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产业振兴论文:文化产业振兴的契机探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产业振兴论文:文化产业振兴的契机探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产业振兴论文:文化产业振兴的契机探析

本文作者:刘开云 单位:广东商学院

我们知道,消费者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乃是最基本的也蕴藏着最高的需求,且是持续的、永久的需求。在商品交易过程中,消费者购买商品或服务,购买的(或看中的)是商品的使用价值(实用价值尤其是审美价值或文化价值),商家(卖者)看中的则是价值,是利润。但价值的“代言者”是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载者),因而,商家也不得不关注重视使用价值。在不完全竞争或垄断情况下,商家从自身利益考量,或许会对消费者的需求有所怠慢,如在“短缺经济”条件下,往往出现“我生产什么,就卖什么”的现象。但在完全竞争情况下,商家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它对消费者的需求丝毫不敢怠慢,所以“消费者需要什么,就生产销售什么”。当前的市场状况正是如此。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消费者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的需求,乃是一切企业经营活动的“第一推动力”,若推而广之,它也是整个文化创意产业乃至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

企业是社会经济的细胞。作为微观经济活动,企业行为要受制于整体社会经济运行的状况。而在一个崇尚创新,且有奖励创新的社会机制保障的体制环境和文化氛围下,勇于创新的企业会充当领头羊的角色,逐步影响直至改变原有的社会经济运行模式。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先生曾经指出:“社会进步的力量靠企业,企业进步的力量靠企业家,企业家进步的精神靠创新开拓和合作精神。”飞机的出现,使一个大千世界变成了小小“地球村”;汽车的普及,改变了原有的产业结构,拓展了人们的活动半径,甚至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电脑、移动电话的普及,更是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交往方式、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这些商家企业既是经济的弄潮儿,也是文化和文化创新的推手。

文化和文化创新也是需要开放交流的。英国作家萧伯纳讲过这样一句极有哲理的话:“我有一只苹果,你有一只苹果,我们彼此交换,还是各有一只苹果;如果我有一种思想,你有一种思想,我们彼此交换,两人各拥有两种思想。”文化是没有国界的,商业文化尤其如此,而它的推手就是跨国公司。微软软件和苹果手机,好莱坞大片和迪斯尼动漫,麦当劳和肯德基风靡全球就是例证。同时在全球范围内,也几乎到处可见“中国制造”的产品。中国的孔子学院,在全球已近百家之多。当然,作为现代市场经济产物的商业文化及文化产业在中国的发展还很滞后,这一点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的客观事实。正因为如此,2009年中国制订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

文化创新与文化产业的崛起

现在,人们经常可以听到这样一句话:“经济搭台,文化唱戏。”的确,商业文化不是聊充配角的“龙套”,而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巨大驱动力,是最具张力、活力与魅力的社会契机与生产力要素。当前,在一些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其文化产业已成为支柱产业。据报载,美国文化产业年产值占GDP的18%-25%,400家最富有的公司中有72家是文化企业。2001年,日本文化产业产值占GDP的18.3%,是仅次于制造业的第二大支柱产业。相形之下,拥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国,文化产业却仍处于起步阶段。2001年,中国文化产业增加值为1907亿元,仅占GDP的2.96%③。2007年,中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2.6%,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大约是6412亿元,比2006年增长18.4%。2008年继续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基本态势,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近7600亿元。同年,北京、湖南、云南、上海、广东成为全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率先突破5%的五个省级单位。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具有悠久的文化传统,古代四大发明为世界文明史作出了巨大贡献。但必须看到,古老的历史并不一定代表了今天的优势。传统文化不同于商业文化,更不等于文化产业。《论语》+算盘≠GDP。就世界范围而言,历史上的几大文明古国,如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古希腊、古代中国,在全球经济竞争尤其是文化产业竞争的马拉松赛跑中,有的早已退场,有的表现欠佳,已悄然失去了昔日的风采。而只有二百多年历史的美国,却不断创造科技和经济奇迹,这与其商业文化、市场经济理念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功能得以充分发挥是分不开的。

就中国国内的情况看,上述北京、湖南、云南、上海、广东五个省市能够成为全国文化产业发展领头羊,同样不是仅仅依靠往日的辉煌。当然,北京是古都,又是当今的首都,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中心,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无疑给北京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契机。湖南虽有马王堆出土的古代文明,但其文化产业大省之称号,恐怕主要是以广电影视等现代传媒为支撑的。而云南地处西南边陲,远离中原文化中心,其文化产业占GDP的高比重,则主要得益于旅游文化创意的商业运作。

