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产业集群文化产业论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一、大力培育少数民族文化品牌,发展具有民族特色的优势产业
近年来,全国各省市都在积极探索适合本地区的文化产业发展道路。民族地区如何把少数民族特有的民族文化挖掘出来,坚持民族化特色,是发展民族地区文化产业的根本路径。我国少数民族文化异彩纷呈,在悠久的历史长河里,各民族流传下来大量优美动人的传说、神话和史诗;创造了众多美妙的音乐、舞蹈和绘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流传下来很多具有实践意义的科学典籍;少数民族的建筑雄伟壮观,极富民族特色。民族地区原生态的自然风景、丰富多彩的民俗民风以及动人的歌舞等都是珍贵的文化资源,更是文化产业发展得天独厚的优势。我国的云南、贵州、内蒙等很多少数民族聚集地区就很好地开发和利用了这些极具特色的文化资源,其民族文化产业获得了一定的发展,民族文化也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和传承。比如《草原传奇》、《印象刘三姐》、《云南印象》和《多彩贵州风》等典型实例,既丰富了当地老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又极好地促进了少数民族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当前保持民族文化的延续性、增强文化生命力的有效措施之一就是走产业化发展道路。
在挖掘和开发这些珍贵的文化资源时,一定要突出文化产品的少数民族特色,要注重培育特色品牌,这是加快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产业的有效路径。在少数民族特色品牌培育的过程中要做到传统与现代的结合,要加强文化产品的创新研发。同时,各级政府要鼓励文化企业根据少数民族地区特色对文化产品进行创作和生产,创造出更多的人们喜欢的文化产品。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在“十一五”期间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发展重点并不是很明晰。我国政府于2009年公布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中明确了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重点任务,此后又出台了《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进一步确定了动漫业、文化旅游业、文化会展业、艺术创意与设计、文化产品数字制作与相关服务业等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十个重点领域。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产业发展,政府更加需要确定和推进相应的重点领域。
文化产业发展基础是民族文化资源,少数民族地区应重点结合本地区文化资源优势确定产业发展方向。但受到少数民族地区总体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政府需要审视重点文化产业开发民族文化资源的方向和发展方式,在文化产业发展模式上要根据特色推进。为此,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要做好项目审核,对项目要进行严格的前期论证,比如所开发的项目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力、所开发产品的市场预期、价值要素等都要严格论证,这样才能保证文化产业在保持民族文化原生态基础上得以发展。此外,少数民族地区在推动重点文化产业全面发展上,也要根据地区发展现状,依托地区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自己的优势产业。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在今后的发展中,应在深入挖掘少数民族地域特点和民族文化资源特色基础上,探索加大使用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元素,推动民族文化不断发展;要善于挖掘少数民族文化元素的现代市场价值,使少数民族文化元素成为有市场需求的生动的文化产品,所要开发的文化资源必须和当代社会的现代元素联系起来,通过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消费使少数民族文化得以广泛传播,培养良好的亲和力。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要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要在继承和发展优秀文化传统基础上挖掘文化的市场价值要素,要根据大众的消费取向,提高民族文化产品的市场增加值,提升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空间。
二、紧密结合时展的需求,创新少数民族文化发展方式
(一)更新观念,激发文化企业的发展活力
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应该依托本地区极具民族特色的历史文化资源,在做好传承和保护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社会特点和时展需求,不断进行发展方式的创新。一直以来,计划经济体制下长期形成的固有观念成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羁绊。文化产业的发展速度和文化体制改革的步伐和改革深度是紧密相连的,一个地区要想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就要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对于少数民族地区,在文化发展方面有时难免会有保守观念伴随,一些文化企业的发展也是传承计划经济的发展观念和模式,不能大胆迎合市场进行创新。文化企业应改变文化发展方面的固有观念和落后思维,要尽快根据市场形势和要求,建立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的企业管理方式和发展模式,要根据市场需要创新研发文化产品,加快现代文化市场主体的培育,促进文化企业加快发展。要大力培养骨干文化企业,全力支持大企业做大做强,适当鼓励小企业不断发展。同时,要加快文化中介机构的发展,建立规范的文化行业协会,使文化市场获得更好的循环发展。
(二)重点支持创意与科技的结合
