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沿海与内陆文化产业发展的区别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差异性分析
(一)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由2007一2009年居民消费支出情况计算得出,每年居民用于文化、教育、娱乐用品及服务的支出约占消费总支出的9%一10%。近些年,我国文化产业机构数量持续增长,2010年比2006年增长了29.7%,文化产业从业人员与2006年相比,增长了11.1%,主要分布在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生产、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服务等领域。2010年是我国文化产业取得突破式增长的关键性一年,文化产业增加值突破了一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2.75%。其中,电影票房过百亿,连续6年增幅超过30%,进人全球电影市场前十名;网络游戏产业规模达349亿元;动漫游戏、数字音乐、数字电影、网络视频、网络出版、手机出版等新兴文化产业和创意文化产业迅速崛起。可见,文化产业的发展势头强劲,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上升。
(二)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差异性
在文化产业发展稳步前进的气氛中,对于国土面积广阔的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在地域上存在着显著的不平衡性。本文根据地理位置将我国大陆的31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分为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通过相关数据的比较和分析,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差异性进行研究。其中,沿海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共12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内陆地区包括河南、湖南、湖北、四川、重庆、云南、安徽、江西、甘肃、新疆、西藏,宁夏共19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根据《中国文化文物统计年鉴2011》的数据整理,由表1可以看出,在全国31个地区中,2010年文化文物总收人超过二十亿的地区共12个,其中属于沿海地区的7个,属于内陆地区的5个,且排名前四位的均为沿海省、市、自治区、直辖市。以上表明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在空间分布上不均衡,存在较为严重的沿海与内陆的地域差异性。沿海地区经济基础较内陆地区好,文化产业已逐渐形成规模,首都北京以及中国对外贸易的窗口上海的文化产业发展蒸蒸日上,是中国两大文化产业聚居地的代表。2010年浙江省、海南省的文化文物总收人分别约为2004年的3倍、7倍,并正不断壮大着属于各自沿海省份的特色文化产业。内陆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虽然较落后于沿海地区,但一些省份的文化产业发展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发展前景相当乐观,如四川省2010年的文化文物总收人是2004年的3.7倍,河南、陕西、山西、湖北等省作为中国文化资源的富矿区,发展势头足且具有无限的潜力。
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文化产业发展差异性分析
(一)资源享赋的差异
沿海地区作为与世界交流的窗口,吸收着世界先进文化与技术,文化产业发展具有开放性和兼容性,文化产业类型多样性,作为高科技与专业性人才集聚的沿海地区,文化产业与科学技术相结合的新兴文化产业的发展成绩尤为突出。近海地区,地势平坦,沙滩面积广阔,适合与海洋相关的文化产业如体育、休闲、旅游等文化产业的发展,近些年,沿海地区的一些城市利用其近海的优势,大力开发海洋文化资源,发展海洋文化产业,而海洋文化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不仅在于创造自身价值,还在于它对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如,海洋旅游文化产业带动着餐饮、宾馆、交通、手工艺品加工业、旅行社等产品及服务产业的发展;海洋节庆会展产业推动广告业、通信产业等延伸产品的市场;海洋文艺产业也将带动音像、影视产业的发展;海洋休闲体育产业则会带来相关体育产品制造市场的扩大。内陆地区是少数民族的聚居地,由于地形及意识等原因,大多数民族都保有原始性、淳朴性、独特性的特征,正是这些风格特异的各民族文化,造就了丰富的少数民族民间文化、民间艺术、民间故事等,使之成为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各民族的饮食文化、服饰文化、民俗文化与产业相结合衍生的文化产品与服务在全国范围内,甚至是海外影响颇广,如,以麻辣著称的川菜馆遍布世界各地,并有着不错的口碑;傣家的泼水节吸引着来自国内外无数旅游者好奇的眼光;香格里拉作为“离天堂最近的地方”更是锁定了不少影视制作者的目光,在获得了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形成了极具民族特色的文化产业。此外,内陆地区复杂的地质地貌环境,也使得许多古老的珍稀动植物在一些山区仍得以保存,形成珍贵的物种基因库,如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卧龙自然保护区等,进而成为生物文化的聚居地,为旅游文化产业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资源。
(二)市场需求的差异
沿海地区率先开放,经济发展起步早,因此,经济水平较内陆地区发达。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收人的不断增长以及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使得我国人民对精神文化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居民文化消费潜力充分得到挖掘,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内驱动力。同时,在竞争激烈的文化经济时代,人们逐渐意识到,只有获得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充实自己,才能与社会、与世界接轨。例如,现代社会里压力倍增的工作者们对回归自然的渴望与日俱增,深具内陆期盼亲临大海,品尝海的味道,感受海的文化的心情此起彼伏,因此,在与海洋相依相存的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海洋文化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为海洋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内陆地区多山地盆地高原的地势,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该地区与外界的交流也导致了资源流通不畅,人们对新事物的不渴望大大降低了内需,这不仅制约着该地区文化的传播扩散及文化产业的发展,同时,也给外界对内陆地区文化的认识和关注带来了一定的束缚。由于经济发展起步较晚,满足人们的基本物质生活需要一直是内陆地区发展的首要任务。近些年,内陆地区交通条件得以改善,思想观念发生了转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对文化消费产品与服务的需求增加,使得内陆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有了一定的市场,并充分利用其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吸引着全国乃至世界各地旅游者和投资商的目光。