上海、广东成为当下中国经济增长的引擎,也并不是从传统文化或古老文化的余荫处找到了新的增长点。恰恰相反,正因为摆脱了“背靠大树好乘凉”的依赖性,而另辟蹊径寻求文化创新的契机,才走出一条有别于传统文化的商业文化之路。作为东南沿海开放地区,上海、广东最早接近且接受西方文明,最早学习接受现代市场经济理念,学习并运用商业文化。文化的开放交融激发了文化创新,进而赢得了文化产业的发展优势。

近代以降,上海就是中国的经济、文化中心,素有东方威尼斯之称。在一些欧美人眼里,上海是远东地区最具现代商业文明的城市。上海的大世界,曾是闻名中外的文化娱乐中心。“夜上海,夜上海,你是个不夜城”,上世纪30-40年代流行的一曲《夜上海》老歌,可以把人们带回那昔日灯红酒绿,繁华诱人的十里洋场。50-80年代,上海的电影、戏曲、音乐、图书出版、报业等文化产业的繁华闻名遐迩,极具影响力,著名的“海上画派”更是领潮中国画坛的一支劲旅。上海朵云轩与北京荣宝斋齐名,有“南朵北荣”之称,成为近现代以来中国书画界最具影响力的交流、交易平台。90年代初浦东新区的开发,给上海的发展包括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如今,上海的文化产业优势不减当年。雄伟美丽的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作为中国和亚洲地标式的建筑,给上海这个不夜城增添了新的文化亮点。而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在向世界展示上海这座东方文化大都市的迷人风彩的同时,也更增添了它的活力和魅力。

广东经济的崛起与文化产业的勃兴,既得益于领改革开放风气之先,也得益于毗邻港澳的地理优势。中央政府划定的四个经济特区,广东就占了三个(深圳、珠海、汕头),这是其它省市无可比拟的。以广州为例,广州是华南最大的金融、经济、科技和文化中心。“广交会”是中国最早也是规模最大且最持久的会展产业龙头。广州的传媒产业成效卓著,南方报业集团和广州报业集团都跻身全国最大的报业集团行列。广州购书中心规模之大堪称全国之最。广州“大学城”的建设也开全国之先河。广州动漫产业起步较早,动漫星城闻名全国,广东原创动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推出的《喜羊羊与灰太狼》在全国热播,深受欢迎。广州还是岭南画派的发祥地,文德路字画古玩及文房四宝一条街,直追北京琉璃厂文化街,现已成为了南方规模最大的书画市场。广州电视塔以“小蛮腰”之美誉,闪亮地在珠江之畔亭亭玉立,更给美丽的羊城增添了妩媚。而2010广州亚运会的成功举办,使得这座城市更加靓丽,更具文化魅力。

文化的杂交优势与文化产业亮点

香港作为一座城市或一个地区,创造了经济腾飞的奇迹,曾被誉为“亚洲四小龙”之一,与台湾、新加坡、韩国并驾齐驱。不仅如此,香港还有它的文化(文化产业)亮点,其商业文化、文化产业运作模式堪称一流。香港文化是杂交文化,受外来文化影响很大。前面引述过的萧伯纳的名言“如果我有一种思想,你有一种思想,我们彼此交换,两人各拥有两种思想”,用来描述香港文化的杂交优势,可谓恰如其分。无论从世界地图还是中国地图上看,香港只是一个弹丸之地,然而在世人眼里,她却是一颗璀灿的东方之珠!一曲《东方之珠》,唱出了香港(百年)“沧海桑田变化”和(永远)“风采浪漫依然”的迷人魅力。“问君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正是东西方文化的相互交融,使得香港文化魅力四射。

香港的影视文化产业久负盛名,成就卓著,群星灿烂。香港歌坛是全球华人歌星的黄埔军校。香港是全球华语流行歌曲的原产地。金镛的武侠小说风靡全球,只要有华人的地方,就会有金庸的武侠小说。香港也诞生了不少大师级人物。原香港中文大学校长高锟获得2009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贝聿铭———世界级的美籍华人建筑设计大师;陈复礼———世界级的华人摄影大师;饶宗颐———与季羡林齐名的国学大师。此外,香港的几所大学,在世界一流大学排名中也榜上有名。

一言以敝之,香港不仅是国际金融中心、购物天堂、旅游胜地,而且也是名副其实的“文化绿洲”,文明之都。香港文化的最大特色,就是大胆地进行文化杂交、文化创新,就是文化与市场的对接,与商业的对接,走商业文化之路,走文化创意产业之路。

与香港一桥之隔的深圳,同样是中国社会发展的样版。深圳原本是一个只有2万多人的南海边陲小小渔村,只用了近30年的时间,便奇迹般地建成了拥有近2000万人口的,可以和北京、上海、广州乃至香港媲美的现代化大都市。深圳是当代中国最大的移民城市,其文化杂交优势十分明显。