少数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有的根植于浩瀚森林,有的潜藏于山水之涧,有的又蕴育在泥土与草原中,这些宝贵的民族文化资源深藏于民间,需要不断挖掘探索。如果不对这些珍贵的文化资源进行很好的保护和传承,其生命力和传承功能必然会随着文化全球化的发展逐渐淡化。当前传承和创新民族文化的重要方式就是加快民族文化产业化发展,而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就是创意与科技,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实现民族文化创意和高科技开发的有效结合,建立相关的少数民族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尤其是近两年,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内容、网络文化等各类新兴文化业态发展迅猛,数字技术和信息技术极大拓展着文化产品的生产传播方式,使文化产业复制范围和传播能力无限扩展,受到人们特别是年轻人的追捧,这部分内容已经成为文化产业领域最具发展潜力的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文化产业必须注重这些高科技产品和民族文化资源的有效结合,通过现代高新科技手段推动民族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使民族文化资源、历史资源和自然资源等得以升华,开发出有科技含量和市场影响力的文化创意产品,这就是发展的动力。
(三)创新投融资方式,促进投融资主体多元化
我国很多少数民族地区地理位置比较偏远,经济发展水平与发达地区相比相对落后,政府对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支持也相对有限。文化产业要有所发展必须有较强实力的文化企业作支撑,而充足的发展资本是文化企业壮大的必备条件。国家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性支持拓宽了文化企业的融资道路,但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企业由于地域等客观条件限制,其融资渠道还是受到局限。为此,少数民族地区要开拓思路,多方拓宽融资渠道。首先,政府要积极举办文化产业博览会,为文化企业创造条件,将优秀的民族文化资源和企业实力展现出来,吸引国际国内更有实力的企业进行投资开发。其次,搭建文化产业各种形式的交易平台,提供能够供资本挑选的各种发展项目,为文化产品信息和资本信息提供点对点的交易平台,推动资本与文化企业的结合。第三,逐步建立金融支持系统,引导政府与社会资金向文化产业重要项目倾斜。同时,政府一定要鼓励有发展潜力、符合上市条件的文化企业积极上市,以拓宽资金来源和渠道。
三、创建良好的人才成长环境,实施少数民族文化产业人才策略
(一)突破人才瓶颈,创建良好的人才成长环境
文化产业是可以把人才、创意统一于一体的行业,当前我国文化产业人才资源整体不足,尤其是在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创意人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都很短缺。首先,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要根据本地实际善于发现人才,使用好、培养好人才,形成产业发展与人才成长的良性互动,使人才成长能推动产业发展,产业发展能带动人才成长。其次,要研究文化创意人才成长环境和规律,为文化创意人才提供更适于创业的发展空间。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创意人才尤其稀缺,政府及用人单位要积极打造有利于发挥各类文化产业人才智能的人力资源生存环境,要善于把一些基础性的硬环境建设与软环境的氛围营造有机结合起来。第三,要采取流动和柔性的人才政策,以吸引各类文化产业需要的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实用型人才,建立公平公正的人才管理机制;要坚持重艺又重才的人才培养原则,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文化企业特需的人才政策,尤其是要注重资助和培养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二)逐步完善人才教育培训机制
人才是文化产业发展的依托,文化产业要取得长足的发展需要高素质的劳动者来支撑,教育与经济的关系日益紧密,教育发展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后劲。少数民族地区要逐步形成专门的文化产业人才培育机制,大力开展文化产业需求的各层次人才教育和培训。在人才培训策略方面,既要积极培育适合民族地区发展的本土文化人才,又要善于引进本行业领域的尖端人才。与此同时,人力资源的绩效管理机制要及时建立起来,实现文化产业各层次、各类型人才的合理配置,发挥文化产业专业人才的最大潜能,为高端人才打造适宜的生存空间,为其他各类专业人才打造适宜的成长空间。同时,做少数民族文化产业人才培育工作,一定要处理好人才对外引进与内部培养的关系。在内部人才培育方面,要认识到现有民族文化产业人才是民族地区文化发展的主力军和推动者。为稳定人才,要尽力为现有人才队伍改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并注重舆论引导,在当地形成人才强业的共识,通过优化配置、培养提高等手段充分发挥人才的才能和作用。在外部人才引进方面,可以通过聘请专家顾问、召开研讨会、举办学术论坛等形式,根据本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重点引进外部人力资源,逐渐形成具有影响力的文化人才队伍。
(三)注重调节人才结构与人才规模的关系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动文化的繁荣发展,需要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培养文化产业人才,加强文化产业人才队伍建设,要根据文化产业的发展需求,加大人才队伍的规模建设。同时,还要注重文化产业领域文化专业人才和尖端领军人才的培养,要根据基层和文化企业需求调整文化产业人才结构。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近年来从事文化产业工作的人员增加很快,但人才供应与需求结构不平衡。现实情况要求文化企业在进行人才队伍培养和建设时应处理好规模与结构的比例关系。要突出高层次专业文化人才培养,同时又要兼顾各个方面的人才培养;要不断壮大服务基层的文化人才队伍,又要选拔各方面的尖端文化人才,力求做到文化人才队伍在专业结构、年龄、市场需求等各角度的合理使用,使人才层次分布、人才类型与文化产业布局和文化发展方向协调一致。