(三)开发程度的差异
沿海地区自古以来便是大多数王朝都城的所在地,经济、文化的发展必先得到重视。国家的一些开发发展新政策也大都是以沿海某地区作为试验点,先于其他地区领先发展。经济全球化以来,世界各国相互借鉴与吸收先进的文化和技术,作为影响力逐年增加的世界大国—中国吸引着世界的目光,中国文化在国际交流和国际贸易中向世界各地传播开来,促进着文化产业的发展。此外,沿海地区创新型人才聚集,也有利于文化产业的创新与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把海洋资源开发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把发展海洋经济作为振兴经济的重大措施,对海洋战略投人和政策倾斜逐步加大。内陆地区不便利的交通是制约其文化产业开发与发展的首要因素,这使得该地区的人们彼此之间交流贫乏,思想观念保守落后,求平、求稳、安于现状的心态重,浓厚的文化积淀更使他们缺乏开拓精神。创新意识不强,对国家政策反应慢,常常是步东部后尘而错过了发挥政策效益的最好时机〔2〕。其次,向着经济和科技较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的创新型人才流使得内陆地区缺乏一定的从事文化产业的专业型人才。在经济稳步发展的今天,国家和地方政府增加了对内陆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视,湖南、四川等省都纷纷提出“建设文化强省”的战略目标,成都旅游就于2003年提出了“打造文化观光旅游、美食文化旅游、购物文化旅游以及娱乐文化旅游”四大系列产品,全面提升成都旅游文化品位〔3〕。
沿海与内陆地区文化产业发展对策及前瞻
十七届二中全会强调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为此,沿海地区应利用其优势条件把文化产业做精、做大、做强,内陆地区应进一步挖掘其潜在的文化资源要素,充分体现并发挥其拥有的发展潜能。
(一)沿海与内陆文化产业发展对策
沿海地区经济基础较好,文化产业已形成了一定规模。(1)应注重文化产业的规模化发展,最大限度地发展关联产业,组成文化产业链,在实现文化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基础上,获得更多的边际效益。(2)注重创造性思维和科技与实际相结合,开发出具有创造性的文化和服务产品,更多地放眼于以高科技为依托,如动漫、网络游戏、数字内容产品、创意设计等高附加值的文化产业部门,发掘并形成自我特色,发展创意文化产业。(3)根据海洋文化资源特色,结合现代科技,合理开展海洋创意设计、海洋文艺创作、海洋影视制作,带动海洋文化创意企业的发展,打造海洋文化产品品牌。(4)着眼于世界,推动文化产品“走出去”,吸收世界文化精萃,大力支持文化企业参加国际文化会展、开拓国际巡演。如,继续办好国际影视节、国际文化博览会等国际化节庆活动,促进文化产业国际化。(5)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在资金与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对加强文化立法,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保障体系,以激发现代文化人才的创作激情,为更多的原创作品提供良好的文化环境。内陆地区的文化产业对城市的依附性相对较小,广泛地流散于自然空间范围,这有利于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1)应合理利用内陆地区丰富的现有文化资源,开发潜在资源,以传统民俗文化活动、民间艺术制作与表演的方式,形成具有比较优势和竞争力的特色文化产品和服务,树立文化品牌。(2)积极举办或参加文化产业博览会,将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企业和资源展现在世界面前,吸引有实力的开发者进行投资川。(3)结合少数民族文化特点,遵循文化发展规律,促进古朴的民族文化资源和文化要素与现代科技的有机结合,合理发展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旅游文化产业,及以传统工艺和民族风俗为依托的各类相关产业。(4)广泛开展科普和人文知识教育,推动新思想、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应用,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5)国家和政府应加大对重点文化领域和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在资金与优惠政策上的扶持,并多多鼓励社会资金参与文化建设,支持优秀文艺作品创作。
(二)沿海与内陆的文化产业发展前瞻
沿海地区的文化产业发展成为支柱产业的可能性极大,主要有以下原因:(1)北京、上海、广东等省市文化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都超过5%,已经成为支柱产业。(2)陆地资源逐渐消耗,环境不断遭到污染和破坏,随着对海洋的认识进一步加深,并有海洋科技为前提,人们把目光投向了海洋开发〔别。(3)从北至南,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三大经济圈发展的竞争力同时也是各自发展的动力。因此,三大经济地带与特色海洋文化产业发展有机结合,沿海地区文化产业发展前景广阔。内陆地区由于经济基础、开放程度、专业人才等方面原因,发展文化产业虽然有待改进和创新,但前景仍是不容小觑,近几年,人藏游盛行,随着社会压力的不断增加,长期处于繁华喧嚣都市里的人们越来越向往西藏这块净土,渴望享受这“世界屋脊”片刻的宁静、祥和。据西藏自治区旅游局统计,2012年一季度西藏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23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23.7%,实现旅游总收人22910万元,同比增长27.9%。今年在甘肃敦煌举行的第二届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中,甘肃省接待游客135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人100.6亿元。各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势如破竹、争先恐后,因此,以中西部旅游为基础的内陆文化产业发展具有无限的潜力,期待着进一步合理地开发与规划。(本文作者:周娇、林宪生 单位:辽宁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