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民族特色文化产业构建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民族特色文化产业构建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民族特色文化产业构建研究

文化产业的发展从来都和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这几年我国文化产业取得了较快的发展,这体现了文化产业的活力,但相对于文化产业占GDP比重达25%的美国等发达国家而言,我国的文化产量总体水平仍很低,所以,在新常态下如何弘扬民族文化,彰显民族文化的活力,打造具有民族特色文化产业,这值得思考。

1要在新常态下大力发展和弘扬民族文化

1.1把握文化产业发展的源泉

民族文化,就是指各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文化。我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更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互相交流,互相促进,多角度地交融,全方位地契合,创造了无数光辉灿烂的文化财富,这就是我们不断发展又不断充实的传统文化,其凝聚了中华民族特有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情感特征和理想信念,反映的是中华民族发展的水平和独特文化气质。这些都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源泉。因而,在文化产业发展中,尤其是在影视、歌曲、戏剧、小说等文艺作品的创作时,要充分展现中华文化的本土性,只有这样,作品才会更深入人心、引起共鸣。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时,诺贝尔奖评奖委员会表示,莫言“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瑞典文学院当天在一份新闻公报中说:“从历史和社会的视角,莫言用现实和梦幻的融合在作品中创造了一个令人联想的感观世界。”由此可见,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很大程度是因为他作品中的本土性,这便是作品的冲击力。而莫言的对手村上春树笔下的渡边、天吾、青豆可以是日本的,也可以是其他任何国家的,他的作品很少出现例如富士山、和服、艺伎、樱花等典型的日本元素,但莫言笔下的“爷爷”、“奶奶”、“姑姑”必然是生长在中国的,红高粱、高密也是在其他国家无以存在的。也就是说,莫言的作品具有强烈的民族性和中国色彩,正是这一点打动了评委会评委们。正所谓“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鲁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价值追求,有利于促进国家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对当代世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英国哲学家罗素说过,“中国至高无上的伦理品质中的一些东西,现代世界极为需要”,“若能够被全世界采纳,地球上肯定比现在有更多的欢乐祥和”。中国特有的文化和民族风情,不仅让华夏子孙引起共鸣,也深深地打动着世界,这就是我们的文化产业发展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1.2深入挖掘和保护民族文化

挖掘民族文化方面我们做得似乎还不够。比如,中韩“端午申遗”之争。作为端午节正宗的发源地,我们的落败,很值得深思。而韩国人在我们的传统文化活动中注入了他们的元素,成功地实现了现代转型,并得到了国际上的认同,对于中国文化遗产的保护显然有借鉴意义。又比如,2008年上映的有中国元素的《功夫熊猫》在我国票房十天破亿,令人咋舌。除《功夫熊猫》外,《孙子兵法》、《杨家将》、《西游记》、《天仙配》等这些国人耳熟能详的故事,也陆续变成好莱坞大片,这些传统文化的瑰宝贴上洋标签后,再“打进”中国市场,我们传统文化的奶酪就这样被人动了。据2015年3月20日光明日报报道,美国电影协会2015年3月的年度报告显示,2014年,中国内地第三年蝉联全球第二大电影票仓。专家预测,未来全球票房增量的80%将来自中国[1]。2014年中国电影总票房达到了48亿美元,同比增长34%,也成为至今为止北美之外唯一跨过40亿美元票房大关的市场。我国电影票房持续、快速增长,未来潜力显然不可小觑。然而,国产电影的综合实力似乎仍难以与好莱坞电影抗衡,可见这方面的文化潜力还有待挖掘。在文化全球性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我们在充分挖掘民族文化的同时,也要注意保护好我们的文化资源,这是维护自身利益的基础。比如,中药是中国的国粹,但在世界中药市场,日本、韩国所占份额高达80%~90%,日本中药制剂的生产原料75%从我国进口。目前全世界中成药市场每年销售额达到300多亿美元,而在全球拥有绝对中药材资源优势的中国却只占了5%的份额[2]。关于中药的知识产权,有媒体曾载文分析认为,由于国内企业对一些名优中药配方的知识产权保护不力,致使这些配方被其他国家抢先申请专利,如日本210个汉方药制剂的处方全部来自中国[3]。国内随处可以购买到各种药典、民间验方书籍,这些中医中药文化的精华,无疑早为外国药商无偿提供了宝贵的配方。这些祖先留下的丰富文化遗产,后人怎样保护、继承、发展好,这都值得思考。

