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少数民族特色文化产业开发模式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一)缺少专业人才开发水平较低
文化产业对技术的要求也很高,需要有相关学识的人进行专业角度的分析规划,从人数上看,黑龙江省少数民族文化从业人员总量比较小,尽管黑龙江省少数民族人口近200万人,但目前全省少数民族文化从业人员(含业余)仅有2173人,这样远远不能满足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要求。而且比较严重的问题是,全省范围内,除了本民族人员外,能精通该民族语言的专业人才少之甚少,而且很多少数民族的年轻人也不能很好掌握其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精髓,所以说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让人担忧。由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差距,黑龙江省少数民族的整体受教育水平仍落后于全省平均水平,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的流动性大大加强,本土具有较高文化水平的少数民族高素质人才很多都“孔雀东南飞”,而外部的文化人才出于收入、待遇、发展前途等方面的考虑,大都不愿意来到少数民族地区工作。目前,能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能引导市场需求的高端创意产业人才,以及熟悉文化产业管理同时又具备相关市场营销、融资、企业运作等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更是缺乏。
(二)形成产业链以求长远发展
文化产业化大体包括三个层面:文化产品丰富阶段、文化企业林立阶段、文化产业形成阶段,从黑龙江省少数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来说,其仍然处于第一阶段,一些少数民族地区通过多种形式生产出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产品,并使产品逐渐丰富起来,与此同时,少数民族文化产品行业大都处于一种单打独斗的状态,民族工艺品生产,民族歌舞演艺,民族文学作品出版等,大都各自为政,各个行业之间缺乏应有的联系与合作,而实际上相关文化产品生产企业可以相互结成战略联盟关系链,即文化产业链!通过文化产业链,一个文化产品可以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延伸。
二、结语
黑龙江省除了其冰雪文化享誉全国外还作为一个很多民族的聚集体,多种文化相互交互融合,使其省内各种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得以较好发展,达斡尔、赫哲、鄂伦春、鄂温克等五十多个民族各有各的文化特点,应及时加大力度发展黑龙江省省内的少数民族的文化产业,让其成为支柱产业的同时受到更多人的关注并创造更大的利益。
作者:李婉榕 王锐 单位: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