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土木工程专业建筑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土木工程专业建筑文化教育的必要性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土木工程专业建筑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摘要:文化育人成为当前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新要求,文章结合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需求和土木工程专业的特点,从建筑文化的内涵阐述了建筑文化教育必要性,并从教学实践中总结加强土木工程专业建筑文化教育的思路和途径。

关键词:土木工程专业;建筑文化;文化育人

一、开展建筑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文化是民族血脉、人民精神家园。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使命。能否有效传承创新文化,是大学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也是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重要要求。当前,面对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改革进入攻坚期、各种矛盾相互叠加、社会思想多元多样多变的新形势,加强文化建设,增强文化自信,激发精气神,汇聚正能量,不仅对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尤为重要,而且也是高校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培养人才的迫切要求。[1]土木工程专业作为高等学校的工科专业,如何利用专业特点和特色开展育人工作成为土木工程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土木工程作为现代文明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创造崭新的物质环境,同时促生着建筑文化的发展。因此,利用土木工程的特点,在土木工程专业开展建筑文化教育对加强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培育土木专业学生的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时代的进步,土木工程专业教育不能单纯地以“建造”为目的,更多土木工程的从业者都意识到,建筑物从古到今都是文化内涵的承载物,我们需要将“建造”与“美学”完美结合才能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因此,探索在土木工程的专业教育中实施建筑文化教育,对提高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建筑文化鉴赏能力、加强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显得非常必要。[2]

二、建筑文化的内涵

建筑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建筑物质财富和建筑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物则是建筑文化的表现形式,它装载着人类、社会、自然与建筑之间相互运动的信息,这些信息的综合就是建筑文化。文化的多元性、地域性、时代性和层次性等属性也对建筑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建筑文化既是社会总体文化在建筑活动中的体现,同时也是建筑活动对社会文化的反馈,两者是相互促动、同时发展与进步。建筑文化是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符号文化的综合反映,它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它也具有文化的关联性、历史的延续性、时代的延展性、民族的习惯性、地域的环境性等特性。[3,4]中国经历了几千年的建筑历史发展,前人的优秀建筑遗产遍布全国,丰富的建筑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然而当前的建筑创作呈现出多元化、多样化的趋势,这是建筑文化发展前景中的进步现象,各种新理论、新思潮的涌现,以及新型建筑物的诞生,都将随着建筑文化发展不断地展现,并显示其应有的活力。

三、开展建筑文化教育的思路与实践

对于土木工程而言,人才培养的目标是既能开展土木工程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又能从事土木工程及相关领域的项目规划、工程设计、研究开发、施工及管理等工程实践。因此,土木工程专业培养的人才将来是建筑文化发展的实施者、传承者和创新者。对土木工程专业的培养过程而言,仅通过增加学时来加强建筑文化教育显然是不可行的,并且在课程设置上开设中国建筑史、建筑美学等课程也不能有机地衔接到人才培养体系中。因此,在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中,需要全程融入建筑文化教育的内容,主要涉及的是在有关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中充实建筑文化知识,做到通过专业课渗透人文精神,如在土木工程施工中加强施工技术的历史背景与发展,在结构工程中介绍我国不同时期的典型结构及其特点,在建筑制图和房屋建筑学等课程中适当介绍有关建筑史、建筑大师、建筑美学等特色内容。这样,既加强了建筑文化教育,又使专业课内容丰富多彩、生动活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是围绕建筑文化教育这个主题,利用第二课堂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结合学校的特点开展本校的建筑文化宣传,充分展示身边建筑文化的历史与传承,加强建筑文化的认同感;经常邀请知名专家开展建筑文化讲座和学术报告,特别是有计划地开展系列报告,有利于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建筑文化知识,提高学生建筑艺术鉴赏能力;积极鼓励学生参加科技竞赛和设计竞赛,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和挖掘学生创新潜能。再者可以在学生的实习、实践环节加强学生对建筑文化的理解。工程专业的培养环节中,实习实践占有相当大的教学比重,利用这一环节加强学生的建筑文化教育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环节,组织学生对各种建筑风格、建筑艺术进行参观学习,特别是对城市的标志性建筑进行参观,有利于帮助其掌握建筑设计发展的趋势。最后是加强建筑文化的应用,教育过程的最终目标是实际应用,要求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建筑文化教育的目标是让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了解建筑文化的发展历史,把握当代建筑文化发展的趋势,能够鉴赏建筑文化之美,最终能够结合建筑文化建设符合人们精神物质文明需求的建筑物。

参考文献:

[1]邓纯东.坚定道路自信与文化自信[J].探索,2018,(05):30.

[2]曹所江.论高校建筑文化在大学生教育中的功能[J].江苏高教,2002,(05):124-126.

[3]彭立勋.建筑艺术的文化内涵与审美特点[J].城市发展研究,2005,12(06):75-77.

[4]梁思成.中国建筑史[M].北京: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

作者:严心娥 关宏洁 薛婷 苏晓蓓 单位:西安欧亚学院人居环境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