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文化产业中人本理念三个基本要素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文化产业中人本理念三个基本要素分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文化产业中人本理念三个基本要素分析

摘要:人本理念的核心与本质在于对作为国家社会主体的人的关注,因为人的多层次、多样化需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与目的,也是当前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目标的核心与关键任务所在。本文从消费者、生产者及国家政府三个要素层面分析人本理念在当代文化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为当代文化产业在经济与社会文化方面所取得的发展成就根本上源自于其从产业实践层面将人本理念做了实实在在的落实,从而也以实践证明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与国家经济社会进步在价值维度上的辩证统一。

关键词:文化产业;人本理念;三个要素

所谓人本理念,就是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关注人的多层次与多样化需求并努力满足这种需求,从而达到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根本目的。从哲学层面上讲,这里的“人”是个人、人民以及人类的统一体。而“本”则是价值论意义上的事物“根本”之意,也即一切工作都必须以人的利益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而“人的利益”从内容上则包括了人在物质、精神以及自由发展层面上的全面需求。因此,人本理念的本质核心在于尊重人自身的发展动力与主体地位,并以达到终极意义上的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理想目标[1]。作为人类社会及其历史发展基础的生命个体,人必须首先满足自身最基本的生理与安全需求。而人作为“处在现实的、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发展过程中的人”[2],又被特定社会关系以及历史条件赋予了另一个维度的内涵,即人民。人在这种状态下会产生情感、尊重以及自我实现等较高层次的需求,并且作为一个政治性概念,“人民”总是具有一定程度的集体性与阶级性。就中国社会而言,人本理念强调的正是中国人民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发展成果由人民创造也应公平地由人民共享,国家发展的根本目的在于为每个中国人提供优质的生存与发展环境。虽然不同个体由于教育、信仰等的差异性会开出极不相同的对“自我实现”需求的满足路径,但每个人都会努力挖掘自身潜力,追求自己所期望的生活方式并逐渐在道德、素养等方面达到自己所期望的状态。文化产业的本质在于将人的创意转化为经济收益与社会文化效益,是一种极具潜力的产业经济发展模式。从人本理念的角度来看,其产生与发展的根本原因来自于对人们多样化精神文化消费需求的关注与尽力满足。正如佛罗里达所指出,“随着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呈现出两种转变路径,一种是从‘传统’价值观(譬如以对民间和宗教权威的尊崇为标志)转向更加‘世俗理性’(自由思考)的价值观;一种是从‘生存’价值观(注重财务和社会稳定)转向‘自我表达’的价值观,即看重个体自我表达的权利”[3]。依据马斯洛人类需求层次理论,当人们的经济能力足够维持自身生存且多有富余的时候,更高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就会出现,比如对自由生活方式及自我表达的追求,而这些新的多元化消费需求也就成为新经济模式运行与发展的重要动力基础。在整个文化产业价值链上,生产者为设计、生产出适应个性化消费需求的文化产品与服务,需要良好的激发创意以及将创意付诸文化产品的创意环境,在这里,创意设计者既获取经济利益以满足自身基本生存需求,也在创意工作中达到自我价值实现的完成。政府部门在文化产业领域对人本理念的落实表现在为消费者提供丰富的文化产品与服务,并努力为生产者提供健康的创意生态环境,最终实现促进每个中国人自由全面发展的目的。毫无疑问,对人本理念的践行既是文化产业在经济、文化方面不断得到发展的精神动因也是其发展的根本目的所在。本文从消费者、生产者及国家政府三个要素层面具体探讨人本理念在当代文化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一、生存与发展:

