行业[4]:“商业及品牌设计(平面、展览、建筑),本澳品牌的设计/生产/分销,表演制作场所、文化社团、文化艺术经纪、表演幕后服务、培训、场所,音乐发行、制作、分销,艺术品创作及销售、拍卖、,摄影,书刊及漫画出版、开发及发行,游戏,电台及电视、电影、电影院、数码媒体”。根据上述内容可知,文化产业的范畴以及内容行业界定,并没有固定的模式,但能体现出三个主要原则:第一,因地制宜,反映当地产业现状;第二,具有公共财产的特征;第三,对未来经济及文化发展有利。

三、文化产业价值链

“文化产业价值链”[5]概念是由安迪•普拉德提出的,其中包含“创作、制造、传播、接受、参与”5个步骤,此价值链对商品由生产到消费的过程进行了概括。他曾指出,某地区内的文化产业价值链越完善,则该地文化商品的竞争力越强。以好莱坞为例,好莱坞作为全球排名较前的电影生产基地,拥有数量庞大的电影行业从业者、技术人员、独立工作室等,在此园区中拥有顶级的电影发行公司,因此一部电影从生产到制作中需要的资金、人员、技术甚至后期发售方案等均可以同步完成。如果将同样的价值链逻辑运用在澳门文化产业项目中,便可以清楚了解各行业之间是否具有合作潜能,发展此项目是否具有竞争优势,抑或是该项目是否仅有人才,却缺少相应的商业机制可促进文化商品的生产。在文化产业价值链中“参与”是消费者进入价值链体系的方式,也是价值链中最为特殊的一个环节。文化商品并非生活必需品,而是为了满足心理层面需求的消费,文化商品的价值并非由传统经济学供给关系决定的,而是在于消费者是否愿意为文化商品买单。换句话说,消费者的文化消费偏好能够对文化产品的制作产生影响,甚至专业的消费者就是文化生产者的其中一份子。因此,将消费市场纳入发展文化产业时的考量依据,是澳门发展文化产业时必须要注意的一点。澳门目前经济主要依靠的是与旅游业以及博彩业相关的各类产业,因此需要主动了解消费市场的需求,分析各项文化产业在竞争和发展时的优势劣势,时刻根据消费者的期待对文化产业内容进行调节。

四、澳门文化产业的发展考量

(一)以城市为发展单位澳门在发展文化产业时由于城市体量的限制,应以城市为单位进行独特性发展而非追求全面性发展。城市之间在发展过程中既需要合作同时也存在竞争,通过与周边城市的合作形成规模经济,既可以减轻在各项产业中的布局,也可以通过周边城市产业上的优势弥补自身不足。另外,若与周边城市发展类似产业,则可能会引起投资分散导致该产业无法形成规模化经济,形成两败俱伤的形式。澳门追求独特化发展的逻辑,除了运用在文创产业以外,也适用于其他产业。因为城市在发展过程中的竞争不仅是实体资源的竞争,同时也是区域间城市形象上的竞争。上文曾提到过文化产业对塑造城市形象的功能之一即文化产业能够优化并改善城市形象,独特城市形象亦能够为澳门其他产业与周边地区竞争时增加优势。

(二)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之间的竞争澳门文化产业相较于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目前的发展优势并不明显。由于土地资源的限制,澳门文化产业规模较小,较难形成完整的文化产业价值链。从行业项目分析,同是特区的香港在电影行业的优势已形成多年,版权化和商业化的模式已经十分成熟。深圳也是大湾区内的设计中心城市,无论是服装设计、平面设计、产品设计等,近年来的发展都十分耀眼,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甚至已经授予深圳“设计之都”的称号,由此可见深圳在文创产业中的地位。与澳门紧密相连的珠海,近些年来也在不断开发文创产业,从政策扶植到企业落地,珠海政府发挥了极大努力。

(三)文化遗产管理与数字经济的发展必要性在进行产业规划时不应只局限于眼前,应当从长远角度进行思考。将数字经济内容纳入文化产业中,并非追求即时的回报,而是确保澳门文化产业在发展时仍可跟上潮流。目前,全球正在进入以互联网、大数据为代表的数字经济时代。澳门文化产业的致命缺陷在于无法形成庞大的消费市场,而互联网经济则没有地域限制,成功的遗产管理需要促进各类型文化活动紧密结合,文化遗产不仅能吸引观众,使文化观光市场更加活跃,也可以为其他产业提供生产制作时需要的“原料”,如此通过文化原料的生产最终服务消费者,同时刺激了澳门文化产业生产。因此澳门应当将各项文化遗产以高品质的音乐、影像、软件等形式,通过网络进行传播,达到扩大市场形成经济效益的目的。

五、结语

发展文化产业除了能为澳门塑造城市形象以外,还可以带来经济效益。在发展澳门文化产业时应当将澳门城市整体作为一个单位与周边地区进行发展。在发展过程中要既需要注重与周边城市的合作,通过利用其他城市优势资源弥补自身产业上的不足,同时也要注重差异化发展,避免与对方城市的优势产业竞争。应当抓住数字经济大趋势,将澳门文化遗产与文化产业相结合,通过旅游业以及博彩业带来的庞大游客市场,努力形成一条可持续产出的澳门文化产业价值链。

作者:周正 单位:澳门科技大学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