若用传统的观念,戴着有色眼镜去看,深圳没有什么(传统)文化,甚至有人称它是“文化沙漠”。的确,要想在深圳寻找“秦砖汉瓦”,别说挖地三尺,就算你挖地三千尺,恐怕也难找到,但深圳也有它的文化创新亮点。如,深圳作为移民城市,大量引进人才,因而是平均学历(文化程度)最高的城市,其企事业单位,硕士、博士毕业生所占比重之高是全国之最。又如,率先提出“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口号,创造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这种快节奏、讲时效的“深圳文化现象”,当年在全国起到了示范作用。作为最年轻的城市,深圳人口中年轻人所占比重也是最高的,又因为毗邻香港,当年香港的时髦服饰、流行歌曲等最先在深圳流行,再“转手”到内地。赶时髦、敢为人先,也成为一种“深圳文化现象”,曾令国人耳目一新。

尤其是,深圳的商业文化,文化创意产业,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比如,打造锦秀中华、中华民俗文化村、世界之窗、欢乐谷、东部华侨城等主题公园;定期举办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简称“高交会”)、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简称“文博会”);最早兴起营业性歌舞厅;创作了红遍全国的《弯弯的月亮》、《春天的故事》歌词;出现了“天天生产蒙娜丽莎”,年销售额过亿元的大芬村画家村;深圳宝安农民工街舞团的街舞表演,还登上了2011年的央视“春晚”,等等。另外,深圳书城也是全国最大的购书中心之一。又如,深圳报业集团,它持有资产总额50多亿元,已成为中国目前经营规模最大、现代化水平最高的报业集团之一。深圳报业集团广告年营业额在25亿元以上,在中国媒体中排名第二、平面媒体中排名第一。而2011年深圳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举办,也给深圳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

文化创意产业的分类与统计测算

文化产业,严格意义上讲是文化创意产业。一般认为,文化创意产业是指依靠创意人的智慧、技能,借助于高科技对文化资源进行创造与提升,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产生出高附加值产品,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产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文化创意产业包含文化产品、文化服务与智能产权三项内容。也有人将文化创意产业分别称为文化产业、创意产业和创新科技。不难发观,文化创意产业,乃是最具活力和魅力的朝阳产业。

本文所探讨的文化、文化价值、文化产业,是从经济学的视野,从统计学的角度,从可操作性(可统计测算)的层面来界定的。引述国家统计局颁发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编制说明中的定义:从广义上讲,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狭义上是指语言、文学、艺术及一切意识形态在内的精神产品。《文化产业分类》中,将文化产业概念界定为: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根据国家统计局制订的标准,文化产业分为以下9类:新闻服务;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广播、电视、电影服务;文化艺术服务;网络文化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服务;其他文化服务;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销售。

在现行文化产业分类目录中,教育、体育和自然科学研究未被列入,而公园管理、游乐园、休闲健身娱乐等却被纳入。这是值得商榷的。我们认为,教育和自然科学研究,作为文化产业,在理论上应当不会存在什么争议。体育比赛(尤是艺术体操、花样滑冰、跳水、水上芭蕾等)与文艺表演,同样收取门票,同样是给观赏者以美的享受,理当纳入文化产业。但将休闲健身娱乐等活动纳入文化产业,似乎与文化创意相去甚远。这类活动最主要的功能是保健,能带来身心放松、精神愉悦,恢复健康,却鲜有“文化”元素,也无“创意”之意。若将其列入文化产业,那么,则似乎不仅可以将医疗卫生行业全纳入文化产业,而且餐饮业、建筑业等等均可向文化产业靠拢。当然,在英国,建筑业确实属于文化产业。而在日本,则是将娱乐观光业(包括博彩)与文化产业大致等同起来。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从国家战略层面来说,科教兴国不只是一句口号而已,必须将它落到实处。既然现在已将发展文化产业,增强文化软实力也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的高度,那么,也就没有理由不将教育和自然科学研究纳入文化产业分类。将教育和自然科学研究纳入文化产业统计,而将休闲健身娱乐等这类与文化创意相去甚远甚至南辕北辙的行业调整出去,或许会使中国的文化产业统计分类更趋科学,更有文化和文化创意!