以消费者为本作为个体生命存在的消费者有着基本相同的生存需求,但人的社会特性却决定了每个人的爱好与追求不同,从而产生了精神、文化方面发展需求的多层次多元化特征。马斯洛及其他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一个国家多数人的需要层次结构,是同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科技发展水平、文化和人民受教育的程度直接相关的。在发展中国家,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占主导的人数比例较大,而高级需要占主导的人数比例较小;在发达国家,则刚好相反”[4]。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就当下的经济社会发展现状而言,虽然基于人均GDP的提高,相当一部分居民的消费重心已经开始转向教育、文化及科技等方面,但“由于历史的特殊原因,使得当代中国已将前工业、工业、后工业三个历史阶段压缩到共时社会环境之中”[5]。从而导致了中国社会区域经济发展极度不平衡的事实:经济相对发达的东部地区,人们生活水平已经进入后现代社会,拥有优质的教育资源,对于较高层次精神文化的需求使得“保护传统文化”的观念得以在这里生发;而中西部一些边远的少数民族及农村地区则还处于前工业社会阶段,较低的生产力水平使得人们更关注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文化需求乃至于保护文化遗产的理念则是他们尚无力顾及的问题。这种由经济发展不平衡所导致的消费需求上的层次性差异也是当前国家社会发展中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之一。在当今中国社会的经济文化背景下,国家将社会发展总目标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即最终实现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而其本质则在于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的“全体中国人的现代化”。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与人的发展在价值维度上的辩证统一,决定了其发展必须关注不同生活条件下人们多层次、多样化的消费需求。首先,基本的物质保障与健康的生存环境是基本的生存需求,这要求社会经济发展必须着力于不断缩小贫富差距,并努力保持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协调;其次,不同文化背景培育着拥有独特审美品位的消费群体,文化产业便极其注重对特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形成独特的文化产品,而关注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是其获得最终经济文化效益的前提和保证。在这里,文化产业以其巨大的财富创造能力、绿色环保的产业形态以及对传统优质文化的传承传播力而成为经济文化发展的全新模式,在为人们的物质生活提供经济支持的同时,也以丰富的文化产品满足并提升人们的精神生活品质。可知,经济的发展唯有与人的发展保持价值维度上的统一,才有可能获得持续发展并找到发展的真正意义所在。当前要改变城乡之间以及东部与中西部之间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现状,使每个中国人都可以公平享有生存与发展的权利,关键在于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步伐。这就必须真正关注农民阶层的切实需求,促进农业与非农产业结合、大力发展创意农业应是当前解决农民生存与发展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因而要加强整合、利用各地农村的农业资源,“进行生产创意、生活创意、功能创意、科技创意、产业创意、品牌创意和景观创意,通过营造农民独特增收模式,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增美的新型农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6]。而探索手工艺村社等特色产业模式都是将农村传统文化资源与当代城市新兴文化产业进行有效对接以形成经济文化效益的有益尝试[7]。农民经济收益的提高将持续改善自身物质生活水平并有效提升自身精神文化素养,因为当文化传统与人们活生生的现实生活相互结合时,承载着人们归属感与认同感的传统文化精髓便得以留存并持续滋养着当地民众的精神生活。而丰富的农业创意产品与独特的旅游体验模式又满足了经济发达地区人们的独特文化需求,进而带动并促进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可以认为,在农村及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特色文化产业,是从物质经济与精神文化方面满足人们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而兼顾并尊重不同生活背景下人们的生存与发展需求,也将促成特色文化产业本身的可持续发展。

二、创新与自我实现:

以生产者为本文中所指当代文化产业价值链上的文化生产者包括具有创意思维的设计人才与文化企业管理者。前者要设计研发适合市场需求的文化产品,后者则需要了解市场需求并通过市场化途径将创意作品与消费者连接起来以形成经济与社会效益。因此,当今时代文化企业的管理者同样需要具备足够的文化艺术素养与产业管理能力,以在创意人才与文化市场之间搭构联通的桥梁,首先是一定的艺术审美与欣赏能力,在准确理解创意作品创作意图的基础上,把握产品的市场价值;其次要有敏锐的市场意识,准确把握不同消费者的真正文化需求,并通过相应的市场化手段将创意作品的价值与意义传达给目标消费群体。在这个过程中,成功的文化企业管理者凭借自身才能创造经济与社会文化财富,也是对其自我实现这一较高层次发展需求的满足。《乔布斯传》记载乔布斯“在他那自负和个人动力的驱使下,他要通过创造足以令世人敬畏的传奇来获得满足。这实际上包括两个方面:制造不断革新不断变化的伟大产品,以及建立一家有持久生命力的公司”[8]。史蒂夫•乔布斯以其对消费者需求的真切关注,以及对苹果公司团队创新能力的极致发挥,最终将苹果产品打造成一种人们追求的“生活方式与身份象征”,在经济、文化乃至社会影响力方面取得了极大成功。在知识经济时代,文化产业价值链上的文化产品要实现持续的经济增值,必须保证产品本身的创新性与独特性,创意设计人才的创造性思维与灵感自然成为最重要的经济发展资源与动力。从人本理念的角度来看,创意设计者要想最大程度发挥自身的创新才能以设计研发出符合市场上不同层次消费需求的文化产品,并获得可观的经济与社会文化效益,需要一定内在与外在条件的满足与支撑:第一,经济资本的支撑。创意思维要通过科技手段付诸文化产品与服务,必须有一定的经济资本作基础。第二,技术上的创新。因为不同需求层次的文化产品需要的技术程度有很大区别,唯有不断创新技术,提高创意思维的转化能力以及产品的文化附加值,才能满足人们对高端产品的消费需求。而“无论哪一种工艺,其技术和艺术的发展均存在着紧密的联系,技术达到一定程度后,装饰艺术就随之发展。艺术品的生产与技术的发展分不开,人们精通了某种技术以后即可成为艺术家”[9]。第三,要有“能够激发创意的环境”,关注对创意人才作为“人”的真正需求的满足。创意设计人才更趋向于去往那些“不仅能够提供机遇和舒适性,而且具有多样化的开放性的地方,在那里,他们感到自己可以自由地表达和实现身份”[10]。可知物质需求已非其主要追求目的,他们更关注自身“身份或自我价值感”的确立,重视“自我实现、确定属于自己的时间表、做有挑战性的工作、生活在能够反映(自身)价值观的社区”[11]。唯有开放、宽松的文化生态环境才能保证创意人才的思维活力。而“拥有了这种人才生态体系的地区和国家就非常容易成功地开发大多数人的各种创意才能,进而赢得竞争优势”[12]。于此亦可见,对人的关注将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第四,创意设计产品必须能够得到社会认可。当创意设计者依据自身人文素养、审美理念并针对消费者审美需求所产生的灵感诉诸文化产品的材质、色彩与形态而表达出来,可观的经济效益无疑是社会认可度的衡量指标之一,这也是创意人才满足自我实现的发展需求的一种方式。正如马林诺夫斯基所言:“手工业者……在稀有的难制的材料之上创造复杂的、完美的形式,是审美的满足的另一种根源。因为,这种造成的新形式,是贡献给社会中所有的人士,可以借此以提高艺术家的地位,增高物品的经济价值。”[13]在这里,创意人才自身的艺术审美理念通过外显的形式能够得到更加广泛的关注与认可,其社会地位有所提高,也是对其自我实现之需求的满足。最后,创意产品的设计理念必须符合政府的经济文化政策导向,以积极、健康的文化产品来传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样源自于人的发展与国家社会发展在价值维度上的辩证统一。

三、国家政府的引导与调控:

以每个中国人为本现阶段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经济社会发展总目标旨在为全体中国人民提供更优质、更全面的生存与发展条件,其指标之一便是最大程度满足人们的物质与精神文化需求,而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无疑是有效路径之一。基于此,国家政府给予文化产业发展以积极的政策支持与高度的战略地位,着力于加快促使文化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并为人民提供更为丰富的文化艺术产品。事实上,国家发展文化软实力、提高综合国力的本质与目的皆在于人,在于为每个中国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提供安全、健康、优质的条件与空间环境,而无论其民族、社会阶层以及工作性质为何。因此,各级政府在制定总体目标、发展规划以及科技人才、财政金融等扶持政策以引导、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同时,应时刻以人本理念作为思想与行为实践的规范准则,决不可“唯经济发展论”却忽视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初衷与目的。关于这点,至少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第一,完善创意人才培养体系,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与智力支持。在创意经济时代,创意思维成为新经济模式运行与发展的最重要动力因素,因为“创意研发环节是提升整个产业竞争力的重中之重,是决定文化创意产业价值创造和实现的关键”[14]。而创意产业之间的竞争最终也将归结到具有原创精神的创意设计人才之间的竞争。从人本理念的角度来看,为创意人才提供更多培育与自我提升的机会,促进创意人才自身艺术素养、审美能力及技术能力的提高,将会极大促进创意产业的良性运转,从而对社会文化与经济的发展产生积极促进作用。第二,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以确保创意人才的创作积极性。因为优秀的创意作品都是创作者智慧与灵感的结晶,若一经问世便遭受无节制模仿,不仅影响原创作品的经济与文化艺术价值,扰乱艺术市场交易规则,更严重的是会挫伤创意人才的创作积极性,最终影响整个文化创意产业的良性发展。而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在当代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至少表现出三个方面的积极作用,“首先它是一个知识因素,可以帮助创作者获得自己作品的回报,这样创作者就有了动力,有了激励机制,创作了就可以得到回报。第二功能,它体现了一个市场运营的框架,你需要有一定的规则,能够建立起创意产业如何运作。版权也可以被看作是这样一个框架,或者说是建立一个游戏规则。第三,版权的界定清楚,就可以把它作为一个衡量创意产业的标准,来了解它对于国际经济产生的影响”[15]。第三,有效调控资源利用,建设和谐的自然与文化生态。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在满足基本物质需求之后,优质的人文与自然生态环境已成为人们生存与发展所关切的重要因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需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还要转变发展理念,由经济价值导向逐步向人的发展价值导向转变,关注那些以人为本,着眼于提高人们生存和发展质量的生态环境等因素”[16]。自然环境是人们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当人们以破坏自然生态为代价来追求经济价值时,其实是从生活以及文化层面上毁灭人自身的生存环境,最终只能阻碍人类自身的发展。当前新的经济增长模式促使人们更加关注发展理念的转变,开始更多地以人的发展作为终极价值导向,这要求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为人的发展提供最优质的文化与自然生态环境。事实上,人本理念所关注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与国家社会的进步在价值维度上是辩证统一的。正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我们每个人为实现自己梦想的努力就拥有更广阔的空间”[17]。可以理解为,经济转型升级所带来的经济水平的提高,为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提供了切实的物质保障,摆脱贫困的人们有机会获得更充足优质的教育资源,进而提高人文素养并自然产生强烈的民族向心力与凝聚力,在为社会发展提供丰厚文化资源与人才资源的基础上,对国家社会的安全稳定自然意义重大,而国家的强盛无疑更是促进每个中国人自由全面发展的最坚实保障。

四、结语

人本理念的核心与本质在于对人的关注,注重对人的多层次与多样化发展需求的尊重与满足。就中国社会而言,无论是政府相关政策还是文化产业应用理论与发展实践中的人本理念,都“确立了对人的尊重、理解、关爱和塑造,保证人的合法权利,满足人的正当需求,承认人的个体差异与个性,从而确保实现人成为这个世界的前进动力和发展目标”[18]。这里的“人”没有民族、社会阶层以及职业性质之分,而是“每个中国人”,他们的多样化需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与目的,他们的优秀创意与智慧灵感则是新经济模式运行与发展的重要精神动因。可知,唯有以人本理念为最高指导原则,当代文化产业的发展才能够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文化效益的双赢,进而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优质的条件与空间环境。也是从这个层面来看,我们可以认为,人本理念是促进当代文化产业不断取得更新成就的内在精神动力,而其自身内涵也将在文化产业的发展实践中得到持续地丰富与拓展。

参考文献:

[1]李崇富、李建平:《科学发展观与历史唯物主义》,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5页。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3页。

[3][佛罗里达:《创意阶层的崛起》,司徒爱勤译,中信出版社2010年版,第33、9-12、12、10、28页。

[4]刘烨:《马斯洛的人本哲学》,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08年版。

[5]陈炎:《美学与艺术也是一种生产力》,《文史哲》2004年第3期。

[6]潘鲁生:《传统文化资源转化与设计产业发展———关于‘设计新六艺计划’的构想》,《山东社会科学》2014年第6期。

[7]潘鲁生:《传统文化资源的设计价值与转化路径》,《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14年第1期。

[8]沃尔特•艾萨克森:《乔布斯传》,管延圻等译,中信出版社2011年版,第88页。

[9]马林诺夫斯基:《文化论》,费孝通译,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第86页。

[10]董承华、刘汉峰:《论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的政府定位》,《北京社会科学》2013年第2期。

[12]金元浦:《国际文化创意产业伦理问题研究的内容与路径———文化创意产业伦理研究之一》,《山东社会科学》2015年第2期。

[13]张晖:《试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山东社会科学》2015年第7期。

[14]节选自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讲话内容。转引自周忠高:《实现中国梦与深入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山东社会科学》2013年第6期。

[15]马兵:《以人为本与执政为民理念的内涵差异性》,《广西社会科学》2012年第4期。

作者:秦树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