2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创新发展民族特色文化

正如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文化的发展也需要从外来优秀文化中汲取精华,并结合本民族实际,加以发展。近几年来,媒体对海外文化加以引进、并融入本土元素创新发展取得成功的,这方面的例子也不少。央视一档很火的综艺节目《梦想合唱团》就是很好的例子。这档节目引进自英国的《合唱团之战》。两个版本的节目都兼顾公益性与娱乐性,但英国版本以明星为主导,中国版本更突出平民参与的特点,节目中展现普通人物故事以及这些故事体现的力量和精神,有对残疾人的关爱,有对偏远山区孩子们的关怀,展现了民间的美好感情,成为海外节目模式本土化的一个成功案例。又比如东方卫视制作的真人秀节目《中国达人秀》、湖南卫视的《我是歌手》、《百变大咖秀》、《爸爸去哪儿》及浙江卫视的《中国好声音》等热播节目都是引进国外节目的模式进行创作的,这都体现了文化创作的博采众长和本土化的创新,其中一些节目已成为吸金能力很强的节目。可见,要创新发展民族文化,就要站在时代的前列,立足于民族特色,把眼光投向国际,用世界的眼光来打造我们的文化产业。只有善于把继承与创新有机结合起来,才能超越。

3要精心打造能走得出去的文化精品品牌

文化精品是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标志,是一个时代的文明标识和艺术丰碑,体现的是时代特色,展示的是时代精神风貌,走向市场的时候,一定是“人无我有,人有我精”。过去十多年里,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得到了显著提升,一批具有鲜明中国文化特色品牌已经形成并走了出去。如“龙狮”、“时空之旅”等体现“中华风韵”的品牌产品直接进入欧美、大洋洲及日本等文化市场。近年来,一批拥有自主研发能力和自主品牌的外向型文化企业逐步形成,越来越多的中国文化企业走向世界舞台。北京四达时代集团公司在非洲10个国家投资建立地面数字电视网络。大连万达集团并购美国AMC影院公司,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电影院线运营商[4]。广西师大出版社和马来西亚智慧城有限公司共同出版的《儒学四书精选漫画》,短短半年在马来西亚的发行量即达10万册[5]。中华文化热潮在国际范围内持续升温,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向世界呈现了一个真实的中国。我国文化产业在海外市场似乎已经显示出“遍地开花”的趋势,但2012年年初文化部产业司网站数据显示:目前,在世界文化市场上,美国、欧盟、日本、韩国所占比重依次为43%、34%、10%和5%,而我国仅为4%[6]。韩国歌手朴载相(PSY),于2012年7月中旬通过网络发行的歌曲《江南Style》,短短两三个月即风靡全球。据资料称,《江南Style》为朴载相带来了至少5000万元人民币的收入[7]。可见,加快发展对外文化贸易大有可为。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在合作重点中提出了“加强文化传媒的国际交流合作,积极利用网络平台,运用新媒体工具,塑造和谐友好的文化生态和舆论环境。”在合作机制中强调,“支持沿线国家地方、民间挖掘‘一带一路’历史文化遗产,联合举办专项投资、贸易、文化交流活动,办好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和图书展。”这些要求和做法,对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及文化产业的发展显然是一个绝佳的机遇。

4要努力促进文化和科技的融合

文化和科技融合的目的,就是要让科技为文化奏出美妙的乐章。比如常州中华恐龙园,形态逼真的3D恐龙在游客身边奔跑、打斗———智能自动化技术和3D、4D技术的运用,让这里成为恐龙体验的“梦工厂”。只需拍一张数码照片,游客就能在上海世博会陕西馆里找到已发掘修复的兵马俑中与自己最相像的脸谱———这一应用项目离不开高科技人脸识别系统。五年来,共有600多家企业集聚常州创意产业基地,产业园区向社会提供了近3万个工作岗位,创意经济提速增效,产值总量不断增长,2014年产值突破了260亿元,税收达13亿元[8]。可见,文化和科技的融合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创意与创新,而创意与创新让文化产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在这方面,一些大型互联网企业已将触角伸到文化产业领域,比如2014年3月,阿里巴巴以62.44亿港元投资获得文化中国59.32%股份,由此成为文化中国的第一大股东。又以24亿元入股光线传媒,相信这样的投资融资不但是文化产业与资本的联姻,同时也会加深文化产业与科技的融合,从而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作者:宋春来 单位: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