在中国,统计考核指标向来都具有风向标的作用。多建一些学校、科学馆,与多建一些浴足城、棋牌(麻将)房,二者的文化创意孰多孰少显然是不言而喻的。当然,不可否认,休闲健身娱乐等行业,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它为解决中国的就业难题、增加税收、GDP的增长乃至“维稳”等作出了重大贡献,功不可没!但就统计行业划分而言,它仍然只能是第三产业中的居民服务业,而没有必要纳入(第三产业中的)文化产业,就像交通、金融、商业、医疗卫生等重要产业均属于第三产业而不应纳入文化产业一样④。

对文化产业进行准确的分类界定的确较难,而进行精确统计测算则更为复杂。正因为存在诸多现实难题和理论困扰,也就需要人们去不懈地进行研究和探讨。从调整产业结构角度看,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中的居民服务业(包括其中的休闲健身娱乐等),以及交通、金融、商业、医疗卫生事业等,与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中的文化产业一样,都是无可非议的。但从国家战略层面考虑,重点发展教育、科学技术、信息产业、文化产业(尤其是其中创意产业、智能产权),则是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当今世界的经济竞争可归结为科技和人才的竞争,而归根到底,是文化软实力的竞争。文化创意产业,处于整个社会经济产业链的高端,其辐射拉动作用是不可限量的⑤。因此,必须从战略的高度,来认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比如,信息技术暨信息产业的辐射功能,几乎能覆盖到所有产业,扩散到每一个家庭⑥。而作为行业旗舰,微软软件的每一个新的创意,都会给全球范围内整个行业带来新的变化。因而,比尔•盖茨和他的微软公司,在全球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而中国网易公司的创始人、首席执行官丁磊,曾几度名列福布斯中国富豪榜首或中国IT产业首富。“网易”及丁磊,在中国的IT行业也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哥白尼、伽利略、牛顿、爱因斯坦等科学巨擘的科学创意,改变了世界历史。凡高、毕加索、杰克逊、麦当娜等艺术巨星的艺术创意,给世界带来赏心悦目(悦耳)的不朽艺术杰作。诺贝尔奖得主们的科学研究或文学创作成果,奥斯卡金奖影片,好莱坞的大片等,这些科学和文艺成就,无不充满人类智慧,无不充满创意!创意、文化创新,是文化创意产业的内核,而文化的创新又愈来愈需要文化创意产业的支撑。文化创意产业堪称萌发或孵化大有潜质的文化创意的摇蓝。请切切记住恩格斯的一句衷告:“一个民族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⑦

结语

总之,文化是一条长河,从传统走向现代,由传统到创新,乃是必然的过程。传统文化是历史的积淀,没有传统就没有创新,拘泥传统也不可能创新。这里既有传统与现代,墨守成规与革旧鼎新之间的冲突,也有东西方文化的交锋。这种文化、文明的交融碰撞,是客观的存在,也蕴藏着文化创新、民族文明复兴的契机。发展文化产业,首先必须有文化底蕴,所以不可否认传统文化的作用。但也不可拘泥于传统,沿用陈旧的思维模式。任何新的科技成果和文艺杰作,无不来源于创造性思维。而任何新的产品和服务,也都发端于新的创意。所以,必须打破陈规,标新立异,敢为天下先,必须有创意,萌发新的创造性思维。

在三次产业划分中,文化产业属于第三产业的范畴。这里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探讨:既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又要保证工业(第二产业)的发展势头和农业(第一产业)的基本稳定;而在第三产业中,又还存在发展文化产业与商业、金融、交通、卫生、信息产业、传统服务业等之间的关系问题;在文化产业中,也还有各行业之间的关系等等。当然,还包括本文所探讨的关于文化产业分类、统计测算方面的难题。还有一个似乎更值得引起关注的问题,恐怕应是城乡居民精神文化消费水平与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内在联系与逻辑关系问题。

探讨文化创意产业及相关问题,必须关注消费者的精神文化需求。而消费者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的有效需求,只能是消费者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文化产业作为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方,必须有相对应或相匹配的有效需求,即消费者不仅有对精神文化消费的偏好或嗜好,而且拥有可用于精神文化消费的货币支出量。早在一百多年前,马克思就曾指出:“忧心忡忡的、贫穷的人对最美丽的景色都没有什么感觉。”⑧用一句最新的网络流行语来讲:没有钞票,“神马都是浮云”。看来,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无论从供给方还是需求方讲,都还有许多问题值得深入地去研究、去探索,它虽不像发展航天航空和生物科技那样尖端高深,但也并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今天的中国,正在逐步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虽然已成绩斐然,但离发达的市场经济社会尚有很远的距离。当然,也还有许多现代商业文化、市场经济文化之课要补。可以说,文化价值、文化创新所体现的是现代商业文化、市场经济的灵魂。而关注文化价值,重视文化创新,乃是打造企业文化、培植文化创意产业乃至实现民族文明复兴大业的题中应有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