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双面市场文化产业论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一、常见应对策略的潜藏问题分析
专业人才匮乏是制约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另一难题,通常的应对策略是引进培养人才,但其效果并不理想,主要原因是文化产业有一个显著特征———产业集群带来的人才集聚效应。美国学者迈克尔•波特曾经指出“:对于产业集群而言,地理集中性就好像一个磁场,会把高级人才和其他关键要素吸引进来。”正是由于人才集聚效应,少数民族地区不仅难以引进文化产业专门人才,而且当地优秀人才还不断“孔雀东南飞”,流到发达地区。文化产业专门人才之所以会出现聚集效应,主要原因是文化创意人才不同于工程技术人才,人才聚集的过程也是相互学习的过程,在聚集中互相启发、学习和交流,促进个体与集群人力资本不断优化和升级,人才的集聚还使得信息交流渠道增加,各种信息的易得性逐步凸显,激发人才的创新效力,促使人才快速成长。④综上所述,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文化产业,很有必要调整思路,降低对特殊政策和财政支持的制度路径依赖。本文认为,当前信息组织和传播技术正在快速发展,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文化产业应该走信息革命之路,地方政府可以参考双面市场模型,建立面向少数民族地区与发达城市的中间平台,促进少数民族地区文化资源与发达城市资本人才的良性反馈,从根本上增强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产业竞争力。
二、双面市场模型及其特点
双面市场作为一个学术概念,首先由美国学者罗歇于2003年研究网络经济时提出。罗歇认为,绝大多数媒体网站都使用两面市场的商业模型。这个模型起初被当作网络时代的独特产物,后来美国斯坦福大学谢德荪教授发现其他领域也在应用双面市场商业模型,双面市场的概念逐渐进入其他学术领域。谢德荪在其著作《源创新》指出“:在传统的概念中,企业是为客户提供价值的,但如果一个企业不止关注提供价值给客户,同时也关注提供价值给商户,此时企业便面对着双面市场的客户,这就是双面市场商业模型。双面市场的战略着眼点,是组合一面市场成员的资源及能力,来提供价值给另一面市场的客户。双面市场模型中的平台拥有者,既可以是企业,也可以是机构。当平台右侧是下游而左侧是上游时,平台就组合左侧的资源和能力,提供新价值给右侧,这样就使得右侧客户量增加,同时由于有利可图,左侧的资源也会自行增加;而当左侧是下游而右侧是上游时,平台就组合右侧的资源和能力,提供新价值给左侧,这使得左侧的客户量增多,从而使右侧资源也随之增加。双面市场通过平台实现相互作用,并达到双向的正面反馈,使得两面的客户数及资源量上升,建立起一个不断加强的生态系统。在双面市场模型中,“客户”不单是企业(机构)产品或服务的直接购买对象,而是整个生态系统中的所有成员。因为企业(机构)通过两面市场的运作,给生态系统所有成员提供了价值服务,当这个生态系统处于良好运行状态时,企业(机构)可以利用的资源就不单是企业(机构)本身的资源,还包括生态系统成员的资源,这样一来,拥有核心平台的企业(机构)就在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
三、以地方政府为主导建立双面市场平台
建立双面市场平台的先决条件,是推动平台的企业或机构能够得到双面市场成员的信任。在发展文化产业过程中,地方政府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如果企业的创新理念不被政府认同,它成功的概率就不高;如果政府要推广某种理念,则很容易获得企业认同。因此,以地方政府为主导,建立双面市场平台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优势。少数民族地区在发展文化产业时,除了使用优惠政策招商引资之外,还应该建立为消费者和文化产业相关企业、机构、从业人员服务的双面市场平台,主动创造持续创新的生态系统。地方政府通过双面市场平台,整合当地文化资源,带动相关企业发展,还可以引进一些新的相关行业,使他们合力建设持续创新的生态系统。我们可以把少数民族地区与发达城市看作双面市场的两侧,城市居民的需求是亲近大自然、农家乐、绿色食品、富有民族风情的文化产品等,城市企业的需求是人力资源和少数民族地区消费市场;城市居民的资源是消费能力,城市企业的资源是资金、设计及生产文化产品的能力。少数民族地区居民的需求是教育和增加收入,当地的资源有自然风光、民族文化等。地方政府可以建立一个平台,把这两方面的市场连接起来,整合平台资源与优化少数民族地区的资源及能力,来满足城市居民和企业的需求;同时整合平台资源与优化城市资源及能力,来满足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文化产业的需求。这样就会创造正向反馈的网络效益,从而促成少数民族地区与发达城市共同发展的目标。少数民族地区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文化产业双面市场平台,具有以下优势。
(一)有利于发挥地方政府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
