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中美文化产业知识产权保护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一、中国和美国的文化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保护知识产权的共通之处
(一)调整经济增长的模式,拉动国家经济水平,促进进步
1.美国在1979年的时候,美国时任总统的卡特率先提出了通过独自政策来进一步加强国家所具备的竞争力,以此来提高企业精神的理念,同时也率先的提升了知识产权的战略到了国家战略这样的一个层次上。自此之后,美国的国家部门始终将知识产权作为国家的经济水平提升的一柄利器,美国在知识产权政策这样的领域上也一直非常的活跃。如今,在奥巴马政府的领导下,2009年以及2011年这两年先后了比较完善的规范,(即《国家创新战略》),试图经由调整知识产权战略这样的方式来拉动科技创新,进而保证美国能够始终处于科技和经济领先的地位上,以此来打造一个世界强国的形象。
2.中国在2008年的时候,中国正式颁布并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立足于建设创新国家,实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的思想观念,致力于满足世界环境下对国家的实力的要求。当前在中国,想要将经济发展的模式转变过来,并且将经济结构进行合理的调整,最重要的就是要调整经济发展的能源消耗,将物质资源的消耗转变成智力资源的转化。首先,我国的资源非常有限,因此无法进行资源耗费类型的经济发展模式,不能将环境的牺牲作为发展的前提。之所以要实行知识产权的战略,主要的目的是调整经济发展的模式,进一步实现我们国家鼓励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
(二)保证国家层面当中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能够积极的进行跟进
当前,中国和美国针对知识产权的国家战略基本上都是从国家的层面上来对战略体系进行确定和完善,同时通过纸质文件的方式来进行和施行,另外,出台一些相对应的政策来共同运行,以此来保障知识产权的战略目标能够很好的得以实现。1.美国自1979年之后,美国初步确定施行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战略,当时在美国国内还没有比较完善的法律内容来保证该战略体系能够得到平稳的运行,只是通过不同的法律法规来针对本国知识产权的国家战略进行构建。到了2010年,美国开始进行《21世纪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的制定,并且通过文件的形式来进行体系的确立,这也是美国的政府在针对知识产权这一问题之上,最显著也是最大的一次变化。另外,奥巴马政府在2009年以及2011年先后两次了创新战略,同时也提升了知识产权政策的重要地位,主要包括对专利申请的制度、周期的调整,同时加强对专利的质量的审查,保证质量;另外还有加强对知识产权的监督和执法的机制的完善等。
2.中国在中共中央十七大的报告当中针对知识产权战略的具体实施已经有非常明确的说明,相对的,中央经济会议也对此有更加全面的要求,要求各级部门大力对知识产权战略进行实施,具有非常深远的社会意义。另外,为了保证我国的知识产权战略能够顺利的贯彻实施,在已经颁布并实行了《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的基础之上,由国务院进行领导,各级部门积极进行参与的我国知识产权战略得以顺利实施的联席会议,目的在统筹我国的知识产权战略能够得以顺利的实施,参会的各级部门在充分的理解了中共中央的指导思想的基础之上制定除了对于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与推进的具体的计划以及战略部署。
(三)保证确立规范以及完善规范的及时有效
1.美国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对于知识产权进行法律保障的体系,并且保证与国家战略相互适应,进一步将知识产权的保护范围扩大,同时对知识产权加强保护。在这样的实施模式下,美国对自身的知识产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的完善和改进,同时也将计算机技术以及数据库技术也纳入到了知识产权保护的范围内,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对原有的知识产权进行强化和保护,同时也能对研究成果进行一定的保护,保障知识产权的安全性。另外,为了保证科技创新的成果能够顺利的转化和提升,美国已经通过并且顺利的实施了例如《贝多尔法案》、《美国发明家保护法令》等比较有力的法案,以此来协调政府与各个研究部门机构、乃至与各个企业间的关系,并且也将科学技术产业化的水平提升上了一个新的高度,并且也强化了高新技术进行转移以及扩散的进程,逐渐将科技实力转变成了国家的经济实力以及综合国力。