产业集群是相互联系的企业及相应机构组成的有机整体。在产业集群聚集区里,人、财、物的流动性使资本、劳动力、技术等资源根据市场需求得到有效调配。产业集群内的企业一般具有规模化、专业化的特点,聚集性使企业的交通、交易成本大大降低,而企业对市场变化的应对能力、化解风险能力有所增强。文化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在文化产品的开发、销售上具有明显的集群化特点,建设产业集群也成为文化产业行业参与市场竞争、提高自身实力的有效途径之一。挖掘产品特色是提高文化产业的竞争力的主要手段,通过发挥各民族文化的比较优势,在特色的基础上培育具有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的文化产业集团,通过建设中心文化区域带动周边区域文化产业发展。
在当前的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中,各企业之间的生产、流通、服务等各环节没有很好地整合,其中各行业长期的条块分割、壁垒成为束缚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文化产业发展要取得实质性的突破必须突破行业壁垒和束缚,不断拓展发展空间和发展领域。少数民族地区可以在原有基础上逐渐扩大产业规模,建立相应的文化产业发展链条,在发展链的基础上再进行产业集群的建设,以更好地增强民族地区文化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地方政府可以先行考虑重点项目,加强文化产业基地的示范建设,建设一批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产业基地,建设具有产业拉动作用和示范效应的重大项目,然后以此为点从整体上进行规划。项目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载体,其中的重大项目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有效支点。文化产业发展要以重大项目建设为契机,带动相关企业资金、人才、经营管理等方面的资源投入其中,以整合的方式将少数民族文化企业做大做强。文化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提升也要着重依托重点项目,通过发挥产业基地的辐射功能,以点带面式地带动文化产业集群的整体发展,甚至可以实现几个区域之间产业集群的建立,从而促进整个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产业包括广播、出版、电影电视服务、文艺创作与表演等,是涉及行业众多的产业。一个地区的文化产业要想得到较好发展必须找准增长极,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地域宽广,文化资源禀赋相差甚远,有时候各方面各行业都照顾到的均衡发展反而不利于资源的有效开发,也不利于文化企业的互相协作。因此,实施同一发展战略对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来说也不现实,各地区应有针对性地根据各自的特点发展重点部门和地区,逐渐利用主要行业和地区的成功发展效应带动整个地区的发展。例如四川成都的动漫和会展业、广西的旅游及美术工艺品产业、内蒙古的草原文化产业等都发展得比较好,可以让这些发展比较好的行业成为各自文化产业发展的增长极,以此带动文化产业相关行业的发展,达到促进整个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产业的共同发展。
在培育文化产业增长极的基础上,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产业的未来重点发展方向和发展方式应该是采取文化产业链的发展形式,以主导行业带动其他相关文化产业部门和行业的发展,使少数民族特色分散的资源集约化。首先,找准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产业的战略投资者,以资产或者企业产权做纽带,突破行业垄断和壁垒,以市场化的机制推动跨行业、跨地区以及跨所有制的联合或重组,组成大型的有竞争实力的文化产业集团;其次,根据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元素的禀赋特色,发展有少数民族内涵的文化产业园区,以此为重点发挥相关的产业链效应。文化产业的三个相关产业:零售业、金融业、邮电业都对文化产业集聚有着显著正向的影响,体现文化产业对这些行业依赖性非常强,协同扶持这几个行业能够起到交叉强化的效果。这些都能更好地促进文化产业集聚区的建设。第三,重点打造混和性文化产业项目。比如,可以把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旅游项目和一些开发比较成功的、有一定市场影响力的演艺项目结合起来,这样可以使文化资源、技术、人力、资本等市场要素得到充分利用,通过分析市场影响力和市场发展前景进一步确立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形成文化产业新的增长点。
五、拓宽视野、面向世界,加强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产业的对外交流
(一)促进少数民族文化走向世界要以文化产品为媒介
发展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必须要有面向世界的视野与胸怀,把文化精神体现在文化产品中,以文化产品为媒介,通过出口产品带动少数民族文化的宣传,是少数民族文化走向世界的有效途径。比如,可以对有历史积淀的文化产品进行复原开发,每个民族都有历史文化遗址、民族服饰等文化的载体,这类文化产品原来就存在,历史悠久、深入人心而且有神秘色彩,人们比较感兴趣;还可以对民族歌舞等原有民族文化进行创新,然后通过网络、电视等现代化宣传媒介广泛宣传,使优秀传统文化合上时代的节拍,通过现代手段得以传承。
(二)以链促销,走国际营销分工体系
为更好地弘扬民族地区优秀的传统民族文化,获得更多经济利益,少数民族地区要鼓励文化产业突破国内文化市场营销,走向国际市场。地方政府初期可以组织文化企业参加一些会展、博览会等,为优秀的文化产品搭建展示平台。当产品在国外有一定的市场和认可度时,可以直接在国外把文化产品的市场营销、生产制作联成一体,使生产和营销形成一条产业链,以增强产品竞争力。少数民族文化也可以通过与国外文化企业合作的形式,直接在国外编排演出,直接推广营销,推动文化传播,弘扬民族文化。
(三)打造大型文艺活动,构建国际交流平台
通过开发精品文化资源,举行一系列文化活动,向世界推广少数民族文化产品,展示文化魅力。近年来,内蒙古的草原文化、敖包文化、马头琴文化,云南地区白族的三月街、彝族的火把节、傣族的泼水节等都开发得比较成功。少数民族地区通过对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可以带动民族地区整个文化产业走向国际,增强其他国家对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了解,增强民族文化的生命力和竞争力。
作者:李晓焕 单位: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