建立双面市场平台的战略着眼点,是利用本身资源来最佳地组合外部资源。对于发展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产业而言,这种战略有着扬长避短的作用。所谓扬长,是指少数民族地区具有独特的可供发展文化产业的资源优势,比如民族服饰、民族饮食、民族建筑、民族风俗、民族节庆、民族宗教、民族艺术、民族文学、民族体育、民族医药等。如此丰富多彩、庞杂多元的文化资源,散布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广袤土地上,虽有文化价值,但有些难以被外人所见所知,只有被掌握强大行政动员能力的地方政府整合到文化产业平台之后,才有可能成为吸引外部资金和文化创意人才的资源优势。所谓避短,是指少数民族地区资金和人才的匮乏,可以通过整合双面市场生态体系中的发达城市资源来弥补,当双面市场进入正向反馈循环时,也会增强少数民族地区的资金“造血”能力,培养本土专门人才。
(二)有利于理顺文化产业管理体制,实现文化产业信息的公开共享
文化产业发展已经超出传统概念上的文化范畴,而我国大多数地区的文化产业管理体制,还停留在早期行业分野明晰的水平,具体表现为职能交叉、多头管理、各自为政、行业和地区壁垒森严、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等问题。比如音像行业、新闻行业、演艺行业的内容审查、出版发行和市场管理,分属广电、新闻出版、文化、宣传等多个部门;旅游业的服务、文物管理、餐饮销售等,也分别由旅游局、文物局、工商局主管;统计局又负责文化产业相关数据的统计,官方统计数据时间比较滞后。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文化产业,有必要吸取之前的经验,充分利用现代信息传播技术,建立文化产业双面市场,充分发挥市场的信息聚合与共享功能,为从业者、投资者、管理者提供及时、全面、准确的文化产业信息。
(三)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形象的整合传播
所谓整合传播,主要是指传播工具的整合与传播过程的整合。形象的整合传播,就是整合利用各种营销传播工具,向特定受众传达有效、连贯和具有一致性的形象信息。当前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形象的整合传播,无论是传播工具的整合,还是传播过程的整合,都存在很多问题,突出表现为传播工具比较单一;传播时间和范围都有很大局限性;主题信息不够突出;传播过程中没有注意信息的一致性,没有长期、系统性的传播策略。另外,风格迥异的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只有进入到人们文化共享系统之中,并获得人们普遍认可和接受,才能实现最大的传播效力。少数民族地区建立文化产业双面市场后,作为主导的地方政府可以联合企业,利用市场提供的信息,自主制定符合自身的传播策略,使少数民族地区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出现在受众视野中,推广具有特定的民族文化背景和价值观的少数民族生活传统,使之上升为社会群体共同认可的文化,避免行政单位、文化企业各自为战,易于形成一致且稳定的形象。
四、少数民族地区建立文化产业双面市场平台的措施
谢德荪认为,在建立双面市场平台的早期,首要的重点是建立足够规模的两面市场。而要建立这样的两面市场,就要关注两面市场成员的能力、资源、欲望、需求,组合一面的能力和资源来实现另一面的欲望和需求,从而建立两面正向网络效应。基于以上认识,本文建议少数民族地区建立文化产业双面市场平台,应从三个方面入手。
(一)建立文化产业数据库,夯实平台资源基础
双面市场的重点是实现两侧资源和需求的交换。因此,作为主导的地方政府应从两方面入手,收集基础信息。一方面对少数民族地区进行全面摸底,分级分类整理文化产业相关资源,实现文化资源的数字化存储、查询和浏览。另一方面积极主动与发达城市的文化产业企业、投资机构、文化创意人员进行对接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投资意愿,并将信息数字化和网络化,使少数民族地区的相关机构和人员可以自行查询。
(二)采用知识共享协议资源信息,让利于文化产品创作者
知识共享协议是一种可供选择的版权保护方法,通过放弃部分权利的模式,允许他人对其作品进行一定程度的免费使用,以促进知识创造成果的合法分享、再次使用和演绎创作,从而使作品得到广泛的传播和利用。在双面市场中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的数字资源时,可以采用类似知识共享协议的宽松版权机制,用出让部分版权的方式,换取创作者对这些资源的关注和利用,鼓励文化创意人员使用少数民族地区文化资源进行创作,用自己的资源来使他人生利,引导他们加入双面市场。
(三)建立机制与流程,加强两面市场的生态系统
双面市场可以先从某个少数民族地区小规模做试点,以事实证明平台能够整合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资源和发达城市的资金人才资源,然后逐步推广。当两面市场达到一定规模时,战略重点要放在建立机制与流程上,使两面市场的成员能够互相推动,不断加强两面市场的网络效应,及时扩大平台并提供新价值给两面的顾客,使两面市场的成员都成为平台的忠实用户和受益者,最终使平台的生态系统越来越强大。
五、结语
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文化产业正处于历史机遇期。本文认为,依靠特殊政策和无偿财政投入的发展手段,会弱化市场的基础性配置作用,抑制少数民族地区进行制度创新的动力和能力。另外,由于人才集聚效应的存在,少数民族地区引进和培养文化产业专门人才也有实际困难。少数民族地区可建立双面市场平台,以当地独特的文化资源为杠杆,建立与发达城市的良性正向反馈,促进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双面市场模型作为一种发展文化产业的新思路,还需要文化产业管理者、从业者、学术界进一步讨论和研究。
作者:杨志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