2.中国和知识产权战略进行一定的适应,并且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对于知识产权进行保护的法律法规的体系,之后进行完善,并且最终达到了保护知识产权的国际公约当中的要求,进一步加强了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我国在知识产权保护相关的立法和完善法律法规的方面上有比较快的发展和进步:在2010年的时候,我国的《商标法》的具体的修订已经保持平稳的推行;同年2月份,相关部门修订了《著作权法》,并且进行了公布,同年四月,正式投入运行;同样于当年2月,相关部门对现有的《专利法》实施细则进行了一定的修改和完善,正式突入运行;当前,我国的相关部门正在对《著作权法》进行再次修改以及完善。另外,完善法律法规逐渐让我们国家的知识产权相关的法律和法规变得愈发的完整和有效,很好的带动了对创新型国家的建设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落实。
(一)在战略定位上:领先与追赶
1.美国科技水平比较高、经济全球化,属于是一种外向型的知识产权模式。美国立足于自身的经济和科技的总体水平,考虑在国际中的角色,进行科技以及经济水平全球化的发展模式,保证自身能够在世界上始终处于科技和经济都高度发达的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时,向国际市场中寻求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从中获取比较理想的利润,保持自身的竞争优势。尤其是一些特别针对专利或者是商标等进行保护的法律条款,最大程度上对和美国国内已经存在的产业形成一定的冲突和矛盾的外国产品或者产业进行限制和约束,通过这样的方式来保护本国国内的商品和产业能够比较稳定的发展。
2.中国自主创新,建立创新型国家。相对于美国来说,中国是后发国家,但在知识产权战略方面也积累了相当多的经验。在经过了各级部门以及群众的长时间努力之后,中国逐渐也变成了能够在世界知识领域占据一席之地的大国,对于专利无论是申请量还是得到授权的总量也都逐渐走进了世界的前列。截止2010年底,我国的有效专利总量为221.6万件,从专利的国别特征看,国内有效专利和国外有效专利分别为182.5万件和39.1万件,分别占82.4%和17.6%。但总的来讲,我国建立创新型国家还有一个过程,属于追赶型的新兴国家。
(二)知识产权创造:R&D投入额度与强度之差
1.美国根据2010年美国科学基金会(NSF)科学资源统计处《国家R&D资源类型统计:2008年数据更新》所提供的数据,2000年至2004年,美国的R&D投入强度一直在2.74%~2.59%之间上下波动,此后2004年至2008年5年间,呈逐年升高趋势,2008年达到最高点2.79%,R&D投入金额为3976.3亿美元,位列世界第1位。显然,R&D在资本进行高投入的同时,必然就会带来高产出,根据美国的专利局的信息当中很明显的体现出,在2010年一年间,美国就已经授权了21.96万个专利;1986年至2010年的25年间,美国已累计授权发明专利327.94万件。
2.中国2001年以来,中国的研发经费R&D投入强度一直保持在0.95%以上,并以年均23%的速度增长,2007年R&D投入强度已达到1.44%,2009年R&D投入强度达到1.7%,金额为5802.1亿元人民币,2010年R&D经费投入强度为1.76%,金额为7062.6亿元,比上年增加1260.5亿元,增长21.7%。R&D的经费的总数在世界当中排在前面几位,这样的情况和我国的政府以及国内的企业始终非常重视研发的投入有非常密切的联系。不过相对的,也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例如:我们国家当中对于科研开发的投入不是非常的高,另外,对于基础研究以及应用研究方面的支出也不是非常的高,和发达国家相比有一定的差距,并且这种差距不容忽视。这非常明显的说明,在我们国家当中,科技发展的水平尚且还比较低,对于科技创新的能力也尚且不够高。
(三)加强国内外的知识产权合作:主导和参与
1.美国在2011年的时候,美国在战略当中提出了对专利进行审查的过程进行改革的理念,首先要提高执法的力度,并且积极的参与到国际中的知识产权合作当中。这是因为,美国长期的实行推行自身对于知识产权政策的主张,同时,国际上对于知识产权制度也有很多规则是适应美国自身的决策的,因此,美国不可能放弃其对于制定国际知识产权的原则的过程中所拥有的话语权以及决定权。
2.中国相对的,由于知识产权在国际当中的交流以及合作渐渐深入,我国在国际范围内针对知识产权这一领域当中有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力。我国和国际的知识产权领域也有了越来越多的合作和交流,主要是以下这样的几个方面:首先,保持高度的积极性,参与到国际上的知识产权谈判以及磋商当中,中国需要积极的争取到话语权,并且树立起中国正面的大国形象。其次,对主要国家以及周边地区之间的关系进行巩固发展,同时也要努力发展一些新的合作关系,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扩大双方的共同利益。第三,保持高度积极性,开展一些针对发展中的国家进行的培训以及扶持,进而逐步完成受助者向输出者的良好的转变。第四则是要冷静的面对发达国家当中输出的知识产权的压力,并且逐步调解矛盾,并逐步消除矛盾。当前,中国处于一种需要加强合作以及交流的角色上,和其他的发展中国家处于相同的位置,没有必要也没有能力去谋取在国际上的知识产权领域当中主导的位置。综上所述,当前的社会环境下经济高度的发展,文化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国家保护知识产权的地位也变得更加的重要了,甚至已经成为了国家的经济水平总体发展比较重要的基础。本文将中美文化产业发展中知识产权保护进行了对比以及分析。看到中美文化产业保护政策方面差距的同时,更应该积极吸取经验和教训,找出不足,完善自身法律体系,从而促进我国文化产业更好的发展。
作者:田秋丽 单位:西藏民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